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有关失眠的论述及方剂: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 实证,无邪者皆 虚证。凡如 伤寒、伤风、 疟疾之不寐者,此皆外邪深入之扰也;如痰,如火,如 寒气、水气,如饮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内邪滞逆之扰也。舍此之外,则凡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其阴 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知此二者,则知所以治此矣。
一、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 血虚则无以 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故或为惊惕,或为恐畏,或若有所系恋,或无因而偏多妄思,以致终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为神魂不安等证。皆宜以养营 养气为主治。若思虑劳倦伤心脾,以致 气虚精陷,而为怔忡、 惊悸、不寐者,宜寿脾煎或 归脾汤。若七情内伤, 血气耗损,或恐畏伤肾,或惊惧伤胆,神以精亏而无根据无寐者,宜 五福饮、七福饮,或 三阴煎、五君子煎择而用之。若 营卫俱伤,血气大坏,神魂无主而昼夜不寐者,必用大补元煎加减治之。若劳倦伤心脾,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外感不解而寒热不寐者, 补中益气汤。若思虑过度,心虚不寐而微兼烦热者,养心汤或 酸枣仁汤。若焦思过度,耗心血,动心火,而烦热干渴不寐者,天王补心丹。若心 虚火盛,烦乱内热而怔忡不寐者,安神丸。若精血虚耗,兼痰气内蓄,而怔忡 夜卧不安者,秘传 酸枣仁汤;痰盛者,十味温胆汤。凡人以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顾,只宜培养 气血,血气复则诸证自退。若兼顾而杂治之,则十暴一寒,病必难愈,渐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予治周公不寐医按,附后三消门。
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故凡治风寒之邪必宜散,如诸 柴胡饮及 麻黄、 桂枝、紫苏、干葛之类是也。火热之邪必宜凉,如竹叶 石膏汤及芩、连、栀、柏之属是也。
痰饮之邪宜化痰,如温胆汤、六安煎、导痰汤、滚痰丸之属是也。饮食之邪宜消滞,如大和中饮、 平胃散之属是也。水湿之邪宜分利,如 五苓散、五皮散,或加减金匮 肾气丸之属是也。气逆之邪宜行气,如排气饮、四磨饮之属是也。阴寒之邪宜温中,如 理阴煎、 理中汤之属是也。诸如此类,亦略举大概,未悉其详,仍当于各门求法治之。
不寐论列方
半夏汤(和十四) 三阴煎(新补十一)补中 益气汤(补三十) 五福饮(新补六) 七福饮(新补七)天王补心丹(补百八) 归脾汤(补三二) 寿脾煎(新热十六) 《金匮》 肾气丸(补一二四) 理中汤(热一)理阴煎(新热三)十味温胆汤(和一五三) 养心汤(补七九)排气饮(新和六) 竹叶石膏汤(寒六) 安神丸(寒一四二) 四磨饮(和五二) 五君子汤(新热六)六安煎(新和二)温胆汤(和一五二) 大和中饮(新和七) 平胃散(和十七) 导痰汤(和九一) 酸枣仁汤(补八四) 五苓散(和一八二)滚痰丸(攻七七) 《秘传》酸 枣仁汤(补八五)五皮散(和六七、六八) 大补元煎(新补一)
论外备用方
远志汤(补八八 虚烦) 益营汤(补九一 心血耗伤) 茯苓补心汤(补八三 多烦) 圣愈汤(补九十 血虚) 酸枣仁汤(补八六 虚热)琥珀 多寐丸(补百十九清心养神)
五福饮:党参 白术 熟地 当归 甘草。
七福饮:党参 白术 熟地 当归 甘草枣仁 远志。
寿脾煎 :党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当归 山药 枣仁 莲子 远志。
理中汤 :党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理阴煎:熟地 当归 甘草 。
十味温胆汤:半夏 陈皮 茯苓 枳实 甘草党参 熟地 枣仁 远志 五味子 生姜 大枣。
养心汤:当归 生地 熟地 茯神 党参麦冬 枣仁 柏子仁 甘草 五味子 灯心 莲子。
竹叶石膏汤:竹叶 石膏 半夏 党参 麦冬甘草 粳米。
五君子煎:党参 白术 茯苓甘草 干姜。
六安煎: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杏仁白芥子 生姜。
温胆汤: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枳实 竹茹 生姜 大枣。
导痰汤: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南星枳壳。
酸枣仁汤:枣仁 党参 麦冬 竹茹 龙眼。
《秘传》酸枣仁汤:枣仁远志 黄芪 茯苓 莲子 当归 党参 茯苓 陈皮 甘草。
远志汤:远志 黄芪 当归 麦冬 枣仁 石斛党参 茯神 甘草。
益营汤:党参 白芍 枣仁 柏子仁 当归黄芪 茯神 紫石英 远志 甘草 木香
茯苓补心汤:茯苓 茯神 麦冬 生地 当归半夏曲 陈皮 甘草
圣愈汤:当归 川芎 生地 熟地 党参黄芪。
张景岳这位很有点自以为是。为医者,应以简驭繁,中医方剂应该越少越好,适当加减应用。张景岳仅仅比古方多、少一、二味药即“新创”某某方,反倒叫人摸不着头脑。还不如在原方上略加点评,应用起来也好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