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63|回复: 0

经方派,不循何病据证用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0 08: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是的,经方派中医在社会上产生不俗反响的同时,想不给点个赞都不行。
  新年新气象,受到众多患友的青睐,深以为幸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找到我,希望我能给予一些帮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达人,兄长、叔叔、阿姨、前辈们也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我,然后给我来电咨询,或到我处探望一二。这批人士,如今似乎集体进入到获得健康的节奏之中。这使我真正意识到中医经方这张名片的影响力,也让我看到了患友对中医知识的渴望。其实,草根大夫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还多少能感受到一些真实和直率,真好,很提气。
  
就目前说来我是个“乡下人”,显明还是个少数伤寒派,一般不大会得到大多患者所许可,也是不好证明什么的。因为社会变化太大,不可免遇到许多困难,有来自外部的,也有出于本身的。不言而喻,这是一道极难的考题,双向问题。许多旧日同行,善友,都认为回答是:不可解的。而究其主因,不过是科学年代的纷扰喧嚣之下,容不下复古的中医给身体带来的那份宁静、自然、王道为多。  在我打开善意之门的同时,患者找我就诊,他们关心的并非我是什么派,而是要真正的解决疾病的问题。常常在咨询中提到,“病,怎么治好?”。甚至只要是一吃中药,就一定要见效快,一定要去根,一定会廉价。要求尽快出效果,大多一味追求的目的是疗效。
  提起“中医治病”,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个颇具神秘感的概念,和无处不在的疑惑?受世俗偏见,而都忽视了治病本身的一些规律。如患者们不从根本认识,意识上进行转变,这样的就诊又只是昙花一现。明明有机会治愈,近在咫尺,但结果却远在天涯,也是我不得不考虑的。
  且就这一问题举几个小例,就可证明。患者们认为正确地,或者说就符合临床?结果不仅验证古人所言不虚,自己的纠结及压力也就随之释放了。
  从我个人观点看,中风偏瘫不是不可康复,高血压糖尿病未必终身服降压药和依赖胰岛素肿瘤难道非得挖去?癌就必须手术摘除?只有放化疗的穷途末路?西医内科里那些病因,真的是很微观的细菌、病毒、基因层次。原因多端,到底是细菌?还是乱说供血不足?积水?淤塞?等等一大通。详细分析,更不是。如此治病的疗效也必然不佳。从表面上看是没有复发,实质上是更严重的,对人体更为不利的。
  如果现在的中医,若按照腰痛用某药,头痛用某药的思路,祛风解表止痛犹如扬汤止沸,可缓解一时。皮肤病止痒加抗过敏,犹如掩耳盗铃,将邪气向内层层逼入。这种“以方套病、废医存药”的做法,显然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如今从种种迹象看,更不像一种合情合理的选择。如此治疗,何有尽时?那还叫中医吗?中医对于病邪采取给邪出路的政策,只加以疏导、排除,使正气内存的治疗疾病之道。中医不但能治此病,而且对许多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西医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医重点在病,是治人的病。中医重点在人,是治病的人。
  2012年,某女,66岁。主诉:反复发作性头晕多年,直感觉到天旋地转,颈部难受,耳鸣得厉害。偶有头晕眼花,手麻肌肉跳动,后脑勺酸痛,双眼发胀。发作时走路不稳,然后就是一变换体位就会感到在旋转摇晃。睡眠梦多,饮食勉强尚可。大便不成形小便频数,脉沉,舌滑苔薄白。体型稍胖,口粘痰多,头晕多处治疗,时好时坏,问起以前药方,说吃了一次没什么感觉就不吃了。心悸气短,到医院检查了血压正常,心脏无异常,叫我开方。综合分析觉得属于水气上冲,忆往,起则头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茯苓30桂枝20白术30甘草15当归20川芎20泽泻407付。复诊反应,说此方服用至第二副时,已经没有头晕感觉。后来她打电话给我,服药14付,数年头晕一扫而去。
