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85|回复: 0

几张照片引起的联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3 16: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近退休的老同事刘和永给我发来了几张照片,颇有纪念意义,引发一些联想:
  9月10日上海中医药大学召开教师节大会,会前进行了学校的杏林院(教师活动室)的揭牌仪式,因为我是老劳模、又算是老教授,故被特别邀请,参加揭幕仪式,并接受了我的老搭档、现任学校党委副书记何星海教授代表校领导的鲜花献礼,以示祝贺。28年前,我俩搭档,接手第二届试点班工作(第一届试点班也是本人接手的),我是班主任、他任指导员。如今,该班人才辈出,被誉为是最成功的班。现在,弹指一挥间,28年了,我俩已不再年轻,但仍旧勤奋于各自岗位,有着各自的奉献,且各有所成。总算光阴没有虚度,也算是一种宽慰!



  现场偶遇老校长施杞教授,他也是受邀参加劳模及杏林院开馆仪式的,我们八十年代初已稔熟,他当时供职于龙华医院。90年代初他从上海市卫生局主要领导岗位调来我校任校长,任校长期间他开拓创新,给我提携良多。近年来,相互间虽各自忙于事务,平时难得一见,却一直惺惺相惜,经常互动。我至今仍旧感谢他的伯乐之情。他已奔八(37年的)了,却精神抖擞,气色俱佳,工作干劲不输当年,我也8x8(近64岁),我俩在劳模背景墙前的合影留念,颇有深意,感慨良多!但愿人长久,尽我岐黄志。
  我被告知,劳模墙是我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历年来的获劳动模范的教师集锦,一共11位。这面墙也引起了我的回忆及深思:这些劳模照片是按照获奖年份排列的,最上面的那张是裘沛然教授、我校唯一的国医大师、我研究生的导师,1979年的劳模(79年是文革后第一次评劳模)。在我右手边的是83年获得劳模称号的严世芸教授,他当时是我所在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是裘老),他是接着施杞教授任我校校长的,长达10多年。我俩在诸多学术难题上观点见解一致,他对我的支持不少,提携多多。想当年(80年代初),我还是个没有职称、研究生刚毕业,才30多一点的“青椒”(年轻教师),他就力荐我担纲我校教学改革的主设计工作,并力排众议,推荐由我出任中医学系列改革教材第一本《中医学导论》的主编工作。由于别的书都由老教师/老教授任主编,故可请上其他一些教师做副主编或编委,而我初出茅庐,请谁做副手都不合适。又是严校长(那时他是教务处长),支持我放开包袱,大胆地自己干,因此,10本教材中唯此一本只有我一人编写。而此教材自86年出版后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再版修订,初步估算总印数超过9万,获得多个奖项,并一直被学界提及,30年来成为一本标杆样教材。90年代初,他又极力支持我出任国家级系列分化教材的总主编,统协了全国10余本分化教材的编写,这些,成就了我个人学术生涯的一个重要峰点。对此,尽管我们见面很少提及此事,此情此意却没齿难忘。
  而当初我们师徒三人接连获得我校仅有的三个劳模称号(裘老79年、严校长83年、我85年),也成为学界津津乐道的佳话。照片中的严校长,与生活中的一样,神采奕奕,精神矍铄,丝毫没有老态,而他其实已经75高龄,每天仍不知疲倦地奉献于岐黄之道。



  我照片的左边,施杞教授头顶上的那张照片是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原上海市卫生局局长的徐建光教授。徐校长当时在华山医院工作,在华山医院期间(91年)获得了上海市劳模称号。徐校长来校之前,我们就有过接触,来校后交集不少。第三排的左边第一张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唯一的院士胡之璧教授。精神抖擞的她,已80高龄(34年),但在白大衣衬托下,显然格外精神,神清气爽。30年前,我俩办公室紧挨着,故交流不少,尽管她主攻的是植物药培养,学科不尽相同。
  我等老矣!然这些照片却记载我等一路走过来的艰辛与坎坷,折射出我等在岐黄事业在的日日夜夜,攻坚克难;也留下了我等的岁月荣光!有趣的是,上三排的8个人中,留下的是两个大师级人物(国医大师与院士)和前后三任校长的印迹,这也值得玩味!至少说明。沉浸于学术的一方天地,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不久前,在师大一附中的50年毕业回校聚会中,对附中老师祝贺教师节的同时,我回忆说至今还清晰记得1985年第一届教师节,中医药大学请我写一篇关于教师节感想,当时情景历历在目。现在,一晃30余载,教书育人,听课的学生超过三千,亲授硕士/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包括海外)70多。其中,很多已是栋梁之才,和合学派也已活动频繁。可谓:春华秋实三十载,桃李芬芳成硕果。
  这是我等作为教师的最大收获与宽慰,尽管我等已不再年轻,渐渐老去。
  注:我和施杞校长两人头中间的那张照片就是施杞教授本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