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博客荟萃
›
董洪涛的博客
›
选择中医微博集之82
返回列表
查看:
288
|
回复:
0
选择中医微博集之82
[复制链接]
董洪涛
董洪涛
当前离线
积分
10
发表于 2015/10/14 17: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有某医对病人说,你的病是绝症,当今无药能医。对于这样武断的说法,我是不赞成的。一则打击了病人的信心,甚至导致病人精神崩溃,加速病情恶化;二则你自己不会治,并不代表别人不能治;三则你所会的医学不能治,或许别的医学能治;四则
医者
父母心,若是视为己病而一心赴救,绝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癌症
毕竟不好治,而且容易恶化,很多时候病人是靠顽强的信心和希望活下来的,而不完全依赖医疗。因此,医生当努力启发病人的正信正念,让他们远离怨恨恼怒烦
五毒
侵扰,并充满乐观积极、自信向上的心态,这是康复的关键。而绝不能无视病人的心理与情绪,说一些“这是绝症,无药可医”之类破灭希望的话。
二、论学
一
生命是
运动
着的,我们的身体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每天都需要饮食,也会代谢出“垃圾”,需排出体外。若身体
阳气
不足或
脏腑
功能减弱,则排浊功能会减退,结果就是垃圾蓄积在了体内。若一段时间之后身体阳气恢复或脏腑功能正常了,则会把以前蓄积的垃圾统统排出体外。——
肿瘤
的发生与治疗也正是此理。
生理功能
是人体的正常反应,我们都不会认为是生病。比如,
发脾气
了
血压
会暂时升高;婴儿不会走路;老人关节退变;吃多了
胃胀
;皮肤泡在水里会略发白等等。谁也不会当成
疾病
去治疗。同理,体内有痰浊
水饮
瘀血
等垃圾暂时未能排泄出去,这也是生理现象。若认为是肿瘤而滥用手术
放化疗
,那就是过度治疗了。
有人问,因
感冒
引起的
咳嗽
当用何法治疗?当风
寒邪
气外袭,卫外不固时,邪气侵肺,导致肺失宣降,就会出现咳嗽诸不适。因此,治疗的关键是:邪之来路即邪之出路。要用辛温诸药打开毛孔,把邪气赶出去,邪气退出,则
肺气
自然恢复正常。而绝不能滥用
寒凉药
物,毛孔关闭,使邪无退路,则必然会深入
三阴
。
有些人非常容易感冒,总断不了根,稍有风动草动即感冒。这样的人往往曾滥用过
抗生素
,或曾用冰敷
退烧
。风寒邪气需向外透,而不能向内压。
寒凉
虽能退烧,但不利于邪气外透,而且伤损阳气。若反复滥用寒凉,导致机体阳气渐弱,再兼感邪,则内外邪气相互勾结,易致感冒反复发作。治本之法,仍在于扶正。
反复感冒多因于正虚,我在
微博
以及《选择中医》一书中提供了两个常用且有效的药方:参苏饮及
柴胡桂枝汤
,病人可根据病情及体质选用。再者,可坚持每天早晨喝
姜糖水
,能升阳养血,调理
营卫
平衡;又可
艾灸
大椎
或身柱穴,能增强机体的卫外功能;还可适当体育锻炼,或者配合
针刺
,都可扶助
正气
,预防感冒。
我一直认为,真正高明的医疗手段应该是这样的:伴随着症状的消失或者疗效的产生,病人的体质亦随之而好转。也就是说,治疗的结果是疾病消失,体质亦改善。若治疗后此症消失,但彼症又出来;或者,病症虽然缓解了,但体质下降了,这样的医疗绝对不应该是高明的。当前的不少
慢性病
症的治疗都需如此思考。
经过正确的治疗之后,机体往往会产生
排邪
反应。排邪的途径很多,我已经在《选择中医》一书中有详细地分析。关于肿瘤
病邪
的排出,我临床观察到,不少病人会出现循经远端
湿疹
,或皮肤
溃疡
,或肢节
疼痛
,而且,病邪越重,其排邪反应越明显。比如,皮肤溃疡会经年不愈,而一旦肿瘤消失,其溃疡即自动
收口
。
正气与邪气不两立。正足则邪必退;邪旺而正易伤。
养生
就是要养正气,使正气健旺起来,邪气自然无立足之地。治病亦是这个道理,扶正与祛邪需要巧妙地统一起来:正气太弱需以扶正为主;邪气太盛则需祛邪为先,扶正即是祛邪,祛邪亦即扶正。但需注意祛邪勿用虎狼之药而伤正,扶正亦勿过于滋腻滞塞而敛邪。
邪气入体,依据正气在不同层面的强弱而或进或退。若三阳层面正气不足则邪气易内侵三阴;反之,若三阴阳旺则邪气又会退出到三阳层面。比如:有的人患
哮喘
,哮喘好转则出现湿疹;湿疹消失哮喘又发作;有的人素患
脚气
,脚气好了又见下肢
