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60|回复: 0

试着谈谈“运气”:五运六气探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4 15: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书友会: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新书友可点标题下方蓝字快速关注
  作者/苏颖 ⊙ 编辑/王超
  

  编者按:应广大书友要求,送给大家一篇介绍五运六气的好文章。本文没有介绍具体的运算规则,但是讲了“气化”的基本知识,虽然仍然有些艰涩难懂,但是如果付出一点耐心和时间就一定有所收获。(顺便用上图分享昨天的北京好天气)
  五运六气理论在认识自然界及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时,始终将“气一元论”作为其理论的核心。认为自然界界各种生命现象以及自然景象均是太虚之气气化的结果。例如,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指出:“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
  自然之气运动变化,施化成纷纭万物的过程,可以称为“气化”。气化,其含义包括气的运动变化,以及其化育万物的作用。
  气化为一切自然现象产生的根本,即有了气化才有自然万物的产生。人体也是自然气化所产生的生物之一,因此,气化理论是《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致病基本要素是六淫邪气

  一般认为,风热火湿燥寒六气的异常变化,称之为六淫。六淫,在中医病因学中,属于致病因素的外因。在《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中,五运与六气异常变化所致风热火湿燥寒的异常气候均属于六淫邪气范畴。
  风热火湿燥寒六气是自然界阴阳之气消长盛衰所致的正常气候现象,它直接影响着自然万物的生长化收藏变化,自然生命赖之以生长壮老已。
  所以,《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素问·生气通天论》)。
  《内经》重视外感六淫邪气致病。六淫邪气致病的发病学思想虽然贯穿在《内经》的始终,但是,“人与天地相参”的医学思想以及六淫致病的机理集中地体现在《内经》的五运六气篇章中。
  1.六气失常为六淫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意指许多疾病的发生,大都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异常变化所致。具体来说,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气化失常或不当其位时,出现的异常气候可成为致病邪气。   
  六气气化失常为六淫。“非气化者,是谓灾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即非正常气化可产生灾害,导致疾病发生。
  若六气气化正常,人体能够与之相适应,则不会致病,亦即“气相得则和”;若气化反常,六气便演化为六淫,人体若不能与之相适应则易发生疾病,即“不相得则病”。说明气化的正常与否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外因。
  六气不当其位为六淫。
  运气理论认为五运和六气都应有正常气位,气位正常才能保证气化正常,人体安和。若失于位序,则易引起气候反常而使人体发生疾病。
  如《素问·五运行大论》云:“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素问·六微旨大论》:“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则微。”强调了五运六气正常化序是气候正常的保证,而异常化序是气候发生异常变化的重要因素。
  六气胜复为六淫。
  风热火湿燥寒六气在“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的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气候均为六淫邪气。六气偏胜所致的异常气候就是六淫邪气。
  复气的出现虽然是制约偏胜的胜气,以使气候自调为正常,但是,在复气抑制胜气的自稳调整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矫枉过正的异常气候现象,此异常气候会影响人体甚至发生疾病,因此,复气也可以成为六淫邪气。
  《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变,变则邪气居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详细阐述了六十年司天在泉胜复气候,并强调掌握六气胜复的重要性,指出:“凡此定期之纪,胜复正化,皆有常数,不可不察。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至而不至、至而太过为六淫。
  六气所主各有时位,当其位应有其气。如大寒之日已过,当行风气之令,以孕万物之生机。不见风令临位,寒气尤胜,人体之生气不能抵御外寒而多病,这就是至而不至为六淫。
  再如秋分之日过后,燥气当行,湿气持续多日不减,则万物不能收获,人易感受暑湿之邪而发病。《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
  2.五运失常为六淫
  《素问·气交变大论》云:“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
  五运之气的交替与天地之间的阴阳寒暑往来是一致的,都有其自身时节的划分,五运之气失其节律则会与邪气相搏,人体五脏与之相应,外受邪迫。
  五运之气有所偏颇便会出现太过不及,太过之气专横独断,乘其所胜,侮其所不胜;不及之气薄弱忧患,被气所胜之气反侮,而所不胜之气更加克伐,这两种情况对人体的危害都是比较严重的。
  五运郁发为六淫。
  “帝曰:善。五运之气,亦复岁乎?岐伯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帝曰:请问其所谓也?岐伯曰: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帝曰:太过不及,其数何如?岐伯曰: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
  运也有复气。如“木运不及,燥乃大行……复则炎暑流火……病寒热疮疡疿胗痈痤……心气晚治,上胜肺金”,在木运不及,燥气流行,火气亢盛成为复气克制肺金,出现疮疡疿痈等火热病证。
  《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了六气偏胜,所不胜之气郁极乃发的异常气候及病候,云:“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焫,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曰疡,寒热胕肿。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稿,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心热烦,嗌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积,中满不食,皮(疒上君下巾)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痈。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而土且隆,黄起水乃眚,土用革,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火纵其暴,地乃暑,大热消烁,赤沃下,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其发机速。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埃冒云雨,胸中不利,阴痿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当其时反腰椎痛,动转不便也,厥逆。地乃藏阴,大寒且至,蛰虫早附,心下否痛,地裂冰坚,少腹痛,时害于食,乘金则止水增,味乃咸,行水减也。"
  3.六淫致病特点
  六淫致病各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寒热燥湿,不同其化”,意即天之六气各有不同的气化作用。六气之气化特性为:“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素问·五运行大论》)。
  其致病亦表现出不同特点,即“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六淫相兼为病。六淫相兼为病常有同气相求的特征,即《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谓:“寒湿相遘,燥热相临,风火相值”。《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亦云:“风生高远,炎热从之,云趋雨府,湿化乃行,风火同德”,说明其性相近的六淫邪气多相兼致病,但因气候变化的复杂性,以及人体体质差异,故也可有风湿、湿热等为患。  
  六淫相互转化。六气之间存在着向所胜关系转化的特点,湿可化寒,寒可化热,热可化燥,燥可化风,风可化湿。同理,六气致病过程中,病性也可以相互转化,如寒邪入里可以化热,热邪可化燥伤阴等。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故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
  邪气专胜克伐五脏。五运太过所致六淫,多为一气专胜,克伐所胜之脏,甚则伤及本脏。如“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
  木运太过,风气流行,首先是克伐脾土,见脾胃受损的疾病。严重的会伤及本脏肝木,出现眩晕、恼怒等病证。即《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复气而行兼脏发病。五运不及所致六淫,不仅本脏发生病变而且复气之脏亢盛也会发生病变。如“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朦昧,心痛暴瘖,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
  在火运不及之年,不仅寒气流行侵犯人体,心火受抑则心痛暴瘖,肝木之气来复过于亢盛则两胁痛。
  后世医家丰富和发展了六淫致病理论。金元时期医家刘完素发展了六淫致病理论。提出 “六气皆从火化”,认为多数病证由热、火所致,自制许多辛凉解表、通里解表的方剂,对于温病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元素以《内经》运气理论为本,吸收并发挥了刘完素六淫致病理论,从五运主病、六气为病及六气方治等方面论述了六淫与疾病的关系。
  六淫致病是五运六气病因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六淫致病与气化的密切关系,提示了研究六淫病因要注意主气常规气化与致病的规律,更要考虑六淫特殊气化与致病的机制。其理论不但对现代病因学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未来病因学的揭示亦有深远意义。
  【本文源自《五运六气探微》,作者苏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中医书友会第283期之1如果您想收到中医书友会每天推送的精彩内容,请点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帐号-关注,或者搜索微信号zhongyishuyou。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