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59|回复: 0

听徐老师讲讲端午的典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4 16: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书友会:中医人最多的微信平台
新书友可点标题下方蓝字快速关注
  作者/徐文兵 ⊙ 编辑/王超
  

  编者按:提到端午节,除了想到屈原、粽子、赛龙舟、五彩线以外,你还想到什么了?中国的文化不仅是经典,是书法绘画雕塑建筑,它更是一种可爱的生活方式。就让我们在端午节的这一天,吃着粽子,跟徐文兵老师一起,涨涨知识吧!
  艾草
  

  过端午节的时候,我国有挂艾草的传统习俗,有的地方把艾草做成人形挂起来,叫悬挂艾人;有的把艾草做成老虎的形状,叫戴艾虎;有把艾叶泡上酒,喝艾酒;还有用艾草点燃了熏,有的地方就用艾草搓成长绳,作为驱避蚊蝇的一个手段。
  

  艾草本身有芳香的味道,含有非常丰富的挥发油,鲜艾草还有一种药香,芳香辟秽,如果戴在身上也能驱避湿气和瘴气,这是我们古代的一个习俗。因为端午节以后,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蚊蝇开始滋生,五毒渐出。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者“百毒月”。
  

  端午节其实是一个讲究卫生,防病保健的节日。而用艾草做艾灸也是我们古代预防疾病、预防瘟疫的有效手段。
  

  采艾草一定要在它枝叶茂盛但是还没有开花的时候,所以五月端午采的艾草是最合时令。采了艾草以后,一般把它悬挂起来,晾干备用。
  

  另外我们也在五月端午采艾草之后用石杵把它捣碎,然后剪去粗大的枝和梗,留下细软的艾绒,用来制造我们针灸中“灸”用的那个艾卷、艾条
  

  在我国,各地都有艾草的生长,但是最地道的艾草应该是湖北蕲州出产的。当地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而李时珍的老家就是在湖北蕲州,他说艾叶“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用蕲艾,而且是五月端午采的蕲艾,点着以后的穿透力特别强。
  

  另外,在广州越秀山下出产一种红脚艾,制成艾绒,它的灸疗效果也非常好。
  

  在古代有一位女医生叫鲍姑,是著名的中医和道家学者葛洪的夫人。她陪伴葛洪在广东罗浮山炼丹、采药行医的时候,使用越秀山下采的红脚艾为广大的百姓灸身上的赘疣。
  

  所谓赘疣就是瘊子、痣,还有包括我们现在说的“鸡眼”,用这种艾叶灸的方法治疗效果特别好,尤其是在五月端午的时候灸,这种赘疣就能全部脱落。
  

  所以鲍姑被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喜爱,现在在广东越秀路三阳宫里面还有纪念她的殿和塑像。
  

  如果受了风寒,出现感冒咳嗽症状,还可以用艾叶煎汤洗脚或者用艾叶加葱姜一起煎汤温服出汗后可治愈疾病。
  

  艾叶的更普遍的应用,是用它来煎汤煮水外洗。另外比如说一旦受了风寒,人出现了感冒咳嗽的症状,就用艾叶煎汤洗脚,或者用艾叶加上点葱姜,一起来煎汤温服,出汗了就能治愈疾病。
  

  另外我们还把艾绒加上棉花,一起制成兜肚、药枕和药垫子,特别对老年人丹田气弱,或者是妇女痛经、腹痛导致的腹泻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艾叶,除了有辛散、芳香的气味,艾灸产生的热还能够与人体的气产生共鸣、共振,起到非常好的通经活络的效果。
  

  熟艾叶配合其他药物内服,有很好的温通气血、驱逐寒湿作用,还有安胎效果。
  

  《伤寒论》中常用的“胶艾四物汤”,就是用在妇女产后、出血不止的时候。里面有阿胶和艾叶,配合生地等其他的药物。
  

  另外,还有一种药物,大家也熟知,叫“艾附暖宫丸”,里面就有艾叶和香附一起使用,治疗人体的寒证,特别是妇女的小肚子冰凉、不能怀孕等等这些疾病。
  

  菖蒲
  

  古人夜读,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可免灯烟熏眼之苦。
  

  过端午节除了挂艾草以外,还挂的一种药用植物叫做菖蒲,主要生长在湿地、水边。因为它的叶子的形状像一把利剑,民间管它叫水剑,可以斩邪鬼,这就属于心理治疗的作用了。所以一到端午节,人们把菖蒲悬挂起来,芳香避邪。
  

