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004|回复: 1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的来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6 18: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天路过同仁堂,看到橱柜里面的中成药,看到了熟悉的香砂六君丸,突然想起,这个药没有介绍给大家过,要知道,这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有来历的方子啊。
  曾经有个男士咨询我,自己吃饭过后,总是腹胀怎么办呢?尤其是晚饭过后,肚子胀得如同孕妇。我说这是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晚上阴气重,脾胃阳气不足者,更容易腹胀,可以缓缓图之,用香砂六君丸,坚持服用,正气充足,自然会缓解。后来再遇到此人,很开心地告诉我,症状已经基本消失。
  那么,这个香砂六君丸,到底是什么来历呢?
  

  话说在中医方剂里面,有个方子叫“四君子汤”,这个方子来历很大,是宋代的著名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的,这本方书,是宋朝政府组织编写的,收集了当时的很多经典方子,到今天我们还在大量应用,比如著名的逍遥散等。
  这个四君子汤,组成的药物是: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方中人参甘温,益气补中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合人参以益气健脾为臣;茯苓渗湿健脾为佐;炙甘草甘缓和中为使。四味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故名四君子汤,以显示其药味平和中正,主持辅助正气,如同君子一般(很有含义,没有叫四大金刚,说明药性之和缓平稳)。
  这个方子的思路,其实在张仲景的书中就有,但是这个名字一叫出来,宣告方子正式成立。这个组成,简直是太经典了,后世把这个方子,叫补气的“祖方”,意思是,起始的方子,后世补气的方子,多是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减而成。
  那么,这个四君子汤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主要是调理气虚的体质的,作用是益气补中,温养脾胃。治营卫气虚,脏腑怯弱,面色晄白,四肢无力,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尤其适用于脾胃气虚症,症见面色苍白、语言低微、气短懒言、头晕目眩自汗、倦怠无力、诸证活动后加重、纳少便溏、四肢软弱,舌淡苔薄白,或有齿痕脉细弱,易感冒等。
  

  这个四君子汤出来后,在临床中,人们越用越顺,就开始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开始盖楼了。
  如脾胃气虚之症兼脘腹胀闷者,属气虚兼气滞,需加陈皮理气化滞,这个方子叫异功散
  如脾胃气虚之症兼有胃下垂、脱肛、久泻久痢者,属气虚下陷,需四君子汤去茯苓,加黄芪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名补中益气汤,这层楼是金元时期的李东垣先生给盖的。
  如气虚之症兼有血虚(头晕、心悸、舌淡、脉细)属气血双虚,需四君子汤加四物汤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两个方子合起来名八珍汤;加黄芪、肉桂,名十全大补汤。
  如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自汗、食少、便溏、面黄、肌瘦、体倦乏力,需四君子汤中茯苓改茯神、加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名归脾汤,归脾汤还可治脾不统血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及气血不足所致的月经量少月经不调等。
  

