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46|回复: 0

扁鹊心书》中的灸法学术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4 04: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扁鹊心书》是一部中医临证的书籍,它在理、法、方、药(术)各方面都有卓越的见解,极具临床指导意义。该书内容丰富,本文仅就其在艾灸法的运用方面给予概括,以冀能对中医在疾病的治疗上起到一定的知道作用。  [关键词]灸法特点
  《扁鹊心书》一书为南宋绍兴年间开州巡检材所集录,分为上、中、下三卷及神方一卷。上卷论经络、灸法、病理、虚实;中、下卷合述伤寒诸证及内、外、妇、儿科杂病;另附神效单方90余首。该书是论以《内经》为主旨,参论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等医家之学术思想,言简意赅,阐释明了,辨证施治,效验如神,实为一部中医理论与实践会通之珍贵贡献。
  书中注重温养阳气,禁戒寒凉,故十分推崇灼灸之法。因此。该书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关于灸法的理论探讨及诸多病症的灸法治疗,实为一部极具临床知道意义的灸法书籍,具有较高的关于灸法治病的学术价值。总览全文,该书中的灸法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扶助阳气,扶阳一艾灸为首选
  该书是一部理论与临床时间相结合的作品,从开篇至结尾,全书始终都是以扶助人体阳气以抗病祛邪为治疗疾病的知道思想的。在上卷中,作者在“须识扶阳”一条中说到:“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则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从上可以看出作者是把人体阳气放在第一位的。同时,作者在“住世之法”中提出:“保命之法:灼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可见,作者把以灸法扶助阳气作为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的第一大法。
  二.大病当扶阳,灸法宜重用
  在疾病的治疗上,作者认为阳气的盛衰始终决定疾病的发展变化情况。因此,作者提出“大病宜灸”的观点,提出“凡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补接真气为此法也”又说:“世俗用灸,不过三五十壮,殊不知去小疾则愈,驻命根则难。”,以此强调在大病的治疗中宜用并且重用灸法,要灸到三百壮以上,方能补接真气,固守命根,这是本书用灸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在中卷及下卷的内、妇、儿等各科杂病的论治中,作者的这一观点在其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且以其亲历之经验来作了最有力的论证,让人相当信服。
  三.辨证施治,灸法亦有宜忌
  尽管作者力主扶阳,机器推崇灼灸疗法,但是作者并不是不顾病情,一概施灸。对于实热证,作者是不用灸法的,同时作者亦强调,实热证也不宜用大剂的寒凉药来治疗,要防止过多的寒凉药导致病情由实热证转化为虚寒证。在灸法的使用上亦需辨证而定:元气大伤者,必灸脐下三百壮以上;祛邪风小疾者,视其病选穴灸以几壮到几十壮即可。在辨证上,作者亦持审慎的态度,他说:古人立法,若狂言妄语,逾垣上屋诸大热证,亦要论其大便如何。数日不出者,有燥屎也,方下之,若大便如常,即不可下。可见,作者在辨证上极其重视病人的舌、脉、证上表现的神的情况。《内经》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强调了神的重要性,这与作者重视辨神是有密切关系的。
  
  四.重视经络,疗病以脾肾为本
  作者在本书上卷开篇,即提出“当明经络”,“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穷阴阳之传变”。识经络是为辨证和治疗服务的,只有明确各脏各腑的经络,才能在临证时见病知源,进而在治疗上达到“药”到病除的境界。作者是精于辨证的,从其尸厥取中脘,疯狂妄语灸巨阙(心募穴),肺病寒胀取中府等治法当中可见一斑。在明晰经络的前提下,作者更重视的是脾肾之气,可以说这是本书的一个最大的特色,同时也是反映作者医学根底之深厚的地方。因为“脾为五脏之母,肾为一身之根”,“脾肾之脉若存则人不死”。不论是在上卷总论治法还是在中、下卷各科病症的治疗当中,作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莫过于关元和命关(食窦)二穴,因为关元为温补肾阳的要穴,而命关则能“接脾脏真气”,是为补脾要穴。
  
