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17|回复: 0

昌乐北展邓阁埠药王庙“药王”的传说<转载>(2011-11-11 16:59:56)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1 17: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昌乐县北展邓阁埠“药王”的传说,在方园百里至今广为流传,“药王”用神奇药方救万千人免于灾疫和死难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药王”普救众生的感人事例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昌乐县志》和《昌乐县》续志关于“药王”及“药王”庙都有详实的记载。北邓阁埠药王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其药王庙传说也始自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之久。
  位于县城南27公里,北展村西一土埠北端。传为唐太宗东征时随营兽医所葬之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庙宇,碑记“药王,唐之良医也,姓邓名阁字清云”,故称“药王庙”。庙宇座北面南,3间广厦,青石砌基,二椽重梁,前廊四栋彩绘盘龙立柱擎檐,气势阔宏。庙内药王端坐正中石供上,高盈丈,眼光、耳光娘娘侍立左右。东西侧各有文臣、武将2尊。广厦东西各筑耳房3间,传为医、药之所。青砖院墙,南墙中间为古式庙门楼。院当中有罩顶石火池2方并立,四角巨柏各1棵;耳房前有钟、鼓亭各1座。院外,北有柏林一片,南于庙门西有古槐一棵,围盈五尺。原每逢农历三月十五、九月初九庙会,自清光绪三十年,北展兴山会,遂易为农历四月初八、十月初十。解放后,破除迷信,庙宇几经拆圮,仅存北墙部分基石,清重修庙宇记碑亦残缺不全。
  “药王”名阁字青云,是唐王李世民的随军御医,由于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及忠君报国的崇高思想,深受军中将士的爱戴和唐王的赏识,邓为李世民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为百姓去疫免灾的善举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公元六百二十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邓青云在随李世民东征驻扎此地时,终因连日炮制汤药救民于重疫,积劳成疾,又加之衣单于寒,不幸卒于北展村之西山。
  唐王为彰其功德,钦赐邓为“药王”;卒地封为邓阁埠;并立以庙宇设以庙会,以此来记念这位功德无量的“药王”。
  昌乐县北展邓阁埠“药王庙”,位于县城南二十五公里处,地理座标为北纬36o3',东径119o2'。其在县内位置为:东邻营丘镇政府驻地九公里,南距鄌郚镇政府驻地九公里,西离原青龙六公里,北至乔官镇政府驻地六公里,行政录属昌乐县乔官镇,大沂、潍蒋路从此通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居于昌乐县的中心位置。
  邓阁埠“药王”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近一千四百年的历史。“药王”姓邓名阁字青云,传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随军御医,深得军中将士的爱戴和唐王的赏识。由于他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更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崇敬。公元六百二十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在随李世民东征驻扎此地时,邓青云由于连日炮制汤药给当地百姓医治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伤寒病,终因积劳成疾,又加之当时衣单天寒,不幸卒于北展村之西山。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象痛失亲人一样送别邓青云。唐王为彰其功德,钦赐邓为“药王”;卒地封为邓阁埠;并立以庙宇设以庙会,以此纪念这位为国为民功德无量的“药王”。
  千百年来,每逢每年的古历四月初八和十月初十两个庙会,方园百里数以万计的人们便披星而来,戴月而归,人们虔诚地聚集在“药王”前,咏经颂佛,燃纸焚香,顶礼膜拜,并精心制作战马、战车、袍衣、长靴玉带,摆上供品,以表示对其尽忠报国普救众生功德的缅怀,那场面人员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人们的感情之真,在其它地方的庙会中是很难看到的,凡来北展邓阁埠药王庙赶过庙会的人都有同感。
  如今纪念“药王”的聚会也为人们的经济交易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精于买卖的人们在节目的头一天就赶来占据地盘安营扎寨,整个庙会又呈现出一派繁荣的经贸景象。
  北展邓阁埠药王庙以及“药王”的故事,更应该说是“药王”的品德和精神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种品德和精神正在潜移默化的作用着人们,使他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谐社会,更加知道感恩,更加明确一个普通百姓对国家和人民的义务和责任。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