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59|回复: 0

行医别想清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4 08: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书友会: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新书友可点标题下方蓝字快速关注
  作者/顾玉潜 ⊙ 编辑/王超
  

  编者按记得前阵子两位90后的消防员手拉手殉职的消息出来后,全社会一片哗然,有位亲自参与抢救的医生就写了篇文章,说我从此再不抱怨工资低、休息少,我一定向两位年轻的英雄学习,爱岗敬业,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奉献出最后一滴汗水。我读了之后很感动,本文谈及的三位医生也同样让人感动。《大医精诚》里说“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向他们学习。
  

  图:南非的海 徐晶摄。
  

  行医别想清闲
  

  我是个经历过当年“文革”的长者了,当然知道那时候的成分划分和那些“盖烙印”的事。新中国成立前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职业决定了每个人的成分,医生是什么成分呢?与画家一样,同一界别——自由职业。
  

  缘于此,我经常与画家们谈笑:你们才真是自由职业,可以在家搞创作,也可以到处去采风。而医生呢,要按时开诊,在网上或电话挂了你的号你就不能随便停诊;在住院部不但要按时接班,按时查房,按时手术,在节假日还要上班,值班还分一线二线,即使夜间休息也不敢熟睡,这种工作,哪有自由可言。
  

  其实,自有人类以来,治病救人这份责任就决定了这不是一份闲职。行医的“行”字,包含着践行、默行、慈行、苦行的滋味。下面介绍三位古代医家辛劳行医的事例。
  

  明代写出《针灸大成》的医家杨继洲,针灸的专业决定他要经常上门为不能行动的患者出诊,有重症急症求出诊者更令他不分昼夜地出门,他不分贫富,有需要就不推辞,甚至在他备考医官之时,也多次放下书本,远路上门出诊。
  

  明代写有《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本草经疏》的医家缪希雍,出诊只为救死扶伤,不计较病者身份。有一次,得知某家婢女危在旦夕,但先前请去的医生又嫌其病重位微而不愿开药时,他立即骑马赶赴,终于把这可怜的婢女救治过来。
  

  宋代写出《伤寒总病论》的医家庞安时,对远道登门求诊者热情接待,安排食宿。虽自己听觉有疾,沟通不便,在开诊之余还探视他们的饮食和服药情况,直至病愈才放心送别病人。
  

  以上三例,我特地注明他们写出的医著书名,为的是挑明,他们白天应诊,晚上还要著书立说,加上当时的交通原始不便,若是出诊,哪里还有业余休息时间可言。
  

  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医德风范,在当今中国的医生又有新的展示。在天灾人祸面前,医生招之即来,救人走在前列;在战火纷飞岁月,军医救死扶伤,出生入死;在缺医少药的山区农野,村医不分寒暑,远行出诊;在世界最贫穷落后的角落,就有中国医疗队的出现。
  

  总之,只要生命在呼唤,医生就会挺身而出,他们哪有八小时的工作界限。
  

  从一个笑谈,竟然扯到一个行医别想清闲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我想,只要医生心存对天职的一份忠诚,心存对病者的一份关爱,苍天是会感动的,大众是会感受的,行医者辛劳一点,“困身”一点,受了。
  

  【本文摘自《医门杂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中医书友会第312期之2如果您想收到中医书友会每天推送的精彩内容,请点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帐号-关注,或者搜索微信号zhongyishuyou。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