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73|回复: 0

选择中医微博集之7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5 15: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话说:百病生于肾,肾虚生百病。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为人生寿命之资。故肾为人之根。肾不可伤,伤则必然影响到健康与寿命。久病及肾,是渐损肾气,病自上而及于下,自末而及于根。养肾之法,古贤提出重灸关元(或气海),需至数百壮,已病者可救肾气,不病者可保肾气,则肾气不绝,生生不息。
  
  白癜风单纯服药外用药往往效果不好,但可用针灸取效。其法,或局部用梅花针扣刺,并拔罐出血;或在背后取痣点挑刺出血;或局部围针;或艾灸局部。亦可用隔药灸法,用补骨脂红花僵蚕各等量,研细末与醋调成糊状,置于皮损处,上置艾柱施灸。配合常规取穴:肝俞、脾俞、血海足三里、四关等。
  
  当前不少习惯性流产是由于胞宫虚寒、元气不足引起的,也就是说,多属虚损养生比治疗更为重要:平时可自己艾灸关元中极以固报任脉,气血虚者亦可加灸足三里;保持心情舒畅以免肝郁;节制房事以保肾精;配合服补益肝肾温阳祛寒、调理冲任汤药,待气血充盈,胞宫温暖,经来有序,之后自能怀孕生子。
  
  善养生者当充分利用自己身上的穴位,用灸法最容易。首先要认识几个常用的穴位,知道如何找准穴位。常见的养生艾灸穴位如中脘、关元、神阙、足三里、肾俞等;次则学会做艾柱,这是最有效果的一种灸法。若怕痛或怕留疤痕,也可以用艾条悬灸,又省事又方便;最后是在自己身上操作,体验艾灸的感觉与效果。
  
  三
  
  肚脐又名神阙,为先天元神通行的门户,生命的根蒂,百脉之所聚,用于治疗各种虚劳百损甚效;盐味咸,入肾,肾为先天之本;艾火能通阳宣窍,扶阳固本。肚脐内隔盐灸(脐内塞满细盐,上用绿豆大艾柱施灸)则有补虚扶元之功。试用于癌症患者放化疗之后,可有效缓解其毒副作用,并能增强体质,提高生存率。
  
  小儿腹泻常会反复难愈,若药治乏效,父母不妨试用几个简单的脐疗方法:五倍子与枯矾各等量研极细末,加入少许已经融化的黄蜡中,捣匀凉透备用。每次用一克许,小火化开后于睡前敷肚脐,日一次,屡用屡效;若属虚寒致泻,可用隔盐灸肚脐,速效;若属湿热致泻,可用藿香正气液滴入肚脐,外盖纱布,甚效。
  
  放化疗后导致白细胞下降,此为脾虚,生化乏源,可灸脾俞;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可灸中脘、足三里;放化疗伤肾且损元气,需灸气海;现代医学认为骨髓造血,可灸绝骨。每次选两穴,用小艾柱做化脓灸,最能扶阳固本,健脾生血。推之,凡大病重症之属虚损者最可用灸,多施壮数,有回阳救逆,挽回造化之功。
  
  古人谓:当灸不灸,留邪以成痼疾;不当灸而灸,未免焦筋伤骨。临床见急性实证如高热、痉挛、疼痛等,用针刺往往可以速效,则不必用灸;而慢性病症或久病,阳气已虚,如肿瘤、风寒湿痹、胃肠病症、滑胎不孕等,非用灸法不能收功。至于当灸何穴,需灸多少壮数,则需随人随证而定,总以勿太过或不及为度。
  
  有网友问:抵抗力差,经常感冒怎么调理?从中医来看,所谓的抵抗力即是阳气的卫外功能。阳气旺盛则卫外功能强,邪气被抵挡在体外,因此不容易感冒。若阳气卫外无力,外邪侵袭导致营卫失调,即易反复感冒。扶阳气用灸法最好。可经常灸大椎或身柱穴,能鼓舞督脉阳气,提高人体抵抗力。大人小儿都可用灸。
  
  新生儿鼻塞往往由于新生儿肺气尚弱,偶感风寒而致。治法非常简单,或者用拇指与食指搓小儿的风池穴数分钟;或者趁小儿睡熟时用艾灸悬灸小儿百会穴数分钟,或灸肚脐亦好,以上灸法往往一两次即可治愈。我曾取两合谷穴,右手执针刺入并稍捻转即出针,左手马上按压针孔,小儿完全无痛,亦不哭闹,且甚效。
  