水肿
。这都是正与邪进退的现象。医患皆需明晓此理,自然临证不慌。
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活的、有生命力的、有情绪变化的、与天地相应的整体,因此中医不但能治病,还能扶助正气以预防疾病。疾病的进退除与病邪的性质、强弱、感邪轻重等有关之外,更与人体的正气盛衰密切相关。中医重视养正,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正气才是疾病康复的关键。
二
仲景深切认识到了寒邪为患最烈,把
伤寒
看作百病之源而著《
伤寒杂病论
》。伤寒诸方不仅善祛外寒,更可治疗内伤寒邪诸症。寒邪外袭,由表及里,而有
六经
传变,因此仲景以六经钤百病,非常高明。临床治病时需紧紧抓住六经,以六经来观察寒邪的深入程度,从而明了正邪交争的部位,自然成竹在胸而淡定不慌。
生病了不可怕,若能得到正确的治疗,往往可迅速康复,最怕的接受了错误的治疗。什么是正确的治疗?伴随着治疗进程病人的症状缓解,且体质亦有改善。什么是错误的治疗呢?治疗后不但病状没有好转,且体质亦受损害。比如,感冒
发烧
用针灸或
汤药
后烧退正复,病人的精神饮食皆正常,如此即是正确的治疗。
治病有两个思路,一则把病变部位切除或把致病毒邪杀灭;二则把人体正气扶起来,让正气修复病灶并祛除病邪。两个思路决定着两种不同的
治病方法
,也导致不同的治疗结果。一种是见病治病,
头痛
医头,脚痛医脚,以治病为目的;一种是把人看成整体,把疾病看成是正邪在不同层面的交争变化,以扶正为关键。
我一直认为,真正高明的医学应该关
心病
人的身心两方面,既让病人的所有症状消失,还要把患病的体质扭转,并且还能让病人心情舒畅,更需为病人提供
养生保健
的意识与方法。所以说,若只是单纯地改善症状还远远不够,还应该让病人从此不再患病。真正的良医不仅要
医术
精湛,
医德
高尚,还需要重视人文关怀。
医学应该站在生命及整体的高度上,而不能只拘泥于局部病症。比如,由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引起了肿瘤,若单纯切除肿瘤,虽然手术很成功,但终是治标而已;再者,哪儿有病切哪儿,这是最可恨的医疗手段,把病灶切除并不表示病好了,相反,滥用手术会伤损正气,导致
血瘀
毒滞,甚至体质下降,其后患甚大。
我们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治病或养生总需在阳气上下功夫。疾病之所以康复,是因为邪退而阳气得安;身体之所以健康,是因为阳气旺盛而邪不能客。因此说,阳气是本,病邪是标。治病时往往需要标本兼顾,但切记勿失其本。不管任何医疗手段都不能只盯住病邪而忽视阳气,祛邪固然要紧,复阳才是康复的关键。
有人检查发现有
乳腺增生
、
卵巢囊肿
、
子宫肌瘤
、肝
血管瘤
、腰椎增生等病。所有的增生、
囊肿
、肌瘤、肿块等皆属
阴浊
凝滞,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阳气不能
宣通
。因此说,治病的关键是扶阳通阳,让阳气健旺,则浊毒痰饮水湿等阴性代谢产物自能排出体外,而不至于凝聚滞塞为患。阳气一通,则诸症皆可霍然而解。
若室内有垃圾,我们往往先把垃圾收集起来包好,回头再扔出去。而在扔出去之前,绝不会把垃圾袋刺破,则垃圾容易泄漏出来。同样的道理亦适合于肿瘤的诊治。任何肿瘤都是机体的“垃圾”包,等阳气健旺时多可自动排出体外,而且不需要人为干扰。若用钳子把垃圾包捅个洞,去研究垃圾的性质,此法不属高明。
临床用方一定要重视整体调理,这是中医取效的关键。有些中医见症治症,却忽视了机体是一个整体,其结果是疗效不好,且越治体质越差。比如,病人上有浮火引起的
失眠
、
烦躁
;下有阳明不降导致的
便秘
;中有
胸闷
、
腹胀
,用
大柴胡汤
合
半夏
厚朴
汤,
病机
与方药相合,诸症自可霍然。若见一症加一药,绝非高明。
有人
腰痛
,检查发现
腰椎间盘突出
,针灸治疗后诸痛消失。病人说,我要再去拍个片子,确认一下病好了。我说,其实没有必要,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气血
已经宣通,疼痛自然消失,拍片并不能证明病情真的康复了。若拍片正常,但仍腰痛,这是有病还是没病呢?自己的感觉才是真实的,何必执着于机器的诊断呢?
