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50|回复: 0

我的学医之路|辞掉三甲进社区,只为中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 13: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书友会第71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谦之中医
编辑/王超 校对/小熊、麦子
  I 导读:一个毕业即开诊的小中医的临床心路(点击可阅读)在中医书友会发表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好多人都说,那天的朋友圈都被这篇文章刷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作者的经历真的是触动了无数个热爱中医人的心,在今天大环境不是那么好的条件下,有这样有信仰、有勇气、有魄力的小伙伴在做着我们想做却可能不太敢做的事,也给了我们更多力量。今天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和院医生一样的人,中医书友会顺势开通一个“我的学医之路”专栏,大家有自己的故事要分享,就写给小编吧~

我的中医路,坚定不移

阅读了中医书友会8月14日这一期院立新的《一个毕业即开诊的小中医的临床心路》,发现我和他的学医经历有太多惊人地相似之处,深有感触,更加佩服他的选择。于是也想写写我从大学坚持到现在的一个路程。
我和院师兄不同,08年高考那年,至今仍然不知为何填报了福建中医学院(那时候还没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事情经过是在填报志愿的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数日下来商讨选择了第一志愿报闽江学院,第二志愿才是福建中医学院。可第二日填报志愿时,却不知自己为何把福建中医学院改作了第一志愿?第一专业与院师兄一样,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虽然父母很早就希望我去读师范类专业,毕业以后可以像我舅舅一样当一个老师,过着安稳的生活。可我也不知道为何那时候改了志愿,填报了福建中医学院的中西医临床专业,后来知道是全院所有专业中平均分最高的专业。我是这么迷糊的上了中医院校的。
生活就像是一场戏,大一无所畏惧似的,参加了社团,竞选了班干部等等,长期熬夜晚睡,加上兼职做学校的勤俭助学,一个学年下来,身心疲惫,大二退出了社团和班干部。开始专心学习专业知识,当然大多数是养生系列。最初以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这一套丛书开始阅读,接触了很多穴位和养生小妙招,也时常去试用。改善了生活作息习惯,坚持每天晚上十一点之前睡觉,坚持了一年之后,感觉身体状态变得很好了。
到了年底得知父亲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疼不能行走坐立,只能卧床休息,做了CT之后,在医院拿了一些药回去,服用药后,疼痛的暂时好转,却让他付出了严重的代价,眼睛变花了、头发变白了,掉了许多头发。而那时的我,尽管学了一年多,但还是什么都不懂。父母后来听信别人乱七八糟的偏方丸药,也是服药之后,笑笑而已。后来就是2010年年初,去了县城一家祖传正骨中医家里治疗腰椎间盘,亲眼目睹他的治疗过程,前后大概20分钟,我父亲由我搭进去,到自己走出来,医生顺带给他开了几味补肝肾强筋骨的,诸如木瓜当归怀牛膝伸筋草威灵仙等之属,过了一个礼拜复诊之后至今,就没怎么犯过了。经历父亲这个病之后,我深深地觉得中医真的很神奇,也深深地觉得要好好学习。
学习方剂小柴胡汤时,回想自己高二那一年的高热不退,历经一个礼拜,先后打针点滴,但仍高热、昏睡、乏力、口苦,后来找一个同姓祖传中医拿了一盒四块五的小柴胡颗粒,喝完第二天就正常上课,原来这是少阳证
对于我中医之路影响更大的,则是当时学校举办了首届“我爱背方歌”大赛,我作为学院代表之一,那一场比赛,我们没有输在背方歌,而是输在认饮片的环节上,一个天王补心丹十四味药,我们只认出了八味药,而别人有的全部答对,对我的打击很大。于是去了学校国医堂第二门诊部的药房,开始了抓药认药的过程。也是在这一个过程,熟悉了大部分中药,知道药材的颜色质地以及一些教授的处方。同时认识了一路带我走进中医的廖军老师,他为人谦和,很快我就穿上白大褂在他针灸门诊跟师学习。后来只要没课,就去跟诊或者去药房抓药。再之后则认识黄煌教授的博士生张亮亮老师,跟她门诊,就这样大二下学期到大三一整年,跟他们坐门诊,慢慢的自己就更多的认识中医,这一个很是陌生,又很熟悉的“陌生人”。
