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74|回复: 0

从方术的角度解读经方剂量之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3 03: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第468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陈斌 ⊙ 编辑/王超 
  

  导读:这篇文章是一位书友的投稿,从方术的角度谈了经方剂量问题,读来耳目一新,不知各位书友有何高见?学术性问题可以探讨探讨哈~
  
  张仲景方术探讨
  伤寒论是千古奇书,是活人之书。在中医界备受推崇,为四大经典之一。它首次确立了理法方药的完整治疗体系,被后世奉为圭臬,称为经方之祖,治病效如桴鼓。这其中的道理和张仲景重视方术有很大关系。
  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两次提到方术。“怪当今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在最后说。“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次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方术是张仲景的创造,是张仲景的秘术。黄帝内经中没有提到方术。只有术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的术是道家修炼之术。
  一、张仲景方术主要包括方药和术(象)数。
  方药是中医理论的具体表现,而术(象)数不仅仅是方中剂量大小的具体表现,还代表脏腑和方位,气机升降等阴阳五行内容。
  方药是根据症状以不同性味的药物配合五行生克制化原理组成方。即五行(木、火、土、金、水)归属脏腑(肝、心、脾、肺、肾)、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等。
  在伤寒论中并没有特别强调药的作用,但重视五味归经和相互制化作用。如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这个符合内经:“五味入口,各归其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的观点。还有“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那么实脾怎么实现治疗肝病的?“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所以张仲景的“方术”是通过五味归属五脏,通过五行的生克制化承侮来实现的。简单的说是五脏五味五行补泻来实现的。
  黄元御参悟了张仲景方术理论,提出一气周流理论,具体提出“肝随脾升,胆随胃降”。以后彭子益提出圆运动。指出人体的气血有其固有的运动规律的,当这个规律被打破了,失去平衡了,人体就会生病。这个也符合内经“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治疗大法。
  事实上,在内经也早有此观点。如《脏器法时论》中:“人秉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在天地之间,气血阴阳必然跟随天地变化而变化。天地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及白天、黑夜的变化必然带来人体的改变。
  二、术(象)数来源于脏象及数:
  张仲景在序中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对阴阳大论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黄帝内经》曰: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恰是中国象数学的宗旨。另外,易经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之说。古人根据阴阳的原理,仰观天文,俯查地理,创立了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基础理论,而医学则充分吸收了这些理论,创立了“脏象”学说。
  “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即是取先天八卦对应的象数和后天八卦对应的脏腑和方位(形)配合应用。主要运用的是先天八卦数,和后天八卦方位。即是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是体用关系。先天八卦图是天地自然之象的模拟图,是宇宙模型,先天图的理论核心是阴阳学说。表示阴阳对立消长变化。即乾天为阳,坤地为阴。由震、离、兑,乾的下爻都是阳爻,代表阳气由生到强,致乾而极;由巽、坎、艮,坤的下爻都是阴爻,表示阴气由生到强,致坤而极。

  图1:先天八卦图

  图2: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的理论核心是五行学说。乾,兑属金,艮,坤土;离火,坎水,震、巽木。后天八卦图表示五行的相生相克,循环无端。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化收藏总结出的规律,所以是天地阴阳五行相交图。
  栾加芹认为:先天八卦是描述地气的,是有形的物质,后天八卦是描述天气的,是无形的气息。人生天地之间,其脏腑也有特定的环境特性,人体的脏腑特性可以用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来描描述。
  先天八卦数是: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配合后天八卦象数口诀:乾1天肠首,兑2泽肺口,离3火心目,震4雷肝足,巽5风胆股,坎6水肾耳,艮7山胃手,坤8地脾腹。

  图3:后天八卦与先天八卦数的配合。
  说明1-8个数,既是代表药物剂量的大小,也是代表脏腑方位,方向。1代表乾卦、天、大肠、头部。2代表兑卦、沼泽、肺、口。3代表离卦、火、心、目。4代表震卦、雷、肝、足。5代表巽卦、风、胆、股部。6代表坎卦、水、肾、耳朵。7代表艮卦、山、胃、手。8代表坤卦、地、脾、腹部。八卦中没有9,所以伤寒论中主方中剂量也没有9。
  从伤寒113方和金匮要略262方除了重叠的共178主方中。剂量中没有9,只有在少阴病篇中通脉四逆汤的加减中用到9。“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脉不出则,通脉四逆汤主之。”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178主方中符合此规律的共175方。除了3个方不知道如何解释。
  三、伤寒论术(象)数运用举例:
  麻黄汤桂枝汤举例。麻黄汤中杏仁70枚。现在山西仍有7枚杏仁止泻民间验方。7代表山,有止之意。在此有止咳的作用。在《金匮要略》中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黄汤,百合地黄汤中百合都是7枚,也是此意。麻黄3两,3代表火,火能胜寒,故用3,桂枝用2,2代表肺,肺主表。甘草1两,1代表头。
  桂枝汤中桂枝3两,3为火,火可胜寒,桂枝辛热,3两桂枝组合即是解表散寒。而在桂枝甘草汤中桂枝4两,4为肝,为震,为动。主筋。可用于阳虚悸动。”心动悸,欲得按之”,还有“脐下悸,欲作奔豚”之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也是4两。
  葛根汤葛根4两,4为肝,肝主筋,葛根治疗项背强几几,代表筋脉拘紧。故用4两,伤寒论中4跟肝、筋脉、紧张、挛缩都有关系。如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都是4。栀子豉汤,栀子14枚,豆豉4合。柴胡桂枝汤柴胡用4两,治疗“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栀子厚朴汤:栀子14枚,厚朴4两,枳实4枚。治疗“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
  竹叶石膏汤,竹叶是2把,2属肺。
  少阴病中: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用量都是2,代表肺部,表部。大承气汤大黄用4两,4为震。为动。小柴胡汤,柴胡用半斤,半夏用半斤。5代表胆。大黄为2两,表示肺部。而肺与大肠相表里。大黄的常规用量有4,2。
  少阴病种下痢清谷,内寒较重者。用附子都是1枚,最多为大附子者1枚,可是在只有表寒的情况下,附子反而量大,为2-3枚。如桂枝附子汤是附子3枚而且要破8片,生姜3两只要求切,附子汤是2枚。而白通汤附子是1枚,通脉四逆汤是附子大者1枚。因为1代表大肠,2和3分别代表肺表和心火。
  理中丸人参白术甘草干姜都是3两。
  白头翁汤:白头翁2两,黄连黄柏秦皮各3两。治疗“热痢下重者”。
  当归四逆汤当归3两,桂枝3两,芍药3两,细辛3两,大枣25个,通草2两,甘草2两。治疗“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
  桃花汤:赤石脂1斤,干姜1两,粳米1斤。治疗“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以水7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7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勺,日3服。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赤石脂1斤,禹余粮1斤,以上二味,以水6升,煮取2升,去滓,3服。
  在伤寒论中数字不仅仅是量的大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代表脏腑方位。所以方药如导弹,象数(剂量)如方位。只有导弹和方位结合好,才能准确攻击目标。治病才能效如桴鼓。
  【本文为作者投稿,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