三
脾胃
为人身的
枢机
,主阴阳升降。
脾主升
清,使清阳出上窍,上窍通于天气,上窍包括眼耳鼻,皆是双数;
胃主降
浊,使浊阴出下窍,下窍通于地气,下窍包括口及前后二阴,皆是单数。脾胃升降决定着周身九窍的功能,故凡九窍诸病,皆可从
脾胃论
治。
脾阳
升则上窍通,
胃阴
降则下窍畅,开窍的关键在于升降脾胃。
形容人
生气
时的怒火,我们常说“七窍生烟”。七窍是什么?是人身头部的七个孔窍,包括两耳、两眼、两鼻孔及口。七窍皆为
五脏
神气所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五脏安和则诸窍通畅而无病,若一旦邪火内扰,五脏被焚,火生其内,上通于头部的七窍就会冒出烟来。
临床上我发现,不少病人过于相信并依赖机器检查,却对自己身体的感觉不重视。机器毕竟没有思想,机器的检查结果根本就不能完全评价我们的健康与生命。因此,我不主张盲目依赖机器检查而忽视自己的真实感觉。有人问,自己的感觉就准吗?当然,我认为只有自己的感觉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感觉好才是真的好。
一女孩两岁许,每次一感冒其妈妈即带去挂水,挂水一年余仍是反复感冒发烧,且出现哮喘、易惊、纳差、面色青暗等症。如此治法损伤阳气,导致体质渐而下降,我建议以后不要再让孩子挂水。其妈妈说,医生说一定要挂水,否则不能控制症状。我问,您都挂水治了一年了,病治好了吗?何不改用中医调治呢?
一女病人带着多张胃镜报告来诊,其患久年胃胀,曾多服西药,至今未愈。我问,您做这么多胃镜干什么?她说,想看看病好了没有。我又问,您的胃胀缓解过没有?她说,没有缓解。我再问,既然症状没有缓解,您想通过胃镜证明什么呢?若胃镜未见异常,您仍然胃胀,您认为病是好了还是没好?病人略有所悟。
中医的五脏绝非
解剖学
的
器官
,而是机体五种不同生理功能的综合。比如,中医的心即是大脑、
心脏
、
血管
、血液等多个组织器官的功能集合。我认为,五脏体系的范围极广,其内应于机体的生理、病理,外合于
八卦
、四时、预测、哲学、建筑、
风水
等等。昨晚给弟子们讲“五脏别解”,从医学之外讨论五脏体系。
世俗都认为
精虚
者可以
补肾
,认为补肾能补精,其实这是对肾的功能的误解。《
内经
》里明确地讲过:“肾者主水,受五脏
六腑
之精而藏之。”也就是说,肾是藏精的,不是生精的。肾的功能正如阀门,要开关适度,则精气适当外泄,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若过度打开或关闭,则精气外泄失调,必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肾主敛藏五脏六腑的精气,精气的泄出由肾负责。精气要缓缓释放,既能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可维持正常的寿命。若肾的开关没有管好,导致阀门打开太大了,精气就会过度泄出;反之,若阀门关的太紧,精气则释放不出。我琢磨,人身可以调节这个阀门的
穴位
当是命门。其穴居两肾之间,其名又为生命之门。
五脏藏五神:心藏神、肺藏魄、
肝藏魂
、脾藏意、肾藏志。五神若有所病,则需调和五脏。调和五脏既可用汤药,更可施以针灸。特别是人身有五脏藏五神的五个特定的穴位:神堂、魄户、魂门、意舍、志室。顾名思义,若能善用此五穴,可以调和五神,对于精神、性格、意识等层面的一些疾病或能找到合适的方法。
俗话说:病急乱投医。经常见到有人网上求方,我的观点是需谨慎。仅有几句病情描述甚至仅说一个西医的病名,中医根本无法精确辨证,证不明,方即难出。即使医者凭经验勉强出了药方,若病人
服药
不得法,或病情已有变化,则往往难取良效,甚至产生相反的作用。因此,大病重症急症,我还是建议请
明医
面诊
。
四
生命是一个巨系统,诊治疾病需综合考虑。虽然病的是肉体,但病因却是多方面的,既有饮食不节、外感六淫等因素,亦与情志失和、五毒(怨恨恼怒烦)内蕴相关,还与天文地理、四时节气、
五运六气
等有密切联系。良医治病,需兼顾天时、地理及人事等诸多方面,以施针
用药
为主,还会调和情志,如此方是高明。
