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57|回复: 0

祖国医学的气机升降学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3 09: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

  关注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作者/李德新 ⊙ 编辑/王超 ⊙ 校对/霜石、居业

  

  导读:这是一篇非常好的中医基础理论的文章,李德新老师由“气”-“气化”-“气机”入手,实际讲了五脏的藏象,从升降的角度强调了“脾胃为后天之本”,所谓“中气旺则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轮旋。中气败则脾郁而胃逆,四象失其运行矣。”中医与西医认识人体的根本不同也寓于其中,如果要深刻理解中医,就从这里开始吧!
  
  祖国医学的气机升降学说
  

  (一)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而各种物质的运动又必然表现为一定的形式。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认为,“气”是最原始的物质,是构成万物的最小单位,故曰“其细无内”;它充塞于宇宙之间,故曰“其大无外”。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气”运动变化的结果。
  

  气的运动的基本形式就是升降出入,故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素问·六微旨大论》)。气的这种升降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进展。
  

  祖国医学在古代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影响下,对生命现象、疾病的发生发展给予了唯物主义的说明。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人也是物质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所以说“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人体是由气、精(“精也者,气之精也”)等物质构成的。气、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故曰“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王充),“夫精者,生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六节藏象论》)。
  

  由此可见,气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因此,气的升降运动贯串于生命过程中的始终。“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素问·六微旨大论》)。
  

  在生命过程中,“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素问·六微旨大论》),没有升降也就没有生命,故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
  

  祖国医学的气机升降学说,就是建立在这种古代唯物主义精气学说的基础之上,它不仅从静态结构,而且还从动态变化上阐述了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的基本表现形式,贯串于病因、病理、诊断、治疗之中,从而成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独特的理论。
  

  (二)
  

  “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体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的自我更新。”这种“蛋白体在每瞬间,既是它本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生命,即通过摄食和排泄来实现的新陈代谢,是一种自我完成过程”(《反杜林论》)。
  

  所以说,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死生之机,升降而已”。因此,气机升降出入是机体新陈代谢和维持生命的必然过程。自然界的一切生物,无不赖气化升降运动而化生成长,而这种气的新陈代谢是通过脏腑的气化运动来实现的。
  

  所谓“气”,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等,及其所包含的能量,表现为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这种精微物质的运动及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谓之“气化”。气化的过程及其表现形式,称为“气机”。气机的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脏腑的气化运动,就是升和降的矛盾统一,即所谓气机升降。
  

  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无非是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摄其所需,排其所弃。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营卫阴阳,均赖气机升降出入而相互联系,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它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升降运动是脏腑的特性,是物质运动的规律,而每一种物质运动的形式,又为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本质所规定。因此,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及其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升降趋势,亦不尽相同。
  

  一般说来,五脏贮藏精气,宜升,六腑传导化物,宜降。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居中,在通连上下,为升降之枢纽。“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灵枢·本脏篇》)。六腑,虽然以通为用,宜降,但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也有吸收精微、津液的作用。如胃之腐熟,小肠之泌别清浊,大肠主津液等等,即降中寓升。不仅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相处于升降的统一体中,且每一脏腑亦有升降,即升降中复有升降。
  

  心位胸中,主血脉而藏神,能推动血液在脉中循一定方向循环不总,以供全身的需要。血液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心血上荣头面,供养神明,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充沛,此为心之升;心血下行以养全身,为五脏六腑之主,统御周身各脏腑组织,且心火下降于肾,以温肾水,此为心之降。
  

  肺居膈上,其位最高,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宣发与肃降,主气,司呼吸。“诸气者,皆属于肺”,“天气通于肺”,肺能吸清呼浊,贯注心脉,使气血津液散于全身,内而脏腑经络,外面肌肉皮毛,无处不到,为肺之升;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肺气下降,则呼吸出入有序,水液运行周身,水道通畅,下输膀胱,为肺之降。
  

