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一个会治病的中医博士(荒唐现象的思考) ...
返回列表
查看:
179
|
回复:
0
一个会治病的中医博士(荒唐现象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3/24 04: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
蓝色小字↑↑↑快速关注聚集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作者/毛嘉陵
⊙ 编辑/蔡仲逊
编者按
:
我刚看到这个标题时,觉得十足的讽刺。作者在文中进行了解释:
中医院
校培养出来的不少中医博士不会治病,只会做小白鼠实验。如果培养的是从事实验室、药理学等方面研究的博士,不会治病也不奇怪,他们不会做小白鼠实验才是怪。但是如果我们培养的是临床方面的博士,不会治病而只会“玩”小白鼠“游戏”,这就不仅可笑,而且荒唐了。
本文是“书跋”,可以理解为推荐书的“软文”,但是该文中有很多的思考和总结,值得一读。
由贾海忠是一个会治病的博士想到的
2002年贾海忠博士跟随其师父史载祥教授(著名
中西医结合
专家、卫生部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大内科主任)到江苏南通,去参加其师爷、全国著名
老中医
朱良春
教授的一个学术研讨会,我也应邀参加这个活动,于是我们就在景色清秀、名贤辈出的江南名城相识了。短暂的接触,贾博士给我留下了一个待人宽容厚道、医药
知识
渊博的初步印象。这个认识在后来的深入交往中得到了验证,最终我们彼此成为了知己好友。
去年底,贾博士告诉我他准备写一本对中医临床工作进行思考的书,同时邀请我待这本书完成后写个序。今年4月初的一个下午,他兴致勃勃地来到报社,专程将该书的样稿给我送来,让我看后再写。他告辞以后,我捧着这本样书就读开了。
从该书自序中得知,他利用2008年春节休假给他正在
北京中医药大学
读大学的儿子贾岱琳连续讲了很多堂课。由于这本书是从讲课的录像中整理出来的,所以书中的语句非常口语话、生活化,而不像以往专业书那样艰涩难懂,这也正具备了现在流行书的通俗性特点,所以让人读起来毫不费力。他在讲述临床案例时,生动地还原了当时的情景,让人在阅读中,感觉就像是在看故事书一样,确实引人入胜,而且还让人感觉非常的亲切自然。需要指出的是,该书的语言虽然非常通俗化,但不是一本纯粹的科普图书,而是一本定位于中医学入门阶段的课外读本,适合刚上
中医药大学
的大学生、大专生以及业余
中医爱好
者阅读。
这些年来大家对中医教育现状不满的意见越来越大,很多人都认为培养出来的不少中医博士不会治病,只会做小白鼠实验。如果培养的是从事实验室、药理学等方面研究的博士,不会治病也不奇怪,他们不会做小白鼠实验才是怪。但是如果我们培养的是临床方面的博士,不会治病而只会“玩”小白鼠“游戏”,这就不仅可笑,而且荒唐了。
前些年有的
中医药
大学办了“
传统医学
增强班”,在中医教育西化得如此“猖獗”的今天,办这样的班本来应当予以“表扬”,但却总给人一种很别扭的“黑色幽默”的感觉,反观西医院校,有哪一所办过”现代医学增强班?当然了,办总比不办要好。如果中医真的不能治病,不办也罢,甚至将中医药大学都关闭了更好,以免祸害广大患者。
既然中医能够在健康保健事业中发挥作用,国家也大力支持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何我们不在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游戏规则”呢?这也难怪有人说:“不是中医不行,而是学中医的人不行”。其实,这也不能怪学中医的人,就是那些中医药大学的学士、硕士和博士,而应当责问的是中医教育体制,应当改革的是没有顾及中医医疗特色的医院管理制度。
不过,贾博士却是一位会治病的博士。因为他的师父、师爷都是全国名气很大的临床大家,名师出高徒,加之他又勤奋好学肯钻研,还非常善于将中医药
经典
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并且对临床中的很多问题都有个人独到的见解和思考,经过近三十年在中医药领域中的熏陶和磨练,终于成就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会治病的中医博士。在2008年3月13日他还有幸与九十高龄的师爷一起做客新浪,向广大网友介绍中医药的治病优势,这也证明了他的临床水平和影响力。
读罢这本样书,使我得到了几点启示,现奉献出来与各位读者共同分享:
一、环境影响人才的成长
贾博士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出生在河北农村,那时农村比较贫穷,也缺医少药,如果患了一些不是很严重的
疾病
,还主要靠老百姓自己掌握的一些
民间
疗法治疗。他在小时候遇到一些病痛时,他母亲就是用的土法治疗的,如
