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博客荟萃
›
董洪涛的博客
›
选择中医微博集之85
返回列表
查看:
172
|
回复:
0
选择中医微博集之85
[复制链接]
董洪涛
董洪涛
当前离线
积分
10
发表于 2015/10/10 00: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调治
慢性病
,针灸最有可为。四季都可针灸,而以夏天气温高时效果为最好。《
内经
》时代的前贤已经观察到:人的
气血
受天气影响,温度升高则人体血液流动速度增快,故
卫气
易浮,
血脉
易畅,经气易行。此时针灸,不但有针灸本身行气之力,更可借天的力量以促进气血流通。由此,建议久病患者趁天暖及时针灸。
临证治病,针灸与
汤药
结合最有殊功。针灸可以在
面诊
时施治,能马上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给病人以康复的信心;而回家后辅以汤药,既可提高针灸的疗效,并使针灸的疗效维持更长的时间,又有助于平衡
脏腑
阴阳,加强治病效果。古代多有精通针灸与汤药的大医,如
张仲景
、
孙思邈
、吴谦等等,且皆有著述传世。
我的老师
黄煌
教授精研方证,提出“药人、方人”说,从患者的体型、外貌、行为等分析其体质与病情,并提出某些适合使用某种方药的体质类型。这可作为执简驭繁的法门,方便我们提高临床用方的精确度。按黄教授的观点,以方类证,证从方出;以药测人,
药证
合人。执药以成方,据方而对证,方证与药证相通。
我致力于推广针灸,每天身体力行,用针灸治疗各种病症。有人怀疑针灸,认为几个细细的
针刺
入体内,怎么可能产生效果。岂不知针能调动经气,影响机体的阴阳脏腑、气血
经络
、精神意志。就我的
临床经验
来看,针刺疗效确切且迅速,往往可以针入而痛止,其效果不亚于吗啡等止痛药,且无成瘾性及毒
副作用
。
张仲景的
桂枝汤
被称为
经方
之首,其方中
桂枝
用三两,按现代克数换算当是45克,但煎出三升(600毫升)药液并不是分两次服完,而是先服200毫升,再喝点热粥,盖好被子,使遍身微微汗出,其病即愈。若不
出汗
,可等两个小时再服200毫升。若仍不出汗,还可再服,半天可服三次。若病重,当天仍可再服一剂。
我临床喜用经方,经常能收到一剂知,两剂已的高效。我自觉用经方一定要掌握经方的用量以及其
煎药
方法。按东汉的一两等同于现在的15.625克计算,经方的用量偏大。经方的煎药及
服药
方法与现在常规的两次煎药再合药分两次服不同,而是只浓煎一次,先服1/3许,若病不愈,再服剩下的一半,直到有效或病愈。
六
养生保健
不仅在病人自己努力,亦可配合针灸。针灸能
调和阴阳
、平衡脏腑、疏
通经
络、和畅气血、开通神明,不但能治病,亦能保健。患者针灸可以收取治病祛邪之效,无病之人针灸亦能让身体更健康。特别是
老年人
,即使无病,其脏腑机能已经退化,若能坚持每周做一两次针灸,必有助于延缓
衰老
,
延年益寿
。
不少人认为急诊应该找西医,中医只适合于慢慢调养一些慢
性病
。其实则不然,中医擅长治疗急症,比如急性
疼痛
、痉挛、呕吐、
昏厥
、
哮喘
发作等等,中医都有办法迅速缓解病情。
中医治疗
的手段多种多样,不但有汤药的内服外洗,还有
膏药
外敷、针灸、
推拿
、
刮痧
、
整骨
等手段,特别是针灸,治疗急症最有殊功。
神农
尝百草,依赖的是身体的感觉。有人说,凭感觉不靠谱吧。岂不知我们的身体是世界上最复杂也最精确的实验室,用于验证
本草
的
药性
最为合适。现代实验室依赖机器设备研究本草的成分,这只是本草功效的一方面,且与性味完全没有关系。真正能把本草的性味归经及功效主治完全解释明白的,只有我们的身体。
现代药理学致力于寻找中药所含的成分,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中药能治病靠的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有效成分,中药各得天地
阴阳五行
之偏气,能纠正人体生病后阴阳
五行
