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学用经方的四步阶梯法
返回列表
查看:
208
|
回复:
0
学用经方的四步阶梯法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3/23 09: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点击
上方蓝色小字↑↑↑↑↑↑
关注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作者/王辉武
⊙ 编辑/王超
导读:
本文是《老医真言》的作者王辉武先生分享的自己
学习
、运用
经方
的方法,王老师说自己“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感觉有点儿笨,但我是这样做的,效果不错。”
学用经方四步法
“经方”是指《
伤寒杂病论
》之方,具有药味较少,配伍精当,疗效较好,相对规范的特点。但目前不少人有经方难学、经方难用之感。笔者认为,不要把经方说得模棱两可,神秘莫测,在此简要介绍自己学用经方的方法。
一、学习“经方”四步法
1、通览原文,熟读精思。
通读《
伤寒论
》和《
金匮要略
》的原文,先要过文字关,然后再借助重要的注家,思考注解,这是“经方”的理论基础。而且,必须静下心来学习,如能把条文熟读成诵,对日后的临床应用很有好处。
2、方证文汇,比较记诵。
把有关方证的条文,分别集中起来,对比、理解与记忆,这一步可借助由中国
中医药
出版社再版的《
伤寒
论使用手册》和《金匮要略使用手册》,能免除抄条文、做卡片的许多麻烦,这两本书的类
方剂
、类证候、类症状、类药物都很清楚。如
真武汤
方证在《伤寒论》太阳病、
少阴
病中都散在有条文;
小青龙汤
证、
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汤《伤寒论》、《金匮要略》也都有条文,把相关条文汇集在一起,读、诵,加深理解,不仅方便,效果也好。
3、领会方机,体察初衷。
“方机”是经方所针对的
病机
,是学习经方必须领会记住的关键,这是仲景创制该方的原始思想与初衷。例如
桂枝汤
是《伤寒论》第一方,《金匮要略》也有,应用很广,“外证得之,解表以和
营卫
,
内证
得之,化气以调阴阳”,临床上典型的适应症不少,不典型的就更多了,其实领会“
调和营卫
”的方机则为切准要领。
4、药名
剂量
,皆宜清楚。
过去我们在学习《
方剂学
》时,方歌只有药名而无剂量,市场上各种“汤头歌诀”也无剂量,把剂量的增损完全交给临床医生去随心所欲,“斟酌处理”,极不利于学习,误导了很多人。
经方的剂量很讲究,不可随意增减,必须死记。笔者在学经方时也曾走过弯路,后来在成都
中医药大学
冉品珍教授的指导下,重新记诵了《长沙方歌括》和《金匮方歌括》(
陈修园
的方歌,有剂量而且编得很好,后世无超越者),让我在学习经方中获得了很大进步。
经过上述步骤,经方理论可算初步明了。
二、应用“经方”四步法
1、解读主诉,诠释“症征”。
“症征”是指症状和体征等
临床表现
的特点,这是帮助
医者
在临床上触发选用某经方的灵感。有的青年中医说:“我记得很多经方,但就是找不到机会用。”而且很多人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现代的检查报告多用不上,只能靠
四诊合参
。
笔者认为,这当中要特别重视患者的主诉,因为对病情的感受,患者是切身体会,原汁原味。主诉虽然不一定是主症,但通过医者的引导,一定会表述真实准确。
患者大多不懂医也未读过《伤寒论》,他的主诉不可能与原文症征相同。因此,诠释病家主诉提供的症征信息,是每一个临床医生的必修课。例如,患者会说
发烧
过后
怕冷
,不会说往来寒热;会说
头昏
与眼花,不会说头眩;其他如“
痞满
、身瞤动、烦惊、懊憹、振振欲擗地……”临床上肯定听不到的,必须有医者的认真诠译,才可能想到用某经方。
2、认准病历,对接证候。
在诠译症征的基础上,医者可初步萌发选用某经方的想法,但究竟该不该用,实行病机与证候的对接尤为紧要。何谓“机”?“主发之谓机。”(《说文》)“视之不见曰机。”(《
老子
·第14章》)指隐而不易见,应有探寻才会发现。王冰说:“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张介宾也说:“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
例如,虽然患者给出了眩晕、心下逆满,或气上冲胸,或身振摇,或短气
心悸
,或
咳喘
,或背冷等症状,提示可以选用
苓桂术甘汤
方,但要明确病机是否为
脾阳
不运,证候是否为饮停心下?则较难。必须经过医者多方求证、深思熟虑,把所学的
知识
,上升为智慧才能做出判断。如果准确无误,对上相关“方机”,一般治疗成功率可达70%。
3、把握原则,分清主次。
方与药的不同点在于方有配伍。“经方”是按君、臣、佐、使原则组成的,主次分明,彰显的是药物之间的关系,学界称之为“药际关系”。
如
麻黄汤
,仲景为啥以
麻黄
为君,又把麻黄与桂枝配伍在一起,这是因为麻黄与桂枝之间的药际关系特别好,组合在一起,对于表
寒实
证具有成倍增效的作用;再加上
杏仁
与甘草的协同,有立竿见影之效。
当然这些药际关系很复杂,有药物本原关系、配伍后的关系、
煎煮
后的关系、进入机体后的关系等等。单就配伍后的关系,也有监制减毒的,减少
副作用
的……因此,必须首先把
君药
弄清楚,用好。
4、重视剂量,谨慎加减。
药物剂量有绝对剂量,即仲景原方所给的量,另外还应重视方中的“相对剂量”,就是方中各药味分量之比。绝对剂量可按汉代1两≈15.6克换算(临床按15克换算较方便),笔者曾将经方中用容器量测的固体药做了部分验证。如汉代1升
半夏
≈今法半夏56克或京半夏58克;汉1升
麦冬
≈今61克;汉1升
火麻仁
≈今49克;汉1升
五味子
≈今40克,汉1升
吴茱萸
≈今31克……
或者按照经方的剂量比例也行,这种方法临床更灵活些。以
小柴胡汤
为例,
柴胡
原方剂量8两(124.8克),
大枣
12枚(36克),半夏半升(29克),
人参
3两(46.8克),
黄芩
3两(46.8克),甘草3两(46.8克),剂量之比应为3.5:1:0.8:1.3:1.3:1.3。
把握了剂量之多少,如果柴胡用35克,那么大枣则用10克,半夏则用8克,如果半夏的剂量用得比柴胡大,恐怕就没有小柴胡汤的功效了。
有些学者认为,“经方以不加减为贵”。笔者认为,为了应对复杂的
疾病
变化,经方要加减,但必须十分谨慎,特别是要注意所加之药不可破坏经方原来的药际关系,不可加得过多。
上述是笔者学用经方的简要方法,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感觉有点儿笨,但我是这样做的,效果不错。
【本文摘自2014年10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由
中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中
医书
友会 第446期
微信号zhongyishuyou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经方
,
剂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伤寒
,
中医
相关帖子
•
经方治长强穴周围痛一例(答案已公布)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经方治感冒嘴唇疱疹一例(答案已公布)
•
经方治口腔溃疡一例(答案已公布)
•
经方治冬天感冒恶寒鼻塞一例(答案已公布)
•
重返感言
•
经方治支气管扩张肺气肿一例(请同道处方,答案近期公布)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
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临床发挥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