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50|回复: 0

选择中医微博集之8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0 00: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庄子认为,生死出入不见其形,是谓天门。古贤以戌亥为天门,自后天八卦来看,乾居天门。乾为天,为阳,为万物之资始。《连山易》则以艮为首,先天八卦的艮卦居于天门;按十二消息卦,坤卦位于戌亥,《归藏易》以坤为首。细绎其理,则天门不仅是天阳出入之门,更是生命之门,与养生治病当有密切联系。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有十只火红色的三足金足居于扶桑树上,他们是东方天帝的子女,每天轮流晨升晚降,给人类带来光明。从中医来看:十为天干之数;三为木之数;火红色为火之象;乌为水色,火中含水,是离卦;东方生风,风生木,东方天帝为风木之神,木生火,其子得火之性;十天干轮流值勤,表示五运轮转。
  
  按十二消息卦,现为农历四月,乾卦主时。乾含六阳,为天,为阳,为健,为动。此时治病,需重视温阳通阳扶阳养阳,这也是乾卦卦象在人体生理与病理上的体现。乾卦无阴,阳盛之极,应之于人则阳气最旺,最利于祛邪。或泻血,或发汗,或逐瘀,或攻下,只要保得正气不虚,就可借天时以施为,阴去则阳易复。
  
  人生于天地之间,在天成气,在地成形,天地有气化,然后才有各种生命。人生于天地之间,必然要有气化活动,人的生理病理皆与气化相关,因此说,气化是生命的根本。推之,只要是生命,就离不开气化;只要有气化,就离不开阴阳五行。不管是养生还是治病,不管是用药还是针灸,都必然不离阴阳五行及气化。
  
  我们常讲养生,何谓“生”?一则,生与死相对,养生就是让我们好好活着;二则,生命有生长化收藏的生理规律,对应于木火土金水,养生即是养木气的升发;三则,万物生长靠太阳,任何生命都离不开阳气,养生即是养好这一团阳气,使之健旺;四则,《周易》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养生即是顺应自然规律。
  
  生命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生命的过程中有量变,也有质变,其有“化”与“变”的不同。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比如,胎儿出生,即是气聚而成形,此为化;生命死亡,是形散为气,此为变。中医即是研究变与化的学问。“化”居于生长与收藏之间,得土之德,细悟“化”之理,则中医养生与治病皆蕴于其中。
  
  坤为地,其性为土,其德厚,其主孕育生命。按后天八卦,坤居西南方,与艮相对而皆属土;按先天八卦,坤居北方,与乾卦相对而分列天地;按十二消息卦,坤居西北亥位,为天门之所在。脾为阴土,居于中焦,喜燥而恶湿,对应于坤卦。则脾虽居中,而与西南、西北及北方皆有相应。细悟其理,或能有益于临床。
  
  端午,顾名思义,端者,正也;午者,如一日之午时,一年之仲夏,阳气最旺之时也。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亦称重五。端午往往近夏至,此段时间阳气最旺,人气亦最旺,最适合于养阳,用灸正当其时;端午又为天中节,此时恰逢十二消息卦的乾卦当令,我辈总要有终日乾乾,自强不息之志。
  
  二、应用
  
  一
  
  冬天应该是寒冷的,寒主收引,这样才能帮助人把阳气敛藏到肾水中,以后阳气再借温暖的春天而升发。冬天阳气藏得越深,到春天阳气升发地就越顺畅,人也就越健康。反之,若冬天不冷,甚至如阳春三月;或寒冬把暖气开得很热;或冬天剧烈运动;或冬泳等等,这都不利于阳气敛藏。冬不藏阳,春天就容易生病。
  
  天地之间每逢寒冬而孤寂冷落,生命似乎消失了。这是万物的生存法则,圣人则之,教人在冬天里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都是要我们敛藏阳气。因此,冬天不要剧烈运动、冬泳、熬夜工作。冬练三九,这不是为了健康,根本就是瞎折腾;有人逢冬就飞去南方,虽然舒服了,但却逆了自然规律。
  
