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50|回复: 0

岳美中:当读的古医书(十分全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3 05: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第460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整理者/陈可冀 ⊙ 编辑/张亚娟 校对/居业
  

  导读:岳老说:“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初学者往往不知从何读起。”如果有一句话来形容小编看到这句话时的反应,那绝对就是“点头如捣蒜”了!所以感恩岳老能够毫无保留的列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书,内容涉及入手书籍、经典的注释、各家学说、药物、类书等方面,结尾处还给了大家32本“当读的古医书”书目,供学习中医者参考。小编再感慨一句:“这是我见过的最全最好的书单了!”
  

  转自中医出版(微信号zhongyichuban)
  
  当读的古医书

  

  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初学者往往不知从何读起。读中医书,大体上说来有下列一些方法,各人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加以选择,不必强求一致。中医讲究理法方药,理法方药能精则辨证论治无误,而活人有术。因而学习中医,可从理法方药四个部分去加以研究。
  

  中国医药学的发展,有源有流,各个时代都出现了著名的医家,他们代表了我国医学的发展方向。因之,顺着时代,从源溯流地研读著名医家的代表医著也是一种读书方法。
  

  中医著作甚多,有难有易,旧时学医,往往先读浅显易懂便于应用的医书,等到有了点根砥,再逐步钻研高深的典籍,这种先易后难的读书方法,可收到循序渐进的效果。然而,也有从难到易者,清.张志聪即主张先从内、难研读起,先难其所难,后易其所易,源头既充,活水不乏,医术大可精进。
  

  不过,我认为学习中医,当从方剂入手,方剂之祖为仲景,因而读书还以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入手为好。仲景最讲求的是辨证论治,《伤寒论》六经标題,首揭辨三阳三阴病脉证并治”,鲜明地昭示后人;论中更有“随证治之”、“依法治之”等语。在具体治疗中,则某病以某方“主之”,某病“可与”或“宜”某方,则是点明专病专证专方,与辨证之下随宜治之的方治精神。
  

  《金匮要略》则论述三因,以专病专证成篇,題目亦揭出“辨病脉证治”,是在专病专证专方专药基础上行使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总之仲景之书,分论各治,既昭示人辨证论治的原理原则,又指出了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其规律之谨严,对临床实践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实是中医书籍的精髓,最宜反复钻研。
  

  历代注疏《伤寒论》的不下数百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应该毫无依傍地直接阅读原文,从原文下功夫,反复研读,才能辨出《伤寒论》的真味道来,这样才算是善读《伤寒论》。读伤寒如此,读其他经典医籍也应如此。当然,为了开拓思路,帮助理解原著,适当地参看一些注释也是可以的。
  

  《伤寒论》注释以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为最佳,语无泛谈,宜熟阅之。学习《金匮要略》可看尤在泾《金匮心典》。尤氏著作,颇多发挥,最能给人以启发,历来为医林所重。另外,近人陆渊雷《伤寒今释》、《金匮今释》颇多参考价值,其中医案尤为可贵,初学者极宜一读,二书脱胎于日人汤本求真《皇汉医学》,但文美语通,较汤书易读是其优点,可惜的是未注明出处,终有抄袭之嫌。
  

  《内经》分《素问》与《灵枢》二部,主要是讲中医生理、病理,要读。不懂灵素,即不懂中医的生理、病理,就不懂中医的基本理论。读《内经》,其中的生字、难句首先得懂才能读,这就牵涉到古汉语文史哲的修养,这些知识,也是学习中医的人必须具备的。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中医病理专著,辨证细微,甚为可贵,应当置于案首时时取观。
  

  各家学说中以《景岳全书》、《张氏医通》、《丹溪心法》、《脾胃论》、《河间六书》为好。金元四大家,各有长处,只是张子和太偏,不善学者,反而有害。
  

  温病学方面,叶、薛、吴、王四家,以王孟英著作为最好。其他人的著作,不是失于笼统,即是失于死板,惟王孟英的书比较细致,用于临床较多效验。《温热经纬》和《王氏医案》都需要细读精研。
  

  其次何廉臣的著作对温病也多发挥,何是温病学后起之秀,特别是继承了王孟英的学术思想,他的《重订广温热论》和重订《感证宝筏》为少见的好书,诊断确切,于舌诊尤其精到,用药熨贴,分析入微,文字清晰,是书说出了温病真象。
  

