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16|回复: 0

小暑宜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6 16: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芙蓉脸


昨儿个午时,听从内心莫名的召唤,拉了同事去荷塘转转,也不过一月未见,原本瘦弱的花茎,已经抽高茂盛,亭亭玉立,一阵微风,丰厚的荷叶,像是顽皮的男孩子,攒成团儿的嘻哈摇摆;荷花就矜持得多,有的躲在深处纳凉,立在阳光下的,花瓣微颤,羞涩文静。不觉想,如果能约上三五好友,黄昏清凉的时候,聚在荷花池畔,清茶几许,赏花赏月赏蚊子,该是何等惬意逍遥。
看着荷花,猛然想起,啊,今儿是小暑啊,荷花不正是小暑的节气花,清清凉凉地,绽在暑湿热气小小蒸腾的夏日。“夏为乐气”,夏属火,火气又通心,荷花从叶到藕到子,哪一味没有清火气的作用呢?只怕太寒……
这世间的信息真有意思,你不找它,它自然就跳到你心里,呼唤你:快来听、快来看。“缘分”两个字,原来如此啊!
回程路上,又聊起不久前,田老师与一位终南山隐士“论茶”的稿件,然后呢……莫名其妙地打错字,网页便蹦出一篇“小暑宜茶”的美文。品茶听荷,清静心火,这是怎样的雅致意境!
顺从天意喽,小二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篇美文和手机拍下的拙作(荷花太远,小二腿短,像素有点对不起大家,品韵味、品韵味(⊙﹏⊙)b)——
期待同事快快将隐士高人的“茶的养生道”整理出来吧,迫不及待想在这个夏天和大家分享,然后一起喝好茶、赏娇花,宁静致远。



半遮面




小暑宜茶


文/肖复兴



      中国的节气设置很有意思,天冷了,有小寒大寒、小雪大雪之分;天热了,有小暑大暑之分;非要将冷与热的温度,如同官阶一样分出等级来。但是,这只是在一冷一热的两极中,才有的细致划分。在春秋两季中,是没有这样的划分的。

  其实,对于一般人来讲,小暑节气的到来,就是说天热了。

  但在农村老一辈人看来,小暑大暑的划分,是和种庄稼相关的。对于农民,小暑是不怕热的。因为有农谚说: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在老天爷那里,炎热会有起有伏,但总会让温度大致平衡均等,所谓背着抱着一般沉,小暑热够了,热透了,大暑就会凉快些,否则,三伏天更难熬。再热的天,农民总要下田干活的,冷热是切肤的,关乎出汗和庄稼。

  对于城里人而言,有了闲钱和逸致,如今讲究旅游。但是,小暑不是旅游的好时候。这时候,天气猛地热了起来,不宜出门,而宜于坐在家中,独自一人,或邀请几位亲朋好友,来喝茶聊天,家长里短,天马行空。昆曲《牡丹亭》里唱的:有风有雅,宜室宜家。
  
  关于小暑饮茶,宋诗里有这样很出名的一联: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宋朝时,讲究分茶,放翁也有诗句:晴窗细乳戏分茶。那既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风俗,品的是恬静自如的心情,使得忙碌杂乱中如同牛嘴里咀嚼得皱巴巴的心舒展一下。所以,诗中提示,在如此炎热的小暑节气里,一碗茶分成几份,才能有春天凉爽温馨的感觉。


蓬伞深处娇颜憨

  不过,诗里说的茶,居然是论碗来盛的。这多少让人有些吃惊。也许,宋朝时说的碗,和我们现在用的碗不同。不过,提及碗来,总会想到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这是在《水浒传》里才会有的粗犷镜头。小暑的节气里,宜茶却不宜大碗饮茶。自然,也不必纤秀得如功夫茶一般,非得用泥壶小盅浅斟低饮;或讲究得如英国的下午茶一样,非要有点心来红袖添香。但是,小暑饮茶,毕竟不是大暑喝绿豆汤解暑一般,或者像是喝冰镇啤酒一样,抱着大碗咕咚咚豪饮。小暑饮茶,不是真的为了解暑,而是寻求一份平静的心境。

  所以,越是天热,越是要饮热茶。当然,茶品,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我是饮绿茶的,觉得绿茶最宜小暑。泡在杯子里绿如春色的绿茶,在室外喷火的天气里,才越发对比得鲜明,衬托出小暑这个节气,是那样的别致有趣。仿佛它有一副火热的面容,又有一颗平静的心,动静自如,冷暖相知,能够让躁变静,让热降温,让跌宕起伏变平易。
  

  
孔雀也匿阴凉地
  
    如果说,大雪的节气里,最宜于饮酒,尤其是饮那种烫过的老酒。白雪红炉,一尊绿酒,是那个节气里最奔放的插图。那么,小暑的节气里,最宜于品茶,白日红霞,一杯绿茶,是这个节气里最温情的封面。

  当然,如果这时候再能够有点儿音乐,就更加完美了。唐诗里说: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那里所说的徽音商管,是中国传统的丝竹古乐了。倒也不必那么古,只要是恬静一些的轻音乐就好。就像五花草地上,宜牧牛羊;水平如镜的湖泊中,宜荡轻舟;小暑,宜茶,宜音乐。小暑,便既属于节气,也属于自己的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