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14|回复: 0

王文远:膈肌痉挛的一针疗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4 08: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书友会: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新书友可点标题下方蓝字快速关注
  作者/王文远 ⊙ 编辑/王超
  

  编者按记得当年在某科病房实习夜班时,有位患者膈肌痉挛,打嗝不止,持续半小时也没有要停的意思。那时候读书甚少,只记得有“哕,以草刺鼻,嚏而已”的说法,就让患者用取嚏法一试,无奈该患者年高神昏,无法照做,便遗憾作罢。后来我知道了翳风、攒竹可祛风降逆止呃,可惜当年那个情境已经回不去了。本文中,王文远老师收集了更多的取穴法,学者可收藏备用。
  

  图:荷叶上的红蜻蜓,陈朊摄。
  

  膈肌痉挛
  

  膈肌痉挛又称呃逆、打嗝。临床以发病突然,喉间呃呃连声不能自制为其特点。常因饮食生冷过急,过饱,或突然吸入冷空气,或情绪改变导致胃气上逆所致。中枢性呃逆:多因颅内疾患,直接、间接地影响呼吸中枢,造成呃逆,常提示预后不良。反射性呃逆:此类多为功能性的,多见于癔症。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连续发作,持续时间长,一般不多见效。
  

  呃逆中医认为多与食积气滞肝郁气滞,感受寒邪有关。
  

  一、内关穴治疗膈肌痉挛
  

  刘某,男,41岁,1989年4月10日初诊。主诉:三天前因琐事精神受创,遂致呃逆,呃声频频,难以自主,声音洪亮,膈脘胀满,不思饮食,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膈肌痉挛”,给予服用维生素B6、谷维素、安定、莨菪药物未效。舌淡白,苔薄白,脉弦滑。
  

  取穴:指压内外关穴。首次呃逆减少,第二次少有发作,第三次呃止恙除。
  

  按:膈肌痉挛属中医学呃逆一证范畴,一般认为其起因多由寒火郁食虚等因素作用于胃,致使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谷入于胃,所故相敌,气病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灵枢·杂病篇》云:“哕,以草刺鼻,嚏而已。”此哕,即指呃逆,故治呃逆,以草刺鼻,旨在取嚏以通肺气,使肺气通而胃气降,呃逆除。由此可见,呃逆一证其病位在中焦且声出于上焦,中上二焦气机失调,肺气不通,胃气不降,逆从上出。
  

  指压内、外关穴,为作用于手厥阴心包经而实乃反馈于手少阴心经,使得心肝协调,气机畅达,此其一;食指针压外关穴,旨在使中上二焦之逆气下降,三焦畅通,气道复常,此其二;施针时再令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可促使痉挛之膈肌得以解除,而利于肺气宣通,胃气下降,此其三。这三方面共同作用,可使脏腑调和,气机畅通,逆气下降,则呃逆消除。
  

  (陕西省郑县中医院黄景阳)
  

  二、素髎穴治疗膈肌痉挛
  

  杨某,男,52岁,农民,1978年7月23日就诊。主诉:呃逆频发5天。呃声低沉有力,连续不断,伴胸胁胀胸闷,纳欠少寐,便秘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临床诊断:膈肌痉挛。拟清心解郁,除逆止呃。
  

  取穴:素髎穴,嘱患者平卧位或坐位,身体肌肉放松,选用28号1寸毫针直刺鼻尖正中素髎穴5~8分深,用捻转提插手法行强刺激,以病人自觉鼻部酸胀尚能忍受,双眼噙泪为度。1次约3分钟许,呃逆停止。
  

  按:按此法先后治疗呃逆患者23例,全部治愈,针刺次数最少1次,最多3次。
  

  (河北中医学院附院王耀民袁军)
  

  三、睛明穴治疗膈肌痉挛
  

  史某,男,54岁,本厂职工。患者因肝硬化致轻度昏迷,出现呃逆,声短而频,呃声急促,发作欲死,于1984年5月邀余会诊,当即用右手拇食二指按压两侧睛明穴,边旋转边加压,当患者发出呻吟时呃逆即刻停止。二周后患者呃逆再次发生,再度行上述手法而缓解。
  

  按: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大都与正气亏虚有关,或耗伤中气,或损及胃阴,或病深及肾,再加上恼怒抑郁等情志因素,使肝气逆乘脾胃,最终导致胃气上逆动膈而成。而睛明穴有宽膈理气,和胃降逆之作用,此穴虽属足太阳膀胱经脉的腧穴,但是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二在脉之交会穴,能调节足阳明胃经之脉,起到和胃降逆之作用。
  