  艾灸若不想留下大的疤痕,亦可用以下灸法:把陈年艾绒搓成小圆椎形的艾柱,如大米粒或米粒的一半大即可。先在要灸的穴位上用生姜大蒜片擦一下,然后把小艾柱放在穴位上,用线香点燃。艾柱烧到底时会有刺痛,可用镊子马上移去,或用姜或蒜片把它压灭,这是一壮。我自己常用此法,每次每穴灸一至七壮。
  
  艾性温而内蕴纯阳之气,能回垂绝之元阳,善通久滞之经络;走手足三阴,起阳气,祛寒湿,活气血,调脏腑;温中阳以开九窍,透诸经而治百病。艾灸效力极大,久病阳虚最为适宜。既能强壮身体,用于养生保健;又可祛邪治病,施于大病小病。善针灸者不仅知针,亦必不能忽弃灸法。若能兼精汤药,则百病莫逃。
  
  肚脐位于任脉,而与周身诸经脉相通,为道家所称的“气舍”,内藏先天真气,其气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无处不到。其穴名神阙,在人身则为心肾交通的门户,心藏神,肾藏志。故凡诸虚百损,久病阳弱诸症,如中风半身不遂、各种肿瘤、关节诸痹、萎症等等,皆可隔盐重灸肚脐,最有良效。
  
  中风半身不遂,病属元气不足而风邪肆虐,调治之法,既在祛邪通络,疏利气血,亦需扶正固本,调和阴阳。因此,需针与灸同施。针通经络以治其标,多取风池、曲池阳陵泉等为主,随症配穴;灸扶元阳以固其本,可重灸关元或神阙,壮先天之本。《扁鹊心书》认为:中风若不灸关元,不服丹药,虽愈难久。
  
  四
  
  要想中风半身不遂彻底康复,非灸不可。从中医来看:气虚风入则为偏,上不得出,下不得泻,真气为风邪所陷,故需灸之。且经云:陷下则灸之。因此说,中风无论新病久病,皆需用灸。新病灸之可疏利气血而祛风;病久则气血凝涩,真气渐败,灸法能活血祛风,又能培元固本。况且,灸能扶阳,阳生则阴长。
  
  真气得之于天,与水谷之气并而充身。若真气将脱,则五脏六腑空虚,元神无以为舍而神识昏糊。欲挽垂绝之生机,非用灸法不可。可灸关元,关元为元阴元阳之交关所在,先天元气之海;可灸神阙,神阙为先天之根蒂,元神之所出入。凡此危急之时,需大艾柱重灸方可。不限壮数,久久施灸,冀能挽回欲脱之真气。
  
  有人认为,糖尿病属阴虚内热,不能用灸,且灸后的伤疤易感染而无法愈合。——此观点值得商榷。且不说糖尿病是不是都属阴虚内热,灸法即有扶阳通阳、疏通气血、平衡脏腑、调和阴阳之功,为什么不能用于糖尿病?况且糖尿病引起的四肢麻木若能及时用灸,可收良效。灸治糖尿病可用小艾柱轻灸三两壮即可。
  
  有些人对糖尿病存在错误的理解,认为只能控制血糖,而不能彻底治愈。他们不知道若能善用针灸配合汤药,不少糖尿病是可以完全治愈的。我治此病尤重针灸,善用之能调和脏腑、平衡阴阳,可取肾俞、脾俞、肝俞以及中脘、曲池、足三里、太溪诸穴施灸,每穴每次用米粒大小艾柱轻灸两三壮即可,并辅以针刺。
  
  小儿血气未定,神气尚弱,最易受惊。且小儿木气偏旺,木在体为肝为筋。故小儿常因惊吓而神无所依,症见哭闹不休,神思如痴,筋挛瘈纵,项背强急,高热抽搐等,皆需审辨虚实,不可一概用凉药定惊。或可针天柱(经云: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又需艾灸照海、申脉(昼发为阳跷急,夜发为阴跷急)。
  
  有些孩子一去幼儿园就感冒,回家就好转。这是孩子正气太弱,卫外无力了。根本的治法是扶起正气,让正气充足,则邪气自然不能外袭。可用艾灸悬灸肺俞穴,其热度以孩子能忍受为度,每次灸20分钟,连灸一个周,效果显著。当然,灸大椎或身柱亦能提高抵抗力。另外,于天气变化时可提前艾灸,可预防感冒。
  