  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菖蒲剑叶盈绿,端庄秀丽,还是室内盆栽观赏的佳品。用菖蒲制作的盆景,既富诗意,又有抗污染作用。
  

  菖蒲生长在水湿、阴寒地方,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天性,用菖蒲的根茎制成一种中药,服用以后能够帮助人把粘在消化道和呼吸道里面的痰涎、痰浊很痛快地排出体外。
  

  端午节悬挂的菖蒲,其实叫做水菖蒲,它是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苦,气味浓烈,煎煮服用能化痰开窍,健脾利湿
  

  外用芳香辟邪是用水菖蒲,而口服清理人体内部污浊环境我们经常用另外两种菖蒲,品种来源不同,效果也有差别。
  

  一种是节菖蒲,也叫九节菖蒲,它是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微酸而麻舌。能够开窍化痰,醒脾安神。
  

  第二种是石菖蒲,是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苦,能够化湿开胃,醒神益智。它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理气化痰开窍的药物,能够把人体的湿毒和痰饮排出体外。
  

  民间经常说的痰迷心窍,也就是人突然陷入了一种癫狂状态,不省人事,胡言乱语的时候,我们就用这些化痰开窍的药物帮助他恢复神志。
  

  菖蒲酒酒香醇厚、药香协调,使人不厌,辣不呛喉,饮后神气清爽。
  

  另外,在五月端午的时候,古人还有喝菖蒲酒的风俗。菖蒲酒是用九节菖蒲泡的,过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知道喝雄黄酒,但别忘了,常喝的还有艾酒和菖蒲酒。
  

  菖蒲酒是一种配制酒,色橙黄微翠绿,清亮透明,酒香醇厚,药香协调,而不失中草药之天然特色,入口甜香,甜而不腻,使人不厌,醇和爽口,辣不呛喉,饮后令人神清气爽。酒度为45度,糖度为12度。
  

  菖蒲酒之所以珍贵,主要在于九节菖蒲生长在海拔1994米高的历山之巅,素有“无志者难以求取”之说,采集仅限于农历“小满”前后十天左右的时间内。过早菖蒲浆不足,质差;过迟,蒲苗枯萎,难寻。
  

  酿造菖蒲酒的水是历山脚下舜王泉水。据说,此泉是舜王亲手开凿的。舜王泉水为矿泉水,常饮能医治诸病,延年益寿
  

  五毒
  

  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除五毒。在立夏以后,气候逐渐炎热,大地湿润,有利于有毒动物的滋生和繁衍,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端午节要预防五毒。
  

  这五毒是什么呢?蛇、蝎、蜈蚣以及壁虎和蟾蜍。其中,壁虎本身是没有毒的,但是它出没无常,容易让人误解。
  

  端午节的传统,有时候在屋中贴五毒的图,用红纸印上五毒的图形,然后在每张图上面粘上五根针,含义就是五毒被刺死,不能再横行了。还有的把五毒做成剪纸,贴在门、窗、墙、炕上,或者缠在孩子的手臂上,意思也是一样的,就是驱毒、辟邪。
  

  中医善于化害为利,化腐朽为神奇,尤其善于以毒攻毒。我们端午节避的这五种有毒的动物其实都是中医常用的动物药。
  

  1、蝎子
  

  蝎子,中医的处方名叫全蝎或全虫,也就是头尾足俱全的蝎子。大家都知道蝎子是用自己的尾巴蜇人,一般雌性的蝎子蜇人排毒的量比雄性的蝎子要大,里面含有神经毒素,会让人产生局部的肿胀疼痛,严重的还会导致身体瘫软、心律不齐,甚至还会产生呼吸衰竭
  