  (河北省云阳一○二信箱医院赵建平)
  

  四、翳风穴治疗膈肌痉挛
  

  吴某,男,39岁,农民。主诉:九天前因饥饿食用发冷食物,饮用酒后发生呃逆,临床诊断为膈肌痉挛。曾注射解痉药物,口服镇静药物并针刺内关、中脘穴无效,故转我科治疗。病人呃声沉缓有力,约1分钟一次,表情痛苦,胃脘胀满,苔白润,脉迟缓,此为寒邪阻遏肺胃之气失调,胃气上逆动膈所致。
  

  取穴及方法:指压翳风穴,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前,用双手拇指或食指端对准穴位按压,施力由轻至重,以患者胀痛难忍为度,按压30秒左右,患者自觉上腹部似有一股气流向下腹移动,随之呃逆即止。
  

  按:翳风为手少阳三焦经穴,亦为手足少阳交会穴。手少阴心经“布膻中,络心包下膈”,“足少阳经循行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肋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故按压翳风穴治疗呃逆是通过疏调三焦之气而达到治愈目的。
  

  (黑龙江省绥滨县中医院崔波)
  

  五、鼻尖下点治疗膈肌痉挛
  

  于某,女,42岁,干部,1975年5月就诊。主诉:两年前因派性打击,精神受到刺激造成癔症发作,后进餐引起腹胀而打嗝。每次精神受刺激后腹胀呃逆反复发作,内科对症治疗效果欠佳。查体:心肺正常,上中腹部轻微压痛,肝脾未扪及,食道、胃及十二指肠钡餐造影未见异常,血尿便常规和肝功能化验均正常。诊断为膈肌痉挛。
  

  取穴:鼻尖下点,进针0-4cm,待局部呈酸麻胀感,即让病人做深呼吸1分钟,2分钟后腹胀与呃逆症逐渐减轻,留针15分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张才)
  

  六、巨阙穴治疗膈肌痉挛
  

  宋某,女,32岁,农妇,1989年1月30日就诊。主诉:呃逆20余天,劳累加重,晨起间断呃逆,继之呃逆不止,直到晚上睡着以后才停止。伴有精神疲惫,坐卧不宁,肢软纳呆,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膈肌痉挛,曾服香砂六君子丸、木香顺气丸、阿托品等药未缓解。
  

  取穴:单取巨阙穴,嘱病者呼吸,5分钟后呃逆停止,留针30分钟,5分钟行针一次,手法强刺激。4次而愈,至今未见复发。
  

  按:关键取穴准确,手法强刺激以调整气机,松弛膈肌,为了防止复发,愈后严禁生冷腥辣之食,要劳逸结合,保持精神舒畅。
  

  (湖北红安中医院耿东元)
  

  七、呃停穴治疗膈肌痉挛
  

  李某,男,75岁,1985年2月15日就诊。患者因突发中风而住院,待病情好转出院后即出现顽固性呃逆,服用多种药物及针刺效差。
  

  取穴:呃停穴(位于内关穴下5分,与列缺相平),持续捻转2分钟,呃逆停止,随访未再发生。
  

  按:呃停穴分布于手厥阴心包经,其作用强于针刺内关穴,具有宽胸舒膈和胃,镇静安神之效。
  

  (山东沂源县南麻镇陡起峪诊所齐元虎)
  

  八、攒竹穴治疗膈肌痉挛
  

  冯某,男,27岁,农民。患者因与家人发生口角,感胸中气闷,次日上午开始呃逆,症状持续,除入睡后终止外无间歇。在当地医院服药、针灸均无效,来我院就诊。辨证:肝气犯胃,胃气上逆。处方:膻中、巨阙、足三里(双)、内关(双)、太冲(双),行针20分钟余仍呃逆不止,加针攒竹(双),行针5分钟后呃逆停止。
  

  攒竹位于眉头的凹陷中,属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教科书中记载可治疗头痛眉棱骨痛及多种眼部疾患。近年来我们发现其治疗呃逆有特殊疗效,尤其是对比较顽固的呃逆症。有时在针刺膻中,内关、巨阙、足三里等经验穴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加针攒竹穴可以治愈。
  

  (山西医学院一附院刘玉萍)
  【本文摘自《常见病的一针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中医书友会第311期如果您想收到中医书友会每天推送的精彩内容,请点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帐号-关注,或者搜索微信号zhongyishuyou。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