  肺之宣发与肃降是对立的统一,没有宣发,就无所谓肃降,没有肃降,也无所谓宣发。只有有宣(升)有肃(降),才能气道通畅,呼吸调匀,保持人体内外的气体交换,才能使气血津液敷布全身,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肝主疏泄,使人体气机调畅,精神愉快,又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条件。肝能协助脾气升清,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疏泄于心脉,升发而上;但胆汁乃借肝之余气积聚而成,肝分泌胆汁,下泄于胆、小肠;且能疏泄精关,月经,与生殖机能有关;又通利三焦,降泄而下。
  

  肾主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海”,精能生髓,精髓上充以养脑,“上至脑,下至尾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精可化为血,精足则血旺,精血充足,可滋五脏之阴,可发五脏之阳,此为肾精之升;肾精为生长发育之源,“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泄”,“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此为肾精之降。肾主水液,升清降浊而调节水液代谢,将清者——津液,上归于肺而布敷全身,以供脏腑组织利用;使浊者——无用的水液,即代谢产物,下输膀胱,排出体外。这是肾主水液之升降。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赖脾气升清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周身。故李东垣曰:“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脾主五脏之气,肾主五脏之精,皆上奉于天,二者主生化,以奉升浮。是知春生夏长,皆从胃中出也”(《脾胃论》)。“其清者倏焉而化为气,依脾气而上升于肺,其至清而至精者,由肺而灌溉乎四体而为汗液津唾,助血脉益气力而为生生不息之运也。”(《医学正传》)
  

  所以,“升降之机者,在乎脾土之健运”(《医门棒喝》)。脾的气机主升,但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运送到全身各组织中去,以发挥滋养濡润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将代谢的水液,下达于肾和膀胱,最后排出体外,此为脾的升中之降。
  

  气机升降运动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虽然和各脏腑皆有关系,但升降之枢纽在于脾胃。人身心肺在上,行营卫而光泽于外;肝肾在下,养筋骨而强壮于内;又须脾胃在中,传化微精以溉四旁。“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素问·五常政大论》)。“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之泰”(周学海《读书随笔》引朱彦修语)。
  

  可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脏腑升降的轴心。“肝主升,肺主降……心主动,肾主静……而静藏不至于枯寂,动泄不至于耗散,升而不至于浮越,降而不至于沉陷,则属之脾中和之德之所主也”,故曰“脾脏居中,为上下升降之枢纽”(《医碥》)。
  

  气机的升降出入,虽以脾胃为中流砥柱,亦须其它脏腑间的相互配合。如肝之升发,肺之肃降,肝升肺降则气机调畅,气血上下贯通。心火下降,则肾水不寒;肾水上济,则心阳不亢,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主血,肾藏精,精血相互资生,故心肾之间升降正常,则阴与阳,精与神,水与火之间协调平衡。
  

  “肝藏血、心行之”心肝之间升降正常,则精神情志舒畅,血液运藏有序。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为呼气之主,肾为纳气之根。肺肾之间升降正常,则呼吸和利,水道通调。心主血,肺主气。心肺之间升降正常,则气血相依,运行不息。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滞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是也。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肾升降正常,则精血渗灌,藏泄适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居于中焦。脾胃升降正常,出入有序,方能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正常生理活动,使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以保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的不断的自我更新。
  

  在这种新陈代谢过程中,肝之升发,肺之肃降;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肺主呼气,肾主纳气……,也无不配合脾胃以完成其升降运动。
  

  所以说:“脾以阴土而升于阳,胃以阳土而降于阴。土位于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主乎升,右主乎降,五行之升降、以气不以质也,而升降之权,又在中气……升则赖脾气之左旋,降则赖胃土之右转也。故中气旺则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轮旋。中气败则脾郁而胃逆,四象失其运行矣”(《医学求是》)。因此,《吴医汇讲》载王鸣罔之说云:“升降失宜,则脾胃伤。脾胃伤则出纳之机失其常度,而后天之生气已息,鲜不夭札生民者已”。
  

