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经典学习
›
神农本草
›
本草附子
›
日记 [2008年08月29日]
返回列表
查看:
330
|
回复:
0
日记 [2008年08月29日]
[复制链接]
彭统涛
彭统涛
当前离线
积分
59
发表于 2015/9/14 05: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v
国
医圣
典,给予我们无尽的爱(李虹、
曲黎敏
) (2008-08-20 10:41:36)
文化
分类:读者文摘(转贴)
维强按:再从我同学李虹的博客(lihong的空间)上转贴一篇关于中医和
中医文化
的访谈,所谈或许有些趣味有些意思,聊以遣
暑热
。
国医圣典,给予我们无尽的爱
■采访人:李虹(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辑,文学博士)
●受访人:曲黎敏(《曲黎敏
养生
十二说》作者,文学学士、医学硕士,
北京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你这本书是通过讲《
黄帝内经
》来讲中医和
医道
,那么《
黄帝
内经
》与中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黄帝内经》是中国
传统医学
的圣典,中医的所有理念都源于这本
经典
。没有它,中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崇尚的是:医道即生存之道。它强调的是对我们人类本性的深刻认知,大道从不远人。它始终熨贴着我们的生命,给我们无尽的爱。
■为什么说中医不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文化?
传统文化
与中医是怎样的关系?
●在不同于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医学并不是人人皆知的学问。而中医对于中国人而言却是几乎人人皆知,它深深地浸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日用而不知”;对于习
医者
,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要将中医上升到哲学与文化,而不是简单的治病之道。
其实,学中医远比学西医难。学西医,整个现代科学都在帮助你;但即便现在的检测仪器多么灵敏,茶叶与酒必须由品酒师和品茶师来定其优劣。因此,学中医,你必须启动你全部的感官与灵感,你必须让自己的感官非常灵敏,甚至比仪器还要灵敏,这样,你才能治病如神。
这个“道的医学”除了重视人的修为与直觉外,还非常重视其系统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学术领域如人体、天文、地理、气候、音乐、美术、书法、建筑、甚至军事、武术都是相互贯通的。研究人体时如果不研究人体以外的天文、地理、气候乃至音乐、美术等等,是研究不清人体的。就中医学来说,它的理论和天文、地理、气候、音乐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尽管现代西方也发现了音乐与人体甚至与动物、植物的生理状况相关,但只看到了现象,没形成理论;而中国传统文化恰恰有这个理论,这个理论就在中医中,因此我们说中医是传统文化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股力量。
而整个
中国文化
领域“求道”方式的特点都集中体现了一种“象”思维,和“内向认知”。所以,佛为“内明”之学,道称“内丹”,医曰“内景”,武曰“内功”,儒称“内业”……这个“内”,就是反身求诸己;一求己,则所有的空灵思辩都落到了实处。
中国古代
文化的阴阳、
五行
、天人合一、
精气神
等核心问题都很好地体现在中医学中。不仅是有所体现,而且是有很好的物质基础的研究,并有可操作性。单说形气神吧,西医对“形”的研究可谓达到极致,但如果你只是
胸闷气短
、肩背
疼痛
,并无
心脏
器质性病变
,西医便认为你没病,而中医则认为每一个脏器都有形气神三个方面,正是心气、心神的问题使你处在某种
亚健康
状态。在中医看来,任何情志的波动都不是偶然的,它与四时有关,与
六气
有关,与地域有关,甚至与你
睡觉
的床向有关……于是,医生的诊疗远远超出了
四诊
:望、闻、问、切,他综合了时空中的诸多因素,然后给你一个原因和结果。
■一提到中国传统文化,浅一点儿的就会想到
琴棋书画
,深一点儿的就会想到儒道等。那么蕴含着中国人大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和核心到底是什么呢?
●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和核心是“道”。西方人总在问“道”的确切意思是什么,这种提问本身即是非常典型的西方式思维方式。每当西方人探询中国之道和何谓中医之道时,我们总是感到难以回答,因为它关系到一种体验,一种切身的感受,一种信息,一种身体力行的实践。
当视中医学为“医道”时,我们便在方法论上与所谓的科学以及现代西医学发生了歧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两者在研究对象、方法,及理论、概念、范畴上都有极大的不同。“道”所强调的是
运动
过程与状态变化,认识“道”需要理性与直觉,需要一种系统的方法,且语言描述上多用类比概念,描述的是事物本质“象”什么;而“器”为盛受之物,强调的是物质的结构性用与功能,认识“器”需要借助物理、化学等科技手段,需要一种还原的方法,且语言描述上多用具体概念,明确指出事物的本质“是”什么。所以“道的医学”从来都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心”是什么,而是说它像“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也不曾告诉我们“肝”是什么,而是说它像“将军之官,谋略出焉”,强调的都是运动过程与状态变化。因此,理解医学也有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差别,形而下有如“肺在上,肝在右”;形而上有如“
左肝
右肺
”,肝在右而其气在左,主“升”,肺在上而其气在向下,主“降”,形而下重表象,形而上重气化;一个看现象,一个看本质。
因此,所谓中医特色就是中国文化,而文化形态无高低之分。如何求
中华文化
之根本,并在生活实践中加以应用,便是中医文化的最大特性。这是个大课题。众所周知,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心理的支撑,这个民族将走向危机。中医学术要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做根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甚至会出现危机。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什么不同呢?它们各自有什么优点和劣势?
