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40|回复: 0

儒家养正气|道家修真气| 佛家化怨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7 01: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二导读】

话说上个周一,小二与大家抢鲜分享了田原老师到楼宇烈教授家访谈的部分内容:“中文称‘国文’,中医也该称‘国医’”回复数字即可品读。
这个周一学习日,接着和大家分享楼老师的谈话——中医文化,如何在浮躁、求快的当下,坚守自身的主体意识,守望传统文化的回归。


1、儒家正气,道家修真气,佛家化怨气

我曾经给他们讲气功,就讲到这个问题,我说养什么气啊?养你感觉得到的气,还是你感觉不到的气?其实最根本的还是感觉不到的气。
儒家啊,就要益正气,益固正气。我就推荐他们看文天祥的《正气歌》,它前边有个序,就讲到他被元兵俘虏了以后,关在一个很破旧的房子里面,冬冷夏热;夏天一股热气,冬天一股寒气,一边是厕所臭气熏天,一边是厨房各种水蒸热气,还有房子里面这个气、那个气,一共说了八个气。但是他关了三年,没有生病,为什么?正气把这些邪气都给抵御住了。所以我说儒家就是练正气,一身正气,百邪不侵。
道家练什么呢?练真气,或者元气,要保住我们的元气,不要让元气散失掉了,浪费掉了,胡乱给用掉了,也就是我们说的先天之气,真元之气,是吧,这个气又是看不见、摸不到的。
佛家是干什么?佛家是要祛怨气。因为人最大的问题是怨气冲天,一个社会出了问题也是怨气冲天,到处都是怨气,这个社会就糟糕了,一个人也是。

我说你干嘛怨气冲天啊?你老怨这个、怨那个,怨天尤人,我说人家并不一定感受到啊!人家照样吃啊、喝啊、睡觉啊!你呢?气得睡也睡不着、吃也吃不下,何必呢?所以佛家就要训练贪嗔痴嘛,其中关键的一个“嗔”,嗔就是怨恨啊,所以要化怨气。

我说练气功就是要练这三个气。

不要太过执着于有形之气,我们养的是无形之气、无气之气,就是顺其自然的,通畅就行了。
宋代开始,甚至更早,很多人都在反思啊,道家的养生最初就是“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啊,欧阳修的话。慢慢地,就要学炼丹啊、服石啊,炼外丹、练内丹、服药……越来越往下。所以顺其自然,最好。


2、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要过就好

有一个老先生,说你们别太执着于这个,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就是不要过就好了。唯一的就是不要过,什么东西都不要过。现在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问题呢?一个是过饱的问题,吃得太多;再一个问题呢,就是异地的、反季节的东西太多。
我说现在怎么办啊?住在北京,吃的是日本大米,喝的是澳洲的牛奶、德国的奶粉,北方的人一天到晚想吃广东的龙虾……

最健康的饮食就是吃当地的、当季、当时令的食物。我说我们连这个都忘记了,乱忽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不服是人的重要发病原因啊,这是最普通的道理啊。现在人都忘了,认为专门吃这个就好,专门吃那个就好了,这个有营养,那个含什么矿物质,好像身体就好了……

你不是那个地方的人,不是长期在那个地方住,一个人搬迁一个地方,少则两三年,多则十来年才能适应啊。所以你长期在这,吃这个地方的食物长大,这个地方气候、风土人情等等,都在对你的身体产生潜移默化的,这个地方产的东西,就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

有些美味尝尝味,是可以的,有些东西偶尔来调整调整身体中的阴阳失调,也是可以的,但你生在这个地方,常年或大量去吃另外一个地方的东西,身体就需要适应,就会发生一些反应。
当然人还是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是不要忘记身体需要过程。比如南方人到北方来生活,还非得全部保持南方的生活习惯,本来好的事情,也可能变成不好的事情,学着寻找北方气候特点、生活习俗,让身体慢慢磨合、过渡。

现在中医界也提出来要培养全科医生,这个我觉得很好,我还想补充一点——培养地方特色的中医。因为病是地方病,那么这些医生土生土长,比较了解这整个地域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等等,要培养这样一些中医啊,是不是。



