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65|回复: 0

痤疮的治疗中医为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0 20: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痤疮又称青春痘粉刺暗疮,中医古代称面疮,酒刺。据学者们统计,在青春期男性有95%,女性有85%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痤疮(青春痘)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痤疮(青春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黑头粉刺、白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易形成色素沉着、毛孔粗大甚至疤痕样损害。影响美容,严重者可导致毁容,给年轻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本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很重要。及时规范的诊治,可以避免或减少皮肤的损害。
  中医认为,痤疮多因肺经热盛,或脾胃湿热,加之食肥腻食物,或因不良情绪、内分泌失调导致血热毒盛,湿瘀郁颜面而成。
  肺热血热型本型多见于粉刺、丘疹型痤疮,为痤疮诸型中较轻一型。表现为黑白头粉刺,毛囊性红丘疹,皮疹米粒至绿豆大小,患者多易外感风热,伴咽干便燥等症,舌红、苔黄脉弦数
  脾胃湿热型本型多见于丘疹型、脓疱型痤疮。因患者多嗜食肥甘之品,致脾胃积湿生热,湿热上壅而致。表现为红色丘疹、脓丘疹,常伴有脘胀不适,饮食不佳,大便正常或干燥等症;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肝胆湿热型本型多见于脓疱、囊肿型、多因素体肝经有热,加之嗜食辛辣肥甘之品,酿成肝胆湿热,上蒸于颜面而致。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伴有口苦、性色易努,面色潮红、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热毒壅盛型本型多见于脓疮型、聚合型等痤疮。多因嗜食辛辣炙、或感受湿热之邪,致火毒内生,热毒上壅,熏蒸于颜面而致。表现为鲜红密集,多为脓性丘疹、伴口渴饮多、咽干咽痛、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
  血瘀痰凝型本型多见于结节型,聚合型痤疮。患者湿痰较甚,气滞血瘀,热毒痰瘀胶结致皮疹经久不愈,皮损色暗红,质硬,或质软有弹性。舌红或暗红,边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痤疮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个人认为以中药治疗最为安全,效果也最好。因为中医是以治本为主,可以找到并消除痤疮产生的源头。而西医只是治标。
  感触最深的那次坐诊是07年的6月23日,一位25岁的男生,患面部痤疮三年余。全面部大颗粒状斑丘疹,其顶端用手挤压可挤压出白色半透明的脂栓,而且大都硬结化,直径在1.0~1.5cm之间。左腮有两颗已形成囊肿型。斑丘疹之间融合红肿见不到正常皮肤色,只眼周、鼻旁有少许正常皮肤。根据他的情况,我开了这样一个药方:紫草20克,栀子10克,苦参15克,黄柏20克,连翘30克,野菊花30克,柴胡15克,甘草12克。七剂。并予皮炎酊、粉外搽,日五次。
  6月30日二诊,他额部斑丘疹明显消退,两面颊斑丘疹之间已见正常肤色。斑丘疹局限化。效果明显。为加强消瘀散结之力,上汤减柴胡、甘草,加丹参30克,红花10克。七剂。外用药同上。
  7月7日三诊,右腮斑丘疹、硬结已变平,范围缩小,右脸、额部正常肤色扩大;左腮硬结、囊肿未见显效。予上汤七剂,外用药同上,另予一瓶黑药水专用于左腮。
  7月14日四诊,效果明显,全脸见正常肤色居多,斑丘疹及左脸硬结都已平坦,色变淡。该患者取汤剂7剂,黑药水2支,再未复诊。
  这位男生的痤疮一般属于比较严重的,三年也用过许多西药和偏方,但效果不佳,到最后改用中医,到百草堂找我进行中医治疗。也正是因为使用了中草药治疗,使他改善身体激素分泌,消除了产生痤疮的根源,最后达到痊愈的效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