  治不孕必先调经。女子月经如月之盈亏,月盈则泄,月晦复出,与天地同步,如此则最容易怀孕。我临床所见的大部分不孕症多有月经不调:或先期后期,或欲止不止,或少腹满痛等等,当对证用方,等到经准后再改服温经汤,每次月经来则服五至七付。当月经应期而至,血尽复生,生生不息之时,自能怀孕育胎。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老病死,人的健康(生理)与疾病(病理)皆受天地规律影响。前贤早已发现:天地与人身之间有“象”对应。举例:饮入于胃之后,由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这个过程即相当于“地气上为云”;而后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这个过程又相当于“天气下为雨”。天地气机上下转化,应之于人亦与此同。
  
  最近出现了一门新的学问:健康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群健康和生命现象或过程的空间模式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其实,《内经》早就认识到:健康意味着环境与人体处于生态平衡状态,而疾病则是这种平衡被破坏。并指出五个不同地域人的疾病特点,例如:东方产鱼盐,其民傍水而居,食鱼而嗜咸,易患热中之病。
  
  《内经》早有明确的健康地理学,且就不同地域提出了不同治疗方法。东方临海,其人嗜咸,故易病痈疡,治需刺血;西方多风且水土刚强,其人脂肥而病生于内,治需汤药;北方寒冷,其人脏寒生满病,治宜艾灸;南方水土弱,多雾露,其人易病挛痹,治需针刺;中原地平以湿,其人多病痿厥寒热,治需导引按摩
  
  有人问,生活的地域对健康有影响,若长大于山东,工作于南宁,哪个地域对健康的影响更大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哪里,就必然会受该地的水土影响。从小长大的地方会影响我们的基本体质,而后来迁徙的地方则影响着当前的健康。北人南移或南人北移,地域及饮食不同,其体质必会不同。
  
  或问,如何才能让身体快速适应异地的环境呢?脾胃为后天之根本,若中焦气机健旺,则左能升,右能降,气血平调,脏腑和谐,何患之有。之所以到外地后会出现水土不服,根本原因还在于异地的饮食导致了脾胃不和。由此说,调和中焦,使脾阳升清,胃阴降浊最为要紧。可针刺或艾灸中脘、足三里、太白诸穴。
  
  人不呼吸数分钟即会死亡,而若不吃饭还能坚持数天,为什么呢?人居天地之间,得天地之气以生。天气通过肺以养人神气;地气通过脾胃以养人血气。人得地气之五味而有形体,形体即是地气所化,不吃饭亦可通过消耗形体来维持生命;人得天气而有神明,神明无形,在机体亦无所储蓄,需不断呼吸方能神明通畅。
  
  人的生死由五脏所主,五脏各有所藏神,五脏神去则人死。肺藏魄,魄散则人死最速;心藏神,神去则生机泯灭;肝藏魂,魂飞则神无所依;肾藏志,志伤而命陷不治;脾藏意,意损而生命尚存数天。要之,肺魄最关乎人的生死。肺主呼吸,肺魄必依赖天气而不散,呼吸时时刻刻都不能停,故养生最需重视调理呼吸。
  
  二
  
  人生于天地之间,天地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因此,人的健康亦必然受太阳、月亮、地球及五大行星的影响。人的体力、情绪、智力、血压、血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个指标都会随时而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应该符合正弦曲线的规律。治病或养生就要重视这个变化规律,比如,绝不能孤立简单地看待机体的各种指标变化。
  
  春分之后南宁炎热如夏,近两天突然变冷,临床所见感冒的人特别多。从中医分析,温度升高则阳气升发,卫阳宣通,汗液随之而透出,若猝然被寒冷遏制,卫阳收缩过度,即是感冒。2015年为乙未,属金运不足,寒湿偏盛,更逢寒邪外客,使太阳不固,其病在肺,故多见咳嗽发烧,当用桂枝麻黄之属升阳开表。
  
  最近为弟子们讲解五运六气,同时从每天的临床案例中分析五运六气的实际应用。我们观察到,凡是久年大病或者重病,其多与病人出生时的五运六气框架有关联。而且,五运六气理论可以补充四诊资料,有助于提高处方用药的精确度。由于出生时相的运与气不同,病人的体质亦显示出与五运六气理论的高度相关性。
  