  综上所述,人体脏腑组织不仅各自进行升降运动以完成新陈代谢,而且脏腑组织之间的气机升降又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出入不已,升降不止,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适当的物质,并将这种物质转变为自身的化学组成。同时又将自身中较老的部分分解并排泄到周围环境中去,构成了整个机体的气机升降运动。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新陈代谢中实现自我更新,维持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动态平衡,保证脏腑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功能的基本形式,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因此,气机升降失常,出入无序,则脏腑气血壅塞,表里内外闭阻,四肢九窍不通,而诸病蜂起。若升降出入停止,“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于是物质和能量代谢告终,生命也就完结。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痰饮淤血等等,均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气机升降失常的病理变化,范围广泛,证候复杂,仅摘其要者简述如下:
  

  1.肺
  

  (1)肺失宣发:证见发热恶寒胸闷咳嗽、咯痰。
  

  (2)肺失肃降:肃降无权,水道不利,则出现胸闷咳嗽、气急喘促、胸胁胀满、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等症。
  

  2.肝
  

  (1)肝气郁结: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则胸胁胀满或窜痛,头目眩晕,甚则“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而生晕厥。
  

  (2)木旺克土: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肝脾不调,则腹胀肠鸣腹泻;肝胃不和,则嗳气纳呆,恶心呕吐等。
  

  (3)水道失利:疏泄失职,水道壅滞,则出现尿少浮肿腹水等症。
  

  (4)肝火上炎:气郁化火,气火上逆于头面部且有明显的热象,则见剧烈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两耳暴鸣或暴聋;或升动太过,肝不藏血则见吐血衄血月经过多等动血耗血证候。
  

  3.心肾
  

  (1)心肾不交:肾水亏虚,水火不济,则见心烦不眠、口燥咽干,小便黄赤,舌尖红赤或舌绛少苔脉细数等。
  

  (2)心火上炎:火性炎上,心火内炽,独亢于上,则见心烦,口干,舌尖红赤,口舌糜烂,或舌碎痛,脉弦数等。
  

  (3)水气凌心:心阳下通于肾,故心阳虚常累及肾阳,阳虚水泛,凌心射肺,则见形寒肢冷,心悸水肿,咳喘尿少等。
  

  4.肺肾
  

  (1)肺气上逆:肺气上逆以咳逆上气的上盛证候为主要临床表现,而见咳嗽喘促,甚则不能平卧,肢体水肿等。
  

  (2)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喘促短气,动辄尤甚,或见浮肿等。
  

  5.脾胃
  

  (1)脾不升清:脾宜升则健,脾不升清,则头目眩晕,腹胀腹泻,甚则中气下陷,出现内脏下垂,阴挺,脱肛。
  

  (2)胃不降浊:胃宜降则和。胃气上逆,轻则嗳气、呃逆、干哕,甚则恶心,呕吐。
  

  (3)清浊相干:清不得升,浊不得降,扰乱中焦,谓之清浊相干,则上吐下泻,发为霍乱。如《灵枢·五乱篇》云:“清气在阴,浊气在阳,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则为霍乱。”
  

  升降失常的病变虽然复杂,但基本病理表现不外升降不及、升降太过和升降反作三类。临床上当分清何脏何腑,孰升孰降,根据各脏腑升降失调的不同因素而施治。如疏肝理脾,平肝和胃,化饮降逆,辛开苦降,宣降肺气,补肾纳气,补肾固精,交通心肾等,均为恢复气机升降之治。
  

  祖国医学的气机升降学说,是研究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理论。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气化正常,其身则健;气化失常,诸病遂生;气化停止,生命乃绝。
  【本文摘自辽宁中医学报1980年第2期,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中医书友会 第445期
  微信号zhongyishuyou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