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博客荟萃
›
龙江帅的博客
›
[转载]御源堂第四届学术交流会——道学一元四素方法论在 ...
返回列表
查看:
190
|
回复:
0
[转载]御源堂第四届学术交流会——道学一元四素方法论在
[复制链接]
龙江帅
龙江帅
当前离线
积分
10
发表于 2015/4/24 00: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
御源堂
第四届学术交流会——道学一元四素方法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
御源堂中医
交流会主题:道学一元四素方法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主讲人:天路老师
主持人:刘杰医师
时间:2011年12月17日(星期六)18:30PM~20:30PM
地点:北京御源堂中医
诊所
二楼会议室
参会人员 :北京御源堂中医诊所专家、医师、实习医师、外部特邀人员
时长:约2小时
交流会内容:
1、道学一元四素方法论简介主讲人:天路
2、道学一元四素方法论在中医的运用主讲人:天路
3、运用道学一元四素方法论的临证验案分析主讲人:天路
4、
学习
道学一元四素和三元(源)方法的体会主讲人:刘杰
5、道医学相关文献考证主讲人:张牧川
2011年12月17日18:30-20:30,第四届北京御源堂学术交流会在诊所会议室举办,御源堂出诊专家、医师、实习医师及外部特邀人员应邀参加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由天路老师主讲,刘杰医师主持,会议围绕道学一元四素方法论在中医临床的应用展开讨论,参会专家纷纷提出道学在中医临床的应用心得体会,并互相交流,现将会议内容依次记录于下。
徐文波:
我简单介绍一下交流会的目的:医学交流,人才培养,医师考核。我们的原则是百家争鸣,吸收人才。
交流会流程安排如下,首先主持人主持,简要介绍主要交流内容,然后张牧川医师作文献报告,主讲人继续围绕主题组织集体讨论。
刘杰:
尊敬的专家,各位同学,感谢大家的参与。本次活动内容:首先五分钟,天路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做一下简单的体会报告。另外,张牧川大夫做了一些相关文献研究。今天我们首先有请主讲人天路老师,他家传六代中医,对道医禅医武医有很深的造诣,对于
国学
也有很深的体悟。
天路:
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同学,感谢御源堂,提供这么一个场所,大家在一起。今天是我在这么多年的学习中的一些心得,欠缺之处在所难免,希望互相学习。
今天谈的是道学与中医的关系以及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中国的道家是百家争鸣之中的一家。事实上,诸子百家,同根同源。从伏羲的易道到炎黄,道统相继,到后来逐渐的形成了一种一脉相承的
文化
。从这个文化中我们可以读出“修身”的文化内涵。《
老子
》:修之身乃得其真。
中华“修身”道德文化体系,初创于伏羲的“易道文化”即以易阐道(
河图
演易),成形于轩辕的“法道文化”即以法论道(四经修治),成熟于老子的“德道文化”即以德证道(五千言论)。《
易经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老子》:知其白,守其黑,恒德不二,恒德不二,复归于无极。《
黄帝
四经》: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
道家通过修身的水准对人群进行了分类,如《
黄帝内经
》:庶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从上古时代,就通过对自然地把握不同级别,人群有不同的境界。这也是学医修身次第。道家不同与道教,从伏羲氏开始,创立的是易道。一直到汉代宗教化的五斗米教。道家
传统文化
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道家五术,医卜星相山。有显传和秘传两大派系,多为三口不言六耳不教的秘传。其中道医学名列五术之首,是道家历代修真者的必修课之一,也是道家法脉承传中代代相继、口传心授的重要内容。只是由于法脉承传秘授的特点,多以手抄本和口传相续,所以历史上鲜见文字专著流传于世间。学者往往之一未知其二。如欲了解中国博大的传统文化内涵,需要深入学习。
道医学,源自道家修身内求法,初期是诞生与伏羲黄老学说,2500年前自有其道统持续传承。这个时代很有意思,中土的孔子老子,印度的释迦摩尼,以及古希腊的哲人,都纷纷踩在了这个文化高峰期。《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所有中华的学问都不是说教,而是一种
内证
,需要用自己的身体体验。
医生必须要修身,增强你内部的能量,你能够天人合一,如果完全天人合一,你就是一个
神医
。如果你只是部分的天人合一,那么你就是具有很好疗效的、值得众人信赖的一般中医。如果你自己不能天人合一,那么你的医技也就只能是在公立医院里面混饭吃而已。
道医学一元四素与三元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不论是道家还是
