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67|回复: 0

选择中医微博集之8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3 22: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汗多当如何调理?汗多的根本原因是外邪干扰了营卫功能,张仲景桂枝汤,为经方之祖,此方最能调和营卫,且其药性平和,适宜于汗多之人。汗多伴有身凉,此方能健脾胃、和阴阳、滋化源、调营卫,又以热粥助药力,使谷气内充,从脾胃达于周身,故可收桴鼓之效。姜糖水亦有桂枝汤之意,平时用于养生甚好。
  
  二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夏天阳气升发,可借姜性以升浮机体的阳气;冬日阳气敛藏,需凭萝卜以收藏机体的阳气。这样才能顺应天地四时的阴阳变化,也才能更健康。今天立夏,正是吃姜养阳的好时节,建议每天晨起喝姜糖水,可适当多些姜;或者每天上班时口含一片生姜,有不可思议的好处。
  
  有某小儿因受寒咳嗽,伴腹痛,呕吐。其妈妈担心不已而来询问。小儿虽然为稚阴稚阳,但充满生机。小儿若受寒,身体会调动力量来攻邪逐邪:邪在上则呕吐,邪在下则腹泻。因此,呕吐是小儿的常见排邪反应,不需担心。只是呕吐后气血两伤,建议适当喝些温热的生姜红糖水,既可补充胃阴,又能升起清阳。
  
  董洪涛中医微博集(六)〔养生〕
  
  一、四季
  
  一
  
  今日立春,天地之间气机开始升发,进入春三月,由木气主时。此时养生当养木气,使心情调和,气机舒畅,如此则能养肝。孩子属木性,又逢于春天,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需多照顾孩子的情绪,正如《内经》所言在春天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给孩子少些训斥,多些鼓励,有利于孩子健康无病。
  
  南宁的三月,往往阴雨连绵,数日不晴。人居其间,久则湿浊内滞,易影响脾气的升清,见脘腹满闷、精神不爽、体倦身困诸不适。可在屋内点燃一根纯艾条,顺便灸一下太白穴,或者燃烧点苍术冒些烟来,熏熏屋子。艾烟或苍术烟能退湿浊、祛霉气,兼可杀菌消毒,有利于阴雨天气保持健康。
  
  冬天是阳藏的时节,不适合于锻炼。现近春分,木气升发,化而为热,身在南宁已经有夏天的感觉了。人的阳气亦借天地之力而升发,此时可以动起来了。多些户外活动,多去公园,适当出汗,可以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天地变化。因热气来得偏早,若汗多或烦躁,可稍食些酸嘢,以酸收敛木气。或喝点乌梅冰糖汤亦好。
  
  春分之后,天地之间阳气升浮于地面之上,人居其间,易出现烦躁、失眠、发怒、焦虑、精神不集中等不适。这是木火过浮,干扰神明之象。养生之法,一则早睡以安神;二则喝乌梅固本汤:乌梅10,黑豆30、绿豆30、黄豆30,冰糖30,杏仁10,或煮汤代茶饮;三则适当吃点酸味,借酸以敛木火;四则开始运动起来。
  
  春分之后南宁炎热如夏,近两天突然变冷,临床所见感冒的人特别多。从中医分析,温度升高则阳气升发,卫阳宣通,汗液随之而透出,若猝然被寒冷遏制,卫阳收缩过度,即是感冒。2015年为乙未,属金运不足,寒湿偏盛,更逢寒邪外客,使太阳不固,其病在肺,故多见咳嗽、发烧,当用桂枝、麻黄之属升阳开表。
  
  每天临床工作很快乐,也很辛苦。现近立夏,南宁天热,汗多身累;且此时主气与客气皆为少阴君火,更兼金运不足,火灼肺金,时有口干舌燥之患。我常取乌梅两三粒、生甘草三四片,开水泡代茶饮,其味酸甜爽口,其效敛火生津,颇适合于火旺金弱诸症。按理推之,弱金不敌二火,润肺可用麦冬,清火颇喜黄芩
  
