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中医处方渐失中医元素值得反思
返回列表
查看:
189
|
回复:
0
中医处方渐失中医元素值得反思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7/19 22: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书
友会第67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
/
陶国水
实习编辑/闫立彬
⊙
校对/勤莉
I
导读:
绵芪、凤丹、
紫油桂
、粉草,大家有没有感觉这些中药名换了个马甲就不认识了?或许您觉得这是在故弄玄虚,然而作者以顾植山教授的处方理念为例,认为病案和处方需要在细微处见真功,恢复传统中医处方的精华,更能彰显
中医药
特色。
中医处方渐失中医元素值得反思
顾植山认为,处方上写三个字或四个字,实际上反映了医生处方过程中的思辨,以及对药物品种与疗效、煎服方法与疗效关系的掌握。
一张看似不起眼的病案和处方,蕴含了丰富的中医内涵,它是医家展示基本功的“名片”,践行中医药“简便廉验”优势,更需要在细微处见真功,恢复传统中医处方的精华,更能彰显中医药特色。
医生书写病案(古称脉案)和开具处方,是医生诊疗活动的文字表达。换句话说,医生书写病案、开具处方的过程,就是
四诊
信息收集、分析把握
病机
、立法处方
用药
思辨的轨迹记录,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医生的学术素养、诊疗技艺和临证水平。
由于现行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和无纸化办公的推进,外加中医的医药分家现象十分严重,大多医生已不关心自己处方所开出药物的质量、产地、规格、
炮制
、煎服法等了,中医处方已渐失中医元素。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弊病是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值得反思。
国医大师
干祖望早年曾写过一篇题为《中医处方上逐渐消失的字》的文章,文
中指
出,大概从明代中叶开始,医生处方时每味药至少要写3个字,讲究的为4个字,内容涉及药名之外,还冠之以炮制、产地、规格、质量以及角注、特殊处理、
煎煮
方法等要求的字,可惜这些中医处方上常用的字,在现今的一些中医看来,可能会“莫明其妙”。
传统处方反映了医生的思辨
笔者跟随顾植山老师抄方及整理先生
医案
时,发现其处方依旧保持传统特色,坚持在药物前“冠之以炮制、产地、规格、质量以及角注特殊处理、煎煮方法等要求的字”。
顾植山认为,处方上写三个字或四个字,实际上反映了医生处方过程中的思辨,以及对药物品种与疗效、煎服方法与疗效关系的掌握。
如处方
牛膝
,是
川牛膝
还是
怀牛膝
;
旋覆花
带毛绒,
代赭石
粉状,具有刺激性,需要包煎;
杏仁
、
桃仁
等不经过打碎
药性
不宜煎出;还有
葛根
这味药物,浸泡一夜内部都不能析透,煎煮后内芯甚至还是干的,严重影响疗效,应打碎先煎去沫;还有的药需要
炒炭
存性,加强
止血
功效,有的需醋炙加强活血;
麻黄
,需要不需要先煎去沫以缓麻黄发汗之猛烈,都要通过在处方上以前缀或角注形式写出,就需要认真分析思考。
顾植山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譬如你到饭店去点菜,就点鱼,是鲢鱼、鲫鱼还是鳜鱼呢?做法是清炖、红烧还是糖醋呢,这些应该要说清楚吧,开方不也是一样吗?你开
五味子
这味药,五味子有南北之分,北五味子,又叫辽五味,为传统正品,品质优良。南五味子,为五味子副品,品质较次,这你需要说清楚吧。”
一些年轻医生,开始对写处方用3个字或4个字表示好奇,在没有了解其内涵后,有时为了凑字数,有的甚至胡编乱造,有的人则认为没有必要,沽名钓誉,故弄玄虚。
传统处方体现中药品种要求
如冠以地名者,有的是品种要求,如
沙参
、五味子、
细辛
等均有南北之别;对于
肉苁蓉
,有酒苁蓉、咸苁蓉、淡苁蓉,还有
黑豆
制的苁蓉等不同。再如沙参,虽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只有一种,即
南沙参
。至清代《
本草纲目
拾遗》《
本经
逢原》两书问世以后,始将沙参分为南、北两种。南沙参偏于
清肺
祛痰
、而
北沙参
偏于
养胃
生津。再看看瓜蒌这一味药,根据用药部位不同,分为
瓜蒌皮
、瓜蒌仁、全瓜蒌,三者功效与主治有所差异。瓜蒌皮即瓜蒌除去瓤及种子的果皮,能清肺化痰、行气宽胸;瓜蒌仁即瓜蒌的种子,具有
润肺
化痰、润肠
通便
的功效;全瓜蒌皮、仁合用即为全瓜蒌,全瓜蒌除兼具皮、仁二者的功效,还能消肿散结,可用于治疗乳痈肿痛。
传统处方体现中药产地要求
对产地有要求的,顾植山处方上常有:“潞”
党参
(指产于潞州的党参,为
道地药材
);“滁”菊花(指产于滁州者);“宣”
木瓜
(产于安徽宣州,为道地药材);“苏”
薄荷
(产于江苏);“霍”
石斛
(安徽霍山);“建”泽泻(福建的道地药材);“云”
茯苓
(云南的茯苓为茯苓中上品);
黄芪
有“北”黄芪、“箭”黄芪(指产于甘肃定西,山西绵山等地者);川“雅”连(产于四川洪雅地区的
黄连
);“苏”
芡实
(产于江苏);“广”
陈皮
(产于广东);杭
白芍
(浙江
杭州
);“川”
桂枝
(产于四川);“怀”
山药
(产于河南怀庆地区)等等。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在冠名产地时还需深入了解冠名某地的意义,及时吸收
中药材
鉴定方面的新
知识
,譬如射干与川射干,习惯认为带有地区标识的多为道地药材。新版2010《中国
药典
》中将川射干列为正品。而我国最早的
本草
文献《
