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不该被忽视的绝世名方:升阳散火汤
返回列表
查看:
208
|
回复:
0
不该被忽视的绝世名方:升阳散火汤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3/24 07: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书
友会: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新书友可点标题下方蓝字快速关注
作者/高建忠
⊙ 编辑/王超
编者按
:
高建忠老师的文章写得真好,相信您读完会跟我一样,对
补中益气汤
和此升阳散火汤有一个崭新的、清晰的认识。
助
阳气
之升浮,解郁滞之阴火——升阳散火汤浅识
(一)
升阳散火汤,治疗
内伤发热
名方,为李东垣“深达‘
火郁
发之’之义”(《医方论》)的杰作,是中医治法中“升阳散火”一法的代表
方剂
。但令笔者诧异的是,古今历代医家善用此方者极少,方书中多见有关本方方论而少见绝佳
医案
者即为明证。翻阅《实用中医内科学》和《现代中医内科学》两书,竟然没有升阳散火汤的身影。
升阳散火汤出自李东垣的《内
外伤
辨惑论》,原文:“升阳散火汤,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肌热,
筋骨
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夫四肢属脾,脾者土也,热伏地中,此病多因
血虚
而得之。又有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并宜服之。”
方药组成:“
升麻
、
葛根
、
独活
、
羌活
、白
芍药
、
人参
(以上各五钱),
甘草
(炙)、
柴胡
(以上各三钱),
防风
(二钱五分),甘草(生)(二钱)。右件咀如麻豆大,每服称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
温服
,无时,忌
寒凉
之物。”(小编顺嘴编一句:升葛羌独
白芍
参,等比柴防草减半)
此方也载于《
脾胃论
》中。在《兰室秘藏》和《东垣试效方》两书中更名为柴胡升麻汤。四书中对于主治病症的文字表述稍有出入,药物次序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
脾胃
论》所载方中柴胡用量为八钱,而其他书中柴胡用量为三钱。
(二)
本方主治“郁火”,在这一点上历代医家的认识似无歧义。但火如何郁?郁火由何而得?则众说不一。
张景岳在《
景岳全书
·古方八阵》
中指
出:“东垣升阳散火汤,治胃虚血虚,因
寒邪
郁遏阳气,以至肌表俱热如火,扪之烙手。此火郁发之之剂也。”认为郁火因于“寒邪郁遏阳气”。
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指出:“此方治外来之火,郁于表分,而不得解散者。”认为郁火因于“外来之火,郁于表分。”
费伯雄在《医方论》中直言“
郁结
之火”,而不言何由而郁。
李畴人在《医方概要》中指出:“火郁多在肝胆之经,以木盛能生火,而二经夹相火……”又将郁火置于肝胆之经。
从李东垣原文分析,本证之成因于“血虚”、“热伏地中”、“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因于内伤而非外感,因于内虚而非邪实。况从方名分析,“升阳”在前,“散火”在后,所治为“
火证
”,治法为“散”,“散火”的手段是“升阳”,也就是说,通过升阳以达散火之效。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共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分别是“饮食劳倦论”、“暑伤
胃气
论”、“肺之脾胃虚方”和“肾之脾胃虚方”,是李东垣根据《
内经
》“藏气法时”理论按春升、夏浮、秋降、冬沉依次写作而成。
升阳散火汤见于“暑伤胃气论”这部分内容中。也就是说,也许李东垣制方本意为通过升阳散火以纠正体内气机该浮不浮的状态。
那么,体内为什么会出现气机该浮不浮呢?根据原文,我们可以找出成因有二:一是因“血虚”致“热伏地中”;二是因“胃虚过食冷物”致“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