  有人问,一岁的孩子能用灸吗?我的观点是当然可以。而且,刚出生的孩子也可以用灸。灸能调和阴阳,通阳化气,平衡脏腑,既可用于大人,也可用于小孩。比如,若刚出生的孩子鼻塞,即可艾灸百会,有速效之功;若孩子感冒或发烧,可灸大椎或身柱,汗出即解;小儿打过疫苗后面色青白,可灸肚脐以扶阳抑阴。
  
  有小儿自小就反复感冒发烧,一直挂水,逐渐导致阳气被寒湿蒙蔽,邪气渐入三阴;肝脾肾阳气不伸,则面色青白、精神不振、手足偏冷、身体纤弱,且个头偏小;邪气内伏则稍受风寒即感冒发烧;然后再挂水,再感冒发烧,形成恶性循环。此时不可再挂水,需用中医调理,服汤药而平衡脏腑;施针灸以调和阴阳。
  
  胎儿以脐吞吐母体之生气,故囟门开放以得天气;而出生后以肺司呼吸,以鼻开窍于上得天气,故囟门渐而闭合。囟会穴在囟门处,此穴能宣通脑窍,最善醒脑祛邪。凡取此穴,需先辨虚实,扪之觉有突突灼热,是为实证,乃可针之。扪之不热者,是属虚证,只灸勿针。亦可以上星以代。小儿囟门未合,切不可针刺。
  
  
  
  八、刺血
  
  一
  
  刺血疗法要掌握出血的量。有时数滴即可,如点刺耳尖治红眼病、点刺商阳咽痛、点刺十二井穴醒脑开窍等等,挤出三两滴血即有显效;但有时又需量大,如治疗各种慢性大病或局部红肿热痛病症,常需找四肢皮下可见的粗大黑紫静脉,或留针放血,或点刺数处,大量出其黑血,效果更好。需让病人放松,勿紧张。
  
  灸不是只有毫针,还有火针,有三棱针。特别是夏季临床,离不开三棱针的刺血疗法,刺血是一个实用且实效的疗法。我临床治疗一些大病或急慢性病症,常以刺血疗法为主,配合毫针,其效果远优于单独应用毫针。且夏季阳气外浮,血气亦外浮,此时擅用刺血,更有祛邪扶正、化瘀复阳之功,往往事半而功倍。
  
  一女病人七年前下肢炎症,经抗生素治疗已愈,之后出现双内踝上皮肤大片深褐色硬斑,伴烧灼感,未查明原因,用可的松无效。查其双侧小腿太阴经多见略高于皮肤的黑色血络,此为瘀血阻滞,气血失荣,血瘀日久,化火为患。用注射针头刺入血络,留针引血流出,出血甚多。数诊后渐觉清凉,其硬结及暗色渐退。
  
  若皮下有郁火,久而易发作成各种皮肤病,如带状疱疹毛囊炎痤疮、发际疮、牛皮癣等等。皮肤病属风邪为患。治风需先治血,凡属火郁之病,都可刺络放血,常用放血部位包括曲泽、尺泽、大椎、委中、膈俞、耳尖等等,或用皮肤针扣刺,或三棱针点刺,或刺后拔罐。我常用刺血疗法治各种皮肤病,效果满意。
  
  若体内有瘀血阻滞,其病症不一定表现在局部,可能会出现在远端。比如足阳明胃经小腿部位见青筋,病人可能会有头痛失眠头晕、精神障碍、心脏病胃脘痛、膝痛、肩痛等等。医者需多观察病人的周身肌肤,查其血络,尽量刺去其血,对于改善体质,缓解症状都有助益。尤其是夏天刺血,既方便,又有实效。
  
  现代医学治疗静脉曲张常用以下方法:穿弹力袜、注射硬化剂、手术剥除、瓣膜修复等。静脉曲张属血瘀,需活血化瘀,刺血疗法最有卓效。手术虽然能解除大的静脉曲张,但术后多易留瘀,临床常见术后局部皮下密布小细血络,这即是血瘀。因此,最好在术后能及时服活血化瘀的汤药,可预防血瘀,并能缓解疼痛。
  