  药物学方面,初起先看《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赋》,这类书朗朗上口,便于习诵。之后可看《本草备要》,再深一点,可看《本经疏证》、《本草思辨录》,至于《神农本草经》文字古奥,不大适合初学,但为本草之源,义蕴精深,与内经、伤寒、金匮合称四大经典,凡欲精研中医者,亦为必读书之一。
  

  类书方面,清.吴谦编纂的《医宗金鉴》甚好。此书比较实用,各科齐备,辨证详而方药精,书中对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编次订正,也下了很大功夫。前清时,太医院考试就以此为标范,至今北方医生中,学金鉴名世者不乏其人,于此也可见此书影响之大。其他如《证治准绳》、《张氏医通》、《东垣十书》也是好的类书,亦宜一并披阅。
  

  学杂病以《医宗金鉴》为好,看妇科以《济阴纲目》、《傅青主女科》为优。特别以傅青主的书为最好,其用药前无古人,该重时用量特重,动辄以两计,该轻时用量特轻,轻到几分。
  

  例如他的完带汤,临床上用治白带多效。方中山药白术各一两,峻补脾阳脾阴,在大队静药中加入少量陈皮柴胡疏肝健胃之品推动阴药,使脾脏功能健运,则运化有权,湿热可除,故妇女带症可愈,方名完带,当之不虚。近年,山西发现《傅青主秘方》,用药一如女科,为医书中珍籍,值得加以研究。
  

  我一生最喜欢仲景和东垣的书,凡与之有关的书,均从源到流一一加以系统地学习。例如学药则先读张洁古《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继看《兰室秘藏》用药法则,再念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再诵何廉臣《新编药物学》等。学方则读《伤寒论》、《伤寒来苏集》、《伤寒贯珠集》、《研经言》、《经方例释》及《金匮要略方论》、《金匮心典》、《王旭髙医书六种》等,一脉相袭而来。
  

  除了正途的书以外,医案、医话也应当有所泛览,汲取别人经验,才能丰富自己的学识。医案以《王孟英医案》、《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为好,医话以《止园医话》、《冷庐医话》为佳。
  

  总之,凡学医者应当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读一家之言,志趣每易为其所夺,落其窠臼之中而不自觉。为医切忌拘古、趋新。医药重乎实际,一理之出,一药之投,如奕棋然,必激起对方,彼此牵动得当才可战而胜之,设不得当则为对方所胜。
  

  因此,若不广采众长,以精益其术,囿于方隅,临床之际不偾事误人者鲜矣。下面是给全国中医研究生班草拟的“当读的古医书”,书目列下,供学习中医者参考:
  

  1、脾胃论,金.李杲著
  

  2、内外伤辨惑论,金.李杲著

  

  3、景岳全书,明.张介宾著
  

  4、伤寒来苏集,清.柯韵伯注
  

  5、伤寒贯珠集,清.尤在泾注
  

  6、金匮心典,清.尤在泾注
  

  7、傅青主女科,清.傅山著
  

  8、本经疏证,清.邹澍著
  

  9、本草思辨录,清.周岩注
  

  10、药征,日.吉益为则著
  

  11、研经言,清.莫枚士著
  

  12、经方例释,清.莫枚士著
  

  13、石室秘录,清.陈士铎
  

  14、王旭高医书六种,清.王泰林著
  

  15、医林改错,清.王清任著
  

  16、王氏医案译注,清.陈念祖著
  

  17、增补评注温病条辨,清.吴瑭原著、王孟英等评注
  

  18、温热经纬,清.王士雄纂
  

  19、通俗伤寒论,清.俞根初著
  

  20、伤寒瘟疫条辩,清.杨栗山著
  

  21、冷庐医话,清.陆以湉撰
  

  22、血证论,清.唐宗海
  

  23、感证宝筏,何廉臣订本
  

  24、温热论讲义(原名重订广温热论),何廉臣重订
  

  25、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廉臣评选
  

  26、治验回忆录,赵守真著
  

  27、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
  

  28、八法效方举隅,冉雪峰著
  

  29、中医对儿科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
  

  30、蒲辅周医案,高辉远等整理
  

  31、中医诊法要览,日.大塚敬节撰
  【本文摘自《辽宁中医杂志》1984年第4期,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通过下方二维码可以快速购买岳美中医学文集》(2000年版:性价比最高的版本)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手机。回到微信首页,点右上角“+”,扫一扫,选择右上角,从相册选取二维码,找到刚刚保存的图片。就可以弹出购书页面了。如果您看不明白这个小妙招,没关系,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通过另外的方式购书。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