  五.药灸并用,外治与内治结合
  作者治病的方法不是单一的。更多的是药物和艾灸结合使用。在运用艾灸的同时,作者对药物的运用也是深有卓见的。艾灸与药物,只是方式上的不同,作者对它们的运用的指导理念则是一样的:顾护人体阳气。因此,作者极其擅长运用温补阳气的姜、附、硫、乌等一类的药物,其处方药味少而精,配伍巧妙,药简而力专。作者一再强调“忌用转下”、“禁用寒凉”,对时医滥用寒凉药的做法深表反对,痛斥其非。当然,对于有毒的乌、附等药,我们应当慎重使用,以免发生事故。但是作者的这种思想,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综上所述,《扁鹊心书》是一部具有极高的学术和临床实践价值的珍贵中医文献,值得深入研究,相信它将会对现当代的中医治疗产生重大的影响。摘要]《扁鹊心书》是一部中医临证的书籍,它在理、法、方、药(术)各方面都有卓越的见解,极具临床指导意义。该书内容丰富,本文仅就其在艾灸法的运用方面给予概括,以冀能对中医在疾病的治疗上起到一定的知道作用。
  [关键词]灸法特点
  《扁鹊心书》一书为南宋绍兴年间开州巡检材所集录,分为上、中、下三卷及神方一卷。上卷论经络、灸法、病理、虚实;中、下卷合述伤寒诸证及内、外、妇、儿科杂病;另附神效单方90余首。该书是论以《内经》为主旨,参论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等医家之学术思想,言简意赅,阐释明了,辨证施治,效验如神,实为一部中医理论与实践会通之珍贵贡献。
  书中注重温养阳气,禁戒寒凉,故十分推崇灼灸之法。因此。该书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关于灸法的理论探讨及诸多病症的灸法治疗,实为一部极具临床知道意义的灸法书籍,具有较高的关于灸法治病的学术价值。总览全文,该书中的灸法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扶助阳气,扶阳一艾灸为首选
  该书是一部理论与临床时间相结合的作品,从开篇至结尾,全书始终都是以扶助人体阳气以抗病祛邪为治疗疾病的知道思想的。在上卷中,作者在“须识扶阳”一条中说到:“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则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从上可以看出作者是把人体阳气放在第一位的。同时,作者在“住世之法”中提出:“保命之法:灼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可见,作者把以灸法扶助阳气作为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的第一大法。
  二.大病当扶阳,灸法宜重用
  在疾病的治疗上,作者认为阳气的盛衰始终决定疾病的发展变化情况。因此,作者提出“大病宜灸”的观点,提出“凡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补接真气为此法也”又说:“世俗用灸,不过三五十壮,殊不知去小疾则愈,驻命根则难。”,以此强调在大病的治疗中宜用并且重用灸法,要灸到三百壮以上,方能补接真气,固守命根,这是本书用灸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在中卷及下卷的内、妇、儿等各科杂病的论治中,作者的这一观点在其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且以其亲历之经验来作了最有力的论证,让人相当信服。
  三.辨证施治,灸法亦有宜忌
  尽管作者力主扶阳,机器推崇灼灸疗法,但是作者并不是不顾病情,一概施灸。对于实热证,作者是不用灸法的,同时作者亦强调,实热证也不宜用大剂的寒凉药来治疗,要防止过多的寒凉药导致病情由实热证转化为虚寒证。在灸法的使用上亦需辨证而定:元气大伤者,必灸脐下三百壮以上;祛邪风小疾者,视其病选穴灸以几壮到几十壮即可。在辨证上,作者亦持审慎的态度,他说:古人立法,若狂言妄语,逾垣上屋诸大热证,亦要论其大便如何。数日不出者,有燥屎也,方下之,若大便如常,即不可下。可见,作者在辨证上极其重视病人的舌、脉、证上表现的神的情况。《内经》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强调了神的重要性,这与作者重视辨神是有密切关系的。
  
  四.重视经络,疗病以脾肾为本
  作者在本书上卷开篇,即提出“当明经络”,“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穷阴阳之传变”。识经络是为辨证和治疗服务的,只有明确各脏各腑的经络,才能在临证时见病知源,进而在治疗上达到“药”到病除的境界。作者是精于辨证的,从其尸厥取中脘,疯狂妄语灸巨阙(心募穴),肺病寒胀取中府等治法当中可见一斑。在明晰经络的前提下,作者更重视的是脾肾之气,可以说这是本书的一个最大的特色,同时也是反映作者医学根底之深厚的地方。因为“脾为五脏之母,肾为一身之根”,“脾肾之脉若存则人不死”。不论是在上卷总论治法还是在中、下卷各科病症的治疗当中,作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莫过于关元和命关(食窦)二穴,因为关元为温补肾阳的要穴,而命关则能“接脾脏真气”,是为补脾要穴。
  
  五.药灸并用,外治与内治结合
  作者治病的方法不是单一的。更多的是药物和艾灸结合使用。在运用艾灸的同时,作者对药物的运用也是深有卓见的。艾灸与药物,只是方式上的不同,作者对它们的运用的指导理念则是一样的:顾护人体阳气。因此,作者极其擅长运用温补阳气的姜、附、硫、乌等一类的药物,其处方药味少而精,配伍巧妙,药简而力专。作者一再强调“忌用转下”、“禁用寒凉”,对时医滥用寒凉药的做法深表反对,痛斥其非。当然,对于有毒的乌、附等药,我们应当慎重使用,以免发生事故。但是作者的这种思想,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综上所述,《扁鹊心书》是一部具有极高的学术和临床实践价值的珍贵中医文献,值得深入研究,相信它将会对现当代的中医治疗产生重大的影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