  一年轻女性昨天被虫子叮咬左内踝下,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西医处以抗生素,但病人不想吃西药,因来诊。血中有热毒,刺血最好。因检查左小腿足阳明经有血络,刺之出血,病人立觉热痛感减轻。再针曲池、血海、足三里,并在双侧委中、膈俞挑刺拔罐,略出瘀血。今日再诊,只略有不适,再刺血,并温灸局部。
  
  有的人在两胁处能看到红色的小细血络,成片分布。这是阳明、少阳厥阴的经络不通,血瘀于皮下的反应。可用细注射针头挑刺其血络,出血如豆大,多挑几处,再在局部拔罐,最初往往能出血盈罐。每周可治疗一次,数次后其出血渐少,血络亦渐消。我治过不少此类病人,随着血络的减少,其周身症状亦渐缓解。
  
  大病久病之人,多有瘀滞,若伴见下肢肿胀,此必阳虚兼瘀。可在后背找反应点刺络并拔罐,出其毒血,多有效果。其反应点或红或黑或暗色,或凹凸,或压痛,凡与周围皮肤不同,皆属反应点。若反应点太多,可每次选取数十点挑刺之,轮流挑治,一直到挑完。治本之道仍需灸之,扶阳则正气足,正足而瘀肿自退。
  
  针刺可以调气,可以泻邪,但若邪郁化火,或有久瘀,病状剧烈,单纯行针泻气有时难以收功。配以刺络出血,更增其效。比如,咽喉肿痛,病属邪热滞塞于咽部,泻合谷、列缺终是力浅,点刺少商、商阳出血豆许,其效若神;久年高血压针百会、丰隆多能收效,若加刺耳背静脉及丰隆周围血络出其黑血,效果更好。
  
  二
  
  刺血疗法功在泻血祛邪,针刺则能调和气机、舒畅经络。病在气分,针刺效好;病在血分,刺血效好。若气血双病,二者可结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用一种。比如,踝关节扭伤,局部出现瘀肿疼痛,若单独针刺对侧小节穴,往往可速止其痛,但瘀肿难以骤消。此时若能在局部挑刺出血,并拔罐,多出其恶血,消肿更效。
  
  白癜风单纯服药或外用药往往效果不好,但可用针灸取效。其法,或局部用梅花针扣刺,并拔罐出血;或在背后取痣点挑刺出血;或局部围针;或艾灸局部。亦可用隔药灸法,用补骨脂、红花、僵蚕各等量,研细末与醋调成糊状,置于皮损处,上置艾柱施灸。配合常规取穴:肝俞、脾俞、血海、足三里、四关等。
  
  一女病人患糖尿病多年,渐至眼睛视物模糊,已用胰岛素,但不能完全控制血糖。脉滑大。双小腿阳明经多见紫黑色迂曲的血络,刺之出黑血数十毫升,并针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健脾化湿)及太冲(促肝疏泄)。两诊后自觉走路轻松,八诊而胰岛素减成半量,血糖控制良好,且眼睛几乎恢复正常,其脉已不大。
  
  
  
  九、按摩
  
  一
  
  耳鸣颇为难治,但若能针灸、汤药与自我保健相结合,亦可收到显效。病人自己可坚持每天做养耳的保健推拿,一则鸣天鼓,双掌搓热,两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摩擦中指敲击脑后枕骨,共60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以上为一次,每天可作3次。
  
  年高之人,肾气偏衰,肾开窍于耳,易见耳聋耳鸣。国医大师贺普仁已是耄耋之年,耳却不聋,缘由其坚持自我养耳保健,其法: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按擦双耳的耳门、听宫、听会、颅息、瘛脉、翳风穴,两侧同时上下按擦,每天50次。此法能通利耳窍气血,对于防治各种耳疾皆效。老年人若能重视养肾,更利耳窍。
  
  顿足捶胸:用脚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极度悲痛或恼怒到了极点。从中医来解释:悲痛属肺气郁结,恼怒属肝气郁滞,皆属气机阻滞不通,身体有自动康复能力。顿足则能震颤足三阴三阳经,引气下行,气下则郁滞自去;膻中为气之海,喜乐出于此。捶打膻中可舒畅心气、排出郁气。平时顿足捶胸亦有助于预防气滞
  
  
  
  董洪涛中医微博集(五)
  