《内经》要求:良医治病,需知晓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以及雌雄表里,这些都与人的生理病理相关。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呢?前贤提出了“援物比类”的方法。即在
中医理论
的指导下观察天文地理与人身,立象尽意,依象而思虑,据象以辨证。如此则可依思维道理而生智慧,方能以诊无过,以治不失。
凡是生命,都有气机的升降。气机升降以中土为轴,中土包括脾与胃,脾主升而胃主降,然后木火金水为左右上下的四轮,开始生命的各种生理功能。升降异常即是疾病。百病生于气,治病即是调气,调气的关键在于调整气机的升降,或施针灸或处汤药,使机体的阴升阳降、阴出阳入归于平衡,如此即是正确的治疗。
脏腑各有升降出入,六经亦复如是。太阳病是营卫出入之机失调,导致营卫失和;
阳明病
是阳土之气不降,导致
胃家实
;
少阳
病既是气机在
腠理
之间的升降失畅,亦是阴阳在表里层次的出入异常;
太阴病
是
阴土
之气不升,引起清阳下陷;
少阴
病是心火与
肾水
升降失常;
厥阴
病是阴阳气血升降出入逆乱,以致寒热错杂。
我在临床中重视扶正,只有正气充足了才能祛除邪气,因此我不建议病人过于依赖机器检查,而要仔细体会自己身体的微妙感觉。但这并非绝对的,毕竟,必要的机器检查可以辅助了解病情,亦不必偏废。但我不主张过度做一些伤害性的检查,如X光、CT、MRI、PET、
抽血
、
脑脊液
检查等等,适可而止,更利于康复。
只要生命存在,机体就会有阳气,也就会有气化功能。我们每天饮食而能获得食物中的能量,全都依赖阳气的气化功能,同时,代谢之后的浊毒糟粕等能正常排泄,也依赖气化功能。若阳气健旺,气化功能正常,则体内浊毒都能顺利排出;若阳气已虚,气化功能异常,即会产生病理代谢产物,郁滞于体内,即是疾病。
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体内的阴津水液等皆与血同源而生,因此,这些阴津体液上皆附有阳气。我们会正常排
出汗
液、尿液、眼泪、鼻涕等产物,这都是机体阳气自然气化的结果,因此,不会伤正。若人为地过多排出津液,如吐唾沫、大汗出、抽血、抽取体内的
积水
、积液、脂肪等等,则都会或多或少地伤损正气。
有人问,
放血疗法
会不会伤正?理论上说,凡从体内抽出血液都会伤正。但若属离经之血、瘀血、败血、浊血、死血,或体内有
热毒
邪火,在病变部位或循经远端小量
放血
不但不会伤正,反能促进新血循环,能泄出体内的火毒,这样有利于健康。若是大量放血,虽能祛邪,但亦必损正气。因此,放血疗法需适度适量。
检查病情有时要抽血、抽
脊髓
,血与脊髓皆是人体的必需,上面附有阳气。若过度抽血和脊髓,气随血脱,病尚未治,阳气已虚,更何况病人本来就虚弱,怎奈如此反复折腾。
孕妇
以血为本,以血孕育
胎儿
,若过度抽血,如何
养胎
?虽然抽血和脊髓有利于找到病因,以便于对症治疗,但若能不抽血而治病,方属高明。
《内经》中的理论需细加琢磨。比如,肝气通木,对应于鸡、麦。
肝病
患者应忌食鸡,有人临床观察到,
肝炎
已愈,因食鸡肉而复发;凡
肝郁
不舒者重用生
麦芽
有良效,但炒麦芽则无此功效。再如,经文有“皮肤坚而毛发长”,张珍玉教授从此句中悟出:皮肤乃肺之合,头发生于皮,故可
益肺
气以治
脱发
,收到显效。
五
正气即是生命,任何医疗都不能伤损正气。真正高明的医疗不仅能治病,更能保命,还能让病人心情舒畅;若只能暂时治疗病痛,但不能保命,勉强算二流的医疗;若既不能缓解症状,又让病人因恐惧或
过度医疗
而早早死去,这是最低等的医疗。中医所追求的即是第一种境界,既重视祛邪以治病,又兼顾扶正以保命。
有人认为,中医完全不懂生化检查,连疾病都不会诊断,怎么会治疗疾病呢?岂不知中医懂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明了五脏六腑、气血标本、五运
六气
,并且知道
三阴三阳
、六经开合枢,中医还有
三焦
、气血津液、十二
经络
等辨证方法,中医对于疾病及生命的认识远远超过现代解剖生理的层次,中医又怎么不会治病呢?