  然后,到了我们需要了解的部分了,如脾胃气虚之症兼有咳嗽痰多、痰白清稀、气短者,属气虚兼痰湿,需加半夏、陈皮理气化痰,名六君子汤。
  这个六君子汤,比四君子多了陈皮、半夏两味药,这方子的行气化痰的作用,一下就增加了。
  明代义乌的名医虞抟,祖上曾师从朱丹溪学医,他写的《医学正传》这本书里面,说六君子汤:“益气补中,健脾养胃,行气化滞,燥湿除痰,理气降逆。主脾胃虚弱,气逆痰滞。食少便溏,咳嗽有痰,色白清稀,短气痞满,呕恶呃逆,吞酸,面色萎黄,四肢倦怠;以及脾虚膨胀,外疡久溃,食少胃弱者;痔漏日久,脉数而涩,饮食日减,肢体愈倦,一切不足之证;胃气虚热,口舌生疮;中气不和,时时带下。”
  这里面的口舌生疮,这是得到朱丹溪的心法的,一般我们说口舌生疮,多是脾胃有火,但是,对于那种长期的口舌生疮,如果舌质颜色淡白的,要考虑是否是脾胃气虚,对此朱丹溪曾经论述过,这是高人,人家想得周密,见过的病例多,思考多。临床验证,确实如此。
  而明代江南名医吴昆在《医方考》里面说:“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东南之土卑湿,人人有痰,然而不病者,气壮足以行其痰也。若中气一虚,则不足以运痰而痰证见矣。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前之四君子也,所以补气;乃半夏则燥湿以制痰,陈皮则利气以行痰耳。名之曰六君子者,表半夏之无毒,陈皮之弗悍,可以与参、苓、术、草比德云尔!”
  而我觉得,最会用这个六君子汤的,当属金元时期的另一位大家朱丹溪,他在《丹溪心法》中说,此方调理“脾胃不和,不进饮食,上燥下寒,服热药不得者。”这里面他说到了“上燥下寒”这种症状,这就是今天我们说的上热下寒,有的人脾胃之气不能上下运化,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导致心火在上,不能下降,则上焦越来越热,而肾水不能上承,则下焦越来越冷,此时,一服热药温肾,则上面嘴起泡了上火了,可是服用清热的药物,则下焦更冷,简直无奈,朱丹溪先生的意思很清楚,此时可以服用六君子汤,交通上下,让脾胃气机上下通畅,则上不热,下不凉。在服用方法上,朱丹溪也是更有一套:“加生姜3片,大枣1个,水煎服。”
  很多人认为朱丹溪是滋阴派的,因此大力攻击他,但是,这是根本没有真正读人家的书的缘故,仔细看看他的书,人家用温热的药物,那才是真正的行家。后世清代的黄元御,虽然嘴上对朱丹溪先生没有那么恭敬,但是,他的升降上下的方子,在人家朱丹溪的这个论述里面,苗头都很清楚了,那几味“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这里面都齐了。
  明朝内府御医,被称为“医林状元”的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里面,记载了一个他用此方治病的医案:“一妇人吞酸嗳腐,呕吐痰涎,面色纯白。用二陈、黄连枳实之类,加发热作渴,肚腹胀满。予曰:此脾胃亏损,末传寒中。不信,仍作火治,肢体肿胀如蛊。余以六君加附子、木香治之,胃气渐醒,饮食渐进,虚火归原,又以补中益气加炮姜、木香、茯苓、半夏兼服,全愈。”这个医案里面治疗的,就是一个呕吐酸水,医生当做有火来用寒凉药治疗,结果病越来越重,最后用六君子汤调理而痊愈。
  可见,此方对于脾胃阳气不足,痰湿阻滞的情况,效果较好,和四君子汤比起来,这个六君子除了补气之外,还兼有理气化痰的作用,补而不滞,堪称经典。
  

  然后,在六君子汤的基础上,医生们继续盖楼,就变成了今天的香砂六君丸。
  这个方子里面,增加了木香、砂仁两味药。
  此方主要用于益气健脾,和胃。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之症。
  对于这个方子,清代伤寒大师柯琴曰:“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为病,盖人在气交之中,因气而生,而生气总以胃气为本,若脾胃一有不和,则气便着滞,或痞闷哕呕,或生痰留饮,因而不思饮食,肌肉消瘦,诸证蜂起而形消气息矣,四君子气分之总方也,人参致冲和之气,白术培中宫,茯苓清治节,甘草调五藏,胃气既治,病安从来,然拨乱反正又不能无为而治,必举大行气之品以辅之。则补者不至泥而不行,故加陈皮以利肺金之逆气,半夏以疏脾土之湿气,而痰饮可除也,加木香以行三焦之滞气,缩砂以通脾肾之元气,而贲郁可开也,君得四辅则功力倍宣,四辅奉君则元气大振,相得而益彰矣。”
  这段论述我就不给大家翻译了,它的大意是脾胃之气如果虚弱,则各种病就会出来,所以四君子汤非常重要,而陈皮可以理肺气,半夏可以燥湿化痰,木香通三焦之气,砂仁收敛脾肾元气,这四味药辅助四君子,力量很大啊。
  这是名家的论述,言简意赅。而在临床中,确实此方效果卓著。
  这个香砂六君丸,比较六君子,理气的作用更强了,对于脾胃气虚,导致气机壅滞的,效果更好。
  但是有两点需要我们注意,一个是对于阴虚之人,此方不大适合,因为毕竟温药居多。
  第二,王道无近功。当正气虚损,一定不是一两天的功夫,因此滋补的时候,也需要有个过程,不能指望今天吃了,明天见效,一般如果对症,可以徐徐服用,脾胃之气会慢慢充足,脾胃之气充足了,则正气自来。
  对于儿童孕妇,此方则必须在当地的医生指导下使用方可。
  当我们看到药店橱窗里面摆放的小小一盒药的时候,您可曾想过,它是大有来历的呢,您可曾想过,自己的脾胃虚弱,气机阻滞,这盒小小的药,正是对症呢。
  了解一些中药知识,在自己对病痛茫然的时候,或许会多一些帮助。
  以后,我有时间会接着给大家讲述一些中成药的知识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3e721a0102vgwq.html
发表于 2015/4/8 05: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有趣,分享一下。。。。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