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博客荟萃
›
灵枢针灸袁医生的博客
›
国医大师李士懋病案选讲
返回列表
查看:
325
|
回复:
0
国医大师李士懋病案选讲
[复制链接]
袁医生
袁医生
当前离线
积分
10
发表于 2015/10/5 03: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2015-03-06李源中医思维
导读对
国医大师
李士懋的了解,始于他与夫人田淑霄教授合著《中医临证一得集》,行医50余年吃一堑长一智而获一得的心血之作,小编临床用二老“
火郁
发之”理论治疗
高血压
、
中风
等症,获效不菲,今特选讲李士懋先生的病案几则,与读者共赏。二老谦逊谨言、不吝声誉,对其行医所不治误治案例,深入剖析精研,高风亮节求实坦诚,实令人敬重感佩。
___________________
【国医大师介绍】
李士懋(1936~),男,国医大师。河北医科大学
中医学院
、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博士生导师。先生治学严谨,大医精诚,从医50余载身体力行,心悟笔耕,厚积薄发,大医精诚,学研具丰,著有《中医临证一得集》、《
脉学
心悟》等学术专著八部。
先生遵循和恪守中医学的
经典
理论,实践和发挥中医学的辨证论治规律,形成了以
中医理论
为指导、胸有全局、首重于脉、虚实为纲、恒动观念、崇尚
经方
的思辨特点。先生
医术
精湛,擅治
心脑血管
等
疑难杂症
,遍及临床各科。
求实、求是,医术精湛,德高望重
李老师在学术上、临床上坚持在中
医理
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形成了以
脉诊
为重心的辨证论治方法。我们在
学习
、师法李老师的过程中,感觉李老的以下数则病案颇有代表性、颇能说明中医的内涵,这几则病案既有李老师治疗失败后的教训分析、也有治疗成功后的心得阐发。
李老师作为在当今
中医界
有很大影响力的临床大家,能够大胆公开讨论自己治疗失败的病案,这种求实、求是的学术态度很值得我们后辈
中医传承
者学习、效法。选录这数则病案于大家共同学习、提高。
病案一:麻疹高热(
真寒
假热
)
赵某,男,17个月,1965年2月4日诊。发热3日,体温高达41.7°,体胖面白,
舌淡
苔滑,脉疾无力,喘促肢冷,
烦躁
哭闹不得稍安,疹淡稀隐隐。此
阳虚
不能托疹,予
参附汤
加味,以
回阳
益气托疹。
方予:
炮
附子
6克、
人参
6克、
鹿茸
4.5克、
当归
6克。浓煎频服。
2剂药服完,面色由青转红,肢冷亦除,麻疹一日即布满全身,热亦降。
按:余1963年至1971年,八年多任大庆油田总医院
儿科
专职
中医师
,负责儿科全科会诊。八年里,全部看的是急症、
危症
。当时大庆油田几十万人会战,地处北大荒,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儿科
疾病
发病率甚高。当时尚无麻疹
疫苗
,每至冬春麻疹流行,儿科180张病床爆满,经常走廊、大厅都挤满了床,患儿每年病死者达500余名。
阳虚麻疹,温补回阳托疹
有一类白胖的患儿,都是高热41°以上,面色恍白,舌淡肢冷,麻疹出不来,喘憋、
呼吸困难
,
脉搏
可达200次/分以上,但是按之无力。余初不识此证,套用通常的表疹方药,七例皆死亡。后来读《中医杂志》的一篇报道,始知此为阳虚之体,当予温补回阳托疹,余仿效之,之后治疗十一例皆活,此病案乃其中之一耳。
(麻疹)高热41°以上,因儿科大夫都知道不能用物理降温及
退热药
,否则麻疹立刻收敛,造成疹毒内攻,故都仰仗中医表疹。此类患儿为阳虚,以其面色恍白,舌淡,脉疾无力,故予回阳托疹。由此可见,阳虚发热,照样可以高达40°以上,不可见体温升高辄云热盛,而妄用
寒凉
。属阳虚
寒盛
者有之,且莫重蹈余之覆辙。前车之鉴,当谨记。
病案二:麻疹
肺炎
合并
心力衰竭
王某,男,1.7岁,1965年11月3日诊。患儿白胖,西医称为渗出性体质,病已4日,高热达41.5°,头胸疹点隐隐且色淡,躁扰肢厥,
咳喘
痰鸣,脉疾(心率260/分),按之无力,舌淡,面色青白。诊断为:麻疹合并肺炎、心力
衰竭
,疹未透发。处方予:
炮附子6克、红参5克、
桂枝
6克、
升麻
3克、
紫草
10克。2剂。浓煎频服,令一昼夜2剂净。
至夜,疹已出齐,色较淡,身热略降(39.5°),面色微见红润,脉尚疾(220/分)。上方去桂枝、升麻,加
黄芪
6克、鹿茸1克,3剂。尽剂,疹没、热退而愈。
按:患儿肥胖、色白,素体阳虚,不能托疹外透,余初以为高热疹出不透,仍按《
医宗金鉴
》竹叶柳蒡汤加
石膏
、
羚羊角
等治之,先后五例皆亡。后见《中医杂志》有一篇报道,言及阳虚不能
透疹
者当予温托之法,遵而用之,后来所治六例皆愈。此教训刻骨铭心,每忆及此,扼腕长叹,余实乃
庸医
杀人。
“高温”、
数脉
,热盛还是阳虚?
