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833|回复: 0

实修结束,谈谈“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8 03: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三个月的网络实修总算结束了,从大家的总结和体会看,效果还是不错的。今天有位朋友留言说:“网络实修刚刚结束,大家就办起了诗社”。经过三个来月的“零容忍”苦修,大家吟诗作对放松一下,也无不可。胡涂医只是希望大家把实修实证的习惯坚持下去,不要以为网络实修结束了,就可以不再用功了。咱们的网络实修是结束了,你自己的以身证道才开始呢!——当然,大家也可以来这里诗文会友,看看未来能不能在咱们古传中医的队伍里也出一个半个“七贤”之类的人物:)

三国魏诗人阮籍先生是当年的“竹林七贤”之一,崇奉老庄之学。其《咏怀》八十二首,冠绝当时。而阮公其实是易学名家,深通易理、乐理,著有《通易论》、《乐论》等书,后世多只知其诗文之名,而少知其易、乐之学。当代“最后的通儒”——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老先生评介阮公“盖以《易》为诗者也”。饶老先生在和阮籍《咏怀》第五十三首中写道:“

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
不见风中松,卓立不易方。
谁明忧患故,而具此刚肠。
诗心与易通,百世资稻梁。
至人安所归,萱草树芝房。
炎丘已火流,群虱犹在傍。”

饶老的这首诗,毫不客气地批评了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为“小人”,因为“君子道其常”。所谓“君子”,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君子终日乾乾”。一直自强不息的人,仿佛寒风中的松柏,巍然耸立,不轻易为外境所改变。饶老用“道其常”来形容“君子”,这真是大家手笔!太上曰:“道常无名”,自强不息的人,反而愿意抱朴、无名。谁能洞明忧患的因果,而具备刚直不阿直心向道之心呢?饶老一句“诗心与易通,百世资稻梁”,把诗、心、易三者(或者说诗心与易学两者)贯通,可资以未来百世的精神粮食,那才是“至人”所向往的境界、地方——萱草茂盛、灵芝仙草成长的山清水秀,心无杂染之地。只可惜时下山丘乡间,民众还是水深火热,那些寄生虫还依附在其一旁⋯⋯饶老这首诗,让人一咏三叹!有心学习古传中医者,应该学习“君子道其常”的品行,才可望有朝一日“诗心与易通”,诸般学问皆通达无碍。

说起“心”,《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称之为“君主之官”。此外还说它是五藏六腑的大老板,是精神的家园(《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在中医的世界里,“心”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主血脉和主神志。

古人所说的“心主血脉”,是指心主血和主脉。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来发挥其濡养的君主之功。而心脏的搏动,古人则认为主要依赖于“气”——心气!心气旺盛,血液才能在脉内周流不息,营养全身,心气不足,则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的诸多病变。至于“脉”,其生理功能有两方面:一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即血脉对血的运行有一定的约束力,使之循着一定方向、一定路径而循环贯注,流行不止。二是借助脾、肺的功用,运载水谷精微,以布散周身,滋养脏腑组织器官。这就是“心主血脉”。

所谓“心主神志”,指心分别主“神”和主“志”,包括了人类的所有精神、意识、思维等活动。《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就是说的这个内容。心气足时,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才正常。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其直接结果就是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充沛,反之,则可见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神志不宁,谵狂健忘等问题。明白“心”的功用,治起病来才能得“心”应“手”。

事实上,我们现代人,很多人对我们的“心”的功用了解还很有限。我在上面说了,心所主神志,包括了人类的所有精神、意识、思维等活动。换句话说,我们的所有七情六欲,都起于心。这方面,许多人只知道佛家论述最多,其实医家早有论断。《类经》便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可见“唯心”之说,医家与佛家都颇有“共识”。当然,佛家对“心”的论述,的确是最彻底的,“即心即佛”嘛。

学习古传中医,要时时勤向心地用功夫,能够认识“心”的本质,实修用功起来才容易得力。五祖大师对慧能六祖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这真是千载难遇的明师训示!不知道大家在三个月的网络实修过程中,有哪一时刻,看住了自己的本心?

中医所说的“心”,不仅仅指父母所生的“肉团心”,还指那个主宰着我们一切精神、意识、思维等活动的“心”,佛门把这个主宰着我们一切精神、意识、思维等活动的“心”分析得非常透彻。大家不妨去找找相关的经典来读读。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日后的实修实证有所帮助。

先说“缘虑心”。这是“缘”于外境而起思“虑”之心,所以又叫虑知心、了别心。是指我们的第六意识攀缘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外境的妄心。在“心”的所有情志活动中,这个“缘虑”老兄最为活跃,它不断向外攀缘,思虑、思考事物,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从没消停过。它随尘触境,起灭无常。这个“缘虑心”就像大海的波浪,本来并不存在,有风则有波浪,无风则“风平浪静”,它没有“自性”,不过是随“别人”(风)起灭而已。我们看很多人写的实修体会,都能看到那一颗颗“缘虑心”在随风起舞:)

另外有一个“思量心”。这是指第七意识(佛学叫“末那识”)的作用。此心是人世间所有纷争的根源!人生种种看不破、放不下的执着烦恼都是因为它老兄而起。饶老那句骂人的诗“小人计其功”,就是这颗“思量心”在作怪!其“特征”是,执着有个“我”存在,由此带来“我的爱”、“我的恨”、“我的如来我的卿”⋯⋯等等(与此相关的佛学名相很多,比如“我痴”、“我见”、“我爱”、“我慢”、“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等等)。

还有一个“积聚心”。这是指我们的第八识(佛学叫“阿赖耶识”),我在《你也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中说过,这个“心”就像电脑的超级大硬盘,它储存着我们无始以来所思所想所造所作的各种“记忆”——不管是“善”还是“恶”,一律记录在硬盘里。这个“心”是真心和假意揉和在一起,是真如与无明和合而成。因此“积聚心”具有真妄“两面性”,换句话说,“积聚心”就是指的真心和妄心。真心,是那个自性清净,恒常不变的心。这就是饶老的诗“君子道其常”。所以太上曰:“知常曰明”。妄心,则是指杂染虚妄、生灭变异的心。佛学的“真妄同源”就是说的这颗“积聚心”。所以太上曰:“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哎,医家、道家、佛家,说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呀!

最后一个叫“真如心”。它老兄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它是我们本来就有,真实不虚的清净心,元朝中峰明本大师赞叹它“混千差而不乱,历三际以靡迁,炳然独照,卓尔不群,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我们的“心”,需要专门拿出点儿时间来实修来滋润。实修实证,也希望大家多多用“心”。祝福大家“诗心与易通,百世资稻梁”,早日洞悉那个“处生死流,骊珠独耀于沧海;居涅槃岸,桂轮孤朗于中天”的东西!

胡涂医
2012年7月3日
http://blog.sina.com.cn/realtc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