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51|回复: 0

湿病概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9 19: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学历来对湿邪致病极为重视,早在《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即有所阐述。《内经》对湿病的特点及其治则均有较系统的论述。湿病的发生、发展、证候表现、治则、转归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湿病理论在金元明清代有发展。
  “湿”在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湿邪致病范围广泛,涉及人体五脏六腑和各组织器官,以及临床各科许多疾病。在多数疾病中,几乎都可见到湿证或夹湿的表现。朱丹溪认为:“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叶天士也说:“吾吴湿邪害人最广”。我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撰文提出:“北方亦多湿邪论”的见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改善,营养丰富,进食滋腻厚味、醇酒冷饮等,以及步行少、乘车多、运动少,日久则湿热聚积体内,故湿病成为现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湿病普遍存在,在许多疾病的病变过程中又常出现以“湿”为主的证候表现,在疾病的危重阶段,又往往会出现关格、水肿、湿痉、水寒射肺、水气凌心等湿证危候,因此湿病引起了中医学家的广泛重视。近几年来,他们在临床各科湿病病种的诊断、治疗方面作了研究,如对湿温风湿病肿瘤、消渴、关格等病得诊治都有新的成就。在“湿”的实质探讨方面也作了不少研究。临场研究发现外湿可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使T淋巴细胞异常;湿证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机体抗病能力降低;脾阳不足者,水液代谢障碍;湿阻患者,能量代谢障碍,脾虚湿困患者,空腹胃电减弱,进餐反应延缓,空腹胃动力低于正常;胃炎活动性炎症的湿阻证候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有人研究证实“痰”为高血脂、高脂蛋白的临床病理体现,高脂血症为痰湿之体的病理基础。
   近年来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癌症逐年增多,新发现的艾滋病传染性非典肺炎都与中医学中的湿热、湿毒致病有密切关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