中西医对“热”的概念不能等同,西医发热是以测体温为标志,而中医是指
脉数
、舌红、烦躁、
口渴
、溲赤便结等热证,体温高者,在中医看来可称为有寒或者
阳虚阴盛
;体温低者中医仍可称为有热。此类患儿,初余以为体温如此之高,必是热盛,而误用寒凉
清热
,无异于雪上加霜,疹不能透,疹毒内攻而亡。
高热而诊为阳虚
阴盛
的依据,主要在于脉数疾、按之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濒湖脉决》言数脉:
“实宜凉泻虚温补”。
同为数脉,当寒凉清热?还是温热扶阳?其关键就在于脉的沉取有力、无力。此性命攸关之处,万万不可稍忽,若差之毫厘,必失之千里。如若脉在有力无力之间。当细查其舌,查舌重在舌质、
舌苔
的或黄或白,若舌质淡淡者,当为虚寒,在进而观色,若色白或兼青者乃虚寒。此例患儿阳虚不能托疹,故予
参附
温阳
,桂枝温通
血脉
,升麻升发透达,紫草活血以促疹透发,阳复疹
透热
退。
此例虽阳虚阴盛伴高热,但非
阴盛格阳
。故扶正回阳以祛邪。格阳者,脉又当浮大而虚,颧红如妆,阳虚势将脱越,当引火归原,而不可再用升麻助其升散。
病案三:
鼻衄
田某,女,37岁,医生,1978年7月3日诊。鼻干数日,今日上午10点许突然鼻衄盈碗,急予局部冷敷,血不止,有予填充压迫
止血
,竟倒流入口而出。诊其脉数,处方予
桑白皮
50克
水煎服
,服后血止,后数年来未在出血。
按:鼻衄乃
常见病
症,原因甚多。热邪迫血妄行、阴
虚火
旺、
气虚
不摄、阳虚不固等皆可导致。然独以桑白皮治鼻衄,尚属罕见。
余大学毕业实习时,在
北京同仁医院
中医科跟随陆石入老师。同科有北京四大
名医
孔伯华
之子孔嗣华老师。孔先生曾给我讲述一病例:原北京有一家
药店
掌柜,鼻衄断续百余日,曾延请京城名医多人诊治,
犀角
、羚羊角、
牛黄
、
三七
、安宫、紫雪等屡用,皆无效果。因
衄血
日久,身体渐渐不支,
卧床不起
。后邀名医孔伯华诊治,先生诊毕仅开桑白皮一味煎服。该药店掌柜以为药贱,不以为然,勉强应允服之,竟服一次衄止。
桑白皮
降气
止鼻衄
盖肺开窍于鼻,气帅血行,气有余便是火。肺失肃降,气逆则血逆,故上出鼻窍而为衄血。桑白皮色白入
肺经
气分
,擅降泄
肺气
。气降则血降,气顺则火消,鼻衄何患不平。方虽平平,却也深合医理,令吾印象颇深。
毕业后临床实践中,凡遇
实证
之鼻衄者,皆一律重用桑白皮泻肺,或伍以清热,或伍以凉血,或伍以养阴等等,疗效卓著。既使
虚症
,于补益培本方中,亦常少加桑白皮等以降气止衄,其疗效亦甚好,此法吾用甚多,诚可信矣。
不
明医
理,何以为医
余慨然叹谓曰:不明医理,何以为医。只有深谙医理,才能得心应手,出神入化,取得显著的疗效。假若拘于一隅之见,只知几个僵死的套路,只晓得几个死方,难应万变。无非是盲人骑瞎马,难成大医。
有人妄称中医是经验医学,仿佛没有理论,此乃无知之谈,本不足论。设若没有理论,焉能出此妙着。经验本是
知识
的结晶,任何科学实践都离不开经验。经验诚可贵,其升华为理论,又去指导实践,其价值更高。
中医应该称为实践医学,是由实践升华为理论,反过来又去指导实践。几千年来,不断的往复,不断的升华,方才形成今日之伟大宝库。我们作为后人更应该倍加珍惜,努力继承发扬。
病例四: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亡阳
)
孙某,女,24岁,教师,1992年7月13日诊。西医诊断为: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呼吸停止5天,
心跳
尚存,靠人工呼吸维持生命。会诊时患者
面赤
、舌红、舌苔干黄起刺,脉洪大,腹软。此属阳明热盛,予白虎加人参汤,
鼻饲
共服3剂,
脉症
依然如上,加服安宫
牛黄丸
一粒。至18日死亡。
按:脉洪、面赤、
苔黄
,予人参
白虎汤
当属对证。后悟及,面赤乃大量使用
激素
所致,脉洪大乃
血管
活性药物的反应。假若没有西医药,或现一派亡阳之象,当非人参白虎汤所宜。所以中医辨证时,尚须考虑因用西药所产生影响,否则易为假象所惑。回忆在医院会诊时,经常会遇到中西医见解不同而治疗相互干扰的情况。