  尤其是儿童对蝎子毒特别敏感,所以被蝎子蜇了有时还需要用抗蝎毒的血清来治疗。
  

  中医用蝎毒来治疗人体的一些疾病。一般在春末到秋初的时候捕捉蝎子,除去身体上的泥沙,然后放进盐水中煮熟,之后放到阴凉处干燥,这味药就叫全虫或者全蝎。
  

  首先,它能够开通人的经络血脉,治疗人体受了一些外在的风邪,外在的风邪侵入到人体很深的程度。
  

  在表面的话,我们可以用一些草木药,比如麻黄细辛,把风邪散出去,如果入了淋巴系统、血液系统或者到了关节系统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人就表现为面瘫或者肌肉收缩没有力量,还有人表现为子宫脱垂或者胃和肾脏的下垂。这都是受风以后产生的麻和痹的现象,我们用全蝎正好以毒攻毒,把风邪逐出体外,使人体的筋骨和肌肉恢复正常。
  

  

  蝎子本为五毒之首,而中医却擅长化害为利、以毒攻毒。全蝎入药能够开通经络血脉、消除阴寒结滞。
  

  第二,蝎毒有散结的作用,就是把人体凝滞的阴寒结滞,比如脂肪瘤或者其他良性的肿瘤,包括淋巴的结节把它散开,特别是对那些淋巴出现的结核、结节、溃烂也有很好的效果。
  

  在古代,受伤以后引起的破伤风会让人出现高烧抽搐甚至昏迷,必要的时候也要用到全蝎以及一些息风、镇痉的药物去治疗。
  

  使用全蝎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用水煮,而是研末吞服。
  

  我们现在还用它来治疗严重的偏头痛,还有关节的疼痛,以及中风后遗症
  

  2、蜈蚣
  

  蝎子是用尾巴蜇人,而蜈蚣是用自己的嘴咬人,被蜈蚣咬伤以后,它的毒腺会出泌出毒液,顺着它的腭牙注入人的皮下,一般会在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有一些比较毒的蜈蚣还会导致人体出
  

  现淋巴管炎症和局部的组织坏死,如果蜈蚣的毒素侵入血液中,人就会出现头疼发烧、眩晕、恶心、呕吐,甚至神志的错乱、谵语、抽搐、昏迷等等症状。
  

  被蜈蚣咬伤后,要用碱性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冷湿敷;也可采鲜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并及时到医院救治。
  

  

  被蜈蚣咬伤后就要赶紧找点碱性的肥皂水来清洗伤口,在局部用冷湿敷,也可以就地采一些鲜的鱼腥草和蒲公英,把它们捣烂外敷。同时也应该及时到医院去救治。
  

  要预防蜈蚣的咬伤,就要在野外行走或者游玩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衣着、鞋袜的穿戴和保护,避免去蜈蚣经常活动的地方。
  

  蜈蚣是昼伏而夜出,喜欢生长在阴冷、潮湿、陈旧、荒芜、有缝隙的地方。中医善于“以毒攻毒”,采集野生的蜈蚣,或者现在也有人工饲养的蜈蚣,在春夏捕捉,用两头尖尖的竹片固定插到它的头尾两部,把它绷紧,然后晒干了用,也可以用开水把它烫过了用。
  

  中医使用蜈蚣治疗的疾病和全蝎有些类似,可以驱除人体深部的一些邪气,比如说人出现了面瘫、抽搐、半身不遂等等。蜈蚣腿脚多,尤其善于祛除下肢关节的风寒、风湿痹痛。对中老年人出现腰膝酸软无力、屈伸不利、疼痛难忍等症状效果最好。
  

  蜈蚣的力量还能深入到骨骼,比如说人得了骨髓炎以后,出现了骨质的破坏或者是坏死,中医称之为“附骨疽”,我们一般用蜈蚣研成碎末,然后装到胶囊里面吞服,慢慢就能使坏死的骨头分离、剥脱,还能促进新骨的生长。如果有瘘管,往里面放上蜈蚣研成的细末,能够促进瘘管的愈合以及新骨新肉的生长。
  