  按五运六气理论,每个人的出生都是在某个时空框架之中,都会受那个时空的阴阳气机影响。分析出生时相的中运及司天、在泉、主气、客气,有的人五行平衡,有的则有所偏。五个因素中重复三个或以上的,或有两个因素各有重复的,即是特异体质,此类体质容易患病,且不易康复,养生及治病都需重视特异体质。
  
  按五运六气理论,可以建立一套体质分类体系。按大运,五行各有太过、不及,可分为十类;按司天及在泉,可分三类,分别是:热燥、风火、寒湿。大运与司天、在泉结合,可分出30种组合。另外,再考虑主气、客气对于体质的影响,又可细分。主客加临可有20种组合,与前面的30种结合,则共可分出600种体质。
  
  五运六气理论体系可以预测一个人的疾病。比如,水运不及之人,其易病肾、心、脾三脏。就肾病而言,逢土运太过之年则土乘水,其多在3岁、13岁等按10叠加的年龄发病;逢火运太过之年则火侮水,其多在7岁、17岁等按10叠加的年龄发病。同理亦可推出,心病在7岁及4岁按10叠加的年龄发病,脾病则在3岁、6岁。
  
  牛皮癣为火热邪毒烧灼于皮下,2015年春夏之间我在南宁治疗数例牛皮癣效果不理想,其原因或可从五运六气来分析。乙未年为金运不足,且二之气主气与客气皆为少阴君火;更兼南宁暑火早降,又添克金之火。肺主皮毛,但三火灼金,火太过而阴易亏,导致病情持续加重。方药需重用银花、连翘之属以清降火气。
  
  时逢小满,已经进入夏天,天气越来越热。受天地影响,人体的血液浓厚而粘稠,阳气易于外浮,故血旺而气畅。此时可借天地之力以通调经络,和畅气血,从而达到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效果。因此,入夏后最适合针灸,且疗效更高。此时针灸既适合于调治大病,亦有利于养生保健,而且还是美容养颜的好时机。
  
  进入夏季,天气多雨而潮湿;且2015年小满之后其客气为太阴湿土。人易感受湿邪而出现纳差、腹泻、身重、胸闷小便不利、口腻、苔厚等各种不适。需忌食粘滑类食物,主要指糯米做的各种食物,如糍粑、粽子、汤圆等,这类食物会增湿助痰,且碍滞胃气。老年及久病体弱之人脾气本弱,尤需忌食此类食物。
  
  不少明医精研五运六气,多能预测人的死期。但若仅凭经验,时或能中,或不能中。特别是对于肿瘤晚期患者,不可胡乱断人死期。一则,生命非常复杂,绝非现代医学所能认识;二则,人有七情,七情影响脏腑,恐惧与绝望等负面情绪会加速人的死亡;三则,一旦判断不准,徒然惹人笑话,亦增加病人对他的厌恶。
  
  三
  
  2015年小满之后,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太阴湿土,湿热加临;兼南宁处于西南坤位,土湿偏重。人居其间,易生湿热。平时可服薏米红豆粥,能祛湿浊;亦可常喝打油茶,此茶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并加大蒜同煮,其茶味苦而涩,涩中带辣,可祛湿热、清肠胃、利湿浊,最利于此时服用。
  
  今日夏至,从昼夜来看,白天最长,夜晚最短;从阴阳来看,阳极则阴生;从动静来看,阳气欲收而一阴始生。养生之法,需静以养阳,勿动而耗阳;需情绪平和以通阳,勿五志过极而动阳;需食温性食物以温阳,勿过食寒凉而伤阳;可自灸关元以固阳,勿涉冷水游泳而损阳。其中微妙之意,需从天风姤卦细细体悟。
  
  从一年来看,冬至与夏至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养生一定要重视这两天。冬至阴极而一阳生;夏至阳极而一阴生。阴变为阳,阳变为阴,其中阴阳消息进退与健康极有关系。夏至日可服我《选择中医》中提供的引阳气下归丹田方:制附片10,炙甘草10,干姜10,生龙骨30,生牡蛎30,白芍20,山茱萸30克,黄豆1把。
  