腹泻
,就用滚烫的炭往醋里一淬,喝下醋就好了;拉
痢疾
则吃
马齿苋
与玉米粉蒸成的窝窝头就行了;创伤出血了,用锅底黑粉往伤口上一按就
止血
了……后来一次
手疼
,他母亲没招了,就带他去找当地一位
中医治疗
,结果经过针灸后止住了
疼痛
,使他有了第一次接受
中医针灸
治病的经历。
这些确实能够解决疾病痛苦的民间疗法和
针灸疗法
,在他小小年纪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从小就亲眼目睹了广泛使用中医药治病、同时也亲身体会过中医药治病的经历,对他日后坚定信心学中医、用中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类似“胎教”的作用。
我在上大学时就发现,农村来的同学对中医药的
学习
热情更“高”一些,理解能力也要“强”一些。这与当时我国农村相对来讲缺乏现代科学知识,多一些中国传统习俗是否有关呢?现在的小孩,不说城里的就是农村里的小孩,生了病以后,家长多数时候首先找西医治疗,因此,他们也就对中医产生了“陌生感”。
即使在不少中医药大学里,不少老师也已经“现代化”了,大学生们在临床上看到的是老师娴
熟地
开化验单、B超检查单和西药,却没有或少有亲眼目睹老师用纯中医的方式解决临床疑难大问题,所以,同学们怎能有用中医治病的信心呢?是老师没了功夫还是中医真的不行呢?
文化
习俗环境和所跟的师父这两个因素,对中医临床人才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贾博士在农村生活的人生经历证明了环境因素,对人的认知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而他在跟随师父临床中,耳濡目染,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认知,更增强了用中医药治病的信心。所以说“适宜的环境”和“好师父”是学好中医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条件。
二、必须主动争取临床实践机会
贾博士的家是
食道癌
的高发区,因此而死亡的乡亲熟人很多,所以他在高中毕业时就立志要当一
名医
师,希望能够给这些
食道
癌患者都治好,这个立志的过程颇似
医圣
张仲景
的从医经历。张仲景在《
伤寒论
》序中自述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
伤寒
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遂立志从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由于贾博士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本科的,而且学的是中医,因此在他上大学二年级春节放寒假回家时,亲戚的邻居就请他去治疗已经输了一个多月液而不愈的病。虽然他“学徒还未满师”,心里既紧张又没数,但推脱不了,还是去给那位乡亲看病了。用他学到的那点功夫,经过一番辨证处方,结果竟然取得了疗效。这第一次“冒险”行医,使他深深地体验到了中医药的神奇,也从患者的喜悦中感受到了当医生的荣誉。
在大学期间,贾博士有次在西医院的内科病房临床实习,当时有位患者
哮喘病
突然发作,带实习的西医老师立即给患者开了西药,让护士到
药房
去取。看到患者痛苦不堪的样子,他就主动请求老师让他用针灸试试。在取得老师同意的情况下,他给患者实施了针灸治疗,迅速缓解了患者的痛苦,结果护士取回来的药已派不上用场了。这再一次让他感受到了中医药的力量和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如果一个中医博士只是满足于纸上谈兵和完成一个个小白鼠的科研,没有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迷人的临床实践中去,即使完成了若干科研课题和发表了若干论文,也永远不能直接取得中医治病的临床收获,更不可能体会到用自己的智慧解除患者痛苦后的快乐。在现代条件下,中医的这种实践机会有时候还需要自己去寻找、去争取,否则就会拱手让给西医。长此下去,中医的实践机会将会越来越少,没有了丰富的实践,临床诊疗水平又怎样能够提高呢?而贾博士则是一位善于寻找实践机会的中医,正因为如此,他的临床诊疗水平才提高得非常快。疗效好了以后,来请他看病的患者自然也会随之而增加,这又给了他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要做头脑清醒的“明智之医”
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医临床专家,必须善于思考和总结
临床经验