  今日立夏,南宁的天气越来越炎热了。身居南宁,养生注意:一则暑火燔灼,易伤阴津,故可常吃点酸野,能敛火生津;二则因暑火在外,人体阳气亦浮于外,则中阳反而不足,勿过食各种凉茶冷饮,最伤中阳;三则春夏养阳,晨服姜糖水,可多些姜,能使机体阳气顺应暑气而升发;四则夏日运动好,但勿汗出过度。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夏天阳气升发,可借姜性以升浮机体的阳气;冬日阳气敛藏,需凭萝卜以收藏机体的阳气。这样才能顺应天地四时的阴阳变化,也才能更健康。今天立夏,正是吃姜养阳的好时节,建议每天晨起喝姜糖水,可适当多些姜;或者每天上班时口含一片生姜,有不可思议的好处。
  
  有人认为:夏天吃姜的人只有两类,阳虚或风寒的病人及吃货。正常体质的人阳气刚刚好,为什么要去打破平衡?——此理似是实非。若能完全顺应四时变化规律,必然能与天地同寿。可事实上没有人真正做到,那就达到“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了。为了健康,我们要向上古真人学习,即使做不到也努力向前赶一步。
  
  春夏之交,阳气升浮,最是吃姜的好时节。有人问,体内有热,能吃姜吗?朱子注《论语》有:姜通神明,去秽恶。民间有“姜佐百味”之说,王安石也说: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姜。因此说,体内有热,亦可用姜。生姜辛温而散,能温阳通阳,亦能散气祛邪,多服固然会损正,少服则无害于正气,故不必过于避忌。
  
  二
  
  2015年为乙未,明天开始是小满,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太阴湿土,中见金运,土为湿,火为热,火生土,土生金,其气顺。其时湿热加临,容易患水肿、关节肿胀等不适,若滥吃生冷瓜果,寒亦随湿而至,则致腹泻、胸腹满胀。因此,虽然天热,亦可用灸,以通阳化湿。湿气偏盛,尽量少吃生冷瓜果,少喝啤酒。
  
  时逢小满,已经进入夏天,天气越来越热。受天地影响,人体的血液浓厚而粘稠,阳气易于外浮,故血旺而气畅。此时可借天地之力以通调经络,和畅气血,从而达到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效果。因此,入夏后最适合针灸,且疗效更高。此时针灸既适合于调治大病,亦有利于养生保健,而且还是美容养颜的好时机。
  
  进入小满后,天地气机为太阴湿土。湿为阴邪,最易伤阳,若滥吃生冷瓜果,极易出现脾虚泄泻。再者,素体湿重的患者亦需注意,要忌食生冷、油腻、粘滑之类的食物,以免伤损脾阳,使湿邪内滞,导致病情加重。祛湿之法,可用苍术点燃熏屋子,能祛湿除晦;薏米红小豆粥可祛湿;姜可通阳,阳通则湿浊自去。
  
  进入夏季,天气多雨而潮湿;且2015年小满之后其客气为太阴湿土。人易感受湿邪而出现纳差、腹泻、身重、胸闷小便不利、口腻、苔厚等各种不适。需忌食粘滑类食物,主要指糯米做的各种食物,如糍粑、粽子、汤圆等,这类食物会增湿助痰,且碍滞胃气。老年及久病体弱之人脾气本弱,尤需忌食此类食物。
  
  2015年小满之后,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太阴湿土,湿热加临;兼南宁处于西南坤位,土湿偏重。人居其间,易生湿热。平时可服薏米红豆粥,能祛湿浊;亦可常喝打油茶,此茶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并加大蒜同煮,其茶味苦而涩,涩中带辣,可祛湿热、清肠胃、利湿浊,最利于此时服用。
  
