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55|回复: 0

炎炎夏日的丝丝凉意:绍奇为您解读清暑益气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4 15: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书友会:中医人最多的微信平台
新书友可点标题下方蓝字快速关注
  作者/何绍奇 ⊙ 编辑/吕嘉荣
  

  编者按:在我上大学时脑子里只有王孟英的那张清暑益气汤,而没有注意附在此方后面的东垣方,那才是正本清源的清暑益气汤。研究生复试时被问到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时,满脸迷茫,后随高师兄抄方学习,渐渐领悟到此方的奥妙。悔数年前读书不慎,看过绍奇的论述却成过眼烟云。今将压在箱底的绍奇论述重新搬上来,希望大家能对此二方有新的认识,愿此文能为大家在炎炎夏日中带来清暑益气的佳效。
  东垣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系东垣方,见于《内外伤辨惑论·暑伤胃气论》。东垣以《素问》“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立论,并进一步指出“时当长夏,湿热大胜。”
  

  虚人而感暑之气,证见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身热而烦,大便溏而频,小便黄而少,不思饮食,自汗,体重,舌淡齿痕,苔腻口粘,脉虚大或洪缓。
  

  故其立方,以补中益气汤柴胡葛根,合生脉散,两补气阴;复用二妙散加泽泻、青皮、神曲治其湿热,堪称药证相符,无懈可击。
  

  张路玉谓《金匮》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疼痛”条,本无方治,故“东垣特立清暑益气汤,足补仲景之未逮”。
  

  吴鞠通温病条辨》亦认为“细按此证,恰可与清暑益气汤”,但他作了一点保留:“曰可者,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词,尚望遇是证者,临时斟酌尽善。”
  

  王孟英《温热经纬》则批评此方“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而另立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杆、知母甘草、西瓜翠衣、粳米),“清暑热而益元气”。
  

  其实,这两个同名方,立方用意不同,各有不同的适应证,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汪氏按语所谓孟英此方“较东垣之方为妥”,非是见道之言。
  

  东垣方适用于元气不足之体,感受暑湿(尤在泾说),或脾肺气虚湿盛之人兼感微暑(王盂英说),或体虚因避暑而袭凉饮冷,内伤脾胃,酿生湿热(王晋三说)。
  

  其脉证应以前面所列举者为准,因为东垣本非为《金匮》条文补方,所以不应以之与条文硬套。
  

  尤怡《医学读书记》谓津涸火炽,体实,脉盛者此方不可与之,诚是。盖津涸有火之质,甘温、升阳、燥湿之品皆非所宜也。
  

  孟英方适用于阴虚之体,感受暑热,热伤气阴,而证见脉虚、气短、倦怠、烦渴、多汗、舌红者。方用西洋参、麦冬、石斛养阴益元,甘草、粳米养胃和中,荷杆、知母、黄连清暑泄热,竹叶、西瓜翠清心利尿。
  

  王氏自谓“今人体质类多阴虚不足,十居八九,故投以此方,无不应于取效”;但气虚湿热内盛而感受暑热者,又自当以东垣之方为妥。

  

  附李东垣清暑益气汤方歌:
  

  东垣清暑益气汤,参芪归术加草苍;
  升葛泽曲麦味合,健脾祛湿此方强。
  【本文源自《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作者何绍奇,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中医书友会第281期之1如果您想收到中医书友会每天推送的精彩内容,请点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帐号-关注,或者搜索微信号zhongyishuyou。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