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89|回复: 0

【有声节目】王居易老师美文:略释毫针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1 11: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书友会第69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王居易
编辑/王超 校对/居业、党卫阁


  I 导读:针灸同道一定都有这样的体会,扎患者的秩边或环跳等穴,大幅捻转提插后患者会有触电样的针感从腰部直传到脚,这种针感是好的吗?是应该追求还是避免的呢?王居易老师这篇行文流畅、节奏优美的美文会给您一个答案。(点小喇叭可以听哦~)

  

  毫针手法逸话

  

  杨某,余老友也,一日来诊,谓左下肢麻木、沉重旬日,深畏中风先兆。杨君体素平平,近耳顺之年而雄心不减,饮食不节,且有烟酒之癖。是秋冬令早至,遂生斯症。诊毕余允无虑,选取环跳一穴,令李医操针,余旁观之。李君随余有年,操作、手法与余相仿,下针后,杨君若无事状,慰曰:“下针毫无痛感,颇佳!”须臾,经气骤通,左下肢如触电状、如痉挛状,杨君大呼:“至矣!至矣!电触足趾!”留针期间,缩卧床上,不敢稍有小动。起针后,杨君跛行至诊桌,怨余曰: “过矣!我来访老友求治,汝竟忍心旁观?今不但麻木、沉重,反增疼痛,腨已如撕如裂!明晚当去汝家就诊,请备酒饭。”余无奈,令重新侧卧,再为针之。仍取环跳、余凝气敛神,细施温补之手法,即缓缓寻之,细腻求之,轻轻抚之,温温恋之(简称:寻、求、抚、恋之法),使针感沿足少阳胆经缓缓达于足趾,再留针20分钟,杨君异之曰:“汝针之来似热水徐徐灌至全足,虽似触电,然‘电压’极低,虽似注水,然水过而不留迹,仅冲刷、温熨而已!怪哉怪哉!”起针后病若失。杨君揖而谢曰:“明晚不敢相扰,方便之时,请来我家小饮。”
  

  数日后,李君与诸生正容谓余曰:“请言杨诊之手法?”余问曰:“此例手法应补耶泻耶?”李君曰:“当用补法,然仅得气而已,患者已不能容忍,何补泻之有!”余曰:手法之讲求,文献记载颇丰,今之言者亦众,持一家言,众难服,持诸家言,己难从。此亦余多年临床困惑之处!简言之,得气、补、泻而已。细言之,得气之法有候气、催气之分,继则有行气、导气之法,而后才有补、泻之别。然补、泻为手法之两大法门,无论候气、催气、行气、导气,补泻之意已寓其中。今之杨姓患者,本当用补法,李君操针过急过重,得气之时,已成泻“势”, 经气本虚,邪气更盛,病势有进无退,针后症状加重在所难免,若令病人归去,待1~2日后,疼痛自会渐减,亦无大虑。杨君系我老友,且嘴皮尖刻,只得再针而补之。李君谓:“请言补之操作?”余曰:“文献之中自有,请熟读之!”诸生正容再问:“请细言师之手法!”答曰:“余之补法操作,虽参照前人经验演化而来,终属一人管见,诸公只宜意会,不敢明言,今被诸君审问若此,姑作传闻听之。”遂略释如下。
  

  人身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行气血、和阴阳,处百病、调虚实;人身俞穴,分属各经,应病痛,调气机。古人“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此毫针祛病愈疾之至理也。
  

  请喻之琴筝,琴弦系于弦板,外浮于面板,集于琴颈,上结于琴轴,内触于音梁、音柱;能发四八之音度,能转十二之调律,此琴艺之根本也。然琴筝无情之物,藉操琴者艺技,右手弹拨,有推、引、徐、 疾、弹、扣之分;左手按弦,有升、降、滑、涩、拨,扪之别。两手相谐,喜、乐、悲、伤贯注于弦指,可发千古之心声,或易水壮志、或梁祝催泪,高山流水尽在曲中,手法之妙宁不伟哉!
  

  针家手法,更甚于此,人有七情六欲,气血流注不息,经络交错有致,俞穴有原、络、郄、会、俞、募、五俞、气街之异,病患有男女、老少、四季不同。是故操针者,应详审持针、压手之配合,分清右手提插、捻转、弹拨、刮压之宜;细求左手循、按、切、扪、推、截之机。务使气血相随,虚实平复,阴平阳秘。古人云:“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引自 《灵枢·九针十二原》),诚为至理。
  

  由此可知,毫针手法最忌粗鲁、急躁,泻法虽求经脉畅通,亦不可过度,补法更宜轻巧、柔缓。余予杨某进针后,候气之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探索而行,指下略有沉紧,病人略觉传导,必谨守其气,左手紧按其穴(周围),不使气散,右手轻压,不离其空,候其经气缓缓灌注经脉,右手再略加指力,使经气自养。此即余所谓寻、求、抚、恋之法。我于手法操作之时凝神、屏气之痴态,惟知针者知之,不知针者必讥之!
  

  至于提插、捻转、左转右转、拇指向前、拇指向后、九六之数等等,何补何泻?医者可自选一种练习之,多多临床,磨炼日久,自能领悟古人手法之真谛。我于此道,困惑之处尚多,仍属门外人,逼问太甚,供述至此。当言者已言,诸公幸勿再问。
  

  言毕,诸生面色各异,再谢而去。【本文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合作网络电台:喜马拉雅

  每周更新两次,微信用户可以通过中医书友会订阅号底部菜单主动查看更新。喜马拉雅用户欢迎关注中医书友会电台。
  I 版权声明:本节目文字由作者授权中医书友会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版权事宜。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