  夏天对应于心,人的心气逢夏天最旺,此时最适合开怀大笑,以舒畅心志,尤其适合于抑郁或心神不振、精神萎靡的人。大笑时阳气升浮,阴浊自散,有利于通阳排浊。但猝然大笑亦会导致阳气过升而出现意外,特别是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病人,大笑升阳的同时,也会耗阳,容易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导致脑溢血
  
  夏天暑热,不少人容易烦躁。从中医来看,夏天时人体阳气外浮,浮于肌表则为汗,浮于四肢则为动,浮于头面则为烦躁为失眠,这是自然现象。若症状轻微,可吃些酸味的食物,如酸野、酸梅汤等等;也可以于平时站立时多做五趾抓地的动作,以收敛浮阳;或者主动收紧肛门,象忍大便一样,也能敛住外散的阳气。
  
  有人问,夏天多出汗好不好?当然好。生命是动态的,有阳气的左右升降及内外出入。天热时人体阳气健旺,气化功能增强,自然会汗出,汗出可以降温,也可以排浊。若整天呆在空调房里,基本不出汗,这样就会导致人体无法顺应天地阴阳运动规律,若长期如此,会影响健康。夏天出汗多多,需要及时补水才好。
  
  夏天阳气外浮,汗出多多,若感觉疲惫,是阳气过浮,需要收敛浮阳。我推荐吃点酸味的东西最好,因为酸味能敛,亦能生津。望梅可以止渴,平时想想酸味的东西马上就会口中产生津涂。有网友说:难怪最近总想吃酸的,柠檬水杨梅什么的。这是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自然反应。有人大热天吃麻辣火锅,这就相反了。
  
  今日夏至,从昼夜来看,白天最长,夜晚最短;从阴阳来看,阳极则阴生;从动静来看,阳气欲收而一阴始生。养生之法,需静以养阳,勿动而耗阳;需情绪平和以通阳,勿五志过极而动阳;需食温性食物以温阳,勿过食寒凉而伤阳;可自灸关元以固阳,勿涉冷水游泳而损阳。其中微妙之意,需从天风姤卦细细体悟。
  
  三
  
  从一年来看,冬至与夏至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养生一定要重视这两天。冬至阴极而一阳生;夏至阳极而一阴生。阴变为阳,阳变为阴,其中阴阳消息进退与健康极有关系。夏至日可服我《选择中医》中提供的引阳气下归丹田方:制附片10,炙甘草10,干姜10,生龙骨30,生牡蛎30,白芍20,山茱萸30克,黄豆1把。
  
  人受自然规律影响,养生就要顺应天地。在天地阴阳变化比较大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尝试少食,特别是当以清淡为主,而不吃难以消化的肉鱼粘滑油腻之物。这样有利于温养机体阳气,从而使人体更平和地与天地阴阳变化同步。比如,二十四节气即是这样的日子,尤其是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天,最应该重视。
  
  端午,顾名思义,端者,正也;午者,如一日之午时,一年之仲夏,阳气最旺之时也。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亦称重五。端午往往近夏至,此段时间阳气最旺,人气亦最旺,最适合于养阳,用灸正当其时;端午又为天中节,此时恰逢十二消息卦的乾卦当令,我辈总要有终日乾乾,自强不息之志。
  
  从夏至节气开始至处暑之间,天地之间阳气最旺,温度最高,最适合于温阳通阳,这是借天地的阳气以养人体的阳气。素体阳虚或者久病大病之人都可于此时重视养阳,既可从饮食、起居、锻炼来养阳,也可借药物或针灸来养阳。比如,此段时间可用艾灸,效果最好;亦可用三伏贴或辛温通阳的膏药,重点取背俞穴
  
  二、饮食
  
  一
  
  不少人喜欢每天吃一个苹果,说是能补充维生素C。苹果性凉,久吃伤阳,易致腹泻。再者,苹果最不应该在早晨吃,因为早晨阳气初升,此时要温饮温食,则有助于阳气升发。若吃寒凉水果或喝冷水,会伤损阳气,使一天的阳气圆运动不协调。若一定要吃苹果,我推荐可切片加水再加点红糖煮了吃,则无伤阳之弊。
  