成因之二较易理解,在脾胃
气虚
的基础上过食冷物,影响气机升浮,致阳
气郁
滞而化为阴火。而成因之一较难理解,“血虚”何以会引起“热伏地中”呢?难道血虚引起
虚火
内生转而被郁?从所用方药组成来看,这种理解显然是不正确的。
考李东垣在书中多处提到“血虚”,李东垣笔下的“血虚”是在内伤的基础上胃气(脾胃之气)虚所导致的,是“
中焦
受气取汁”不足的结果。也就是说,所谓的“血虚”是以气虚为前提和以气虚为主要表现的,如此理解即符合李东垣的
用药
“血虚以人参补之”。这样,我们就能理解“血虚”致“热伏地中”仍然是由于气虚无力升浮而致阳气郁滞化为阴火。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升阳散火汤所治之火是由于脾胃气虚,无力升浮(或者在此基础上过食冷物,进一步损伤和抑遏阳气),致阳气郁滞于脾胃所化之阴火。
(三)
方中选用升麻、葛根、柴胡、羌活、独活、防风,此六味俱属“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之“风升生”类药物,以助阳气之升浮,以解阳气之郁滞。正如《医方集解》中所写,“此皆味薄气轻,上行之药,所以升举其阳,使
三焦
畅遂,而火邪皆散矣。”
同时佐用人参、
炙甘草
,甘温
补脾
胃
元气
,针对气虚无力升浮而设。佐用生甘草泻已成之阴火。至于白芍药,《汤液
本草
》中说:“气微寒,味酸而苦。气薄味厚,阴也,降也。”“能停诸湿而益津液”,“补中焦之药”,对诸风药之升浮有佐治之功,对人参
补血
虚有佐助之用。
(四)
李东垣治疗脾胃内伤诸病总的治法为“补其中,升其阳,
甘寒
以泻其阴火”(《内外伤辨惑论》)。从组方所体现的治法来看,本方与补中
益气汤
方主要区别在于本方是以升阳为主,补中、泻阴火为佐。补中益气汤是以补中为主,升阳、泻阴火为佐。
从
病机
分析,本方证主要矛盾在于阳气郁滞而不得升浮外达,补中益气汤方证主要矛盾在于脾胃气虚下流而不得升浮。
从病症表现看,本方证症状主要表现在四肢和肌表,而补中益气汤方证症状表现于周身表里。
(五)
读《谢映庐医案》,见一案将本方用于治疗外感表证:
“张怀久乃郎,年方及冠,遍身忽发
疮疹
,形如麻粒。询诸疡科,内以凉血托里之剂,外以药汤沐浴,其疮尽伏,以致湿热内攻,
恶寒
发热,
头痛
身疼(此
表邪
确据)。
延医又误为疟症,投以清脾饮服之(此误认为
半表半里
),以致寒不成寒,热不成热,人事昏惑,绝粒不进,乃叩于余。
脉颇
浮数
,问之不应,扪之身热,视之唇舌俱淡。此风热内蕴,抑遏于中,若不外达,势必内攻
脏腑
,机窍尽闭而毙。当与升阳之药,提出肌表。
与升阳散火汤二剂,遍身发热,躁扰不安。其家惊惶,促余再视。其身虽热,而问之能答,则神识将清,且粥饮亦进,则胃气有权,余曰:吉也。
夫躁扰不安者,正邪气外达之征,明日毒气外出,则内可安。更与辛凉解表之法,以人参
败毒
散二剂,果然疮疹尽皆发出,形如绿豆粒。再与前法,疮皆
灌脓
结痂而安,仍与清
散药
而健。”
外感与内伤有别,但用“升阳之药,提出肌表”之理一致。
医者
贵在明理而非守方。
【本文摘自《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中国
中医药
出版社授权中
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发表。尊重
知识
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中医书友会
第318期之1
如果您想收到中医书友会每天推送的精彩内容,请点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帐号-关注,或者搜索微信号zhongyishuyou。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
补中益气汤
,
血虚
,
阳气
,
脾胃
,
中医
,
益气汤
相关帖子
•
《失去中医,国人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
《驳:反中医的种种言论 系列之一二三》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九 极 中 医 文 摘】阴阳气动模型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