之偏,因此,中药的四气五味才是临床取效的关键,古贤由此建立了一套博大精深的中医临床
用药
体系。若按中药成分看病,这是假中医、
伪中医
。
针灸可以让病痛马上缓解。我临床诊治任何病症,都建议病人配合针灸,一则,针灸可以提高汤药的疗效;二则,针灸可以速效,不管是何种疼痛、胀满、
拘挛
或功能障碍,针灸多可马上缓解症状;三则,针灸无药物的毒副作用,既有效,又属绿色疗法。临证对病,随病症而选取不同
穴位
,都能让病人立收良效。
治病先需治心。汤药不属
正气
,针具只是金属,入口
刺穴
,需先得机体
阳气
运行,则药与针方能发挥治病作用。若要阳气运行顺畅,病人需心情舒畅、志意坚强;若病人精神不进,志意散漫,则阳气不能
宣通
,针药皆难取得良效。由此说,即使已经是“不治之症”,病人也要乐观开朗,则针药比较容易取得满意效果。
临证用方,除要考虑方以对证之外,亦需琢磨方子的动静配伍。古代大医处方,往往或动或静,或动静结合,根据体质、病情的变化而增减药味。比如,
六味地黄丸
养阴而偏静,加
五味子
则静补中能动敛;
一贯煎
于养阴诸药中加一味行气的
川楝子
,即是点睛之笔;归脾丸治
脾虚
湿滞,若加大
木香
用量,即能静中生动。
纵观仲景诸方,凡是寒药与热药错杂的药方往往好用,且易用。比如:
半夏泻心汤
类方、
乌梅丸
、
续命汤
类方、
柴胡
汤类方等等,都是临床上的常用药方。之所以寒热并用,并不是让方子平和,而是让寒药治热证、热药治
寒证
,从而达到寒热平衡,脏腑和谐的目的。且用寒不伤阳,用热不伤阴,使阴阳各归于权衡。
中医是如何验证中药的功能主治呢?前贤靠的绝不是现代的仪器设备,而是人体的感觉。比如,吃
生姜
舌头上会有热而辣的感觉,故生姜性味辛温,
寒气
内滞的人服生姜后会缓解,因此生姜可以散寒。甚至于不需临床验证,只要有其理就必然有其效。两千多年来无数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前贤的体验是完全正确的。
读
李可
医著,其用方往往剂重量大,如利刃斫麻,秋风扫叶,而能收覆杯之效。我辈学医,当先学李老的学识、手眼,然后方能用李老之方,否则,滥用大方重剂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临床时见有病人带来前医的药方,其用
附子
既猛且狠,病人
真阴
被损,却无寸效,实在是害人不浅,此即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七
治病先要保中气。人依赖水谷为养,故中气不可伤,伤则病必难愈。汤药治病,或攻邪,或扶正,当先安中气。尤其是需长期服药的大病及慢性病患者,
医者
不能滥用或过用攻伐,以免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只有顾护好中气,则
太阴
方能统帅
三阴
,中阳得运,
伏邪
痰饮浊毒水湿等病理产物必能渐次外透,大病即可向愈。
中医治病有效。小病往往一诊见效,再诊即愈。多数慢性病或大病则需缓缓用方,久久服药,亦可渐次见功。中医治病有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则,病情不再有加重的趋势;二则,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缓解
肿瘤
晚期
病人的剧烈疼痛;三则,减少或停止西药的用量;四则,症状减轻或
疾病
康复。
针灸后不仅不适症状得到缓解,而且还可能出现精神或感觉方面的特殊反应:有人针后说心情非常舒畅,有幸福感,自述以前易悲观;有人针后有凉气自病灶向外排出的反应,针一段时间后,自述不再排凉气,反而周身都热了起来;有
发烧
病人针刺后立觉
有汗
出的感觉,自述周身每个毛孔都在向外
排邪
,十分舒服。
临床处方当用几味药?每位医生都有自己的经验。研究张仲景的260首经方,用6味药以内的药方占了四分之三,也就是说,仲景喜欢用小方取效。但今人用方往往偏大偏全,平均用六味以下的极为少见了,多是用十味以上。为什么要多用药味?或病情复杂,左右兼顾;或功力不足,倚多取胜;或欲卖药,药方大才好。