佛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运用一元四素全息论和三元(源)多维立体学说,创造了宝贵的传统修身守一修真金丹学说。传统的修身和修真学说是民族的瑰宝,是人体生命科学皇冠上的明珠。传统修身修真学说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显传的典籍浩如烟海,密传的口诀鲜为人知。
一元,即德和道。一元的德和道,与《易经》的象、数、理、气相结合,共同构成一元四素,为
医者
只有慧智双运隐显同观而加以运用才可为大医。
《子华子·大道》中说:“元,无所不在也。人能守元,元则守之;人不守元,元则舍之。”也即是《老子·德道经》中所说:“德者道亦德之,失者道亦失之。”《淮南子·原道》中曾说:“执元德于心而化驰若神”。这也就是说,只要将心灵道德化,精神就能产生质变升华,慧识就能驰骋于万物之间和万物内外。这就是大慧大智和诞生大慧大智的基础,道德是诞生大慧大智的基础。缺乏道德的智识聪明只是愚智,唯有道德能够弥补智识的缺陷,但是唯智型的聪明却永远难以填补道德的空白。元就是自然、道、佛、玄元,就是万物的根本、本源、元本、核心、自然;正如老子《德道经》所说:“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用德和道为最高统帅和最终归宿的研究方法,就是
中国古代
的一元论。一元四素方法论,就是在这一基础上由浅入深地、四素逐层级展开和最终归一地、阴阳和谐用中统一的研究方法论。关于“一元”的深刻内涵,全部蕴藏在《老子·德道经》之中。
四素,是指道家学说中,研究认识万物的四大基本元素:象、数、理、炁。
象、数、理、炁四大方法论,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排列方式和方法。象3、数2、理1、气0,四大方法由简单到深刻、由表面到内核,层级性地加深和扩展,这是一部完整而科学的、逻辑性极强的由浅入深的分析方法论。以旋极图的象为总纲,指导身(包括眼耳鼻舌)体于象,观于象,拟于象;运用慧识悟于数,智识计于数,析于数,推于数;运用慧识科学创造力与智识思维析其理,悟其理,阐其理;运用道德之心与脑以及慧眼观于气,运于气,用于气。这四大系统性的方法论,互为依存,相互佐证,互根互用,互推互演,既揭示万物
太极
的阳态显性完整内容,同时又揭示万物太极阴态隐性的气场(包括体元与物元,气是三元中的质元)
运动
变化规律和生成要素以及必然趋势。
象:《易·系辞》:“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略例》中说“象者,各辨一及之义者也。”《左传·僖公十五年》中说:“物生而后有象”。《老子·德道经》曰“执大象,天下注”。在用象析的方法中,包括万物万事的本象和拟比类象。如万象,形象,景象,现象,象征,象兆,象声,象形,图象,气象;病象,脉象,脏象,卦象,爻象等等,能够知象而解象、破象,进入数、理、气这三个层次中解象,才是通于象。
在道家医学的四素中的“象”是指自然之象,数理之象,无形有质之炁的象,无形有质和有质有形的内象与外象,肉眼可见之象和非肉眼可观之象。
数:《说文》曰:“数,计也”。《老子》曰:“善数者不用筹策”。《祖冲之》:“专攻数术,搜炼古今”。数术(易理、天文、历法的学问),《周礼·地官·大司徒》云:“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汉·王充《论衡》中说:“以计求便,以数取利”,内含策略与权术之意。《后汉书》:“其数有可言焉”,以数论规律性和必然性。又如数目、数量、数据、天数、气数、数值、数制、数学、数字等。数学是一种语言工具,是人类智慧的共同工具,用数学公式、数学图象来表达万物的内容,是最简洁、最准确的方法;数学是一种推理工具,可以进行逻辑推理;数学是一种计量工具,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易经》就是用数表述和解析万物的变化规律。道家医学的“数”是拟似和抽象的数字,实质与映射的数学关系,以及相关的数学程式关系描述。
理:《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吕氏春秋·劝学》:“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庄子·秋水》:“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指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如道理,理论,理由,理性,理智,理喻,理解,理想。
理指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辨别、分类、加工、处置,如管理,治理,理财,理事,理音,自理,修理,总理。理又指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如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道家医学的“理”,是指运用心传意会、感悟体察万事万物的本质与外象机理;是运用文字、语言阐释表达万事万物变化的理论及实质;是借鉴前圣先贤们
实证
的经验体证记载。