大二及大三,除去跟师、去药房、上课时间,多余的时间则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翻阅了有关山医命补相的书籍,也看了相关道医、佛医等相关书籍,又有阅读关于五运六气书籍,都觉得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中医,而后则一心一意的学习关于内经伤寒的书籍,认真听了王洪图教授的《内经学》以及郝万山教授的《伤寒学》的视频,颇有收益,这是相对于课堂而言。每日早晨就是起床背诵方剂歌诀、《伤寒论》的重要条文以及《黄帝内经》的重要篇幅,这是于我至今的临床有着颇大益处。
同时在大三的年底,接触更多的火神派的书籍,也更是自行服用了120g制附子四逆汤之后,流清鼻涕一天一夜,而后症状消失,亦无其他不适。学完《伤寒论》,至今想起当初总结了仲景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同时更为注重的在保护津液、胃气阳气这三方面。同时领悟了为何用附子、干姜桂枝等问题,在我后来的临证中颇有帮助。大三那年用桂枝汤厚朴香附子治疗月经推迟,两贴后月经如期而至。
再到后来大四下临床上课和实习,则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巩固基础,也在不断的临床。记忆犹新的是同班的一个女同学,因进食芋头等食物后引起脸部过敏,在医院多年的皮肤科师兄治疗下有所缓解,一个礼拜之后仍然不愈,望诊无特殊,舌象无异常,脉象唯独右寸浮,而记起郝万山老师讲述刘渡舟教授为其解惑的一个临床病例是关于麻黄连赤小豆汤的水肿案,因而效仿,用三拗汤(麻黄汤去桂枝便是)合用俞慎初教授的过敏煎,最大剂量乌梅3克,最小剂量麻黄1克,开水泡服,三剂尽而愈。
而后治疗医院一实习护士痤疮案,脉弦细,寸浮,辨证为肝郁化火、阴气不足为患,选用桑叶丹皮、白蒺藜麦冬等,配合丹栀逍遥丸服用,7剂后基本痊愈。而后在针灸科跟主任门诊时,她负责针灸,我则负责帮她开药,也有一定的效果。到了大四快结束之时,母亲患尿频症,详细询问后,处缩泉丸加味,三帖未尽而痊愈。至于到了大五时期,有想过考研,但最后还是放弃了。我是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实习的,曾去药房实习半个月,而看了众多张喜奎教授、杨春波教授等处方,也在临床中加以实践应用,均有不错的疗效。
毕业之后,先是在某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7天,那7天就像是监狱里度过一样,我不禁问自己,每日在外科做手术换药是我想要的生活吗?而后毅然决然辞职,交了违约金而走人,重新参加考试,考入厦门的社区岗位工作至今。
人总是在一些选择中获得自由,也在选择中有了得失,尽管我离开市级三甲医院,少去了晋升的机会,可我又多了接触基层、施展中医的机会,我很满意自己当下的工作。多数情况下,能够劝病人服用中药,而给予治疗后都有不错的疗效,从一开始一个礼拜几个患者,到现在只要上班就几乎天天有,多的时候也有十来个,不断地记录自己的医案,总结得失。
工作后,治疗一个湿疹的病人,病程长达七八年之久,辨证为湿热毒瘀,先后复诊7次,共服用28帖中药而痊愈,病人欣喜,又引荐更多病人前来。其中治疗的两个胃病患者,一个胆汁反流性胃炎,用了四逆散合用黄芪建中汤,8帖而症状消失,一个慢性胃炎,用小建中汤合用良附丸,5帖而症状基本缓解。更有治疗不孕病人,重用45克干姜、60克炙黄芪之例,调治三月而孕。其他的则如流感发热、小儿咳嗽、失音、月经不调等有更多。总结所有的治疗,大多数以仲景方为基础,以时方为辅助,选方用药则略有加减。
大学及工作至今,很庆幸自己能够这么坚持着走过来到现在,不断的看书,尤其是以名医名家的经方医案为主,诸如《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三家医案》、《王洪图医案》、《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郑钦安医书阐释》等,尤其以经方医案及唐步祺阐释的《郑钦安医书阐释》颇有心得体会,验之临床,常有不错效果。
不断的读书,有目的性的选择,早期不可盲目选择不同流派的书籍,应该以经典为主线,有了较深的理解,再去博览各家医书,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就像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等论,应该是放在情色欲、物质欲等诱惑而致相火妄动引起的阴精不足、虚火上亢之象考虑,才会更合乎临床。以上胡乱书写自己大学至今日七年的中医经历,其中有很多趣味及医案未能详细描述,以期后会,其中有不足之处,望同道海涵。
2015年8月16日
谦之中医书于厦门同安

【本文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投稿,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