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82|回复: 0

冷眼待中医1,本色难得任天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0 04: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众好友在茶余饭后,总想听听,我作为中医从业者对中医的理解,21世纪该如何来看待中医?三番五次的总想知道我的治病路数,说值得写一写,广而告之。这个发问很奇妙,不可回避。那对我个人来说,从内心里感谢中医培养的恩情。有些中医的东西我也想过,但害怕一不留神,一个观点,误导人而贻害无穷,罪不可赦啊。
  这是一件很难的事,究其原因,自己的经历是平淡的,自己的学识是浅薄的,自己的见闻更是孤陋的。诚实地讲,看不出自己太大变化,只不过是知道的事儿理多一点,读过的书多一点,想问题的角度可能多一点而已。主要是没有想到可以坚持的值得一说的内容,拿什么来和大家分享?总之就是战战兢兢地,总在考量这个事该如何被叙述,才能更加平实和简单,比较贴切和妥当。
  近来又常常觉得不少人对中医心存疑虑,如果不发光,不发声响,那么就失去了民间中医长养存在的意义。今辞之不恭,推脱不过,为了不枉一帮朋友的盛情和厚爱,所以只好用炫技来调侃一下。博文也非常简单,那就是真实地记录自己,从日常行为到内心思考,真实地告诉大家,期待大家相互影响,一同进步。那么就简单说一说了。姑妄集结《冷眼看待中医》陆续成章,权作乱弹一番,作为草根中医我尽量找到最合适的叙述方式。以聊表敬意!
  医术不出众,也没有丝毫所谓的高人福相。自身贫瘠孤陋寡闻,除了借中医之名行于世间,懂一点中医的常识之外,其它的我知道的并不多,在我眼里面中医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呢?
  中医实际上处处体现在日常当中,在自然,在朴素,和那样深重的对家国天下的关怀,以及在日用,在平常,令人对人生、对生命的感受,所以中医的这个理,古人讲大道不繁。
  我是许许多多“草根中医”中很平凡的一位而已。常常在村落间徘徊,看顽童嬉闹,我亦寻走上田间地头看麦苗油油,静观灌溉之水汩汩流淌。卷而怀之,中医深存的文化精髓,为了天下家国祈祷,至今影响着我。其实能够成为一名经方中医的信徒,内心是那么安静。心静了,也同时意味着自己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人。很多时候,我一想到自己得沾中医惠泽就觉得非常的开心。像是一块加了过滤网的吸水海绵,吸到最好的东西,让自己很丰满,又不被侵害。有着读书人的情怀气质,常常民胞物与,有着读书人的思维方式,时时礼义廉耻,仁义道德。还有着天下家国的眼光,总是忠臣孝子,修身齐家。若有所思地中间,我反复在屋子走来走去,走来走去,常常掩卷而叹!
  中医这东西作为一门医学,它的疗效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近年经方中医的崛起,其实不值得大惊小怪,不管是名医还是经方草根,也没必要横加褒贬。
  我是被《伤寒杂病论》感动了,觉得好像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甚至都要玩儿出花活儿的感觉。尺尺文章都是在和智慧聊天,连同深深播撒在生活实践中的儒医精华,无不为之深深震撼……这一切是现代社会很难享受到的。可以这样说,熟读了《伤寒杂病论》以后才慢慢地感觉到,传统中医是这样的一种精神博大,传统文化这样的一种精神的确了不起,之后才慢慢上路。
  早先,我初学皮毛,居然也一次就治好了患者的老毛病,这还是归功于《伤寒杂病论》治病有独到之处。经方、时方都见效很快,服用草药,身体并没有什么难受的反应,渐渐地邪去正安,让身体恢复原先的平静。
  中医经方充满太多的神奇、太多的诱惑,更隐含着无限的机会和可能。尽管有时我自己很入戏,每个患者都尽可能一剂见效,相比西医效果显然,而且治疗干净利索。但有几个人真的会和中医一起进入这场戏中,分享喜悦和感动。他们之前不敢对中医抱有太多的奢望,原因简单的近乎可怜,中医效果太慢,汤药又苦。中医如此的被人诟病,很明显人们有另类的记忆,我很厌恶……喝中药,太难喝了。可能距离病愈靠的很近,甚至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却无法得到患者的垂青和认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感慨万端,被一种灰色的情绪左右,泪下沾巾。
  审视过往,其实所有的人现在,跟早先那个年代太不一样了。一些患者恰恰相反,一直以来,无视中医数千年的文化积累与疗效事实,崇尚西医而鄙视中医,认为中医原始简陋,已经落伍,甚至干脆说是骗人的巫术。也许会偶尔看看中医,但是能够吸引目光,停留的时间有多长?会不会停留?都是一个问号?
