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92|回复: 0

《本草纲目》中的鼻腔用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5 06: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书友会第69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王振国
编辑/王珓 校对/王珓、张野等
I导读:江湖传言,歌手陈坤曾用纸卷入白芷冰片细辛,点燃后烟熏,治好了黄晓明的偏头痛。鼻腔用药法,自古有之,有作用迅速、方法便捷、易学易用、使用安全等优点。《本草纲目》作为中医药学的百科全书,对各种内外治法搜罗赅备。本文便就其中的鼻腔用药法,作一简要探讨。

本草纲目》中的鼻腔用药



《本草纲目》中,通过鼻腔用药的方式主要有吹、灌、滴、注、插、纳、嗅、熏、、吸、塞等十余种。


一、吹


将药物研成极细的粉末,吹入鼻腔中,用以治疗鼻腔本身或全身性的疾患,尤其是通过吹鼻取嚏,达到开窍醒神的目的,故用于急救者尤多。在《本草纲目》中,吹法的应用主要有:


诸风:各种风证,无论是中脏、中腑、中经,还是痛风破伤风,用皂荚末、细辛末、半夏末吹鼻。


卒厥:包括尸厥、气厥、火厥、痰厥、血厥、中恶、惊死等,常用半夏末、菖蒲末、皂荚末、雄黄末吹鼻。


五绝死,但心头尚温者:半夏末或皂荚末吹鼻。


鼻衄:鼻衄是以鼻腔局部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所以,用于衄血的吹鼻方法更多,其中既有单用,又有复方。如活血化瘀血竭水蛭、虻虫,止血百草霜、发灰、爪甲末,敛疮止血的白矾、珊瑚、龙骨乌贼骨等,都是单用研细末吹鼻;复方吹鼻者,如蜗牛焙研,和乌贼骨同用;虻虫、水蛭,五倍子末吹鼻并配合内服,则不仅用复方吹鼻,而且注意了内外治法的配合应用。


鼻渊:单味吹方有荜茇或石绿吹鼻;复方如白芷同硫磺、黄丹吹鼻治流涕浊臭者。


鼻窒:最常用的药物是细辛,如用于治疗鼻窒不闻香臭,可与麝香、狗头灰或分别与瓜蒂、皂荚、矾石组成复方吹鼻。


咽喉痛:先以皂荚末吹鼻,并用李根皮磨水涂顶。


牙痛山奈加入麝香,一则擦牙,一则吹鼻。


小儿初生目闭:用川芎朴硝薄荷末,吹鼻中。


二、灌、注、滴


将药物制成药液,或取其汁,点滴或灌注于鼻腔内,以治疗鼻腔局部或全身性疾病的方法。本法最早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救卒死方,以韭捣汁灌鼻中”。因为本法可使药液直接作用于患部,能够迅速有效的发挥清热解毒、祛邪通窍、收敛止血、活血化瘀等作用,除局部病变外,还可以使药液通过鼻腔皮肤、粘膜吸收,产生一定的全身药理效能,达到治疗某些全身性疾病的目的。《本草纲目》中运用灌,注、滴法,一是用生药的汁液,二是用药物浸膏,三是油、醋、酒等,四是动物的血、胆汁之类。其主治病证和常用药物如下。


癫痫:皂荚水浸,取汁熬膏,入麝香少量,摊晒,备用。每用一片,化浆水,灌鼻取涎。


卒厥:薤汁,韭汁或醋、酒灌少许入鼻。


吐衄血:根据吐衄血病机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药物,或凉血止血,或化瘀通窍。如麻油注鼻以散瘀血,止衄血;莱菔汁注鼻中,“止吐血大衄”;藕汁“散瘀血,止口鼻诸血,亦注鼻止衄”;鳝血、姜汁滴鼻等。


鼻窒:蒺藜黄连煎汁,灌入鼻中;苦瓠汁、地胆汁、狗胆滴鼻;亦可用青蒿灰、龙脑香、硇碥砂等药滴鼻。


三、嗅、吸


嗅法是患者用鼻嗅取药气或药烟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吸法即鼻吸入法,是采用有芳香开窍、祛风散瘀、清热解毒等作用的药物制成粉末,置于鼻孔前吸入,并通过口呼气,反复呼吸,以达到治疗目的。嗅、吸可使药物通过鼻粘膜和肺部迅速吸收,发挥药理效用,对不便服药婴幼儿及一些难以服药之病证常用此法。本法不仅流行于民间,而且也为许多名医所应用和发展。在《本草纲目》之后,叶天士常用嗅法治疟,吴尚先用鼻嗅法治头痛呃逆疟疾产后血晕等,使之应用更加广泛。《本草纲目》中对嗅、吸等法的应用主要有:


呃逆:属于虚寒证者,“麻黄烧烟,嗅之立止”;对阴症呃逆,亦可用乳香同硫磺“烧烟熏之,或煎酒嗅”。


咳嗽木鳖子是常用药物,对肺虚久嗽者,本品同款冬花烧烟,筒吸之;钟乳粉善治“一切劳嗽”,常同雄黄、款冬、佛耳草烧烟吸之。


疟疾:野狐粪同夜明砂,醋糊为丸,把嗅之。


头痛:艾叶“揉丸嗅之,取出黄水”。


四、烟熏


烟熏是用药物燃烧生烟,或用煅炭、烧热的铁器淬取烟熏于鼻窍,以医治某些疾病。亦有用挥发性较强的药物如酒泡药取熏者。本法与吸、嗅之法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不同。吸、嗅之法须用力吸取至肺,而熏法则不尽然。《岭南采药录》记载的熏法,或是用药末撒于纸上作卷筒状,或将药末与艾绒拌匀,点火燃后吹熄,以烟熏之;富含油脂的药物,则可压油于纸上,然后点燃熏之。在《本草纲目》中,熏法主要有以下应用:


呃逆:属阴证者,用乳香同硫磺烧烟熏之;亦可用黄醋烧烟熏之。


咳嗽:熏黄同木通、茛菪子烧烟,筒熏之,用治“三十年呷嗽”。


疟疾:以燕屎泡酒,熏鼻。


头痛:半夏烟、木槿子烟、龙脑烟熏鼻皆可。


产后血晕:米醋,锻炭淬熏;韭菜沃熏。


咽喉痛:雄黄入瓶烧烟熏鼻,追涎。


五、


又称鼻法,是将一定的药物制成粉末,入鼻内,以治疗疾病。元代倪维德《原机启微》中首载用鼻碧云散治疗目赤红肿,昏暗羞明等证;用拔萃方药治疗偏头痛眼疾。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应用也非常广泛。但对本法有较详细的理论叙述的,则是清代吴师机的《理瀹骈文》:“大凡上焦之病,以药研细末,鼻取嚏发散为第一捷法。不独通关、急救,用闻药也。连嚏数十次,则腠理自松,则解肌也;涕泪痰涎并出,胸中闷恶也宽,即吐法也。盖一嚏实兼汗吐二法。”《本草纲目》中,法主要有以下应用:


疟疾:鬼箭羽同鲮鲤甲末,发病时鼻。


转筋:皂荚末鼻。


头痛:谷精草为末鼻并同时调糊贴脑、或烧烟熏鼻;旱莲汁、萝卜汁或大蒜汁、苦瓠汁鼻。


眩晕,头中鸣响:茶子为末鼻。


鼻渊:皂荚汁熬膏之。


牙痛:荜茇同木鳖子鼻,其效“如神”;红豆蔻、酸草或鹅不食草鼻亦可;若属风热牙痛,可用萝卜子或莳萝鼻或用雄黄同干姜鼻;若属虫牙痛,用荜茇同木鳖子鼻。


脐风:独蒜安脐上,灸至口出蒜气,并以汁鼻。


惊痫:阳证,用蜥蜴同蜈蚣、螳螂鼻,可以定搐;阴证,用独头蒜,一则灸脐,一则以汁鼻。


六、塞(纳、插


塞法是将药物研细,加赋形剂做成栓子塞入鼻腔,或是将药物汁液蘸到纸或砂布上塞入鼻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用药方法。尤其是鼻腔局部的出血性疾病,应用本法既可通过压迫局部而止血,又能促使药物迅速直接地发挥作用,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本草纲目》中,塞法主要用于以下几类病症:


衄血:常用药物有榴花、葱汁、桑耳、壁钱窠、马通汁等。榴花有散血之功,为末服可止吐衄,同黄葵花煎服或为末服均可,同时配合药汁或煎液塞鼻止衄,效果更好。


鼻窒:常用药有桂心丁香、蕤核、藜芦、石胡荽、薰草、雄黄等;菖蒲同皂荚末塞鼻也有效;蓖麻子同枣塞,“一日闻香臭”;猬皮炙,研,塞鼻亦可。


咽喉痛:巴豆烧烟熏淬,纸卷塞鼻。


头痛:蓖麻仁同枣肉纸卷,插入鼻中。


从以上内容看,《本草纲目》的鼻腔用药法,应用范围甚广,除了鼻腔局部的病变之外,还广泛用于上部的疾病和急证的复苏,从其涉及的病证来看,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均可通过鼻腔用药来治疗,而且有些病证鼻腔用药获效非常迅速,而作用也十分确切;其鼻腔用药的剂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丸、散、膏、汤液等常用剂型,又有饼、汁、酒、醋、动物血、胆作、烧烟等特殊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医外治古法的丰富多彩。


《本草纲目》还强调鼻腔用药必须贯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如牙痛的鼻法,鼻衄的塞鼻,咳嗽的吹鼻法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本草纲目》中的鼻腔用药方法,为后世中医外治法特别是鼻腔用药法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清代著名的中医外治学家吴师机全面总结了中医学外治疗法,著成一代外治名著——《理瀹骈文》,其中对鼻腔用药的理论、内容和方法多有新的发展,使中医外治方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正是继承了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外治疗法的成果。【本文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内容来源:本文摘自《中医文献杂志》1994年02期
  I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内容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版权事宜。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