  人受自然规律影响,养生就要顺应天地。在天地阴阳变化比较大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尝试少食,特别是当以清淡为主,而不吃难以消化的肉鱼粘滑油腻之物。这样有利于温养机体阳气,从而使人体更平和地与天地阴阳变化同步。比如,二十四节气即是这样的日子,尤其是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天,最应该重视。
  
  从夏至节气开始至处暑之间,天地之间阳气最旺,温度最高,最适合于温阳通阳,这是借天地的阳气以养人体的阳气。素体阳虚或者久病大病之人都可于此时重视养阳,既可从饮食、起居、锻炼来养阳,也可借药物或针灸来养阳。比如,此段时间可用艾灸,效果最好;亦可用三伏贴或辛温通阳的膏药,重点取背俞穴
  
  董洪涛中医微博集(三)〔辨病〕
  
  一
  
  有人有这样的体会:偶尔体检发现身体某处有肿块,但过段时间再查,肿块居然消失不见了。有医认为是误诊了。但机器都是客观的,绝不会误诊,其根本原因是体质改善了,阳气健旺,有能力把以前蓄积在体内的痰浊水饮瘀血等“垃圾”排出了体外,因此,肿块不见了。这与误诊完全无关,是我们机体的生理反应
  
  不少女性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若阳气不足,则气化不利,痰浊水饮等阴邪就会凝滞,滞塞不通,即变成囊肿、增生、肿块等阴性病理产物,且往往发生在机体阳气最虚的地方,若胞宫阳虚则成子宫肌瘤;卵巢阳虚则成囊肿等。其正确治法是扶阳以化气,通阳以排浊。
  
  寒与温不两立。寒为邪,温为阳,寒邪袭人,最伤阳气。故因寒而虚,因虚而滞,因滞而聚,因聚而结,因结而成瘤,肿瘤的成因,其罪魁祸首乃是寒邪。寒毒入体,积滞不化,与痰饮、癖血互相胶结,积年累月,癖而内蓄,渐至肿瘤发生。因此,若要预防肿瘤,总需扶阳通阳以攻逐寒邪,而绝不能把寒邪压入体内。
  
  病有千变万化,只在六经之中。因此,可以六经治百病。不管是治疗轻病小病还是重病大病,我的临床体会是:看病要关注正邪双方的进退变化。邪盛则正易虚,病易加重;正盛则邪易退,病易减轻。不管是经方还是时方,皆与六经有相通相贯之处;不管是西医的何种病症,都不过是正邪在人体的不同层次交争而已。
  
  观察头部七窍的功能即可判断五脏的阴阳盛衰。若耳聪目明,鼻能辨别气味且呼吸顺畅,舌能知五味,且语言条理,自然神明清爽而五脏健康无病;若五脏一有所失衡,其所开于头部的孔窍就会出现异常。比如,心火旺则舌生疮;肾精不足则耳窍不聪;脾阳不足则唇色暗淡;肝血不足则视物不明;肺失宣降则鼻塞等。
  
  人中似沟渠,深则疏通,浅则滞塞。古代相学家认为人中沟可诊察子嗣:人中沟平浅且无髭者多无子。从中医来看,人中对应于面部全息的胞宫,胞宫发育正常则人中沟深且长;若胞宫功能不足则往往人中沟浅而浮;若人中沟见黑色或红点痣点,亦表示胞宫功能的异常。针刺人中穴可以改善胞宫功能,有助于怀孕。
  
  我在旅途中曾遇某人自觉胸中时有憋闷,发作时似有一口气郁在胸中透不出来。曾去各大医院反复检查,却未见任何问题。观其面部山根有明显的横纹,且两耳垂皆见皱褶,与其症状合参,皆属心气不足,胸阳不宣之征象。嘱其舒畅情志,及时寻医诊治,切勿因机器检查未见异常而忽视,以避免心脏病的急性发作。
  