后世补虚,往往喜用八珍汤,其方有四君四物,气血双补,应用十分广泛。但从临床实效的目的来看,
炙甘草汤
才算是真正的补虚方,此方阴阳双补,气血兼顾,可应用于阴阳或气血俱虚的各种证候。虽然仲景只用于心阴阳俱虚导致的
心动悸
、脉
结代
,但若能善用活用此方,随证加减化裁,则诸虚
劳损
都可收取良效。
临证用药,切不可图猛图狠,需时时密切关注病人的症状体征变化。今日接诊一男病人,患周身疮疡,自述曾服某医
四逆汤
,附子用至250克。但观其人体壮身热,且体味极重,明显是
火郁
于内,当用仙方活命饮,并重用银花以清解消散,而绝不可滥用温补。医者如此不察而竟用附子至重,只能越治越重,害人不浅,
中医有言:是药三分毒,所谓毒即是药物的偏性。凡药皆有四气五味,亦皆有所偏,因此说,凡药皆有毒。良医不主张滥用药物,若需服药,必先辨证,方与证合,则药能收功。否即,药物的偏性不对应疾病的所偏,服药不但不能治病,反会导致病情加重。比如,热证当用凉药,若反用温药,则热上加热,即是误治。
学会针灸,并尝试用针灸治病,既可以迅速缓解病人的苦痛,又能极大地提高
学习中医
的兴趣。我的观点:如果要学中医,一定要与临床相结合,千万别学了四五年理论之后再到临床上,这样不便于理论联系实践,而且,理论容易流于空谈。针灸是最适合于理论联系实践的一门技术,边学边实践,能增加学医的动力。
针灸的功效很多,不但能治形体的病,更能通神明、开神窍,治疗精神方面的不适。比如,抑郁、
失眠
、
烦躁
、焦虑等病症;没有幸福感、懒惰、考试前紧张等不适,都属精神不治,都可用针灸调治。人体有不少与精神相关的穴位,如神门、神庭、
百会
等,更有与
五脏
对应的五志穴: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
临床上我观察到,针灸对于肿瘤晚期患者有良效,经过针灸后其不适症状(如肿瘤转移引起的剧烈疼痛、
肺癌
导致的
咳嗽
等)可以完全缓解。虽然针灸不能延长此类患者的寿命,(病人已经处于恶病质状态,化源已败,
肾精
枯竭,先后天皆失其本)但至少能让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让病人在绝望中得到部分心理安慰。
八
临床治病,每个方子需用多少味药。历代医家各有经验,但多以不超过八味药为准。分析各家八味药之内的处方:《
伤寒论
》占95%,《
肘后方
》占82%,《本事方》占72%,《医学衷中参西录》占86%。而有文献报道现代中医处方的平均药味是15味,这是
医术
退步的表现!辨证不准,只能靠撒网捕鱼,中医由此而没落。
常有
女性
朋友问,想每天吃点
阿胶
,不知道对健康好不好?阿胶其味甘性平,能养血
补血
止血
,兼能
滋阴
润燥,常用于
血虚
萎黄,眩晕
心悸
,
心烦
不眠,肺燥咳嗽等证。因此,并非任何人都适合于用阿胶。比如,
阳虚
、痰湿、
感冒
、
孕妇
、脾弱等人,都不适合于服阿胶。再者,阿胶毕竟是药,建议在
明医
指导下服用。
有人排斥中药,认为中药有毒,岂不知我们离不开中药。调味品如
花椒
、
丁香
、
小茴香
、
肉桂
、糖等;蔬菜如
苦瓜
、冬瓜、姜、蒜、葱等;
五谷
如小麦、
大米
、高粱、
小米
、
薏苡仁
等;液体的如醋、酒、茶等;水果如西瓜、梨、杏、樱桃等;肉类如鸡、鸭、鹅、牛、猪、羊等;鱼类如甲鱼、鲫鱼、黄鳝等,都是中药。
我临床观察到,越是大病重病,越容易出现排邪反应,甚至是
瞑眩
反应。而且,反应越大,其效果越好;再者,修行的人容易出现各种排邪反应,不管是在家修行还是寺院修行的,往往气血易通,脉络易畅;之所以出现排邪反应,要求药方对证,或者针灸得气;排邪反应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疾病与个人而有变化。
有些
经典
药方要求药物的用量不能减。比如,
四妙
勇安汤,其方银花三两,
玄参
三两,
当归
二两,
甘草
一两,方中“药味不可少,减则不效”;补阳还五汤,其方中生
黄芪
为四两;
炙甘草
汤,其方中
生地
为一斤(约250克);傅山引火汤,其方中
熟地
为三两,等。(一两约为30克)明其意,师其法,可提高临床疗效。
