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72|回复: 0

晕针治病?值得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3 18: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

  关注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作者/张松兴 ⊙ 编辑/瓦力

  

  导读:当一个刚扎完针的患者,在你面前突然大喊“不好”,随即晕倒在地,面色紫暗,呼吸微弱,完全晕厥时,你是该苦笑呢还是高兴呢……小编头一次听说,医生避恐不及的“晕针”竟也能带来意外的治疗效果。我咋觉得像电脑有小问题就重启一下呢。嘻嘻。
  但可惜的是,本文未能深入剖析晕针治病的原因。阅读它的意义,似乎可用老子“从无处看”的思想来解读。抛开旧说,于空处或有新天地。小编想问,是否有针灸专家深入研究过“晕针”的前世今生呢?如果详辨机理,能给临床带来新思路吗?如果您知道,请联系我们(linglanshuyuan@126.com)。
  

  
  从“晕针治病”谈晕针
  

  笔者有幸跟随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郝学君教授学习针灸,从其言传身教中受益颇多。比如在针灸科不时会遇到晕针的患者,老师便谈了自己对晕针的看法,现将其记录如下与大家分享。而文章还要从他在国外行医的一些经历说起。
  

  “老外”晕针很严重
  

  1990年,郝学君在国外行医期间有一患者,因中风脑出血双目失明寻求针灸治疗。患者在前两次针灸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但第三次留针过程中,突然大喊“不好”,随即晕倒在地,面色紫暗,呼吸似乎已停止,脉搏也测不到,完全处于晕厥状态。
  

  因为是在国外行医,患者突发如此严重的情况,而且不了解该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所以在短暂的犹豫后,郝学君开始掐其人中穴,但效果不明显,后换合谷穴;同时,嘱翻译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要求护士立即找医院的内科医生。
  

  但未经其他处理,3~4分钟后患者长呼一口气,神志转清。后经患者老伴解释说,他经常发生这种情况,以往进行肌肉注射治疗时,也经常发生类似这样严重的晕针,但神志一会就能转清,恢复正常。
  

  晕针也治病
  

  1991年在莫斯科行医时,一男子身材高大,体格极其强壮,体重达100多公斤,但有严重的过敏性哮喘,每天晚上均会发作,靠西药维持。郝学君告诉他:“这个病很难治愈,但可以缓解症状。”
  

  在问明针刺无碍后,郝学君给该男子针刺了定喘、肺俞、膈俞、肩井、天突、膻中、合谷、鱼际等穴。留针3~5分钟后,男子突然晕倒。经过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2~3分钟后,该男子苏醒,诉无其他不适。2天后,该男子来诊说:“这两个晚上,哮喘均没有发作。”
  

  郝学君对笔者说:“我当时也很奇怪,没想到晕针能治病,考虑可能与晕针所导致的身体内环境及其机能改变有关。”
  

  晕针的表现
  

  晕针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心理原因,因为害怕、紧张心理因素产生的晕针。二是体质原因,如体虚、饥饿、醉酒过敏体质、疲劳者易发生晕针。三是病理原因,如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特别是有直立性低血压史或神经官能症史者多易发生晕针。四是穴位刺激过强,除毫针外,穴位注射和耳针亦可引起晕针。五是体位原因,以立位及正坐位发生晕针者多见,但也有卧位产生晕针的。六是环境原因,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里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此外,晕针可分不同时期。
  

  晕针先兆期:如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视力模糊,耳鸣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但这一时期十分短暂,有些患者毫无感觉。
  

  晕针发作期:患者则表现为: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凉、发软,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血压迅速下降,脉搏变缓,每分钟减缓至40~50次,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晕针后期:晕针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苍白,嗜睡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感。
  

  上述为典型发作过程,轻症者可在仅出现先兆期后直接进入后期,而无发作期。晕针大多发生于针灸过程中,但也有少数病人在起针后数分钟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症状,被称为迟发型晕针,国内曾有迟发型晕针的报道,应该引起注意。
  

  青壮年尤应预防晕针
  

  郝学君说:“从临床看,年轻人较老年人容易晕针,甚至体格强壮者更容易晕针。预防晕针可采用如下措施:进针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刺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刺感觉,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针刺时,通过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其放松。如遇饥饿病人,针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令其休息。特别对有晕针史者和初次针灸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一旦病人有先兆晕针症状,应立即处理。针灸治疗结束后,令患者在诊室休息5~10分钟后方可离开,以防发生延迟型晕针。
  

  郝学君还强调,越是青壮年越要慎重,尤其是第一次接受针灸治疗的病人。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中医书友会 第421期
  微信号zhongyishuyou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