●千百年来,中西方都在致力于把这个世界弄清楚,弄明白,人类的目标是一致的,关键是他们求“道”的方式方法不同。在看待生命的问题上,西方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人是机器。于是他把人不断地拆解、分割,然后做到极致,这样做的结果便是,你认识的东西越多,你未知的领域就越大,困惑也就越多。比如,西方医学与病毒敌对的对抗态度,使得现代医学陷入了一场生物学领域的“军备竞赛”,那是一场令人疲惫的无休无止的战役。
中国人看问题的角度则显然不同,中国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他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按性味、音声、方位等进行比类,把生命过程及其运动方式与自然规律进行类比;他在观察由很多事实组成的集合体时,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接受的,并建立自己博大精深的概念和
理论体系
。
中国文化有着一种洞察生命的直觉力量。它把一种更宽广、更高明、更深刻的理解事物本质的方式摆在世人面前——那就是通过生活去理解。它是以高度发展的中国精神,和行之有效的洞察力为基础的,而非某种神秘的直觉。很久以前,西方人莱布尼兹就坚持中国与欧洲在
知识
上交换补偿,他坚信中国人“在观察方面高我们一筹,而我们的强项则是理论思维,中国人应该与欧洲人交换礼物,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
■懂得中国传统文化对
学习中医
会有什么促进?
●十五年前,我在我们
中医药大学
开设了《中国古代文化与传统中医学》、《道家思想研究》等选修课,至今已教授学生近四千人次,效果是很明显的。
学生们懂得了一定的传统文化后,都变得非常爱中医了,这种狂热是对经典的狂热,对《内经》、《
伤寒论
》的狂热,对中国文化的狂热。至少他们对中医的
信仰
加强了,对中医充满信心了。学中医的人,总是不可避免地困惑,这种困惑解决不好就容易沮丧和浮躁。我觉得
学习
传统文化重要的是训练大家一种中医学的思辨方式,说得通俗一点,让初涉中医的学生开窍了,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学中医并不是很复杂、很厌倦的事情,而是自得其乐。学习传统文化与中医的关系,可以让我们从发生学的角度知道中医是什么,中医医道如何发生,中医学最终将走向何处……对传统文化了解多了,把各种知识关联在一起的能力就强了,当然临床技能也会提高了。而且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我经常和学生们讨论中国古代时空观、
汉字
与医学、取象思维等诸多问题,讨论
儒家思想
和道家思想对中国医学发展的影响等问题,鼓励学生不仅要学好中医,还要学好中西方文化和哲学,学好现代科学和西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不同文化交流中的历史使命。中医不仅是救人之术,也是解决人类生命困境之道,如何用现代语言来诠释它,是中医向前发展的瓶颈,也是现代青年学子的历史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弘扬中医传统文化时,我仍建议学生积极到临床中去体验中医,并积极学习现代医学。这都很重要,但关键是始终要用中医的思维来驾驭。
■多年来,你不仅在教学第一线专事中医与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培养了大批既有
中医理论
知识又身体力行进行临床中医实践的学生;而且近年来你还应邀到全国各地开设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讲座,那么,对于目前的中医文化的研究现状,你有什么感想和希望?
●中医文化的宣传普及工作是很重要的,希望更多的人介入到这个领域中来。记得一位美国总统在观赏西安古城后说:“中国要在几十年中建成美国那样的城市,是很容易的事;但我们建成西安和北京故宫那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要花上几千年”。
返观中国历史,我们常常可以感到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的沟通所带给我们的理智和精神深处的益处。中国文化的繁荣期每每都是在根植于内部的文化遭到周围民族的扰乱后,吸收外部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繁荣。如果在感情上能够容纳这种文化上的联姻,就往往会成为一种新文化的开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将是中国与世界的一次重要的机会,它将带给中国与世界以不同凡响的未来。但我们必须牢记,现代化并不等于西化,现代化不必在价值取向上以西方文化为归依,民族文化才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力量。
■你上大学时读的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而且还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有名的女才子,现在却全心全意于中医。特别是,你不仅从事中医的教学、研究、演讲事业,而且也关注医学实践,为什么这么热爱中医呢?
●中国传统医学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经以致用”的典范,古代的圣贤都强调性命之学。所以爱中医就是爱传统文化,在不断的追寻与学习圣人的教诲中,人会得到无穷的乐趣和力量。我在大学期间把西方文明做了深入的了解,但当我真正地深入到传统中的时候,一种更为深厚的东西感动了我。世界上最高的学问都是研究人的,比如《大学》讲人格至善,但最后要落实到人心的静与定;《中庸》讲做人要正、做事要有度,要无过无不及等等,实际上,过与不及首先是
脏腑
功能的太过与不及,比如人的肝火太旺,人的心就不静(木生火),做事就急躁;
肾精
不足人就没精神,思考问题就不周全,做事就会失败。所以说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而《内经》又是医学中最高的学问。因此,生命之学不仅是帝王之业,而且是大功德,大慈悲。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关注的一门大学问啊。
古人说学医“上可以疗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贱之厄,中可以保身长全”,从孝道、从慈悲,包括爱自己,性命之学都是值得我们去领悟、去学习的。从另一个角度说,治病救人可以让我们时刻保持着对生命的尊重,并给我们一种沉静的力量。v
中医
,
文化
,
传统文化
,
中国文化
,
中医文化
,
黄帝内经
相关帖子
•
《驳:反中医的种种言论 系列之一二三》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
十四经经络动态图标准版(附内经原文)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