  现在,蜈蚣被大量用在治疗癌症和肿瘤上面,充分发挥它以毒攻毒的效果。针对不同的癌症,我们用蜈蚣配上其他的药物,比如针对食道癌胃癌配伍鹅不食草、荸荠、鸡内金,治疗肺癌,配伍鱼腥草、冬瓜仁、生石膏等,治疗膀胱癌配伍白茅根滑石通草等等。除了能抑制肿瘤的生长、扩散以外,蜈蚣还发挥了很好的止痛效果。
  

  另外,我们老说“以毒攻毒”,当你被毒蛇咬了以后,能解除蛇毒的最好的药其实就是蜈蚣。这也是天地造化、一物降一物。
  

  最后强调一点,怀孕的妇女一定要忌服蜈蚣,因为蜈蚣有非常好的通经活血的效果,很容易造成流产堕胎
  

  蜈蚣入药可用于治疗面瘫、抽搐、半身不遂等;还被大量用于治疗癌症和肿瘤,既能抑制肿瘤生长,还有止痛效果。
  

  3、蛇
  

  蛇同样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不得已的时候,它也会攻击人畜。一些有毒的蛇,它的毒液往往含有血液循环毒素和神经毒素。
  

  一旦被咬伤,轻的会造成患处局部的疼痛、发热、肿胀甚至坏死;经过一段时间,蛇毒通过淋巴系统或者血液系统扩散,就会引起高烧、抽搐、战栗、心律不齐或者心动过速甚至呼吸困难、视物不清、昏迷,以至于心衰、呼吸衰竭而死亡。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篇《捕蛇者说》,里面提到一种剧毒的黑底白花蛇,把这种蛇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疬等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当然,柳宗元提到的这种蛇是比较少见的。中医常用的是乌梢蛇、蕲蛇,还有小的白花蛇。这些蛇入药或者打成粉,有很好的祛风祛寒除湿的效果,我们用来治疗普通的草木药物达不到或者效果不好的风寒湿病。
  

  在当代,提取蛇毒,经过离心、低温、冷冻、真空、干燥,来治成蛇毒粉,有很强的溶解血栓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脑血栓冠心病心梗等等。
  

  中医用蛇来入药并不是直接用的蛇毒,而是用蛇蜕,就是蛇每年褪下的蛇皮。这个蛇蜕和另外一种昆虫——蝉脱下来的蝉蜕一样,对很多皮肤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蛇的全身都是宝,蛇毒、蛇蜕、蛇胆、蛇肉都可入药。将乌梢蛇烧成灰以后研成细末,用油拌后调涂可以治疗青春痘
  

  蛇的全身都是宝,除了刚才说的蛇毒、蛇蜕,蛇胆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中药。蛇胆味苦、辛凉,有比较好的清热解毒的作用。特别在心火亢奋的人出现眼屎特别多、眼睛红肿、视物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蛇胆来起到清心火、解毒的效果。
  

  另外,中医将蛇经过特殊程序加工以后,用来泡药酒酒精对于蛋白质的溶解作用要比水好,通过这种喝酒的方法来服药,效果才更好。
  

  但是,蛇一定要经过制作加工才能泡酒。
  

  另外,我们还用蛇毒和蛇肉来治疗一些过敏性疾病。所谓过敏性疾患就是对外界的尘土、螨虫花粉过敏,其根源就在于体内潜伏有外来的风邪或者湿邪。
  

  特别是当人的消化功能不好的时候,容易把一些未经过很好分解消化的异体蛋白吸入体内,从而形成过敏原,造成俗称的鬼风疙瘩,比如荨麻疹,产生皮肤的麻木不仁。可以用蛇肉研末吞服,煎汤或者泡酒,起到祛风除疹的效果。
  

  南方很多地方有“夏天吃蛇肉,一年不长疮”的说法,蛇本身对皮肤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我们还用蛇来治疗现在常见的青春痘,有时还可以外用,比如把乌梢蛇烧灰以后研成细末,拌上一些油来调涂,这都是很好的治疗方法
  

  【本文摘自《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中医书友会第277期之1如果您想收到中医书友会每天推送的精彩内容,请点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帐号-关注,或者搜索微信号zhongyishuyou。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