对于经方应用,常见有两种做法:一种认为仲景的经方即是标准,坚持原方甚至原量,绝不加减,这样才能达到高疗效,
曹颖甫
的《经方实验录》可为代表;一种是不拘泥于原方,或加减化裁,或经方合用,甚至师其意而变其方,
叶天士
可为其中的翘楚。到底哪种更适合于临床呢?我认为:当先学模仿,再图创新。
不少人有这样的观点:今人病状较古代更为复杂,因此,古方未必能完全适合今病,我们需要变化古方才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在此观点的指导下,古方被大量加减化裁,结果导致今天的药方越来越大,越来越驳杂。诚然,
临床症状
千变万化,但若能抓住主证,则不过一二
病机
,用方自能精简,且有次第,其疗效必高。
常有病人跟我说,通过中药及针灸调理后,不但疾病好转,且脸上的斑也变少了。中医治病,不是
头痛
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综合辨证,整体调理。比如,病人体胖畏寒,兼有月经推后,伴经期血块多,这是胞宫虚寒,气血不通畅,服
温经汤
后,月经渐而恢复正常,其面色的色斑亦可变淡。若能配合针灸,更是速效。
对于初学中医的人来说,不仅要学汤药,更要了解针灸。我倾向于初学者应该多花些功夫
学习
针灸,尽量早日临床,最有裨益。关于如何学习中药与针灸,我也曾撰文解答:《学习中药的门径》、《如何学习针灸》、《针灸临床取穴十六法分析与练习》、针灸临床取穴十六法分析与练习、针灸临床取穴十六法分析与练习。针灸临床取穴甚为要紧,历代诸家各有论述。……
疾
病邪
气所生,必先侵皮毛,不去则进孙脉,入
络脉
,再经脉,以及不去延至五脏乃至
六腑
,若表里都受到邪气侵袭,五脏就要受伤,因此我们应趁邪气未入五脏六腑前及时通畅经脉,通畅经脉可选汤药或针灸。而汤药或针灸,我认为首选针灸,人体气无常处,通过刺激经穴可使其周流不息,且不用考虑药的偏性。
九
针灸与汤药一样,都是中医的组成部分,都是能治病的方法。古贤早已明言,针灸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因此,不管是大病小病,都可以考虑选择针灸治疗。与汤药相比,针灸更有简便、快捷的特点,最适合于治疗各种
急性病
症。比如,哮喘急性发作,针
鱼际
或孔最穴可立解,或用
耳穴
口、肺、神门亦可立效。
治病,能用普通的药就坚决不用昂贵的;能用无毒或小毒的中药就坚决不用大毒的;能用小方简药就坚决不用大方重剂。但病情、体质及正气强弱各有不同,非用毒药、猛药或大剂不可的,就不能迁就而不用,总以治病救人为目的。若又想取得不错的疗效,又担心凡药三分毒,那就选择针灸,是真正的绿色
自然疗法
。
针灸是真正的绿色疗法,而且,疗效独特,简便快捷,我努力推广针灸。正如@中医茅草屋所说:“针灸的优势:穴位不会有假的,对人体的伤害小,上手快,不存在资源匮乏问题!”中医不仅有汤药,还有针灸,若能针灸与汤药相结合,能使疗效极大提高。针灸最适合于急症、
痛症
、
养生
保健以及不想服药的患者。
健康即是平衡,是机体阴阳与五行的平衡;所谓疾病,即是五行有所偏颇。治病就如纠偏。小病属小偏,用轻剂或无毒的汤药;
中病
属中偏,用中剂或小毒的汤药;大病属大偏,用重剂或大毒的汤药。人体有正气,正气足自可祛邪,因此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不少人担心,中药有毒,会不会伤害健康。岂不知,疾病即是阴阳五行有所偏,毒药才能纠偏。大病大偏,要用大毒之药,斩关夺将,非此不可;小病小偏,可用小毒或无病之药,和之缓之,亦可收功。若患大病,却只用些平和之剂,如何才能收取卓效。比如,
急腹症
时
大黄
正对其证,若畏惧药猛而不用,即是害人。
一些对于中医的奇葩问题。曾有病人问,针灸会不会把人针成痴呆?一病人自述对
中药过敏
,问吃中药会不会死亡?有人针后局部有酸麻胀的感觉,问是不是把穴位刺爆了?一病人问,中医看病要用
风水
辨证吗?还有一病人问,针灸后会不会走火入魔?——由此看来,中医尚未被人充分理解,推广中医仍是任重道远。
近读《医心方》,有“食宜男草花即生男”、“妊身时带之即生男”的记载。宜男草又名忘忧草,学名萱草,其实就是