  有人说,西方人每天喝凉水,不是一样健康吗?——东方人的体质与西方不同,我曾在新浪博客里有专文分析过。简单来说,西方人体毛重,其体质多偏内热,喝凉水反而会舒服;东方人多偏内寒,喝温饮温食才健康。东方人偏木性,最需重视养阳气的升发,阳得温乃升,得寒则灭,因此我们治病养生皆当重视养阳。
  
  有人问:日本人吃生冷的生鱼片,为什么不生病?我强调东方人当重视养阳气的升发,因此饮食当以温为主,尽量少吃寒凉性食物。有人喜欢吃螃蟹、生鱼片等寒凉食物,建议同时吃些温热的食物以中和其寒性。比如,可吃些大蒜、芥末、苏叶、辣椒、生姜、大葱等等,都可在一定程度上使饮食的寒热属性平衡起来。
  
  我建议平时尽量少吃寒凉性的水果,目的是为了养好阳气,让我们更健康。有人说,若不吃水果大便就不通畅,怎么办?水果之所以能通畅大便,多是因为水果寒凉伤损了脾阳,导致清气下陷。这种通便方式偶尔一用尚可,若长期依赖水果以通便,则会出现面色青白、四肢不温等中焦虚寒的症状,这样做得不偿失。
  
  有人问:又想吃水果,又不想伤损中焦阳气,怎么办?我建议可试着煮水果吃。寒凉水果水煮后并不能改变其寒凉属性,但煮后温食至少可以平衡一下水果的凉性。我自己感觉吃苹果、梨子后容易腹泻,但煮着吃却无此弊端。当然,有人担心,那水果里的维生素C是不是被煮坏了?我却认为营养学可能就是一个假说。
  
  为什么要吃水果?一则,不少人迷恋水果的特殊香味,喜欢水果的味道;二则,媒体宣传,说水果多含维生素C,有利于健康;三则,闲着也是闲着,有水果就吃,没有也无所谓。但水果性多偏寒凉,内热火旺的人的确可以多吃些水果,既好吃又可以平衡阴阳;若素来中焦虚寒,体质偏弱,则不建议多吃寒凉水果。
  
  平时临床中我常跟病人讲要注意忌口,之所以忌口,是为了防止一些食物伤损胃气、阳气,或影响汤药的运化,或动风,或不利于康复。一般来说,要忌煎炸、烧烤、油腻、粘滑、生冷、辣椒等物。我们逢年过节所吃的食物多属病人需忌口的,如棕子、汤圆、年糕、月饼等等,即是粘滑、油腻之物,老年人尤需忌食。
  
  营养学重视食物的成分,而忽视了食物的四性(寒热温凉)与五味(酸苦甘辛咸),这与中医的理念完全不同。中医重视食物的性味,认为性味直接影响着健康,而忽视食物的成分。是成分重要还是性味重要呢?比如,喝冰水与温水,对于营养学来说是一样的,但我们的感觉完全不同;高级营养品远不如小米更养人。
  
  我们养生要重视营养的摄入,但又不是绝对的。饮食营养固然可以让我们的机体更健康,但若能舒畅情志,远离怨恨恼怒烦忧愁悲恐等负面情绪,调节起居,节制饮食,按四时规律以养生,其意义远大于单纯地饮食营养。我坚持认为:饮食更重要的是其寒热温凉四性与酸苦甘辛咸五味,而营养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
  
  糖能补益气血,有益于健康,只是需适量服用。糖味甘,甘能缓急、补虚、和中、调和药性。辛甘合用能发散为阳而宣通,酸甘合施可滋阴敛阳以缓急。分析常见的几种糖:白糖、冰糖性偏凉,能润肺生津、止咳和中;红糖性偏温,善养血益气、健脾暖胃。适其温凉,以合其证,则糖可广泛地应用于病人及不病之人。
  
