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田原对话原创国医
›
高人传道:古中医的“家法”
返回列表
查看:
440
|
回复:
0
高人传道:古中医的“家法”
[复制链接]
田原对话原创国
田原对话原创国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8/6 15: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更多中医高手绝学请戳
蓝色字体
小二导读
柳长华教授说:过去的经书,像
黄帝内经
、尚书、诗经等等,都要有经师来讲解。经师们是世上最有智慧的人,所以难得,所以很多今天我们能看到的
经典
文献,都是“一线生机”……
这个周六,让心灵再次上路吧,和小二一起来分享中国中医
科学院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教授的一堂研究生课程,重新温习古中医的家法……
(柳长华教授研究生课程实录·节选)
1.有文章还得有贤才,才叫文献
在古代,文献是有特殊含义的,最早《
论语
·八佾》,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你看孔子说:夏礼呀,我能讲,夏商周嘛,但是后来分封国的国家,“杞不足徵也”;殷礼我也能讲,但是宋也“不足徵也”。什么不足徵啊?“文献不足故也”。就是说没有文献依据,你能讲什么呢?所以,何晏的《论语集解》就说:“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就是说文章和贤才,孔子说看到的不多了,所以有很多问题他不好讲。特别是贤才,人能活多少岁呀?人没了,又没有继承者的话,当然是“不足徵”了。
现在我们说“文献”,大家都习以为常,觉得“文献”就是图书嘛,其实对中医而言,文献的古义,一点儿没变,还是说文章典籍和有才学的人,比如我们今天的名
老中医
、
国医大师
等等。就是说
中国文化
的传播,除了要有文章典籍之外,还要有人,没有人不行,这和现代西方那些
知识
不一样。
大家可能要说,需要人,肯定要有人去讲啊。其实还不是这个意思,中国的
文化
,特别在早期,没有图书、没有纸张,那靠什么传呀?真正比较大规模的刻版印刷,那是到北宋以后了,但在北宋以前,中国所有文化都已经是很成熟的了,从传播、传承,各个门类的知识都很成熟的,也很博大。那靠什么呢?靠经师的说教。
大家说那不还有
甲骨文
嘛,从甲骨文我们就有文字了,很多东西都会被记载下来,到了汉代我们又有竹简,有帛书……都历历在目。
今天大家习惯了去看
古籍
,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你拿到《
黄帝
内经
》的时候,这是两千多年以前传下来的东西,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而且你能读,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去年在成都老官山,有四座西汉的汉墓,其中三号墓出土了一批竹简,这批竹简记载的是《
扁鹊
内经》的东西,数量很大,九百多支简,两万多
汉字
。也就是说《扁鹊内经》是两千多年前,就埋在土里面,我们已经失传很久很久了,我看至少在魏晋时期就已经亡佚了,结果两千多年后,又被挖出来了……我们看看那些竹简上的文字,很多都是我们今天基本不认识的,一般人认不得,而且那些简都错乱得很厉害。
2.伏生没了,《尚书》也就没了
那么古籍怎么从古代,一代一代地往下传?
六经
之一的《尚书》,西汉开国以后,当时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嘛。《尚书》谁会啊,会《尚书》的人没有,后来有人告诉他说济南有一个伏生(伏胜)老先生,他会。汉武帝就赶快派晁错带着人去,跑到济南。那时候你知道伏生多大了?八十多岁了,说没就没了,他要没了,那《尚书》也没了。幸亏伏生撑下来了,晃错跟他待了半年,把《尚书》学到手了,什么东西都装在老先生脑子里的呀。这就是我们传世的《今文尚书》。以后孔安国,孔子的后代,扩大他的宅院,扒房子,从墙壁里挖出来的“五经”,那叫《古文尚书》、《古文五经》。为什么叫古文呢?都是用秦代的小篆书写的,当时汉代初期很少有人认识小篆,秦朝不过才一百多年的历史,很少有人认识。
“经书”啊,过去我们说,“经书”要有经师来讲解,来解释,特别是在当时那个时代。《黄帝内经》也是这个样子。《扁鹊仓公列传》,你们看过吗?学医古文肯定要学《扁鹊仓公列传》,大概上高中的时候要学的。那个仓公的本事是谁交给他的?不是公乘阳庆嘛。公乘阳庆教给他的是什么呀?教给他的是“医经”的东西呀,不是说教给他什么医学,不能说得那么笼统。仓公早就是医生了,他会看病。但是公乘阳庆说你这些东西不行,档次不高,我教给你吧。(笑)公乘阳庆整整教了他三年,教什么?“黄帝、扁鹊之脉书”,学的是这些东西。那些东西我们看就是《黄帝内经》的东西,或者说是《扁鹊内经》的东西。
中医学的《
灵枢经
》大家都知道,都觉得那是很了不起的四大中医经典之一。实际上这部书,唐代以后就亡迭了,在国内就没有了。这么有名的书怎么会没了呢?到了南宋时期,高丽人给宋代皇帝进贡,大家打开以后,哟,这里头不是《
灵枢
经》嘛,这才又回来了,高丽人要是不送来,我看也就够呛了,这书也就没了。
3.古人没有学派,只有“家法”
很多经典的文献,都是“一线生机”。为什么会亡迭呢?经学的东西,理论的东西,必须要由经师传授,要有老师来讲,然后这样一代一代地传。过去这叫“家法”,就是你跟着我学,我跟着他学,属于“家法”。《诗经》有齐、鲁、韩、毛,《春秋》有左氏、谷粱,“家法”不一样,你们跟着我学,就要守我的家法,我有我的见解,我有我的讲法,没有什么统编教材。(笑)老师有名,大家才慕名来跟他
学习
,老师没名,就没有人跟你学。过去都是这样,汉代也是这样,所以这属于“家法”。
所以像《黄帝内经》也好,像《
易经
》《诗经》《春秋》《左传》等等,都是这样传下来的。传的时候,就是老师讲学生记。记什么呀?哪里有笔呀,没有笔,全靠脑袋瓜子记。所以说“学者传训故而已”。今天看《黄帝内经》会纳闷,怎么《黄帝内经》里面,还有很多解释性的东西呀?“小真解”“阳明脉解”等等,这些解释类的篇章,还有文中一些解释类的东西。就是“学者传训故而已”。
所以很多文献,是以这种问答的形式传下来的。黄帝问歧伯、问雷公,那还真问歧伯吗?歧伯是谁呀,雷公是谁呀?它就是一种问答的形式。一直到现在,中国人还是有这种传统。当时人们认为这些学问呀,就是黄帝的,这些是扁鹊的,这些是
神农
的……就以这种方式被记载下来了。孔子死了四百多年,他的学生有了条件了,给他记录下来,后世才知道,哟,咱的老师是孔子呀,作者也是孔子。这跟
现代人
不一样,现代人有
著作权
,恨不得老师还活着呢,就把老师的东西弄过去,署上你的名儿。(笑)所以说古时中国人的传统是说,“私门无著述”“学问乃天下之公器”,和现在不一样。
文中标题均为编者所加
(未完待续)
黄帝内经
,
黄帝
,
内经
,
中医
,
扁鹊
,
甲骨文
相关帖子
•
《驳:反中医的种种言论 系列之一二三》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
十四经经络动态图标准版(附内经原文)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