  〔药治〕
  
  一、常见病
  
  一
  
  心神健旺,则五脏六腑皆得安和;若心神不定,一方面会出现心神本身的病变,如自闭症癫痫、失眠、焦虑、疲劳综合征等,亦可出现脏腑的诸多病症,如当前常见的各种慢性病变多与此相关。因此说,治病当以调治心神为主。且养心亦足可养生保健,预防疾病。在病家在医者,都需要先治心神,此为治病之根本。
  
  关于调治心神,我常用定志小丸、孔圣枕中丹(我自名之曰聪明散)、归脾汤酸枣仁汤等药方。针灸则多从头部及心经、心包经取穴,如百会、神庭、印堂内关、大陵、神门等。病机不同,症状不同,临床亦不拘泥于此,当灵活变通。比如肝郁者又需疏肝,可用四逆散太冲穴阳虚者或用灸,或用四逆汤加味。
  
  一女患慢性大肠炎35年,腹泻,便血,腹痛,腹部喜暖喜按,面色萎黄,右关细弦。一直服可的松,效差。中焦虚寒,木火内郁。针脐上下左右各半寸四穴、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上巨墟、百会,并灸足三里,第二天试停可的松,未见腹泻。连续治疗四天,诸症皆好。嘱服七味白术散,四个月后复诊,未复发。
  
  桂枝汤调和营卫,平衡阴阳,其治疗范围极广,功效亦大,我临床常用桂枝汤,深切体会到了此方的神奇与高效。桂枝汤能治疗“恶风”,恶风的部位不必是周身,也不必是感冒引起,凡身体的任何部位若出现恶风的症状,都可用此方,用原方或加味都可。比如,单纯的手腕恶风即可用此方配合引经药,效果明显。
  
  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有时不必一定要找到病因,直接用中医辨证用方,亦颇多良效。若邪在三阳,我常用柴胡桂枝汤合白虎加人参汤,解三阳之邪滞,可加银花、连翘以加强清热之功,或加麻黄以开太阳,配合生石膏更有解热之功;在厥阴则用当归四逆汤;在少阴则用四逆汤;在太阴则用补中益气汤,随证加减。
  
  有某病人曾来诊过,服药后效果明显。今日来问,我有肝功能异常,能服汤药吗?我告诉她说,若方对证,完全可以服用的。病人再问,我感冒汗出,想服西药治感冒,能继续服原方吗?我见原方中有桂枝汤的底子,告知完全可继续服药。病人又问,那不服西药行吗?我说,您不是担心药物伤肝吗?怎么又敢服西药。
  
  有人体检发现胆结石,担心会导致疼痛,要求手术。我跟病人说,胆结石是身体自我调理的反应。若一段时间过吃油腻、煎炸等食物,体内湿热痰浊易于郁积为患。机体会自动把这些湿热痰浊积聚成结石存放起来。以后等机体阳气充足了再慢慢把它气化掉。因此,结石能发作也能自动消失。况且,滥做手术后患很大。
  
  临床用方后,若病人的体质未能改善,只症状有所缓解,则需效不更方。曾治某病人患大肠息肉,体略胖,苔白厚,心下明显按压滞塞感。我处以大柴胡汤半夏厚朴汤,用大黄至20克,病人自述每天腹泻2-3次,十分舒畅,要求保持这样的腹泻频度。断续服药半年余,再查其息肉已消失,且体胖亦减,精神大好。
  
  有时又要求“效必更方”,这种情况往往是表证。比如,感冒发烧用麻黄汤,服一付甚至半付药即汗出烧退,此时即不可再服,可用调合营卫及健脾益气法缓缓调理数剂,以求巩固疗效。再如,小儿病证变化较速,用方需谨慎小心。比如,小儿多动哭闹属肝火偏旺者,用黄芩虎杖等药当中病即止,过服即可能伤正。
  
  现近仲秋时节,南宁天气炎热。我观察到不少人出现痰热或湿热体质,舌苔黄厚,舌边尖红。分析其病因,或天热而过食寒凉,中焦阳虚致湿浊内生,湿聚则生痰;或肝郁伤脾,中虚而湿滞;或病后调护失当,过食油腻滋补,以致生湿生痰;或外感湿热邪气,邪滞中焦。凡此种种,皆可用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
  
  二
  
  仲景用方,每有“一剂知,两剂已”之功。其效果之好,令人向往。我临床观察到,有时若病证较轻,或治疗比较及时,则有药汤入口,立见症消的效果。我前几日因与朋友晚上饮茶过多,腹胀不适,当晚自用陈皮、半夏、茯苓数味药入煎,入口即觉腹胀消失。此为二陈汤,能行气化湿,用之得法,其效如桴鼓之应。
  