  二
  
  癌症患者能吃糖吗?——当然可以吃。不管是红糖、麦芽糖还是白糖、冰糖,都具甘味,而甘能缓急、补虚、和中、调和药性,完全适合于肿瘤患者;甘为脾之味,甘能入脾而和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肿瘤患者若气血不足,则甘味足可补其虚;再者,若能每天早晨坚持喝点生姜红糖水,亦有利于肿瘤患者改善体质。
  
  牛奶性偏寒凉,适合于阳气旺而胃阴不足的证候,若脾阳虚则需忌服。胃阴不足当服五汁饮,其中就有牛奶,这也说明了牛奶有甘凉养阴之功,若常服易出现腹胀、大便偏稀、舌苔白腻或肥胖等脾虚湿重的症状。故牛奶只适合于阴虚火旺者,正常人不建议服用,若偶服可加几片姜一起煎煮后再服,略可缓解其凉性。
  
  一提起牛奶,一些人就认为牛奶能补钙,至于牛奶性偏寒凉,久服能伤脾阳而增寒湿则毫不关心。到底是补钙要紧还是伤阳更可怕,我们不妨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一下。阳为生命的根本,有阳则有生命,阳损则生命亦损,因此养阳即是养生。若脱离了阳气的“气化”而单纯来谈补钙,我认为近乎缘木求鱼,毫无意义。
  
  有人问,若不喝牛奶,怎么补钙呢?我想反问,为什么要补钙呢?现代营养学认为吃某种成分就能补充人体的某种成分,而完全不懂得食物需要被阳气“气化”之后方能变成人体的组成部分。若阳气不能“气化”,吃的食物没有被吸收,又谈何补这补那呢?因此,我认为补钙不过是营养学创造出来的一个假说而已。
  
  为了刺激味觉,能吃更多的食物,且吃得更香,有些人会大量应用辛香、麻辣、鲜咸之类的调料,如小茴香花椒丁香胡椒、孜然、辣椒、味精、罂粟壳等等。从中医来看,这些调料都能刺激脾的运化功能,让脾运化更多的食物,短期可增加食欲,补益气血,但若过度食用,反会耗伤脾气,使气血生化功能受损。
  
  网上流传着一个养生的食谱:早晨要喝一杯凉水,要吃香蕉(甚至要冰一下再吃),要喝一杯牛奶,说是能通畅大便以排毒。从中医来看,这样做不但不利于健康,反而会把健康毁掉。早晨木旺,阳气升发,人体阳气要温升,而不能吃凉喝凉。香蕉、牛奶其性皆寒,配以凉水,足以伤损中阳,使木气升不起来。
  
  生活中常见有人皮肤出现小红点,这是机体代谢的热毒透出于皮肤。我临床观察发现,欧洲白人多见皮肤红点,且其红点更多更大。分析其原因,白人吃肉多,经常吃肉的人容易代谢出热毒,因为体内热毒郁滞,白人更喜欢喝凉水。近年来国人吃肉越来越多,皮肤出现红点的人也越来越多,治本之法是常吃素食
  
  有人问应该吃什么养生?这要由每个人自己决定。我们生活的地域不同,体质不同,饮食文化不同,对食物的偏好不同,应该吃什么自也不同。因为食物也是药,也有偏性,我们可以细心体会不同食物的感觉,而不是完全按专家的建议吃东西。比如,晨起喝凉水,有人越喝越虚弱,且面色越差,这就不是健康的饮食。
  
  患病后需要忌口,特别是一些大病更需忌口。常有一些病人问,若忌口引起营养不良怎么办?其实,忌口是为了健康,只要我们保持阳气充足,即是真的健康。因为阳气健旺则能气化,饮食被脾阳运化成精微,上归于肺,下输于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脏腑气血自然和谐健康,与营养成分又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
  