3、中医丢失了主体意识,就变成附庸了

我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我讲的道理,大家听了以后,诶,有道理,可一到他自己有病了,第一个选择是上医院,给我检查……没有病也得去检查。
还是缺乏一个信心。
这里面最根本的是一个理念的问题。就是我胃里面发生问题,是不是治胃就行了?我可能应该治我的肝,肝气不通,所以才引起胃的消化不良;他不那么认为,西医可以马上就给我治胃的病,他是这么思考问题的;另外一个,我要求医,就是要你给我保证:病一定能够给我治好,生命一定能够给我保住,你出了问题,就是你的医术不高明……不能这样来想问题的,是不是?所以大家对中医的认同性很差。
包括现在讲养生也是,希望你给我讲讲哪些情况让我的身体健康,哪些情况让我的身体不好,老是停留在这个层面。
细胞这个概念,细菌这个概念,都是近代以来才有的,中国古代哪有细菌、细胞这些概念啊,是吧?理念上面就不同。
所以我说,并不是不要吸取西方的东西,但是一定要以我们为主体。
佛家就是最好的例子,佛家思维方式里面,有很多接近于西方的思维方式,它的论证的方法、它的逻辑很发达。但是到了中国以后,中国人就能够把它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去吸收、变化,然后融入中国文化当中。所以西医学如果能够作为中医学主体基础之上的一个补充,那是非常好的。
问题是我们丢失了主体,结果就变成了别人的,变成西医学的附庸了。
规划再好,如果没有中医文化的主体意识,那是没有用的,只是热闹而已。所以应该是在以中医为主体的情况下,再来谈我们的发展规划。


4 、继承得越好,创造的就越好

以主体性去吸纳各个文化。以前我曾经讲过,继承得越好,创造的也就越好。
继承是创造的前提,如果只有创造,那就昙花一现了,没有生命力,没有根的。
我们一天到晚说创新,这个创新就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甚至可以说只要继承得好,他不想创新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时代在变化以后,总会有一些变动的。
就拿中国文化来讲,你既要守常,又要明变、你如果掌握了这个思维方式,知常、守常,又明变了,你就知道我们一定要坚持我们的传统,同时又要看到时代的变化,所以他必须要有变动。
变动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可操作层面的变动,而核心的根本精神应该是一贯的,长久的核心价值观念,核心的思维方式。“变”,就是具体的应对。
我们古代行礼是跪拜礼,后来行拱手礼,我们现在可以行鞠躬礼,在军队里面可以做举手礼,这个都没有关系,但是这个精神,为什么要有这些礼节?这个精神是一贯的,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且是必须的。
你不能说我心里边尊敬你就行了,干嘛在形式上见了你还要鞠个躬啊,是不是?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没有这个意识。
我常常讲,改革开放以后,大学里面招了很多留学生,特别是日本的、韩国的,一下子就有明显的对比啊,日本和韩国的留学生,看到老师过来了,远远就站那了,等你走近一点,他就跟你鞠躬问好了。我们中国的学生哪有这个?没有啊!你走过来、就走过来嘛,我照样还走,不会停的。这就是个意识问题。
我们当然不是在求这样一个形式,但是要思考这样的形式里面所包含的意义是什么,是吧?
孟子的弟子万章说,哎呀,老师啊,我对人总是很尊重的,老见人就行礼啊,可是我总感觉不到人家对我这样一种表示有所反应。
孟子说:你问谁啊?你问你自己啊!你对他的尊敬是出自内心的,还是只是一个表面形式的东西?如果只是表面形式,当然人家感受不到啦,如果你出自真心的,人家就会感受得到的,就一定会跟你还礼的。
道理讲得很清楚嘛,所以我们要继承的是这个。
形式的东西可以不断地变化的,也可以补充的。


5 、养生,为的是延长还是质量?

现在呢,当然也还有一个很基础的问题。
最近也有人问我,说你中医确实不错,有很多好的东西,但是为什么过去啊,人的寿命那么短,现在人的寿命延长了?不是就靠的西医嘛。有这种声音,这个声音还很强烈,而且也很现实。
我还没有回答,因为这个问题很复杂的,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它跟整个历史、社会都有关系的,社会是动荡,人很难长寿的,对不对?另外呢,还有生活条件的因素,生活条件不是说唯一决定的因素,但它是很重要的、产生很大影响的因素,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另外呢,就是我们现在的延长,怎么来认识,我们地球能够承受多少?
最近西方很多思想家都在研究,地球究竟最后能够容纳多少人口?大概是一百亿左右,就到头了。一百亿不得了啊,地球的资源能够供这一百亿人耗费多长时间呢,是吧?
不要认为好像“人定可以胜天”“我可以把一切都挽救过来”。很多自然生态的淘汰,是有它的道理在里面的,就是维持地球整体的平衡。大自然是会不断自我调整的,很多自然灾害也不要去太恐慌,那是大自然自我调整的一个过程。

人要吃喝拉撒睡,要浪费多少的资源?再加上人不自我克制,任欲望膨胀,历史上的战乱和灾难好多都是这个原因。
不是有人说过吗,全球各国的人,如果都过上像美国人那样的生活,那地球维持不了几十年。
再有一个,生命即使延长了,它的质量如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