  脑为元神之府,为髓海,脑部气血最需充足健旺。若连续熬夜,则伸掌时多见手指掌面颜色发暗,且多见青筋,这是头部气血运行阻滞的征象,多表现为脑部供血不足诸症,或精神不足,或头晕头痛,或记忆力下降,或目眩恍惚等等,需活血化瘀,醒脑开窍,或针刺或艾灸,或汤药或推拿都可取效。另需及时休息。
  
  近日钟南山院士说:凡是有灰霾天气,病人的门诊数就增加10%到15%。他认为:雾霾肯定与肺癌有关系。美国有人研究发现若PM2.5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即增加;香港的资料也显示,PM2.5增加与急性呼吸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皆有相关性。从中医看,雾霾属寒湿,伤肺阳,损肺气,滞肺窍,需引起足够重视。
  
  我们往往错误地认为滥发脾气是性格问题,而不知道其实是脏腑失衡,气血失和了。也就是说,之所以有情绪的问题,其根本原因不在于性格,而在于内在的脏腑与气血。比如,林黛玉易悲而泣,是肺气内虚,肺志为悲;张飞酒后打人,其病在肝,肝志为怒。若能用中医调理,不少所谓的性格问题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二
  
  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盈度关乎人的寿命,肾足则寿长,肾弱则寿短。肾开窍于耳,故可观耳以察寿命。若耳廓厚实且长大,耳垂肥大,色泽红润,意味着肾气充足,有长寿的潜质;若耳廓枯槁肉薄且短小,耳垂小,耳色灰暗,则为寿短之征。命由相定,相由心生。若能养心安神,多行善事,兼重视养生,自可延寿。
  
  大病患者往往都会出现一些自动的排邪反应。比如,身上出红疹子,甚至下肢出现丹毒,这都是体内的热邪透出肌表的反应;脚气频发,这是湿热邪气从身体最下端排出;或咳嗽,或发烧,是邪气自三阴透出太阳的反应。如此等等,在医者需仔细辨证,在病家亦不要慌张,千万不能把排邪反应当成疾病来治疗。
  
  良医治病,往往先辨阴阳,若未识阴阳而胡乱用药,则可能热者愈热,寒者愈寒,导致病情加重。比如,外感风寒出现的高烧,若见热而用寒凉药,就会损伤阳气,使人面色青暗、手足不温、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甚至出现昏迷。近年来媒体上常见此类因感冒而猝死的病案,由此警醒我们:临证需谨慎,万不可轻忽。
  
  有的人脚汗多,且脚冷,这是怎么回事呢?脚部皮肤自然汗出,这是营卫调和的反应。卫气属阳,其得阳气而能主收敛;营血属阴,其得阴血而能主濡润。若卫弱而营强,则卫气不固而营阴外泄,这即是汗多之因。阳气不足则卫弱,反之,卫弱之人容易阳虚;且汗出会泄热,热泄而身易凉。故脚汗多之人往往脚易冷。
  
  常见有些病人在某医院检查后,会去别的医院再检查一次,若结果不一致,则会反复检查。其实,机器都是严格执行程序的,是不会骗人的。之所以不同医院会出现不同的检查结果,是因为人体阳气时刻处于正弦变化之中,且受情绪、饮食、日夜等影响。不同时间做同样的检查,人体气化不同,检查结果当然不同。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到自己饱受花粉症困扰,并提出要砍掉全国的杉树。这种治病方法实在可笑。之所以花粉过敏,根本原因不是花粉,而是人的正气不足了,被花粉干扰而发作不适。治疗的关键在于扶起正气,而不是砍光杉树。推之,所有的过敏症都源自人体正虚,躲避过敏源不是办法,扶起正气方是治本之道。
  
  有一女病人患肾功能衰竭,自述不能吃大米,吃则影响小便,导致病情加重。从中医来看,大米本无毒,但因人体正气太弱,不能运化大米,则大米反成了毒药。推之,凡吃某种食物而不适的,都是正虚,治本之法是扶助正气,而绝不是不吃大米。各种过敏反应亦同此理,若只是躲避过敏源而不扶正气,终非正治。
  