气(炁):《黄帝
内经
·
灵枢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说文》:“气,云气也”。对于“气”的认识,我们从汉代编纂的著名字典《说文》的解释中,就不难发现,当时在儒学家中,已经开始丢失了对“气”字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仅将气解释为“云气”。天德之炁养神,地谷之气养形。气是肉眼不可见的物质,属于太极阴鱼、太极黑中的物质与规律。但是她却是能量,是万物变化的动力。不把握住她,对万物的了解只能是一知半解,无法接近事物的真理。因此,知气、识气、观气、用气,就成为一元四素方法论中最为难以掌握的一个环节。需要“修之身,其德乃真”的艰苦实践和长期培养,才能“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系辞传上》)进而用气对象数理进行顺证和反证,产生的结论也就能够成为真理。
道家医学之的“气”(炁),是徳一能量进入一切有相物质后的形质,它是指万事万物质性的隐态高层次先天精华质元,它是万物生成的内核,变化的本始,炁是先天质元类全息体物质,万物的内在形质中,都存在着
精气神
三元物质,把握住这三元中的炁,向下可寻其精而知形,向上可觅其神而识其性。
道家“一炁含三”,“一炁化三清”学说的理论,提出质元(源)、物元(源)、体元(源)的三元(源)学说。三元(源)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的孕育、形成、生成、变化,不论是顺变还是逆变都不离三元(源)。三元(源)是万物之本,三元是万物之源。三元(源)学说是科学阐述道家“三生万物”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人类科学认识自己和宇宙万物的核心理论之一。
道精一炁生阴阳,一炁含三万物昌。道是以德为“精一”,德一是一切“有相”的核心,是万物之母,由此核心而由德一化生阴生阳。道生德养,这一核心中普遍地含有三重物质,这就是物元(源)性物质、质元(源)性物质、体元(源)性全息物质。三元(源)性物质中又各具阴阳特性,分为显态三源物质和隐态三元物质。显态三源是后天类物质,是具有形相的物质,又称之为有形有相。隐态三元则是先天类物质,不具备形相的肉眼可观性,又称之为有质无形。
人体这一源于父母的肉身系统显态(阳)体源物质,是由父之精这一全息物质和母之卵这一全息物质相结合,作为体源孕育而成形的全息体源;人体之体元系统隐态(阴),虽然处于隐态,但它源自于先天“一点灵光”,这一点灵光也就是常言的“天赋”灵气,它是自然界
阳性
全息体元的基本因子。人体以此阳性全息体元为基本因子,与从父母处全息
遗传
继承的全息信息因子相结合,生成人体内本体全息生命系统,也称之为人体体元系统。
传统
中医文化
特色是尊道贵德。“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此句论述了万物的生、长、成、灭。人属万物之灵,为道所生,德所养。医者修德修身,才可以具有高度的慧观能力。道医治疗方式,切合道光德能的疏布规律。
人的形、器的特点特征使其成为万物之灵,《易·系辞》:“形乃谓之器”。《周书·宝典》:“物周为器”。《说文》:“周,密也”。随着人类的离道失德,物周为器不再,人类的
疾病
也越来越多且复杂。
三因学说,除了内因,外因,还有一个本因,本因就是患者离道失德的原因。
时疫
与道德预防学。
穴位
的命名,臟腑命名中也体现出了中医特色的形名学。
道学研究人体的生命现象,从未离开过人体内最基本的三大物质:“精、炁、神”这三宝。对生命中的精、炁、神的研究,道医学早就达到了极其完善和全面的境界。在对人体精、炁、神三宝的研究中,精和炁这两大系统直接关系着生命的健康和疾病的治疗,但并不是生命真相的全部。因此,我们的祖先将对“精”和“炁”两系统慧观与智观研究的结果,以及对“神”这一系统研究的少量结果,综合起来,共同构成传统中医学的灵魂,形成医学理论的坚实基础,并且留下了《黄帝内经》这部专著。
道学对生命中的“神”这一系统的研究成果,则保留于道学修身的内部进行承传,始终牢牢地把握着对精炁神三宝的整体研究和完善,并且创立道医学,完整地研究精炁神三宝,以区别于传统中医学。
因此,研究生命的真相,就必须走进道医学,走进修身学的守一法和修真学的金丹法的殿堂之中进行探索。因为只有道学的这两大学说系统中,才完整和深刻地揭示着人类生命的真相,保存着对生命精、炁、神三大系统的完整研究。而且,2500年以前的修身学守一法对生命真相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又远远超过汉唐以后时期,在性慧隐退而智能独强中所诞生的修真金丹学。
可见,道医学与中医学研究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研究和治疗的层级上的区别。所谓“知精者可为常医,识炁者可为良医,达神者则为神医”。道家
养生
以精满、气足、神旺喻为“三全境界”
道家认为我们身体包括:性、命两个系统(即阴阳系统,也叫“臓象系统”和“解剖生理系统”。这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通过对
五德
、阴阳、臓象、
经络
