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73|回复: 0

杂谈小儿痢疾的中医治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1 23: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20日,某军区军人家属小儿,一岁零四个月大,突然发作干呕,腹泻两天,大便粘滞如涕,带血丝而来我院急诊,西医诊为细菌性痢疾,要求马上住院治疗。病儿父母相信中医,先抱病儿来我门诊。见其腹痛明显,双手食指风关略有紫暗络脉。小儿痢疾,变化极为迅速,当先清泻邪毒,排除致病因素,再缓缓扶正。急为处方芍药汤合白头翁汤加减。其方:白芍5,槟榔3,生大黄3,黄芩3,黄连3,法半夏3,当归3,肉桂3,炙甘草3,木香5,滑石5,山药5,白头翁10,秦皮5。两付,水煎服,日一剂。嘱其不要住院,可回家安心服药,病会很快好的。病人父母犹豫再三,反复询问是否会加重,会不会脱水等等问题,我详为解答,最终病人父母听从我的建议,抱病儿回家服中药。当天下午来告诉说,服中药三分二,腹痛已去,大便已不见有血,吐止,仍略有粘滞大便。嘱加红糖继服。十余日后,病儿父亲来送其部队战友来看病时告知,服完两付,病已痊愈,之后能吃能睡,未见任何不适。

小儿痢疾看上去非常急迫,病人父母往往担忧异常,急着送去挂水打吊针。但此病并非难治之症,如果对症用药,往往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并可很快治愈。

一般来说,中医认为小儿是纯阳之体,阳旺正足。因此小儿如果感受外邪,多可引起高热,即是因为正气充足,抗邪有力的表现。但阳旺之体,如果外邪客入,则极易热化,其热化的层面,或者在太阳,或者在阳明。在太阳表现为高烧皮肤病症等,在阳明表现为便秘、痢疾或者神志病症等。所以治疗小儿病,要时刻观察阳气的盛衰,按六经理论来分析小儿的正气与邪气斗争层面,这样才可以预知病情变化,从而及时用方用药,保证既可取效,又可不伤正气。

我们先分析一下小儿痢疾的病机。痢疾初期往往表现为热证,病儿表现为大便烧灼疼痛,大便热臭明显。是不是这样的痢疾一定是热证呢?答案是否定的。痢疾的发生,首先是感受了寒湿之邪,寒湿客入机体,因于阳旺体质而化热,灼伤血络,寒火湿毒凝滞于下焦肠道,出现便血。因此,其治疗不但要清热祛湿,也要用温法祛寒。并且,温中有清,清中有温,可以祛邪而不伤正。所以治疗小儿痢疾一定要考虑用肉桂配合黄连、白芍等凉药。肉桂治寒,黄连清胃肠之热,白芍清肝热,三者并用,既可调理寒火,又能清热解毒,安神定惊。配合祛湿诸药,则寒火湿毒皆去,而腹痛、便血、里急后重、粘滞大便等症状自然消失。

在痢疾初期,病儿多有粘滞大便,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是明显的阳明实证,应该清下解毒,祛除湿滞,可以考虑用芍药汤治疗。此方对于湿热留滞大肠之痢疾效果极为明显。如果伴有热毒炽盛,大便中见血,且腹痛明显,可以加白头翁汤以加强清解热毒之功。如果治疗对症,则此病来得快,去的也快,不旋踵即可痊愈。一般用这种方法治疗小儿痢疾急性期,大部分都可迅速治愈。对于疗效不明显者,多是体质偏虚之人,单纯地攻下清热伤正明显,正伤则祛邪亦无功。这时可以在方中加入山药30克,以加强滋养脾阴之功,可望取得明显效果。便血明显者,还可以让小儿冲服点三七粉末,可以化瘀止血

若邪毒上窜心肝,出现突然高热,昏迷惊厥等症状时,要加强清心镇静之功,以水牛角60克煎出液代水煎其他中药,可有效地缓解症状。或者针刺十宣穴,也就是十个手指尖放出一两滴血,效果也极为明显。患儿父母不必慌张忙乱,如果平时学点针刺技术,在关键时刻能自己动手针刺,可以在第一时间帮助自己的孩子。

如果病人已经反复发作痢疾,多属虚痢。此时不可但用苦寒中药,应该考虑到阳虚之体,中阳不振,邪气客于太阴与阳明两个层面,清阳明会伤害中焦阳气,导致病情加重,或者反复难愈。可以在芍药汤的基础上配合理中丸以扶中阳。

治愈后,应该注意病人肠胃尚虚,不可骤然温补,或食油腻重滞食物。可服小米粥,或者清淡饮食两三天,等病人面色红润起来,胃口恢复了,再正常饮食。也可服参苓白术散以扶正,或者理中丸也可以。

小儿痢疾如果失治,则会转化成慢性。病人面色萎黄或者苍白,体瘦无力,饮食减少,精神不振。这时不可滥用苦寒伤阳中药,要先扶正气。等面色红润起来,才可以攻邪。具体用药需要详细辨证,不可滥施,既防伤正,又防敛邪之弊。

古有“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说的是小儿病变化极为迅速,如果失治则容易出现变症。但如果能辨证准确,则小儿病又极容易治疗。我的体会是一定要按照六经辨证来用方,对于把握病情,了解邪气的发展方向与变化趋势极有好处。六经辨证的实质不过是六个层面的正邪交争,医者如能通晓六经,即可立于不败之地。总之,不可见症治症,见病治病,那就会陷入疲于应付,焦头烂额的境地,如此真的是千万别治小儿病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