。如果实践机会再多,但不注意研究提高,是治不了疑难疾病的,至多也就只能简单地开开处方、治治一些常见小病。这种思考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正确地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实践,还要将自己学习过的名医经验灵活地运用于诊疗中;二是要及时总结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心得,最好还要能将其上升为理论。否则,有可能是看了一辈子的病,不仅练就不了一身好功夫,即使治好了几个病,也是昏昏然。
从贾博士写的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有他对中医经典理论学习的心得和临床运用的体会,甚至还有对一些经典理论提出的一些质疑。虽然他提出的这些看法还有待学术界的认可,但至少说明了他在思考、他在探索、他不想做一个昏医生。
比如,他在书中提出了“阴阳节律与寒热节律为什么不同步?”、“为什么证实质研究没能提高疗效?”、“'症、病、证'指导临床的具体价值”、“'虚实真假''寒热真假'与'
脉症
从舍'的理论性错误”、“主观感受和客观检查结果哪个更重要?”“为什么辨证无误而治疗无效?”、“治此愈彼的原理是什么?”等等极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在书中他还对中医的发展发展和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由于这本书是贾博士给儿子的授课之作,希望将他自己学医的种种收获,系统地传授给正上中医药大学的儿子,使其获得一条学医的捷径,因此他用了大量的篇幅,展示了自己在临床上的一些经验和独家的技巧,如:“
心血管病
防治如何突破?”、“支饮诊治经验”、“怪病
嗳气
如何治疗?”、“戏医症如何治疗?”、“
运动
性损伤的速效疗法”、“醒神药在
失眠
中的应用技巧”等等。
还提出了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如:“如何辨证应用西药”、“
五苓散
不是利水方”、“药物超感官属性是否具有重要意义”、“
人参
上火出血有没有积极意义?”等等。公开临床心悟和经验,这在以前密而不外传的中医技能的传承中是不可能的。如今贾博士却怀着仁爱之心,将其公布出来,希望能够被更多的
中医师
利用,以造福于众。由此可见,他在做学问上所具有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做人上所表现出的仁爱和厚道。
结语
由于现在对知识分子晋级的管理体制存在着种种问题,导致很多人为了职称拼命地“拼凑”论文,再找关系发表。因此,很多学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其中的水分太大了,让人难以相信。贾博士早已晋升主任医师,根本就没有了晋升职称之忧,而且也已“丰衣足食”,就是说这已排除了他为个人私利而写书的嫌疑。俗话说:爱子莫如父。又说:爱子当教子。这本书是贾博士给他儿子讲课的内容,如果不是他的心得和自己认定的正确的知识,他能去骗自己的儿子吗?因此,他书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可信的,也是值得读者在临床实践中去学习借用的。这也是我向大家推荐的一个重要理由。
我认为,这本书基本反映了贾博士近三十年来学中医和用中医的心路历程、学术生涯、临床心悟。那些深深浅浅的思考和无数临床案例,充分证明了他在现阶段已经达到的临床诊疗能力和水平,也证明了他没有辜负师父、师爷的教诲和期望。在我的这篇拙文结束之际,我发出一个期待,希望贾博士在未来能够成为一个有更大影响的临床大家。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他个人的名利问题,而是中医药事业需要培养更多的真正的优秀中医人才。社会多造就了一个名医,就是为患者多添了一份生命健康的希望。
毛嘉陵
2008年4月
【本文为《贾海忠中医体悟:父子亲传实录》的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
中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中
医书
友会
第341期之2
如果您想收到中医书友会每天推送的精彩内容,请点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帐号-关注,或者搜索微信号zhongyishuyou。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
中医
,
中医药
,
中医药大学
,
知识
,
经典
,
针灸学
相关帖子
•
《驳:反中医的种种言论 系列之一二三》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