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99|回复: 0

针灸治病的5个捷法效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4 10: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书友会: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新书友可点标题下方蓝字快速关注
  题图:景山公园的5朵白牡丹。
  
  作者/王文德 ⊙ 编辑/王超
  捷法效方
  
  常言道:千方易得,一效难求。就像不要过信那些秘方验方一样,也不要执著这个捷法效方。不过它确实是大量临床经验的结晶,如能掌握得当,大多立可获效。但应谨记,不要乐此雕虫小技,而忘辨证论治大法。
  一、清理头目三部曲
  1、泻风池,毫针刺双侧风池,不留针。
  2、风府承浆穴法相应,两针前后对此,双手同步行针,先泻后补。
  3、按顺序针左合谷百会、右列缺
  阳明经多气多血,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且气血之运行是左升右降。针左侧使其血气上升至头,针刺3~5分,不可深刺到劳宫,否则气血就难以上达头目了。
  百会是诸阳之会,可治头部诸疾,针刺可散脑中郁热,但其位处全身最高处,恐其亢龙有悔,欲降反升,故针右手列缺以引热下行。
  四总穴歌有“头项寻列缺”,可现在人用的不多。列缺,雷电名,阳热之邪笼罩阳位,列缺一刺、电闪雷鸣,大雨倾下,火气顿消,头目自然清凉。所以针刺列缺时要针尖向上,用泻法时向下抽拉,以引邪下行。
  此法最适合火邪上扰清窍,或肝阳上亢之实证头晕。三步针完,即可头轻眼亮。如为气血亏虚或肾精不足证则另用补法或配合艾灸
  二、浅刺止嗽
  河北一老中医祖传防治咳嗽气喘良法,止咳点位于大椎大杼连线的中点。
  止咳点该穴宜浅刺,3~5分,不留针。以应“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法。盖肺主皮毛,故针刺不宜深,治咳嗽为主之症,不论新久,均可获良效。
  笔者曾用此法治过咳嗽、哮喘,包括慢支、肺气肿甚至肺心病,针后咳喘即平,慢者则在次日明显见效。
  三、分步定喘
  先泻后补平咳喘。
  第一步:合并感染者,针双鱼际,持续行针5分钟;无感染者,针双内关。双手同步行针。
  第二步:风门、肺俞,勿深刺。严重者,风门、肺俞加拔罐膻中,针尖向下,沿皮平刺,以降逆气。
  第三步:平喘后用补法,补大椎,使针感向前走,患者会有胸中豁然开朗的感觉。肺气不足补太渊脾胃虚弱温补足三里,肾不纳气补太溪。
  一般针到第一步,可见咳喘明显减轻;第二步即见咳止喘平;针完第三步,患者浑身发热,自觉有力。亦可加服汤药。或继以穴位埋线,则远期疗效巩固。
  四、按压至阳止胃痛
  一位粮食局的领导在十年动乱期间与天津一位中医教授同住一屋,在劳动时和生活上对老教授多予关照,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离别时,老教授为了表示感谢,就教了一招治胃痛的方法:让患者趴下,找到至阳穴,穴在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与脊柱相交处,按压时患者会感到很痛,两手拇指重叠,用拇指指腹向下按压至患者感觉胃中发热即可。我学到此法,临床一用,果然很灵,且屡试不爽。后多传于同道,都说效果很好。
  五、胃病三穴
  胃病三穴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荆尔滨教授研究针灸治疗胃病数十年,总结出治疗胃病的3个效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应用于临床,疗效甚佳。并发现若3穴针刺顺序得当,疗效更好。
  先针内关,用导气法,嘱患者配合深呼吸数次,轻则当即止痛,重者亦可缓解。继针中脘,捻针数百转,有针感下传者为佳。最后刺足三里,得气后,针尖刺向腹部,行手法,使气至病所或意至病所,根据病症之寒热虚实行补泻手法,最后用抽拉法抽拉3次以引邪外出。
  【本文摘自《针道摸象》,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中医书友会第297期如果您想收到中医书友会每天推送的精彩内容,请点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帐号-关注,或者搜索微信号zhongyishuyou。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