  身处广西,又逢夏天,湿热熏蒸,邪气易于留恋三焦,或见抑郁胆怯,或烦闷悸乏,或纳差浮肿,其症多端;平素工作紧张,内生郁火,或烦躁易怒,或口苦咽干,此为胆火。湿热为患,病位在手少阳,为温胆汤证;胆火为患,病位在足少阳,为柴胡汤证。其症状或有不同,其治法则易辨。若病状兼见,可二方合施。
  
  抑郁焦虑多属肝郁化火,上灼脑神,中陷心窍,导致神不守舍,烦躁郁闷,坐卧不安,疑虑重重,心悸头胀,甚至整夜不能入眠。一患者症状如上,其脉弦,用方:柴胡15,枳实15,白芍30,炙甘草10,栀子15,厚朴15,黄连15,黄芩15,连翘15,当晚服药一剂,竟能扔掉已服十年的抗抑郁西药,诸症尽减而得安眠。
  
  一女病人咽痒则咳嗽,已经十年,每年发作一个月,反复求医,多所检查兼服药,效果却不明显。来诊时反复咳嗽,无痰。针四关、失音、列缺、照海,针入嘱病人自己清一下咽喉,立见咽痒消失,咳嗽自止。此为喉源性咳嗽,西医多诊为过敏咽炎,因风邪郁于咽部,风动则作痒,痒则咳。汤药需以养阴祛风为法。
  
  中医治病,并非一定要依赖医院、药房。某病人来电话,自述烦躁,颈以上汗多,感觉浑身都热,头上有热气熏蒸而不清爽,伴牙床肿,头浑浑沉沉,口苦口干。问能否用食疗先缓解症状。即问家中暂时有何种食物,嘱用绿豆50克,野菊花30克,绿茶一小撮,加水急煎服。第二天告知,效果神奇,服后诸症大是缓解。
  
  小柴胡汤临床用的非常多。只要病机与少阳不和、枢机不利有关的病都可用小柴胡汤。其功效总结如下: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营卫,能左升,亦能右降。既可治诸多外感热病,能和解少阳、疏散邪热;又可治内科杂病,能疏利三焦,调和枢机。若能辨证加减,或合他方,或增数味,则左右逢源,效果非常。
  
  有病人舌苔黄厚,舌边尖红,证属湿热,症见烦躁失眠。近日复诊时告知,自己平时习惯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并说黄芪补气,听人家讲喝黄芪对健康有好处。我跟病人说,您的身体已经是湿热内滞了,清热除湿尚且来不及,怎么能再用补气药去滞塞住呢。推之,若不能请明医面诊,不建议病人自服各种保健品及补药。
  
  治病要讲究用方的次第。比如有病人偏胖,苔黄厚,兼有下肢畏寒恶风,伴静脉曲张。若马上用温通的药方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应该先用温胆汤祛除湿热;待苔黄厚消失,再用桂枝加附子汤调和营卫,温通阳气;等畏寒恶风消失,再用活血祛瘀桂枝茯苓丸。这样辨证思路清晰,处方次第变化,疗效亦可巩固。
  
  某病人因住院七天高烧不退急诊,汗多,口干,气喘,咳嗽有痰,痰有带血,发烧前怕冷,要盖三床被子,汗出烧退。脉沉滑,舌质红,苔黄厚。自述自己要死了。麻黄30,杏仁20,薏苡仁60,炙甘草15,鱼腥草30,生石膏60,阿胶10烊,姜半夏15,生姜15,白茅根60,芦根30,一付烧减,三付烧退,半年来未复发。
  
  对于外感发烧,时方有陶氏柴葛解肌汤,经方有柴胡桂枝汤合白虎汤,二方皆可用于邪在太阳、少阳、阳明所引起的热势炽张,唯用药不同,其思路则一。经方可以速效,时方亦能建功。疗效的关键在于医者辨证是否清晰,用药剂量能否直中病所,故说,经方时方皆是好方,只要思路明确,皆可顺手拈来,左右逢源。
  
  三
  
  我们的生存环境充满压力,工作要竞争,生活有烦恼,不如意处十有八九,心情舒畅时不过十之一二,由此导致了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痰凝水聚,而成从病之源。柴胡能散肝胆之郁勃之气,能清肝胆之郁结之热。柴胡之所以临床多用,缘由于此。仲景重视柴胡的应用,有四逆散、柴胡诸方,大概皆因此而设。
  