  常有人疑惑:网上说苹果性温呀,怎么到你这儿又变成凉性的了。其实,对于食物或药物的属性完全可以自己体会,而不必拘泥于别人的说法。我若多吃苹果则必致腹泻,明显是寒凉伤阳,导致脾阳下陷了。再如,课本上讲马钱子性寒,但我试服的感觉是马钱子性大热,能温阳通阳,用于治疗肿瘤、关节寒痹最效。
  
  三
  
  有人问,要不要每天坚持吃一个苹果?苹果质润,性偏寒凉,若其人体质属相火偏旺,或感伤温燥,吃苹果会很舒服,当然可以坚持吃。若体质偏寒,就千万别滥吃寒凉的水果,越吃健康会越差。那么应该吃什么,不应该吃什么,需要依赖自己的体质和感觉。吃了舒服的,可以继续吃;吃了不舒服的,就不要坚持了。
  
  很多人为了补充维生素C而大量吃水果,甚至作为主食,却不管水果是不是寒性的。中医认为,水果只能为辅却不是主食,且水果各有其寒凉温热偏性,要选择适合于自己体质的水果。比如,梨子、苹果多汁而性凉,阴虚火旺的人可吃,但阳虚阴盛的人则当忌食。再如,芒果荔枝龙眼等性温热,适合于阳虚之人。
  
  有某医建议晚期癌症患者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这种观点我不支持。一则食物皆有寒热温凉等偏性,患者一定要忌食一些会加重病情的食物。比如,肿瘤晚期身体越来越瘦,此为阳损及阴,此时要忌食辣椒、烈酒等辛辣动火之物,以免耗损阴津;二则医者父母心,即使是癌症晚期亦要尽心救治,绝不轻言放弃。
  
  我们每天饮食,吃的是仅仅是成分吗?按现代营养学的说法,人体要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但从中医来看,我们吃进身体的不是成分,而是气化精微。把一堆蛋白质、氨基酸按比例组合在一起,并不能变成一个受精卵;食物入口,经过气化而吸收的是食物中所储藏的天地阴阳升降变化出的气与味。
  
  我们以五谷为养,五谷得天地阴阳四时之气,内蕴生机。生命源自气化,我们只有吃了有生机的食物,才能让机体有活力。但按营养学的观点,我们只要吃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即可,而不必在乎食物是不是有生机。由此而言,营养学是支持吃转基因食品的,因为这样的食品可以提供人体组成的成分。
  
  五谷是种子,其经冬藏而后播种,得天地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之气,五行具备,因此可作为我们维持生命的主食。推之,最适合于生命的食物应该是兼得五行之气的,粮食即属此类。水果亦得五行之气,可为健康之助,而蔬菜多得五行的偏气,只能作为维持生命的补充。吃什么健康,还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决定。
  
  现代营养学注意食物的成分,认为健康机体需要充足的成分,但从中医来看,饮食什么成分与健康根本无关,我们吃的是生机,即食物中所包含的由天地阴阳气化出来的四气五味等精微物质。由此说,健康的身体源自有生机和活力的饮食,而绝不能以各种现代工业合成品如复合维生素、蛋白粉、钙片等保健品过日子。
  
  饮食关乎健康,吃什么更健康?现代营养学认为要吃身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中医则不在乎食物的成分,强调阳气的“气化”功能才是饮食导致健康的关键。中医认为饮食进入胃脘,通过脾的运化升清,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然后水精四布,五精并行,达到脏腑平调,经络通畅,气血充盈的健康状态。
  
  很多病是吃出来的。或吃的太多。有人认为多吃才能营养充足,岂不知若中焦阳虚而气化不利,吃多了反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导致饮食不能运化而变成痰浊水饮等病理产物;或吃的太偏。健康的饮食应该简单清淡,而绝不能以大鱼大肉或者果子狸、穿山甲、蛇、鳖之类为主。五谷为养,因为五谷最得土气,最和五脏
  