黄花菜
。忘忧草到底是如何得名的呢?《本草注》说:“萱草味甘,令人好欢,乐而忘忧。”《诗经》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忧,从此世人称之为忘忧草。
常有病人带些
药粉
给我看,说是某某医的
秘方
。对于秘方,我认为:治病救人,功德极大,怎么能保密呢?教人学会还来不及呢;张仲景的《
伤寒杂病论
》里有天下最好的药方,称为经方,仲景完全没有保密,两千多年来的历代中医用经方治好了数不清的病人,难道秘方能超过经方吗;保密,往往意味着心中没底。
每个病人的体质不同,病情不同,其对汤药或针灸的反应不同,临床上常有些有趣的事情发生。一女病人说针刺
太阳穴
即有幸福感,因此每次都要求针幸福穴;另一女病人服含炒香的
白芥子
的药方,自述象
咖啡
一样好喝;有病人喜欢针
印堂
穴,说每次一针就能做个好梦;有人喜欢
干姜
的味道,每次处方都要求用此药。
我曾诊治过一位
重症肌无力
患者,她病愈后亦开始学习中医,她跟我说,以前一直以为高明的医生是治大病重病的,现在才知道,会治感冒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重视治疗感冒,即是预防大病。前贤早有明言:风为百病之长,伤风不醒变成痨;仲景反复论述
伤寒
的治疗思路,
六经
中以太阳病的用方最为复杂多变。
十
凡药皆有偏性,作为医者,临床用药需非常小心,切不可滥用毒药,以免伤损病人的正气;但为了病人能早日康复,若遇到非常之病,又不能只处些平和稳当的汤药以求无过,必要时当用毒药还是要用的。临床亦见有病人对医生的处方挑挑捡捡,自认为有毒的药就随意去掉,岂不知有时其毒性反而是救命的仙丹。
针灸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
灵枢
》派,全用经穴,重视特定穴理论及临床应用;一种是后世派,用奇穴、
子午流注
及各种全息针法,还有电针、激光针等与现代物理学结合的针法,后世派的理论重视穴位的功效,比如,
太冲
能
疏肝理气
;
阴陵泉
可
健脾
化湿,等等。我重视经典,临床多用《灵枢》,但亦常用奇穴。
针灸治疗头痛极有效验,多可针入痛止,我曾治疗过大量头痛患者,积累了一些经验。我观察到,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市的头痛患者明显要多于南宁,分析其原因,一则因斯布鲁克处于阿尔卑斯山区,其地寒,风大;二则当地人多喜饮食
寒凉
,易伤阳气;三则当地人往往不知避风避寒。风寒外袭,上攻头面,引起头痛。
针灸或服汤药后不少病人出现屁多,甚至极臭,这多属排邪反应。饮食入胃,经气化之后,精微物质会濡
养五脏
六腑,剩余的是机体不需要的,属液体的通过小便或出汗排出,属固体的通过
大便
排出,还包括一些浊气,通过放屁排出。针灸或汤药能促进气化,从而搜剔出郁滞于机体的代谢产物,以各种形式排出体外。
董洪涛中医
微博
集(二)〔
五运六气
〕
一、理论
一
2015年干支是乙未,为羊年。农历十一月
冬至
白昼最短,之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到了正月即是三阳生。三阳在下,三阴在上,其卦为泰,故说三阳开泰。三阳意为春天开始,阴消阳长,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在古汉语中“羊”与“祥”通假。因此,亦可说成“三羊开泰”。
天地阴阳变化,其有常数。古贤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则成一气。节气变化产生了四时,因此若分析一年四时的气候、症候及病候,则必以五日为最小单位。五即为其常数。五为土之生数,通于
黄色
。且地球以土为名,其亦不离于五数。五行有五,五数备则阴阳变化有迹可测;五脏有五,五数足而升降出入合于自然。
中医里有“天门”与“地户”的概念,《内经》把戌代表天门,辰为地户。西北为乾,主天,在戌亥之地;东南为巽,主地,在辰巳之位。顾名思义,天门与地户是天地的门户,进一步说,是生死之门,是穿越时间与空间之门。天门与地户代表的不仅是每天的辰时戌时,还是一年的三月与九月,空间里的东南与西北。