  真正令人惊异的是大家面临健康、疾病的大变局时,从未有过的举止失措,捶胸顿足,及因病引发的无助或许更值得重视。我要表达的这个意思,让我来换个说法。
  中医认识疾病的实质是什么?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
  所以病这个问题为什么说:那么不好谈呢,因为中医讲“病不在外面”,越向外求就走得越远,自然离经叛道。所以药总是越来越多,效果总是那么越来越差,不断挣扎、彷徨让人觉得似是不识好歹,不知厉害,充满了悲剧色彩。以他们的观念标准,使我这粗人说起中医来非常困难,自惭形愧。
  但道理常常是相通的,那么向内求,自然就会越来越好。但凡事向内求这一条路啊,特别是在现在,人们已经是很淡化了,走的已经为数很少了。多半是没有正确的理念,在市场经济下,很多人的价值观念已经扭曲了。还有多少人仍有遗风,崇尚自然?仍有原则,返璞归真?关于信仰”、“健康”、“宽容”、“价值”的滔滔宏论、谆谆教诲,显得那样执着却又无奈。像这样的事我就开始发觉,是活生生的个体的欢乐与哀伤,希望与失望,怨愤与爱慕。在这样的情况下,保全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赶紧转变态度“独善其身”。相对而言,理解世界的改变不难,最难是不断地接受改变。
  比如联系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其中就蕴含了启发和提示。不管你是野蛮生长,还是什么样的生长,不仅只是社会、压力、环境的事。尽管各种病表面上大相径庭,最后看来都是因果报应,有人说他根本不重视这个,看起来守规矩的也不是太多。我觉得这些人都可能看浅了大道至简,其实健康的道理,病的问题好像也很简单。中医这门学问,中医这个道是简单,至简之道。看浅了是因为大家对中医很基本的这种内涵和精神,在内心很朴素、平常、自然的东西没有一个深刻的认知。中医很强调的就是针对的是人,突然染疾,似乎很难单纯归因于现代化进程的必要代价,有果必是有因。
  毫无疑问,当初苦苦追求“梦想”的精英们,最初一个不良动机,在那个阶段身体产生了一些内部的变化,引发了后患无穷。包括期间的各种行动,一次走动,一次交往,一次次吃、喝、玩、乐,一次又一次的交易,也可能无意识地,纵容病理产物肆无忌惮的播散开来,偌大身躯,日积月累,溃于蚁穴。如今反过来,必须为捍卫自己的生命健康而抗争。这一雅俗易位的过程,处于主导地位的有些“习性造病”的特色,早小微疾,尤当值得注意。患友可以举一反三,联系和想通其它患病的道理。
  就中医的治疗,古人讲,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中医是整体观,而且遵循“见证知因”,中医不是治病的,把人调整好了,自然就不会生病,所以中医的着眼点在“人”上面,而不在“病”上面,清楚了这个以后,那么治疗疾病就很一目了然了。比如头疼顽疾要“见病知源”,可以发汗散寒、平肝止痉、化瘀止痛、医耳医手医脚,也都药到病除非常的灵验。诀窍是什么呢?因为一个病的产生就是不平衡,当身体的供需关系达到平衡时,反倒病症消失鲜活如昨日了,病安从来?调治过程中,患者可以过得自得其乐,简单实惠,纯绿色产品,天然无公害,健康长寿了。
  明乎此,比看许多养生节目、吃偏方秘方、模仿长寿老人经验等等,要受益得多。
  天下之大,自然为真。如果看懂《伤寒杂病论》这本书,经过一道又一道思想改造和清理之后,原来所埋藏起来的思想,此时像剥笋似的又被一层一层地剥开了,露出了本来的面目。很强调的是针对一个变化的心法,那么一对一很规矩的东西,有些像艺术那样。我身上的饱满……,亦来自日复一日的经方磨砺,高度专注和热爱,亦令我免于潮流、时尚、科学过度供给的苍白。学习十年你可能都还不会看病,但领会了《伤寒杂病论》的意旨,并且借鉴、发扬其中仍可供“经世致用”的某些成分,可能立马会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起码你具备了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所具备的悟性和能量。我始终认为中医这门学问,是我最对的和最高的追求,对我的影响难以估量。
  另外寄愿:希望往后的文字能够稍微有益于人们,一并让经方中医们一起努力帮助更多的患友。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