中西医见解不同而治疗相互干扰
例如治疗麻疹,西医用解热镇痛药,必使疹没,会使疹毒内攻。而中药表疹,又往往是一些辛散之品,与治外感方药无大差异。
治
下利
时,西医防脱水而
输液
,而中医则利尿,不
利小便
非其治也。
治神昏者,中医醒神开窍,西医往往用冬眠、亚冬眠以保护脑细胞。
治疗
中暑
是,西医用物理降温,冰袋冷敷,而中医则“暑当与汗俱出,勿止”。
总之,中西医的见解不同,治疗相互干扰的情形常常可以遇到,须中西医相互沟通、协商,相互多多了解最为妥当。
中医生命力在于临床实践
中医是实践医学,其生命力就在于临床实践。我们
学习中医
的目的无非就是能够给患者治好病。因此只有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去验证、去体会中医理论,才能真正的理解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才能更好的继承中医、发扬中医。
中医有其独立的
理论体系
,有其完整的诊治方法,想要提高临床疗效,就必须要始终严格按照中医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去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定
病机
并据此立法、处方、
用药
。现代医学的化验、检查,对病情的认识、判断、预后确有帮助,这是不能否认的,但不能以西医的理论、检查结果来指导使用中药,这,也是必须的。
机圆法活,唯谨守病机为要
运用
中医药
理论临床治病没有固定的套路,法无定法,方无定方,药无定药,孜孜以求者,唯谨守病机,努力提高辩证论治的水平。平时通过对各个病案的学习、分析、总结,是提高辩证论治水平的重要途径。
所以,学习中医的关键,我们认为必须学习
医案
和跟师,从大量的医案学习中去总结其辩证论治的规律,并努力掌握用以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在跟师、观摩的过程中,可以树立起我们运用中医药技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信心和胆量。
精研理论,勤于实践
以上所述,实乃余学习中医过程中,运用中医药理论临证实践的一得之见,本无新意,在这里既无诲人之意,也无
自慰
之心。其实咱们中医的许多东西都必须几经挫折,方能稍有所悟。
医乃济世救人之术,我们必须刻苦钻研,广闻博识,勤于实践。理论功底深厚,临证方能触类旁通;勤于实践,方能对中医理论真正的有所领悟,二者不可偏废。欲提高临床疗效,必须切实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才能使中医的整体观、辩证论治理论生机勃勃,左右逢源,充满活力。
李源中医真诚提示:一位好的中医师就相当于一个综合性的医院,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就可以从整体上掌握患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症。真正的中医师诊治疾病不会像西医那样详细分科,就疾病本身而言,天下之病离不开
五脏
、
六腑
、
气血
、
经络
、七情、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等;就
治疗方法
而言,也仅是有所偏重,当用药就用药,当扎针就扎针。
中医
,
阳虚
,
中医理论
,
桑白皮
,
国医大师
,
医理
相关帖子
•
中医可以治愈血液病的原理
•
《失去中医,国人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
《驳:反中医的种种言论 系列之一二三》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