  有人相信,吃某种营养保健品有利于健康。营养成分是身体的组成部分,但吃营养成分却不一定更健康。生命是阳气“气化”的结果,饮食入胃,必需经过气化,才能把精微输布全身而发挥生理作用。只要我们正常饮食,不偏食,就一定能使脏腑和谐,气血健旺,自然健康无病。至于营养成分是否充足,谁还在乎呢。
  
  四
  
  常见的错误饮食习惯:早晨常饮凉开水清洗胃肠,却不知早晨属木,木气喜温;每天吃一个苹果,却不知苹果性凉,伤损脾阳;吃水果通大便,却不知水果其性多偏寒凉,之所以大便通畅是脾阳被损而下陷的结果;夏天吃冰,却不知夏天阳气在外,中阳最虚,最忌寒凉;多吃肉有营养,却不知营养必需依赖“气化”。
  
  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肉,其家长却逼着孩子吃,说孩子要发育,必需吃肉才有营养。我认为,这是被现代营养学给蒙蔽了头脑。吃什么不是关键,关键是要保证脾胃的运化功能,使饮食精微输布五脏,则阴阳平衡,气血充足,经络通畅,自然健康。若拘泥于吃各种营养成分而不管脾胃阳气衰弱的事实,则越吃越不健康。
  
  之所以多见一些体质虚弱且面色晦暗的孩子,问题的关键不是吃得太少,而是吃得太多了。有的家长让孩子拼命吃,认为吃得越多越有营养,也就会越健康,却完全不在乎孩子的脾胃阳气是否充足。过多地饮食肥甘厚腻导致脾阳不升,饮食不能运化,最终只能作为粪便排出体外。健康源自中焦阳气充足,这才是根本。
  
  有人问:不吃肉则身体瘦弱,吃肉则消化不了,怎么办?——之所以瘦弱及不能消化肉,是因为脾气运化功能不足,治本之法在于健运脾气。脾主土,故需食多得土气的食物,如地下长的地瓜、山药等;脾喜温恶凉,故需食温;脾色为黄,故需食黄色食物,小米色黄,最养脾土;脾德在缓,故需食甘味以缓脾之情。
  
  有人一天三顿吃肉,且无肉不欢;有人喜食肥甘厚味;有人经常暴饮暴食。所有这些都会伤损脾气,使脾的运化功能下降,导致饮食不化,堆积于体内则化为痰浊水饮,成为致病因素。健康的饮食是粗茶淡饭,而不是大鱼大肉,更不是各种营养品、保健品。比如,五谷杂粮最得土气,也最养人,且不会助湿增痰为患。
  
  治病的过程中需要忌口,有人问,不吃药是不是就不用忌口了。这种观点是误解了忌口。之所以要忌口,是因为食物也有偏性,食物的偏性若对健康不利,就需要忌口,所以说,是疾病本身需要忌口。比如,皮肤痒忌辣椒、鸡肉即是。当然,为了利于汤药发挥作用,亦需要忌食粘滑油腻等食物,这又是为服药而忌口。
  
  孔子说:食不厌精。其字面意思是:米不嫌舂得精。有人误解了孔子,认为要吃精面粉,不吃带皮壳的粮食,如糙米等。为了健康,我们反而要多吃粗粮,少吃精面粉。粗粮往往得种子的全体,有完全的生命力,虽然口感不是极好,但胜在五行悉备,最养人气;而精面粉则缺乏生命力,久食易于聚痰生火而成疾患。
  
  按现代营养学的观点,食物中只要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即是有利于健康的,至于是不是太寒伤阳或太热耗阴,是不是含有生命活力,是不是转基因食品,则无关紧要。营养学主张成分至上,但生命活力必需依赖成分吗?营养不良一定会影响健康?把蛋白质、氨基酸等按比例聚在一起,就能成为受精卵了呢?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