2015年二月初二,恰逢
春分
节气。
民间
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何为龙?龙即是阳气,龙抬头即是阳气升浮于地面了。夏暑之时,地面阳气最旺,逢秋而
敛降
,至冬则深藏于地下,冬至阳气始动,立春而开始升浮,至春分方浮于地面。天地规律如此,人亦应之,春分之后人气升浮,容易出现烦躁、
易怒
等不适。
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有规律,人受天地影响,人的生命活动亦有规律可循。古人发现,人的健康不仅受年节律(春夏秋冬)、月节律(月圆月晦)以及日节律(日出日没)的影响,而且,还有其他规律。比如,10年为一个天干的周期;12年为一个地支的周期;60年为一个花甲子,人的生命正常可达到两个花甲子,等等。
学习五运
六气
,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特别是对于一些久病大病,先要分析其出生时的运气框架,了解其五脏之中何脏偏盛、何脏偏衰,再分析生病及面诊时的运
气结
构,可以知晓大病因何而作,又当如何治疗。比如,现为乙未年二之气,金运不足,主气与客气皆为君火,金运更虚。若金运不足之人逢之,易患
肺病
。
2015年为乙未,金运不足,现逢春分至小满之间,主气为
少阴
君火,又逢客气少阴君火,二火加临,肺金被灼。且春天风大,风火相煽,易损阳位。故此段时间多出现火热灼肺引起的咳嗽、
气喘
、
皮肤瘙痒
等病,又易出现风火上攻所致的
头晕
眼眩、痘痘、目赤肿痛等症状。养生当敛火润金,可服
乌梅
固本汤,较平和。
从五运六气可以分析整年的气候、气象、物候、人体的生理、病理特点,从而可以提前预防疾病。而且,五运六气理论亦能提高诊断与治疗的准确度。
中医的根基是天文,天文同时也是历法与
周易
的根基。中国古贤观察天文,验之于人,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
传统文化
体系,其中包括历法、中医、算学、哲学等不同学科。我们学习中医,就一定要回归到天文上,从天文与历法入手,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的根基。因此说,中医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医术,更是天人相应的道。
2015年为乙未,明天开始是小满,主气为
少阳
相火,客气为太
阴湿
土,中见金运,土为湿,火为热,火生土,土生金,其气顺。其时湿热加临,容易患
水肿
、关节肿胀等不适,若滥吃生冷瓜果,寒亦随湿而至,则致
腹泻
、胸
腹满
胀。因此,虽然天热,亦可用灸,以通阳化湿。
湿气
偏盛,尽量少吃生冷瓜果,少喝啤酒。
二
进入小满时节,按十二消息卦,此时为乾卦所主。乾卦六爻皆阳,其卦元亨利贞,应之于天,刚健中正。故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元为万物之资始,其卦位于东南,得阳气最旺而能生生不息。故小满时节若养生,需重视
养阳
通阳,以合乎乾道;于人事而言,乾为刚健,为勤奋进取,我辈学习中医正当其时。
针灸
,
中医
,
汤药
,
中药
,
经方
,
气血
相关帖子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经方治感冒嘴唇疱疹一例(答案已公布)
•
经方治口腔溃疡一例(答案已公布)
•
经方治冬天感冒恶寒鼻塞一例(答案已公布)
•
重返感言
•
经方治支气管扩张肺气肿一例(请同道处方,答案近期公布)
•
再谈中医的治病和养心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
中医的治病、调理、气血都是在干啥?不可不知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