、医药系统对身体性、命两系统的调节;扶正去邪修正身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以达到肉体(身)、精神(心)、意识(意、灵)统一的整体模式(现代科学证明人体由物质、能量、信息组成。)
宇宙的和谐是因为在自然道德能量的调控下旋极运转的结果。无论是宇空星云还是人类的头旋和指纹,以及植物的枝蔓和动物的角和“自有房舍”等,包括DNA均呈现双螺旋结构,都是在自然地顺应天道德炁左旋,地道之气右旋的规律。中华祖先在慧观下发现了“德气”的传输规律,传统针灸针柄的设计不仅采用螺旋形,而且采用铜制甚至银制的材料,加强天德地气的传导性。日本对
中国针灸
针的改进,采用注塑手柄,强调持针手感和用颜色区分型号,但却破坏了针灸针最基本的功用。
中医是修身的文化,是慧观的产物。五臟之名中,只有一个“心”没有“月”字旁;
六腑
之名中,只有一个“
三焦
”没有“月”字边。其它所有组织
器官
全都冠以“月”字为用。慧观发现,生命的体内只有心才会自身直接产生一种生物光场,自燃而明。而其它带“月”字结构的所有组织器官,全部都只能像月亮那样,借助心光而发出浅淡的光明,它们本身全都并不具备自身产生光的能力。
三焦之命名为何没有运用这个“月”字进行具体定性呢?《
素问
·六节藏象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这个“明”就是类似于太阳的自燃而明。
清代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
中指
出:“凡气因火变则为焦”。由此可见,三焦只是人体内的一个有质无形的物元器官,主要管理的物质是有质无形的内气,而内气因心火之热力,使三焦物元具备调节运用这种内气的
生理功能
,所以三焦并不具备丝毫运用“月”字定性的特征。
针灸正在被快速西化,
针灸穴位
的名称都用标号代替,切断了形名学在临床上的运用的可能性,还出现了很多针对病象的针灸处方,没有对病人个体精气神差异的辨识和对应解决方案。
人类的健康从根本而言,都与本身五种德性品格和其中能量的强弱含量直接相关。道医学认为:德一之炁在天是
五行
金炁、木炁、水炁、火炁、土炁五炁,在人体是仁德炁、义德炁、礼德炁、智德炁、信德炁,构成生命的五种德性能量。这五德之炁,分别主宰着人体肝、肺、心、肾、脾五臟和人类的健康从根本而言,都与本身五种德性品格和其中能量的强弱含量直接相关。它们所属的子系统。人体某种德性品格的缺失,必然导致其中相对应质元炁的缺失而产生疾病和功能障碍。人类的健康从根本而言,都与本身五种德性品格和其中能量的强弱含量多少直接相关。
道家总结人身体生病可以分为三类:1、鬼神之病;(本因)2、
因果
之病;(本因)3、内外因之病(蛊症)。道医诊断系统除了中医的“
四诊
”外更重要的是“玄缘望炁观光”。望炁观光的道医诊法,分为“眼望”和“心观慧察”两大层次。“心观慧察”的四个层次:1、剑指掌眼2、慧眼观光3、心观遥感4、五眼六通
以道解医有着其迫切性。道解中医是中医学复归根文化井泉吸取营养,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的需要;也是人类复返慧性能量场,修之身继承慧性文明成果的前提;是人类把握生命真相,获得心身康复的必由之路,是引领现代医学走出发展瓶颈,三因论疾,治愈
疑难杂症
的根本出路。
古代无论哪个门派的教育,都是传道,授业,解惑。传的是道,并不是一门技术。传道和传技术完全是两码事。只有具备了道和德以后,才能拥有他们慧智共运状态下产生的技术。否则,只能学习皮毛,学习不到神髓。这个神髓,完全要靠每个人的道德品质和内在道德能量的级别来加以掌握。如果道德不足,那么就只能形似而神难以相似。有些人就是由于自己内在的素质和品质达不到要求,那么技艺就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治疗是能量的交换,自己十二经络不通的时候,难以给病人疏通,医者自己德能不够,对古代大医所要求的
医德
没有认识到位,或者说持行松懈,那么自己的能量频率就会减低,化解病因的能力也会相应降低,病人释放出来的
病气
,在自己身体周围残存的时间会相应延长,或者说通过沿袭和承传的方式传递给子孙,使自己这一支脉的医技不能流传下去。很多现象都是一个集约性的全息景观,需要慧智共运整体把握住,这样才能将我们的医疗技术真正确保在一个良好的水平上,确保在符合道、符合德的水平上,去完成我们这一生应当完成的医疗事业。
学习和振兴中华医都需要内壮修身。首先讽诵用解,诵读文理基因丰富的道德根文化
经典
,是
学习中医
的最有效方法。执音用气光,启动元精灵蛇,营养精气神。音的外用:包括
开穴
位、治疗、说病。我们说三光内照,就是保持慧观和图文思维能力。(参照玛雅文化)修养道德心灵,为慧智大脑提供充沛的能量,这是《黄帝内经》心脑理论。
西医中医如何有机整合呢?人类对物、形与器的玄观、宏观微观研究探索,构成了传统中医学、中医学与西医学。传统中医学是以形、器为基,物为整体,德为本,而道为归宿的一门人体科学。我们应当感恩于这个“智能文明”时代中的科研成果。因为,极致精微的高科技研究成果,常常就是人类找到智能理形科学与慧性理气科学结合的最佳契合开关。
老子思想中“知其白,守其黑”的连接处和相通之处,在最精细的微生物命体中,常常就是链接的突破口。白之微、黑之大,将会是人类文明最终走终向“智”与“慧”平等结合而复归于唯德辩证法,诞生“慧”与“智”大统一科学文明的根蒂。
下面我们说一个病历分析:
用象断病
M问:昨夜一梦,见下牙齿开始脱落.接着满口的牙齿全部脱落,流血,但不痛.是个什么征兆?