有人建议:你应该把中医的温热寒凉量化出来,计算器一算,得嘞知道今天身体温热寒凉的平衡了,别一天天玄乎得不行。——这又是受数理化毒害而产生的思维模式。药物需要量化,这是西医的标准,在中医看来却是完全没有必要。阴阳失衡可自己感知,且亦有症状体征可见。正如饿了吃饭,多少全凭自己的感觉。
有网友抱怨:中医为什么要用
阴阳五行
、气血津液、经络穴位这些莫名其妙的名词,看不懂呀,若能改成通俗的多好。——两千多年来中医一直用这样的名词来解释生理、病理以及临床理法方药(穴),且自成体系,博大精深。我认为若想了解中医,就应该
学习中医
的名词术语,若改成现代的名词,反会引起误解。
外感风寒暑湿燥火都会引起发烧,其治法各异。比较多见的是感冒寒邪所致的发烧,当用辛温解表
透汗
的方法,汗出其寒邪即解,发烧立退,最忌滥用寒凉,用抗生素或冰敷等法会闭塞毛孔,伤损阳气,易致邪气内陷。至于其他邪气引起的发烧,或
祛风
,或清暑,或
祛湿
,或润燥,或清火,需要具体病症具体分析。
学习
中医一定要通晓历法,包括以太阳运行周期为主的阳历以及合太阳月亮运行周期为一体的阴历,特别要学习中国独特的干支历法。《内经》里不但有四时养生,四时即源自太阳运动;还有随月亮圆缺而选择补泻之法;且五运六气理论又要依赖干支纪年。因此说,从历法而入中医,即是溯源;源明则其流自清。
古人治医,或以医为业,或仅凭兴趣,只是副业。比如,王肯堂著《证治准绳》,系统总结了明代以前的中医临床成就,至今仍被奉为圭臬,但王氏不是医生;林珮琴著《类证治裁》,于
叶天士
心法多有总结,为内科之集大成者,但林氏本不业医。但我们不能否定他们的中医成就,甚至
医圣
张仲景
的本职亦是太守。
观古代医著,其作者既有专业医生,也有
中医爱好
者。专业医生的优势在于
临床经验
丰富,书中水分少,干货多;其劣势在于个别医家过于保密,平生经验只传子孙而不传外人,导致药方及医术丢失;中医爱好者多是文人,其优势是善于总结,对理论有发挥,劣势是或因追求文辞而损害
医理
,或执于雄辩而脱离临床。
细读《内经》,其论病之因首重风。六淫有风寒暑湿燥火,而《内经》屡言风为百病之长、百病之始;到了东汉,张仲景则以寒立论而著《伤寒
杂病
论》;金代医家
刘完素
一反仲景而强调火热之邪致病,创寒凉派,当前的西医重用抗生素,倒是与寒凉派立论暗合;至明清又出
温病
派,强调
温邪
致病,与仲景颇有不同。
纵观两千年来的诸位医家,其中颇有一些是中医爱好者。仲景本是干太守的,公事之余才行医;苏东坡是大文豪,居然也能著述《苏学士方》;张景岳曾是军人,晚年始专心于医;傅山为思想家、书法家,亦能著述《
傅青主
女科
》诸书。由此说,中医不必专业而为之,只要精勤不倦,明其理,致其用,亦能有得。
六
风者,起于
青萍
之末,其本为气,动而成风。《内经》中广言风为百病之长,其实是强调“气”为重要的致病因素。风在外则为六淫之首,能侵袭肌表,干扰人的营卫而导致表病;风在内则为气,飘摇于上而为风动,滞塞于中而成
气滞
,冲突于左右上下而成诸痛诸痹。因此,善医者首在治风,或针或药,祛风为要。
读《内经》,见其文中
黄帝
、歧伯、伯高、雷公、俞跗诸家反复辩难问答。之所以要列出如此多的前贤,我想,或许中医理论奥妙精微,仅凭一人之力不能得其全体,因此,需要多
人参
与,互相参酌,方能透发其义。比如,歧伯精医术
脉理
;俞跗治病不用汤药、针灸,而是割皮解肌,洗涤五脏;雷公则精望色与针灸。
有人问,肿瘤
晚期
已经扩散,还能用中医吗?我的观点是不管在疾病的哪个阶段,选择中医都有意义。疾病早期邪在皮毛,可用汗法解表;疾病中期病在经络,可疏通气机;疾病后期病在脏腑,亦可调和脏腑。中医治法众多,有针灸,有汤药,有
推拿
,有
刮痧
,诸法或治于外,或调于内,总能使阴阳平衡、气血和畅。
刚起床时我们往往会揉
眼睛
,白天
精神不振