  2014、2月。患者女,70岁,患头晕。头部阵发性抖动伴头晕十余年,多方求医中西药复遍,头晕不减。近来又出现同样症状,再次去医院看无效,经人介绍,来诊。病人自述想晕倒,微恶寒,曾经西医诊断为甲低、颈椎病神经压迫证,给以药物治疗具体不详,一直吃到现在。发作时头部阵发性抖动连及上身,连续抖动会感觉心里堵,一定要打嗝,要不停的打嗝才能缓解。每次抖时其家人要头部按摩,才会舒服一点。四肢乏力、肩背疼痛酸、犯困,睡觉口干。患者中等身材,偏虚胖,肤色偏白,便溏日2-3次,小便不利夜3次。舌体胖大舌苔水滑,脉沉迟。分析一下,此不正是“头眩,身润动,振振欲辟地。”给予真武汤,制附子30克,生姜50克,茯苓30克,白芍20克,白术30克,泽泻40,葛根60三剂,水煎服。三日后复诊,头晕大减。继服12剂头晕诸证消。此前查出高血脂、糖尿病也均已一并停药。
  中医不是单纯治病,而是找病因。例如,凡颈椎病头晕者,体质壮实,血压正常,饮食二便正常。查有颈椎病史,照片发现颈椎轻微的骨质增生,脑血流图也没啥。易外感恶寒打喷嚏,连着肩周这块也痛,后脑勺也晕。经常性晕车,头晕、脖子也痛,记忆力减退,眠差多梦头昏,整天感觉迷迷糊糊的。该怎么办?是否是颈椎问题引起的?如何治疗?像这类人会有用葛根汤的机会,实则解表散寒疏通血脉之故也。芍药甘草汤一并可以试用。中医所说的“病因”是根据受风、受寒、受凉为病因所引起的头痛、腰背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麻、疼痛、畏寒怕冷等诸多病症。按经方,“把人和病同等看待”,“用方证知识和症候相印证”,就特别具有启示意义。中医就是运用这些“模型”的概念和逻辑为指导,诊断分析病人具体的病、证情况及推断其病情发展演变趋势。接下来,把精力、刀刃用在“辨证论治”上,集中精力考究临床的处方思路。
  中医认为,整体变化源于局部的变化,局部可显整体。这蕴涵着“见微知著”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部状态,就是这个人。比如说皮肤病一般都比较顽固,好多可能好了半年后,又会复发的。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询问病因,所以不能见皮治皮,要整体挖掘病因。当医生信誓旦旦证据确凿地告诉你“病因”的时候,从而慢慢地进行自我调节。
  14年6月,女,30,湿疹患者。四肢泛发慢性湿疹10年,头晕耳鸣如蝉,身体乏力,小腿常酸软抖动。伴胃部不适恶心感,总感觉有气闷胀,有呕吐的感觉。眠差易醒,大便稀薄,小便不利量少,喜饮温开水,喝水少则尿黄明显。舌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五苓散甘草泻心汤治疗7付。复诊:病情好转很多了,头晕耳鸣胃部不适、恶心感也不再出现。吃了那次药之后就痒止,觉得浑身舒畅了,也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三诊就发短信告诉我,没有湿疹了,肚子也不胀了,食欲增加了。由于感觉好,并且表达了谢意。惜持续服药时间不长,自行放弃治疗。顽固性湿疹的话,我觉得起码至少要三个月,坚持治疗三个月,有兴趣的可以参考。
  症状所反映的,是表达的病变之“果”,是由若干的临床表现及其相关因素组成的。比如,急性咽喉干痒红肿痛,口唇舌干燥,宜上病下取,大黄20-30克沸水冲泡,作茶饮。建议体质弱的人可以试着用,服药后泻下腥臭大便十数次,好痛快啊,根本不需要挂水消炎。从行为本身而言,其实根在自身的自愈潜力被激发,药物刺激下机体渐渐的开始焕发了活力,推陈致新,身体的各处机能也慢慢的开始运转而尤效。
  各种“证”所概括和反映的人体异常、病变之“果”,就成为“审证求因”时“由果溯因”分辩的切入点的依据。所谓,有是证则用是方、用其方则见其效。感冒,流涕第一方桂枝汤小青龙汤治外寒内饮的渗液性疾病。吴茱萸汤治顽固性头痛。温阳法附子理中汤治疗便秘通大便。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治疗腹痛、痛经等等。古今伤寒派学家,在中医经方的研究上都每每有独到发现,甚至日本经方学人凭之做出的成绩亦蔚为大观,令我望尘兴叹。当然,现代中医经方学者相关研究同样硕果累累,对我实有莫大助益。
  因此,伤寒没有不效的方,就看你会不会用。对很多年纪轻轻就被胃炎结肠炎胆囊炎胰腺炎、颈椎病、腰椎病失眠抑郁症焦虑症、高血压、脂肪肝、肿瘤等杂病缠身、心力交瘁的人,给予不循何病,据证用方而调理诊治,基本上都能三下五除二地解决问题,这都拜经方的力道所赐啊。
  我在前面随手举的几个例子,只在说明,不循何病,审证求因,依“病因病机辨证”才是分析、判断、治愈疾病的根本方法。中医提倡的防病治病精神以及治疗方式同样永不过时,后来者当细心领会,隔绝了一切的干扰,容不得半点的马虎。并奋力践行经方派。
  爬出这个格子出来,事实上大致多出于个人主观愿望,期盼满足患友客观需要。我力争把实情和道理讲出来,是让大家了解一下,可以对照自己分析一下,估计会颇有收获解决很多的问题。究竟是不是会犯错误?然而,我真的用心了,希望患友们喜欢。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