答:根据你的梦反馈过的信息看,要注意你家人的
身体健康
,尤其是要注意年长的
女性
老人.古人说:上为天,下为地.上为男,下为女.流血是可能暗示着有血光之灾.注意
外伤
及手术之类的病情.还要注意的是:由下牙脱落后又开始上牙的脱落,说明由老妇人的病情而影响到男性的老人.无痛说明此病人与你没有血缘关系...
5日后M说:我的婆婆在医院检查出
癌症
.是恶性的
淋巴
鳞状
细胞癌,医生说是
腹腔
及下肢都长满了.中心医院让转到上级医院去.看看还有没有手术治疗的机遇.这是不是应了那个梦.还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答:可能是应梦了.从医学来讲这种病是恶性
癌证
,而且随淋巴扩散的比较快.治疗起来也很难,既便是手术也没有多大的把握.中医也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看她老人家的
福德
怎样了.福德深厚可能好治些.福德簿也就不好说了。
刘杰:
好的,感谢天路老师,下面我简单谈一谈对一元四素的认识和感受。
中医学学生和很多大夫在中医学学习进步中有一些障碍。那么实际就是一个有无符合中医学内在规律和认识方法的问题。如果没有传承,没有人带进门,将非常困难。传承也是限制中医学发展的瓶颈。如何将瓶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
一元四素,是思维性的,也是物质性的。四素,气,为何既是物质的又是能量的。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一个粗浅的认识,就是何为物质,物质一定是某种存在。某位
科学家
发现,往无限微观追究下去,忽然进入一个真空,在真空中物质在不断的产生同时立即消失,被称为“沸腾的真空”。说明物质的极点是一种物质和能量的双相态。对于“象”的理解,可以用《西游记》里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打斗场面来理解,孙悟空变成了庙,留了一个尾巴变成的旗杆。二郎神对变成庙的孙悟空“定睛一看”,这就是看象。外在的象和内在的象相重叠的时候,就产生了中医里说的诊疗认知。对于数,包括天文历算,现在中医丢失了很多。在《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中有很多对于数的理解。实际上在临床中有很多关于数的应用,如本人博客里的一个关于电话301.9-164的案例,看出患者近期
腹泻
,右膝痛,
心脏
不适。301对应巽肝,9对应乾
大肠
,对应西北。164对应膝和踝。但并不是说使用单纯的逻辑思维,刻板的作解释,而是一种心传意会的理。此外还有历代古人记载的理。需要有心感体悟,将古人传给我们的方法,将自己身体的一元四素将自己的身体结合,学习中医离不开
医案
,离不开心悟,当然也离不开现代医学的研究。好,下面是一些文献回顾。
张牧川:
中医学的道学文献回顾。
从中医文化发展史看,中医经历了道医、
儒医
、术医三个阶段。广义的道医学包括道家医学与道教医学。狭义的道医学指的是道教医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汲取中国中医学的成果,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医药学
知识
和技术。它包括服食、外丹、内丹导引以及带有巫医色彩的仙丹灵药和符咒等。与中国的中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医学和
药物学
的精华为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
日.吉元昭治所著的《道教与不老
长寿
医学》:“所谓道教医学,可以说就是以道教为侧面的中国医学。这些被看作是道教经典中的主要内容。不过现在,就像道教淹灭在
民间
信仰
(民俗宗教)之中那样,道教医学可以在民问医疗,或民问信仰中的信仰疗法中见到其踪迹。”
《中华道教大辞典》在“道教医学”条目中云:“道教医药学是在道教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医药学。这不仅是因为道士以
医术
布道促进了它的发展,而且是由于这类医术和药物本身就含有道教修炼的特征。..道教医药学是以长生成仙为最高目标的医学。..是一种社会医学和宗教医学。”
程雅君《道教医学与中医学关系刍议》(四川大学学报.2008,2)认为:
道医阶段:以《黄帝内经》和《
神农本草经
》为标志,以黄帝、
岐伯
、
扁鹊
、淳于意、葛洪、
陶弘景
、
孙思邈
等为代表。
张仲景
虽然与道医有某种隐约的关系,但其本人的道医色彩渐淡,而儒医身份渐浓。儒医的定义:习儒为官而非学医修道。