神农本草经
》下品中分别列有射干、鸢尾两个药物。川射干用的是鸢尾科。《本经》载“鸢尾,味苦平,主
蛊毒
邪气,鬼注,诸毒,破癥瘕积聚,去水,下三虫。生山谷,射干。味苦平。主咳逆上气,
喉痹
咽痛
不得消息,散急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一名乌扇,一名乌蒲。生川谷。”如写上川射干,则此射干已非彼射干也。
传统处方体现中药规格和质量要求
对于规格要求的,顾植山处方上常有:“大”
熟地
、“奎”
砂仁
、“大”
麦冬
,“京”
元参
(大、奎、京均指选用大的药材);“小”
青皮
、“细”
生地
、“子”
黄芩
(小、细、子均指选用小的药材);“肥”
知母
、“肥”玉竹(指选用果实大而饱满的药材)等等。
对于质量要求的,处方上常有:“绵黄芪”(肥大而柔软如棉称绵黄芪是上品);“凤”
丹皮
(铜陵凤凰山系金沙土质,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凤丹”因此质量好);“紫油桂”或“上
肉桂
”(紫油桂是肉桂品种里的一种,特具有高含油量,厚度较厚的特点);“净”麻黄(干净不留杂质);“香”
白芷
(保存好,香气未失);“润”
玄参
(质地滋润,不
干燥
),“淡”竹叶(只取淡竹的叶)、“淡”苁蓉(去盐、味淡者为上品);“拍”马勃(干净、拍尽灰尘者);“粉”
甘草
(以折断时有粉样物,手感滑爽为佳品);“明”
天麻
(个大、均匀、有红色鹦哥嘴者,精制加工而成,
饮片
透明);“灵”磁石(磁性好,有吸铁作用者);“花”
槟榔
(饮片有美观的花纹者);“嫩”
钩藤
(选用新嫩者);“霜”
桑叶
(经霜打者质佳)等等。
传统处方体现中药煎服法要求
还有需要特殊处理的,也应以角注形式标出,如
大枣
,需要擘开,大枣不擘的话煎煮的汁不易出来。细辛先煎去沫,中医有“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细辛在先煎后,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
中毒
,顾植山在临床上细辛常用6~9克,先煎去沫后服用,未见中毒者。
此外,
吴茱萸
这味药特别难吃,好多病人吃了吴茱萸觉得又辣、又苦,胃里面不舒服,而顾植山在运用
温经汤
时常重用吴茱萸,有时达20~30克,临床观察用开水淘洗9次后,味道会明显改善,在开吴茱萸时,顾植山都在角注上标“淘洗9次”。
再有,需要特殊炮制的药物也需要明确标出角注,如,黄连姜汁拌炒;熟地砂仁拌炒,檀香
麦芽
拌炒等。
徐灵胎
《医学源流论》说:“
煎药
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药物虽精,而
煎法
失度,药必无效”,“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
中病
,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
汤剂的疗效与其煎煮质量密切相关,顾植山临床十分重视古方的煎服方法,他说运用古方尤其是
经方
,煎服方法也需要按照古人煎服方法。顾植山临床运用大、
小柴胡汤
,
半夏泻心汤
,
生姜
泻心汤
,
甘草泻心汤
,柴桂
干姜
汤,旋覆代赭汤等,都是要求按照《
伤寒论
》中煎煮方法,去滓再煎。
顾植山用柴桂干
姜汤
,处方下会写上“以水12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每次100毫升,日3次。”顾植山指出
枳实
薤白
桂枝汤
如不按原方煎服法(“以水五升,先煮枳实、
厚朴
,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三次
温服
”)临床疗效会大减。有鉴于此,关于煎药方法,需要在处方上清晰说明。
此外,关于服用方法也多有讲究。譬如顾植山临床善用
薯蓣丸
治疗虚劳诸疾,偶有病家不愿用酒服会出现
服药
后
胃脘
部不适,改用
黄酒
空腹或煮丸去渣服后,无不适症状。
张仲景
在
薯蓣
丸后注明“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的服用方法是高明的。顾植山常说,经方的用量和服法是古代医家长期经验积累总结出来的,在你没有确切证据证实优于古人时,还应该遵循经方的原汁原味,不应凭主观想象随意改动。这些细节之处,在临证处方时都要标注清楚的。
所以说,一张看似不起眼的病案和处方,蕴含了丰富的中医内涵,它是医家展示基本功的“名片”,它是病家疗病祛疾的“法宝”。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中医药学
博大精深,践行中医药“简便廉验”优势,疗病祛疾,健康
养生
,需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需要在细微处见真功,恢复传统中医处方的精华,更能彰显中医药特色。【本文由中
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内容来源: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4月16日
I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内容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版权事宜。
I
投稿:
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中医
,
中医药
,
五味子
,
道地药材
,
煎煮
,
沙参
相关帖子
•
《驳:反中医的种种言论 系列之一二三》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