  临床时会见到肝气郁结与脾失健运同时出现,此属肝脾不和,治宜疏肝健脾。肝气条达有助于脾气健运,脾气健运也有助于肝气疏泄。常用逍遥散、痛泻要方等方。叶天士重在治脾,认为气愈伤,阳愈动,当甘温益气,用参芪为主;尤怡则重在肝,用白芍、天麻、白蒺藜等。先贤成法,俨然两大法门,当据证而活用。
  
  补肾膏我们工作室四年来都在做,一直都是小范围内自己亲朋好友服用,有病没病的服用后效果颇佳,如身体更加暖和,人有精神了,不容易感冒了等这些反馈,今年我们决定向大众推广,唯一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要服用。取料上乘,野生蜂蜜,天然手工熬制,细心的我们是用玻璃瓶装,因为高温下倒入塑料有毒。
  
  冬令补肾,膏方最为合适。补肾膏方能滋补肾中精气,最适合于诸虚劳损、肾精疲惫、久病体虚诸人。膏方毕竟是药,因此不可滥用,需择时、择人、择病、择法服用,否则必然会影响疗效。不少病友对于膏方有许多疑问,我曾写有相关文章,详细解释膏方,希望能帮助病友提高服膏方的疗效。
  
  《膏方问答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养生,而入冬后服用膏方即是养生方法之一。在此就网友关注的有关膏方的相关问题合为一辑,以方便大家了解膏方。膏方的疗效除与药方、药材、制作有密切联系外,膏方的服用方法、禁忌、忌口等等……
  
  
  
  二、妇幼病
  
  一
  
  小儿发烧非常多见。不少家长认为挂水退烧是最佳选择,但反复挂水后却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体质下降了,容易感冒发烧了,面色苍白了,精神不振了,食欲下降了,手脚变凉了,容易四肢抽动了,注意力下降了,如此等等。从中医来看,发烧最好的办法是解表,汗出即烧退。若滥用寒凉,虽能清火,亦足伤阳。
  
  不少人相信中医,有了小病也愿意先看中医。但若遇到中医效果不明显时,即心性怀疑。再被一些庸医一忽悠,于是幡然醒悟,转投去西医。我曾治某小儿发烧,服桂枝汤一付,汗出烧退,第二天又发烧,病人不再相信中医,竟去选择挂水。其实,若能调理一下汤药,或配合针灸、推拿等疗法,都比挂水有效且安全。
  
  我夫人所服的开骨散当归30克,川芎20克,血余炭10克,生黄芪120克,炙龟板24克。一付。用1000ml水煎药,煎成500ml,于羊水破时或开始阵痛服用。每3个小时服1次,每次100ml左右,直至分娩。痛时配合针刺合谷、三阴交,强刺激手法。针药合用,有助于顺产,且能缩短产程。龟板味咸以入肾经,帮助开骨。
  
  治风经验二则:妇人新产后出现痉挛,或大汗淋漓后肌肉紧张发搐,这是血虚而风动,当养血祛风,古人用举卿古拜散,其方只一味荆芥穗,微焙为末,每服9克,温酒调服。我认为若能配合内服桂枝汤更好。若风邪炽盛而拘挛紧急,如破伤风之类的病症,又需用蝉蜕研极细末,每服9克,温酒调服,则多能汗出症解。
  
  有时又要求“效必更方”,这种情况往往是表证。比如,感冒发烧用麻黄汤,服一付甚至半付药即汗出烧退,此时即不可再服,可用调合营卫及健脾益气法缓缓调理数剂,以求巩固疗效。再如,小儿病证变化较速,用方需谨慎小心。比如,小儿多动哭闹属肝火偏旺者,用黄芩、虎杖等药当中病即止,过服即可能伤正。
  
  小儿遗尿其病机分析:小儿体质属稚阴稚阳,阴阳易失平衡。或先天肾阴不足,或小儿发育迟缓,导致阴亏于下,则阳动于上。在白天则见烦躁、多动;在夜晚则多梦,且梦中小便失禁。治本之道,当涵养肾阴,兼敛浮阳。六味地黄丸封髓丹为主方,合涩尿止遗诸药。又醋调吴茱萸肉桂粉外敷涌泉穴,可引阳入阴。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