儒医阶段:以金元时期河间学派与易水学派学术争鸣为标志,以张元素、李杲等为代表。
按照著名的金元四大家出生前后,分析其生平及其学术思想可以看出:
刘守真是金元四大家之首,出生于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代表作是《素问玄机原病式》,刘氏是个纯正的“道医”。
张从正出生于金贞元四年,公元1156年,代表作是《儒门事亲》,张氏是比较典型的援儒革道者,一方面他极力让自己“儒医”化,另一方面却不可避免地以道为根本。从张氏的生平和学术,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学从“道医”向“儒医”转化的缩影。
李东垣出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代表作《
脾胃论
》,从生平和学术思想看,他的“道医”特色比较淡了,几近于“儒医”。但其“突破
脏腑
五行
用药
,创立四气调神辨证”的学术思想却有着只能用“道医”才能吞吐的内涵,因此是位“根儒向道”者。
朱丹溪
出生于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代表作《格至余论》,考《格至余论》的书名来源于宋理学“格物致知”之意,可见朱丹溪从表面上看是个“儒医”,但考其学术思想“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以及他的养生观点等,则处处以道论医。因此,朱丹溪具备融摄儒道的本质。
从金元四大医家与道家道教的关系可以看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纯正道医
刘完素
——援儒革道张从正——根儒向道李东垣——融摄儒道朱丹溪
术医阶段:本阶段以清末民初
唐容川
《中西汇通
医书
五种》、
张锡纯
的代表作《衷中参西录》为标志,以唐容川、张锡纯、张山雷、恽树钰等为代表。术医阶段,整个中医学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逐渐“西化”,背道求术,弃道崇术是其特点。
胡孚琛《道教医药学述要》(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4))认为:道教医药学大致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其核心部分是仙药、
本草
、医方、针灸等,大致范围相当于世俗的中医学和
中药学
。道教医药学的中间层部分是导引、
按摩
、气法、
辟谷
、房中、存思、饮
食疗
养及起居禁忌等,这是靠自我摄养和调谐精、气、神来防病抗病的技术。道教医药学的外层部分是符水、药签、祝由、祭祀、斋醮等调整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的
治疗方法
,具有强烈的宗教特征。
道教医学是一种社会医学,重视调节人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因素,这是它的特征之一。道教医学另一特征是带有宗教性和人神交通的
巫术
倾向。道教医学还有一些特征,那就是它重养生、重预防,将医药同人的饮食起居结合起来。以上都体现了道教医学区别于世俗医学的特色。
徐文兵
:
实际上胡孚琛的认识有其片面性。我认为符水、药签、祝由、祭祀、斋醮等属于核心范畴。另外补充,张锡纯对于丹道有很深的研究。
张牧川:
是的。
道
医理
论的核心内容即“精、气、神”道医是以道教通过形神修炼来恢复生命过程所耗损的能量,实现自我健康修复的实践探索。祝守明在《简述道义的精气神》(中国社区医师,2008,13)认为:
精:老子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窃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是一种“非有非无的存在”。《管子·内业》中云“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丘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问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精存自生,其外安荣”,“以为气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出
五谷
之气可化血,
血气
