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608|回复: 0

藥課第十:艾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6 21: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國有掛艾草的傳統習俗,有的地方把艾草做成人形掛起來,叫懸掛艾人;有的把艾草做成老虎的形狀,叫戴艾虎;有把艾葉泡上酒,喝艾酒;還有用艾草點燃了熏,有的地方就用艾草搓成長繩,作為驅避蚊蠅的一個手段。艾草本身有芳香的味道,含有非常豐富的揮發油,鮮艾草還有一種藥香,芳香辟穢,如果戴在身上也能驅避濕氣和瘴氣,這是我們古代的一個習俗。因為端午節以後,天氣逐漸變得炎熱,蚊蠅開始滋生,五毒漸出。所以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者“百毒月”。
  端午節其實是一個講究衛生,防病保健的節日。而用艾草做艾灸也是我們古代預防疾病、預防瘟疫的有效手段。

  采艾草一定要在它枝葉茂盛但是還沒有開花的時候,所以五月端午采的艾草是最合時令。采了艾草以後,一般把它懸掛起來,晾乾備用。另外我們也在五月端午采艾草之後用石杵把它搗碎,然後剪去粗大的枝和梗,留下細軟的艾絨,用來製造我們針灸中“灸”用的那個艾卷、艾條。

  在我國,各地都有艾草的生長,但是最地道的艾草應該是湖北蘄州出產的。當地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而李時珍的老家就是在湖北蘄州,他說艾葉“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用蘄艾,而且是五月端午采的蘄艾,點著以後的穿透力特別強。
  另外,在廣州越秀山下出產一種紅腳艾,製成艾絨,它的灸療效果也非常好。在古代有一位女醫生叫鮑姑,是著名的中醫和道家學者葛洪的夫人。她陪伴葛洪在廣東羅浮山煉丹、采藥行醫的時候,使用越秀山下采的紅腳艾為廣大的百姓灸身上的贅疣。所謂贅疣就是瘊子、痣,還有包括我們現在說的“雞眼”,用這種艾葉灸的方法治療效果特別好,尤其是在五月端午的時候灸,這種贅疣就能全部脫落。所以鮑姑被廣大勞動人民群眾喜愛,現在在廣東越秀路三陽宮裡面還有紀念她的殿和塑像。

  另外比如說一旦受了風寒,人出現了感冒咳嗽的症狀,就用艾葉煎湯洗腳,或者用艾葉加上點蔥薑,一起來煎湯溫服,出汗了就能治癒疾病。另外我們還把艾絨加上棉花,一起製成兜肚、藥枕和藥墊子,特別對老年人丹田氣弱,或者是婦女痛經、腹痛導致的腹瀉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艾葉,除了有辛散、芳香的氣味,艾灸產生的熱還能夠與人體的氣產生共鳴、共振,起到非常好的通經活絡的效果。熟艾葉配合其他藥物內服,有很好的溫通氣血、驅逐寒濕作用,還有安胎效果。《傷寒論》中常用的“膠艾四物湯”,就是用在婦女產後、出血不止的時候。裡面有阿膠和艾葉,配合生地等其他的藥物。

  另外,還有一種藥物,大家也熟知,叫“艾附暖宮丸”,裡面就有艾葉和香附一起使用,治療人體的寒證,特別是婦女的小肚子冰涼、不能懷孕等等這些疾病。





收看視頻請使用微博網頁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