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56|回复: 0

难经脉法研究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8 00: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呼吸与脉息(一难杂记)
  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这一段话实际上不是单指的医学内容,而且也揭示了道家修炼中的部分秘密,因此从医学的观点去看,道家的修行是非常科学的。
  呼吸是与天气相交流,饮食是与地气相交换,从天气中和地气中获得自身需要的精华物质为自身所用,这就是人体的功能特点。天地交合,万物乃生,人为天地之子,自然也为天气和地气相交的产物。
  一般人都知道呼吸功能是由肺来行使的,肺通过呼吸道、鼻孔,把自然界的空气吸进来,把自身代谢出来的气体呼出来,呼吸不就是这么简单吗?呼吸还真不就是这么简单。
  搞中医的都知道“肾主纳气”,也就是说单纯的一个肺,不足以行使呼吸功能。有一种喘就是因为肾虚导致的,呼多吸少,张口抬肩,此时因为肾气虚弱,不能把由收纳肺气,也就是吸气吸不进来。肾为元气所藏之所,后天的饮食也好,呼吸也好,都是元气在发挥着作用,如果没有了元气,呼吸也好,饮食也好,都成了无本之末。肾衰后,气不得入,天气与地气分崩离析,机体遂归于无用。
  元气虽然重要,但它是推动后天的饮食呼吸而起用,如果没有呼吸和饮食,元气也就没有了推动的对象,也就是说,元气把后天的呼吸之气感召到体内,后天的呼吸之气去推动整个机体的生命运动。所以讲“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
  因此,脉是由呼吸来推动的,没有呼吸,脉也就停止。而道家修炼中所讲的“气住脉停”恐怕就是这个意思,“气住脉停”之后,后天的活动停止,生命才能返还到先天的状态。现在科学讲,脉搏实际上是讲心脏的跳动,心脏跳动,才有脉搏。然而心脏是怎样才能跳动的呢?不还是呼吸推动饮食化为能量供给心脏的吗?因此,脉是由呼吸而推动产生的。
  气进入体内,循行于体内的经脉脏腑,最后又在寸口汇合,由此在寸口的不同部位就能反应出脏腑经络的病变来。
  二難二难曰: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以关骨为界,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关者,阴阳之界限也。寸在关前,主心肺而浮;尺在关后,主肾肝而沉。所以正常的脉象应该是寸浮尺沉,关界于二者之间。
  三难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
  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之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
  寸关尺已经定位,脉有长短之不同。关前为阳,脉象当长九分而表现出浮相,超过九分,为太过脉,短于九分为不及脉。上冲到鱼际的,叫溢脉,这是阳气闭塞于外的表现,阳气何故闭塞于外,内部阴盛,格阳于外。以四象来讲,左边升,右边降,溢脉当见于右寸。
  关后之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太过,减者不及。如脉深沉入尺,叫伏脉,此为阳气为阴气闭塞于内。此脉当见于左尺。
  溢脉和伏脉在难经讲为真脏脉,主死亡。而当今之病号阳气在外,浮而不降常见脉长上鱼,但用药后一般均能恢复正常。
  四难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
  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气由心肺负责,吸气由肾肝掌管。心阳虚者,常见口唇暗紫,气呼难出,此为污浊之气不得呼出之表现;吸气不入之气喘,当见于肾肝之虚。治疗当分治心肺与肾肝。以此观之,治疗气喘,苓桂味甘汤与破格救心汤均为治疗气喘之双向经方,前者主扶心阳,五味入肾,心肾相交,后者以扶肾阳达到扶心阳之目的,两阳均振,气喘自然能愈。心者浮大而散,心散也;肺短涩,收敛肃降之相。
  沉伏有力而长者,升发之相,曰肝脉;轻按细软,重按又似无,为濡脉,为肾脉
  脾在中州,脉象涵在沉伏之间。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