而升气,气足而生精,精足而返壮。在道家的内丹学理论基础上,对人体“精”的认识,认为“精”不但作用于人体各部器官功能,而且还能增进人体的长寿体健和开发智慧的作用,只有对后天的精加以调养,才能给予先天“精”的充实,先天的精(元精)与后天精二者互动下,所产生出的奇效功能可大大超越药物的功效,所以道医提倡人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保精
固精
、养精、生精的重视。
气:所谓“炁”为先天祖气,表形符号为“__’,即原始最初的气,是混沌一片的,这就叫“
元气
”。元气演化出太阳、
太阴
中和三气太阳之气清轻上升为天,太阴之气重浊下降为地,中和之气则生人,天地人交感而有万物。庄子: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生,散则为死。《太平经》:阴气
阳气
更相摩励,乃能相生,人气也轮身上下,神精乘之出入,神精有气,如鱼有水,气绝神精散,水绝鱼亡。
神:道医认为“信”道产生神奇,继而推断出,事物及人类个体的神奇功能同样也是这个“信”起到的作用,由此取名叫“神”。
道医认为即人类思想中的常意识、潜意识及元意识的统称。先天具有的称“元神”,而后天以生物场态依附于形体的叫心神。只有心神与精
气结
为一体,方能逐步把“元神”的潜能发挥出来。好,我的报告结束了。
刘杰:
张大夫以前也谈过一个设想,假如中医
学校
按照中医学发展的轨迹进行教学将如何。好,接下来请各位老师谈谈见解。
徐文兵:
呵呵。好。今天我先斗胆说两句,首先向天路老师致敬,对于熊春锦的学术表示赞叹。中医学的没落,就是逐渐的背离了道医学,没有修身。当代很多医生,对于道医不理解,不愿意接触,而仅在提倡儒医。也看到了传承的困境。如同扁鹊伺候长桑君,张良捡鞋,今天谈到了穴神的问题,特别是穴位的名称问题。
我只是想提一个问题,比如水,比如解溪,肉之小会谓之谿。“溪”字原来是“谿”,解释的是“气聚”,和水是无关的。这些地方可能需要注意。恐有冒犯。现代一些穴名的解法比如然谷,解释成燃烧的谷物,其实繁体字是山谷的谷。所以这是不恰当的。
龙帅江:
我谈一些关于神的家族告诫,一般我们认为“神”的层次比较高,进去了低水平的人会出不来,家族中就曾有这样的先例。我说说我们家族一个収神的办法。首先开神门,再用神道,神堂等,再使用收神的施术。
神阙
之类都是与神相关的穴位,特别是神阙,扎这种地方会短人寿命。有办法可以避免,那么如在神阙边上0.2,0.5厘米之间可以再起一针,就可以和神商量。(如:肓腧)就可以防止伤神。
胥荣东:
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你这里说“上善治水”。很多人说若水,请教您所用的是何版本?
天路:
现今出土的《老子》叫做《德道经》。本意:纯德归道。甲、乙、郭店本、帛书本等各本相比较,就是通行《校正版德道经》。版本中提到的就是上善治水。治的就是身中的水。好比细胞是水液中的鱼,那么鱼活得不好,要责之水。
胥荣东:
有一个有趣的报道曾经说对
米饭
说坏话的情况下,米饭馊得快。
许扬:
说好话,说坏话,这个问题有人说和嘴里的细菌是不是有关。说坏话的时候说的比较多,发声比较大。嘴里喷出的细菌数目多。
徐文兵:
老子像的手势有何讲究么?
天路:
八卦
子午印。
刘杰:
我们这里说的善,有人指出“善”在字形上是一种细胞纹路。也说明善的一种物质属性。说上善若水,有些失去了修身的内涵。在《德道经》里有很多的异体字。
龙帅江:
我们家认为
伤寒论
就是治水,治津液。
播放江本胜:《水知道答案》的录像
天路:
上善治水。说明了水的形态是随着人心而变化的。这个
视频
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现象。
许扬:
自己
煎药
,就是一种典型的应用。自己煎药的效果往往要好。
徐文波:
我想请问您,七盏灯和七脉轮有关么。《黄帝内经》中好像没有提?
天路:
古代人行文简略未揭示。体内是七个点。头尾还有两个点。一共是九个点。所以你看很多古代的行文都不超过九字的。
徐文波:
《水知道答案》有一定的争议性。意识其实也是有能量的,我们临床上考虑的是如何把天赐予的能量降临在临床中。其实也是医师的素养。
天路:
天人合一其实指的就是某种程度上道医对药的功能的一种加持。修德,也是医师的气,用药用的是药的气,开处的是药的“气”。有的时候,患者不服用药物,也会有效验。
徐文波:
关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结合?
天路:
关键在于心性的把握。修德。“三修一化一
善行
”,医师如何在治病人气的时候时候保护自己,也是修物质性的德的过程。
徐文波:
我们在面对负面能量的时候,如何保护自己?
天路:
得有保护自己的东西,要有盔甲。得想办法加强自己的装备,修持自己的生物光。所以说自己的身体也叫做身国,保护自己的国。在修持自己的生物光的过程中有时或者要依靠真言。
张牧川:
真言是一种物质的信息。那么获得物质加持的时候,是否自己也会丢失物质?
