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08|回复: 0

【沈绍功教授60病案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5 08: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绍功教授60病案赏析】
  第1案:细菌感冒风热感冒
  病史:
  李左,男,42岁,初诊节气,小寒。
  室内暖气过热,傍晚开窗透气,汗出当风,半夜发烧39.5℃,咽干口渴咳嗽痰粘黄稠,咳剧时胸痛怕风少汗,汗出热不解。凌晨来院急诊,测体温39.8℃,咽红充血,扁桃体不大,胸透肺纹理粗重。验血:白细胞12000∕mm3,中性83%,苔薄黄,脉弦紧。
  讲解:
  就这样一个病史,热出当风。注意里面几个要点的症状:咳嗽痰是粘的,当然它是黄的;汗出热病不退,而且咳嗽厉害的时候要胸痛口渴。
  以前我讲过:“外感无非辨他的风寒风热。”另外这是个冬天,到了夏天就要辨他的暑湿。外感病离不开这三个范围。想一想我给你们鉴别风寒、风热的4条原则。那么你辨别这个究竟是风寒还是风热?咽干,咳粘痰,尤其舌苔薄黄,脉是弦紧。
  互动:
  学生:“应该是风热感冒。”
  沈绍功:“开什么药?”
  学生:“以银翘散为主:用金银花连翘葶苈子芦根、全瓜蒌、桑白皮、炙杷叶。”
  沈绍功:有的同学说用桔梗宣肺,桔梗辛温,风热宣肺你不能用辛温的药。宣肺你想到了,药不对。再想想我讲外感风热感冒的时候,提高疗效有几个措施。
  学生:“加石膏。”
  沈绍功:加石膏?这个病还在卫分,还没到气分,你这个一定要注意呀!石膏是个气分的药,没到气分,你加早了。石膏凉的厉害,加早了引邪入里,从表证转到气分了,从卫分转到气分了。绝对不要用石膏。
  学生:“加牛蒡子。”
  沈绍功:加点牛蒡子可以。你别光想到祛痰呀!风热感冒用辛凉解表这是对的。这个原则就有了,银翘散、桑菊饮都对了。你还要想到提高风热外感的疗效,给你讲过,三个提高疗效的关键。
  学生:“加点生芪或白扁豆。”
  沈绍功:我讲过,风寒外感有三个辅助提高疗效:
  第一就扶正,你说的对,可以用白扁豆,还可以用别的,但扶正的药只能用一个,用多了利邪。你想到白扁豆这很对,想到了提高疗效的第一个辅助是扶正。
  你还想到了第二个提高疗效就是宣肺,也就是透窍,但你的药没选好,用辛凉的药。透窍的药用什么药?用薄荷蝉衣
  第三个给邪出路,要分利二便。你当然用了全瓜蒌,即化痰、宣肺又通便利小便可以用车前草
  这样你一个外感病的风热感冒,很多见就是细菌性感冒,这个原则定了,一般就会有疗效。
  为什么他是风热感冒呢?我讲了四个指标:
  第一个看舌苔脉搏,这是很关键。我以为呀,中医的四诊,最主要就舌诊。现在中医搞辨证分型或者后来搞证候分类,都不对,都把舌苔脉搏放在最后。我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呼吁了,舌苔、脉搏是中医的金指标,尤其舌苔。你好多病中医很有疗效,比如我们讲的乙肝,乙肝的病人开始一点症状都没有,无证可辨,中医治疗乙肝和乙肝病毒非常有效,你凭什么开方?就是凭舌苔。苔黄的,清热;舌苔淡的,补肾。乙肝转阴了。舌苔多重要!几十年中医,包括我们这一代中医,研究生更不行了,就把舌苔、脉博放在最后,作为陪衬,这是本末倒置,尤其舌苔作为金指标。所以风寒、风热的鉴别我给你讲了:第一个指标就是舌苔、脉搏。苔薄黄,脉浮紧或者脉浮数,那就是风热的关键指标,这第一个。
  第二我讲了咳痰:痰不在于颜色,在于它的质地。这个痰粘稠的且是黄痰,肯定是肺热,假如白的也是肺热,千万别上当。临床的实际,辨痰不看颜色,看它质地,这第二个。
  第三个抓汗和痛:这个病例嗓子干,有汗;假如风寒就头痛的、关节痛的,没有汗。
  这三个指标舌苔、咳嗽加上汗和痛。另外看发烧,当然这个时候高热点。
  这四个指标可能是风热,辛凉解表,用银翘散或桑菊饮,然后加上三个辅助,扶正、透窍和分利二便。这样你治疗风热感冒,细菌性感冒,中医会有明显的疗效。
  诊断:诊为急性支气管炎
  脉按:
  清代温病专家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中年李左夜间汗出当风,感受温邪,风热袭肺,咳痰黄粘难咯。咳甚胸痛,发热39℃。怕风,咽干口渴,汗出热羁,舌苔薄黄,脉来弦紧。清解温邪,首当治肺,辛凉解表立法,宗《温病条辨》:银翘散化裁。
  处方:
  金银花10g 净连翘10g 白扁豆10g 白菊花10g 莱菔子10g 全瓜蒌30g 桑白皮10g 炙杷叶10g 竹茹10g 芦根10g 蝉 衣5g 车前草30g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3剂,热退咳减,仍有粘痰。上方加葶苈子10g、牛蒡子10g、射干10g。再服5剂,痰出咳止而瘥。(射干是清热利咽的好药。)
  中医治疗细菌性感冒,风热感冒比西医有优势。西医治这个病,你用抗菌素不会那么快。输液降温很快,当天就可以退烧,要不了一天反跳。70年代初,我在广安门急诊科的时候做过观察,就是跟西医对照,用中药来退烧治外感和西药治外感病。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西药的退烧快但是反复大;中药退烧慢,几乎没有反复。所以总的疗程是中医比西医短。
  按语:
  1、治疗感染性疾病,不可一味清热解毒,要防止苦寒伤胃,胃气一败,既影响药效又容易伤正。
  讲解:忽略“胃气为本”,这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大忌讳,不能跟着西医走。咱们现在有西药的新解,认为西药的抗菌素就等于中药的苦寒伤胃药,这有一点道理
  2、辛凉解表有三助,方能增效。即:一透二泄三扶。一要透窍投蝉衣,二要泻利用车前草,三要扶正入扁豆。
  讲解:泄就是分利二便,用莱菔子、全瓜蒌、车前草;扶就是扶正,一味扶正药。用的是白扁豆,也可以用生芪,血糖不高的也可以用党参
  3、肺系祛痰为要,痰浊化热多见,莱菔子、葶苈子、射干、牛蒡子、全瓜蒌系效药。
  4、竹茹易竹叶,保其清热之力,加强祛痰之功,实乃守法易药,增强疗效之举。
  5、芦根退热止渴,又不滋腻碍胃,投鲜者更佳。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