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27|回复: 0

填志愿啦!想学中医的同学一定要看看这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5 21: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书友会第65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来源/健康报 ⊙ 编辑/王超


  导读:从高考到现在,小编就没敢选发一篇鼓吹大家报中医学院的文章,不是说中医不好,小编不爱中医,而恰恰是小编太爱中医了所以才不想盲目地劝每个人都学中医。两位老师对于报不报中医学院的事说的很实在,是不是毕业生,都可以看看,一定有那么几句话,是说到了你的心里。



  

  有人把填报志愿比作“第二次高考”,一点都不为过。志愿填报合适,相当于给高考加分。很多对中医药有兴趣的考生想报中医院校,但又不了解情况。本期,我们邀请相关人士教考生科学、合理填报中医志愿,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院校,让高考分数不缩水。
  

  

别盲从,填报志愿有诀窍
  



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与就业办公室主任 张同远
  

  近几天,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了,目前考生面临的是填报志愿问题。如果不掌握志愿填报技巧,很容易陷入误区。那么怎样填报志愿不吃亏?我给填报中医院校的考生支支招。
  

  
  1、理性选择专业
    
  填报志愿时,考生应对自己的实力进行准确定位,要结合自身的性格、兴趣、特长及能力等,充分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学中医,将来的去向是否与自己的职业意愿相匹配。兴趣是激发自己奋发努力的最大动力,而符合自己特长的专业,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切忌随大流,盲从所谓的热门,特别强调所有外来的信息都只能作为参考,务必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理性选择专业。
  

  2、了解院校情况
  

  

  要想使高考成绩与自己所填报的高校录取分数线相匹配,且能够顺利升入自己心仪的大学,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要准确知晓自己高考成绩在本省(市)的排名;“知彼”,除了清晰了解招生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及录取排名外,学校的专业情况、就业状况、拟报专业内容和对口职业等内容也应了然于胸。比如医学专业,有些院校的医学专业只招收理科生,但我校医学类专业则是文理兼招,这对有志于学习医学的文科生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扇窗。
  

  做好知己知彼,还要“己”“彼”进行比较与整合,即将高考成绩与批次最低控制线对比,查询所在批次;再根据成绩与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圈定所在批次的大致位置;最后,根据高考成绩排名,圈定出已报考的具体中医院校范围。
  

  3、拉开梯度填报
  
  平行院校志愿客观上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选择范围,但填报志愿固有的风险依然是存在的。比如现行的录取体制是投档数略大于高校招生数,所以被投出的考生中将有少数考生面临被退档的风险。考生还应参考自己向往中医院校往年各专业的录取情况,后者能为科学填报志愿提供一定的依据。
  

  以江苏省为例,如果考生所填报的3所平行院校志愿定位不准,自己的高考总分达不到所填报高校的投档线,或所填报的3所平行院校志愿没有适当的“梯度”,则考生被投出的机会较小。因此,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拉开梯度,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科学填报。


  


报中医,听听过来人怎么说
  
  


  



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中药房主任 程华尧
  

  

  高考志愿填报关乎考生将要在大学期间接受何种专业教育,并对其未来的人生道路和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对于考生个人来说,选择不得不慎重。作为工作多年的中医药专业人士,我给填报中医门类志愿的考生提个醒。高考学子要想选择中医院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过程艰辛,要有信念
  

  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式有别于多数现代学科体系,其辨证思维方式更是与现代一般学科大相径庭。因此,想要报考中医院校或者中医相关学科的考生必须要对中医理论和思维的特殊性有所了解,并能够接受和认同,这也是学好中医的前提。
  

  学好中医必须坚定中医信念,学习者应具有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相较于西医,中医学生要学习和记忆的内容往往更加繁杂、深奥难懂,其过程也更艰辛。数千年的医学典籍浩如烟海,前人留下的经验与方法往往是糟粕与精华并存,某些质疑中医的不良社会思潮不时泛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选择中医,必须能够坚定中医信念,分辨真伪,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如此方能学好中医。
  

  2、学好中医,要有悟性
  

  自古名医收徒,特别讲究“择其人方可授之”。“择人授之”是中医传承的重要依据。上古名医长桑君收扁鹊为徒,是考察了很多年后才决定的;脾胃论大家李杲收罗谦为徒,也是经过反复打探征询……前贤的严格选择,成就了名医的代际传递。中医与现代科学有着较大的差异,与西医学也有根本的不同。若没有较好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很难学好中医的阴阳、五行等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
  

  3、古文知识,要有基础
  
  学中医者应该具有较好的文史基础,特别是古文基础。要想成为一名好的中医,需要熟读百本以上中医经典著作,目的是吸收各家所长为临证所用。这是中医界学好中医的惯例和共识。
  

  中医典籍绝大多数都是古代文言文,现代虽有翻译,但数量极其有限;且翻译过程中受到翻译者中医水平和主观判断等因素影响较多,翻译本未必确切。因此,绝大多数中医典籍依然需要学中医者自己去研读和领会。这就要求学中医者具有较高的古文基础,否则就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难以领会中医精髓,阻碍自身成长和发展。
  

  4 、清贫生活,要有准备
  
学中医者要做好长期艰苦学习、过清贫生活的心理准备。中医的学习周期长达5年、8年甚至更久,而其成材周期较之于西医更是漫长得多。通常来说,从学习中医开始,到能够掌握比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给人看病,往往需要10~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中医院校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较一般院校要高出许多,而中医院校由于财力所限,往往奖励资助项目较少,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承担高昂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也面临着数年内薪水微薄,工作上“坐冷板凳”等难题。这些物质因素对出身于农村及城市底层家庭的学生来说,会造成较大的生活和思想压力。因此,学习中医者要想专注于中医学习,应该对此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准备,从而确保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不受或少受物质条件的困扰。
  

  5、能否为医,要看专业
  
  要对中医门类的专业情况有个初步了解。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并非所有进入中医院校学习的学生将来都可以成为一名能为患者看病的大夫。在中医学门类各专业中,只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针灸学、中医骨伤学等专业的毕业生,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关执照后,才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而其他如中药学、中医护理类的毕业生均无此资格。
  

  链接:四证合一,规培提前了


为加快推进中医学(含民族医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工作,做好中医学专业院校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衔接,促进中医教育更好服务于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5月初共同组织实施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确定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42所。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6所中医院校入选2015年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9年制)”项目,将从今年起招收中医学(本博连读9年制)学生。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前5年完成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与实习,后4年在临床各科轮转和专科学习,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博士学位的培养,并跟名医师承学习、赴海外研习,进行专题研究。


如北京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入选“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3’一体化)”项目的院校,也从今年起招收中医学(本硕连读8年制)学生。学生前5年完成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与实习,后3年在临床各科轮转和专科学习,并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硕士学位的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9年制及“5+3”一体化的毕业生将实现“四证合一”,即5+3培养计划中的中医学专业学生在项目结束时可以同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9年制的学生则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及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证书。“四证合一”使中医学子还未毕业就进入医院参加规培,实现了医师培养过程中的院校医学教育和卫生行业培训两者的紧密结合。(刘丹青)
  

  【本文摘自《健康报》微信公众平台6月24日,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健康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