天路:
这些超越物质。超越物质的一种传播方式。
周鹰:
道,很多时候是一种不可以言说的存在。这种道的体会必须是亲身接触才能获得的。有很多时候,有文字描述的时候,就一定是一种量化的,定义化的东西,而并不是本源。临床,就一定要解除临床。要为道,则必须从事它。在从事的时候,才能够跳出学的框架。套路,是为了进入,而在应用过程中,是一种打破,活化的过程。一定要大胆的临床。这就是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徐文波:
要大胆的实证和实修。
胥荣东:
是的,我特别同意周老师的看法。就是要这样,多临床,多实践。好像很多长期从事实践的老大夫,真的被问到的时候,反而就忘掉了如何解释。所以说新踏入中医的学生有时候还不如开始的时候就跟诊,就先行。行而有知。先行,然后再知。如理解一些基础知识的时候,需要先通过临床,少在理论里转圈。否则被一个一个概念框定,被教科书分裂。
天路:
所以中国的学问是一个践行的学问。
刘杰:
是这样的。我们的工作室里,问我们的学生,你最近中医的收获,说自己退步了,说自己的
诊脉
好像又变的混沌了。我说,我也出现了这种现象,问自己,发现是自己的心乱了。说明中医有时候不是一种纯粹的科学。因为不是纯粹的科学,所以当自己的心乱了的时候,结果就不准了。
周鹰:
说到一元。想起来个事儿,有个病人给我留言。说自己有很多病。我就和她说你的问题就是
下焦
湿热
气滞
血瘀
。这就是当下我把握的关键的一元,医生永远是本着自己认识的一元去认识。
刘杰:
很有意思。黄老师谈一谈。
黄漫:
道家的修炼我也有一些实践,百日筑基。我自己也坐坐。道家讲守一。佛界说不二。有何区别?
天路:
是一样的。关于不二和守一,不是光从语言文字上分析。就是一个体验的道。
胥荣东: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守一和守德之间的关系?
天路:
是的,守一就是守德。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一就是所谓的介于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德。如《十三章》说生死,最后说知一以为天下母。知一则生。
胥荣东:
“常无欲,以…”还是“常无,欲以…”?
天路:
在西汉以前的版本接近原貌。汉代以前的版本是“恒有欲,…”。当时竹简的记载是这样的。
黄嫚:
道医的生死观是如何的?另外佛家也有提到末法时代。我们现在如何跟随明师?
天路:
道医的生死观还是主张修持肉身,尽可能现世修得道果。明师就是要寻觅,就是找道。
厚朴
学生一:
德,是道德的德还是有更深的含义。
天路:
德,是一种能量,不是单纯说的品德。是一种本源,本能。除了品格心性的磨练,再有就是一种能量的修行和渗透。如何不让能量漏出身体。身体没有具备留住能量的能力的时候,处方
针刺
都会有差别。
厚朴学生二:
气的物质基础。人体的气归于哪个层面。
天路:
道家说的就是天德之气。后来才由五
气分
为人体之气。比如说
营卫
之气。高一级别的气不是非修炼者容易可以感知的。
蔡晓东:
我想再听听龙老师说的神阙的问题。
龙帅江:
神阙给药是没有关系的,
外用药
可以。但是用针就要注意,比如脐针,效果好,但是损伤元气。神阙破之危险。
徐文波:
天路老师,您刚才说道针灸是可以调神的。您再谈谈。
天路:
是的,比如
膀胱经
上侧线对于治疗神志有作用的穴位。你在用的时候最好要和这个穴位打招呼。打了招呼,客气的请他避开。和不用神的交流,盲目的插秧效果是不一样的。
徐文波:
针灸从明清以后没落了一时,这些关于神的穴位好像没有受到很好的重视。
天路:
在未来针灸会非常兴盛的。具有调神的作用针灸已经在世界上很流行。但是有一个要求,必须施术者的气脉通畅。
龙帅江:
我说说我们家传的乡巴佬针灸理论:先扎神门,在扎本神,使用有“神”的穴位,对于很多
神经官能症
都有效果。
天路:
有很多鬼神,因果致病确实就是运用这样的治法。
刘杰:
道医学是实践验证的学问。我们希望以后有机会请天路老师在具体的方面给大家讲一讲。
刘杰、徐文波:
非常感谢天路老师,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参与。
文字整理:张牧川医师
文献整理:张牧川医师
北京御源堂中医诊所
2012-2-14
另:御源堂第五届学术交流会时间暂定在3月中旬,具体事宜另行通知,感谢您们的参与,并请关注御源堂学术交流会专用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565378087
中医
,
文化
,
黄帝内经
,
老子
,
中医学习
相关帖子
•
《驳:反中医的种种言论 系列之一二三》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
十四经经络动态图标准版(附内经原文)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