了也要使劲揉揉眼睛才舒服,这是为什么呢?眼睛为心神的门户,睁眼则神采外露,闭眼则神采内藏。
睡觉
时闭眼,就是把神藏起来,睡觉即是
养阳
之藏,通过睡觉使阳气休息,然后才能精神焕发。同理,若白天用神过度而神气不足了,通过刺激眼睛可以勉力多露出些神来。
病人身患苦痛,好不容易找到
名医
诊治。若该医只是开个方子把就病人打发了,不管有效没效,至少我认为还不到位。良医治病,不但能帮助病人缓解不适,更重要的是要让病人了解养生防病的思路,并调节情绪,远离怨恨恼怒烦。比如,肿瘤患者多属
阳虚
,即需告知
温阳
通阳的方法;
皮肤病
患需
忌口
动风之物等等。
我们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但生命却不完全是物质的。假如弄一堆与人体结构完全相同的
蛋白质
、
维生素
、钙质等,并不能组成活的人。人还有思想,有精神,有意识,这些都是唯心的存在,但又会影响机体的健康。若拘泥于唯物的解剖生理与病理,却忽视人的精神意识,无异于胶柱鼓瑟,也必然不是高明的医学。
高血糖
是疾病,但在遥远的冰河时期,高
血糖
却为人类祖先提供了无微不至的保护,否则人类很可能已经在那场冰天雪地中全部覆没了。由此分析,当身处严寒时,我们的机体需要略高的血糖以维持生命。推之,若在冬天检查血糖,其水平略高应该是正常的。事实的确如此,夏季时血糖往往偏低,而秋冬季则会偏高。
血气
为健康之本,因此,为了健康不建议
献血
。或问:为什么说适量献血有益健康呢?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年轻
人中
焦阳气健旺,气血化生充足,适当献血亦不至于影响健康;但若
脾虚
胃弱
或
虚损
之人则不建议献血。另外女子以血为本,况且女子还有月经,献血会耗气。献血后一定要
健脾
运,多休息。
面对疾病,是在病痛的折磨下心生怨恨恼怒烦,还是欣赏疾病,淡然并放下。不同的心态决定着不同的结果。以癌症为例,恐惧忧虑往往会让病人迅速恶化,而开朗快乐的人反而更容易战胜病魔。
佛教
里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唯心之论,我们不讨论其对还是错,但若能把这个观点用于治病,却是最有助于康复。
我们常把疾病称为“病魔”,病而成魔,必然是张牙舞爪,面目狰狞的。小到感冒,大到癌症,疾病带给我们的总是难受和痛苦。如何让我们远离病魔呢?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都在不断地探索,希望能找到健康的真谛。我们的前贤观天则地以验之于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医
理论体系
,至今仍显示着强大的治病能力。
七
某病友一直相信中医,且平时有所不适亦用中医。其小儿春节期间感冒发烧,去挂水后至今仍反复低烧,且食欲变差。我问为什么不用中医?她说想用呀,但家人全都反对,实在顶不住压力,只好选择挂水了。我发现不少年轻人相信中医,但孩子的爷爷奶奶们却是铁杆的西医粉,要选择中医,先需做好老人的工作。
让家里的老人接受中医,我琢磨了几个方法:一则,让老人看到实效。比如
中医治疗
小儿感冒发烧速度快,效果好,老人亲眼看见,自然相信;二则,引导老人看看中医科普读物及电视节目,并让他们尝试着学一些中医的养生保健方法;三则,老人若有不适,可找明医面诊,让老人亲身经历一下中医治病的过程。
中医是正能量,因为中医根植于中国
传统文化
,其中深涵和谐、自然、仁义、慈悲等思想。学习中医可以静心,可以怡情,可以增智,可以养生,越是深入中医,越能使自己的心情宽容、平和、快乐、少欲。况且,中医能孝长辈,能慈
幼儿
,能养吾身,是为大道。总之,因为中医,所以健康;因为中医,所以向善。
有病人因胃痛来诊,
胃镜检查
