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89|回复: 1

过用附子之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1 22: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于中医临床中出现一大派系,逢病便用大剂量附子,我身边亦有很多这种大夫,他们附子用量之大前无古人。我接手的病人中亦有不少在找我治疗之前就曾大量的服用过附子,而我于临床治病必从脉象下手处方,这使我有机会对这些服用过附子的病人脉象做记录分析,分析其异同,现将我长时间的观察结果分享给大家,而为什么会导致脉象如此变化我心清楚,难表达于人。
一般长时间服用大剂量附子的病人会走入两个极端,而之所以会产生两个极端主要与附子配伍有关。
第一种是此人服用大剂量的附子,并同时配伍更大剂量的山萸肉龙骨牡蛎等。这种配伍方法病人服用后很多都会出现短时间的兴奋,即表现是身上有力量,原意活动,吃饭也多,大便也好,往往同时伴随很多痛证都消失。这种情况病家必以为喜,而医生也以为对证了。以我的观察这种病人如果继续服用原方,只会有三个月到半年的有效,继续服用则无效,此时继续加大药量也能再有效一段时间,最终还是不好。在服药期间只要中途停药,病在一周左右都会反复。有很多病人会在持续好转的情况下忽然有一个很小的诱发因素(如同房、服用激素、受凉等)后病情急速恶化,然后诸药不效。这种病人的脉象变化如下:初服这类药会寸脉变得比较有力,关尺脉无明显变化,继续服用则寸脉越来越有力,关尺脉越来越虚,再继续服用就会关尺脉几乎不见,而寸脉会见如豆大的一个很结实的脉。只要在寸脉没有变结实或关尺脉还有根之前找到明医(非名医),用点六味地黄或是金匮肾气都可使脉回到本位。若寸脉已变结实而关尺脉又不见,则此人多表现为古人所描述的恶疮,未成可治,浓成则死。寸脉下不至关者不治。
第二种是此人服用大剂量附子、细辛等,未配伍或只是稍佐山萸肉、龙骨、牡蛎等,这种病人往往服用后会出现排寒气的反应或是身体某个原先很凉的地方发热的表现。此时病者认为喜,医者亦不能查。然后继续服用,效果越来越差,而且永远是排不完的寒气,久服之后难治。这种病人的脉象变化如下:刚开始服用的时候寸脉会变得比较大,关尺脉无明显变化;继续服用则关尺脉亦逐渐散大,再继续服用会见关尺脉极其散大,而寸脉不见。只要在寸脉还有或关尺未特别散大之前找到明医(非名医),用点建中汤等即可使脉回到本位。若寸脉已经不见,关尺特别散大往往亦可见于长时间服用激素的病人。尺脉上不至关者不治。
这两种情况是我在临床中观察到的结果,理论是用来指导临床,临床反过来也要帮助理论,我愿迷者得悟,完善附子的应用。附子辛温,为发散之药,为本草下品,不得已方可用之,决不可久服长服,此药辛温为回阳而非补阳。我见很多医者至死而尤不悟,甚是可惜。不明医理行医,杀人尤挺刃。长时间服用清热解毒药引起的逆证易治,而长时间服用附子之弊难治,阳易复而阴难回。戒之戒之。
发表于 2016/6/15 00: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先生真正可以称为补肾阳的药是什么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