  有的人面色红润,看上去似乎很健康,但却伴有下肢冰冷,或长期腹泻,或月经不调,或不孕,或失眠等不适。从中医来看,这是下焦寒滞,火浮于上了。火聚于上,阳气宣通,自然会面色红润。只有全身阳气健旺才是真的健康,象婴儿一样,手足温暖且面色红润。若出现上热下寒,需重视养阳温阳,忌食生冷食物
  
  有某小儿因受寒而咳嗽,伴腹痛,呕吐。其妈妈担心不已而来询问。小儿虽然为稚阴稚阳,但充满生机。小儿若受寒,身体会调动力量来攻邪逐邪:邪在上则呕吐,邪在下则腹泻。因此,呕吐是小儿的常见排邪反应,不需担心。只是呕吐后气血两伤,建议适当喝些温热的生姜红糖水,既可补充胃阴,又能升起清阳。
  
  天气闷热往往预示着下雨。地气上为云,天气降为雨。地气蒸腾,与暑气相搏,湿热蕴于天地之间;天气本寒,感地气的湿热则聚为积雨云,下降即是雨,雨后湿热豁然一空,自然清爽。以人推之,当闷热时往往会汗出,汗出即如下雨。若有人身感闷热却不汗出,当用麻黄、桂枝类汤方开表取汗,即是通阳祛浊之法。
  
  三
  
  不少人随着年纪增大,周身皮肤上会出现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痔点、斑块等等,这都是阳气不宣通的反应。年轻时阳气健旺,气血通畅,机体代谢出来的痰浊瘀毒水饮等能通过大小便及皮肤顺利排出体外。当年长体弱,阳气渐衰,机体的排毒功能减退,导致浊毒等未能完全排出,郁滞于皮下,即是各种痔斑等。
  
  董洪涛中医微博集(四)〔针灸〕
  
  一、法度
  
  1、经、穴
  
  一
  
  督脉为阳脉之海,膀胱经位居督脉之旁,最得人身阳气。四脚动物多有体毛以抵御外邪,人类体毛极少,之所以能不病,关键是膀胱经阳气旺盛,为人身之藩篱,具卫外为固之功。且人类直立行走后膀胱经不再平行于地面,改为人体上下之支柱。人身之所以能直立不倒,全赖膀胱经的阳气。阳旺以立极,阳弱则柱倾。
  
  昨晚继续为弟子们讲解十四经脉及经穴,讲到足太阳膀胱经。此经分布最广、阳气最旺、穴位最多,且与五脏六腑联系最为密切。仲景以伤寒立论,寒邪伤人首在太阳层面,而足太阳膀胱经即是人身之藩篱。此经顶天立地,上有通天、承光诸穴以承天气,下有至阴穴以接地气,其经兼能联络四肢百骸,为立身之砥柱。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故人体最先发育的应该是督脉,督脉承接肾精而上达于脑髓,为人身阳脉之海。周身经脉皆需先得督脉阳气,而后方能发挥其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膀胱经居于督脉之旁,近水楼台,最得督脉阳气。由此说,膀胱经诸穴的出现与功能皆因督脉而定,甚至是督脉功能的延伸。
  
  周身阳气最旺的两条经络,一是督脉,一是膀胱经。若此二经清塞导致清阳不能上升,则会出现眩晕、头痛、头部肿瘤、颈椎疼痛以及五官诸窍等病症。因此说,治疗头项部疾病,不能只治局部,当重视疏利督脉与膀胱经阳气。再者,督脉阳气满而溢到膀胱经而产生五脏六腑诸背俞穴,故脏腑诸病亦当于后背求之。
  
  我们后背有督脉,其阳气最旺。阳气满而外溢,横向至膀胱经第一侧线,变化为五脏六腑的背俞穴;再外溢至膀胱经的第二侧线,又变化出五脏主神的相关穴位。比如,胸三椎下有身柱,一变为肺俞,再变为魄户,则身柱、肺俞与魄户三穴皆与肺相关,而各有其功能主治。细悟其理,对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颇有裨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