未见异常。病人问,查不出来怎么办呢?我说,查不出来说明您没有器质性的病变,这不是好事嘛,为什么要担心呢?病人说,查不出来,心里不安呀。我说,若查出有问题,心里才真会不安呢。——机器不懂生命,因此机器检查并不完全可信,不管查不查的出来,自己的感觉更为重要。
健康必需有合适的体温,人有体温,即是阳气所化;而寒邪袭人,最伤阳气。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把伤寒作为百病之源,其因概原于此。寒邪入体,与阳气交争,或正胜而邪去,病体康复;或正弱而邪进,由表及里,而有六经传变。仲景以六经钤百病,探索寒邪致病的规律,亦即阳气在六经不同层次的强弱盛衰。
中医是医术,也是
文化
。把中医学好了,不但可以成就明医,还能享受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妙。读书临证,日夜不辍,攸游其中,俯仰自得,其中趣味,得者自知。不但医术提高,且让生活更快乐、更简单。我爱中医,于两点体会尤深:学中医要得其心,与中医朝夕相处而不累,反得至乐;又要超于象外,不执于医。
或问,如何学好中医?中医不只是医学,还是哲学,是文化。因此,不但要学中医的理法方药,还要学习中医之外的
知识
。中医是长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上的一棵大树,学习中医要广泛地学习传统文化,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民俗、预测等等。正如古贤所说:学诗的功夫在诗外;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一病人
膝关节疼痛
,伴有肿胀,走路困难。来诊时自述,因关节腔有积水,曾抽水七次。我问,抽水这么多次,效果如何?病人回答,越抽病情越重呀,不得已才来选择中医的。——我认为,体内的液体需通过气化而排出,凡是抽出来的都会伤损
元气
。抽积液、抽积水、抽脂肪等虽能暂得小效,但并不利于大病康复。
有病人手指关节疼痛且肿大。问我,这是不是风湿,为什么检查没有问题?我说,这是寒邪郁滞于关节,不一定是
风湿病
,再者,检查正常说明病邪轻浅,反而好治。又问,中医能把肿大的关节缩回去吗?我说,能。再问,关节都变形了也能康复?我说,只要阳气通畅了,关节肿大是完全可以恢复的。病人似有所悟。
最近有不少北方的病友来南宁我工作室,有些人患咽部病症,来南宁后因空气湿润温暖而自觉十分舒服。由此推之,咽喜温喜润而
恶寒
恶燥。若患咽部病症,需尽量选择温润的环境,有利于病情康复。治疗用方亦当以温阳清润之法,而忌寒忌燥。仲景治咽有半夏汤及散、
甘草
汤、甘草
桔梗
汤等,皆是此法的临床发挥。
八
医学的目的是治病,而不是让疾病越来越多;医学是让我们更健康的,绝不是让病人死得更快;医学研究的是活人的生命与健康,而不是解剖与
老鼠
;高明的医学承认人受天地自然规律影响、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即私人定制)、把人看成一个生命的整体、重视人的感觉而不是机器的结果、强调养正养生以“治未病”。
中医
,
阳气
,
疾病
,
正气
,
五脏
,
感冒
相关帖子
•
【九 极 中 医 文 摘】阴阳气动模型
•
经方治小儿感冒多汗流鼻涕一例(答案已公布)
•
经方治重感冒恶寒汗多一例(答案已公布)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经方治感冒嘴唇疱疹一例(答案已公布)
•
经方治冬天感冒恶寒鼻塞一例(答案已公布)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