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博客荟萃
›
董洪涛的博客
›
选择中医微博集之61
返回列表
查看:
536
|
回复:
0
选择中医微博集之61
[复制链接]
董洪涛
董洪涛
当前离线
积分
10
发表于 2015/10/16 08: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疾病
的变化其实就是机体
正气
的变化。若正气充足,则祛邪有力,正邪交争趋向三阳,则病易愈;若正气不足,则攻邪乏力,正邪交争趋向
三阴
,则病加重。因此,判断疾病的预后,需动态地了解正邪交争的不同层次。我喜欢用
六经
辨证,可根据病人的舌脉及症状变化归纳出六经的不同证候,正邪进退自可一目了然。
有网友面对
感冒
发烧
而矛盾,一方面感觉是
受寒
,却不敢用发汗的
汤药
,怕伤阴;另一方面,又担心会不会变成
脑炎
,不敢用热药。若不能就医,我认为感冒发烧宁肯用辛温,也不能滥用
寒凉
。岂不闻“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发汗之法,以辛温为主。若滥用寒凉,或可
清热
,但亦能伤阳,导致邪气内陷,其患不小。
现代人
是多虚还是多实,是需补还是需通呢?一种观点认为:现代人
阳虚
为主,阳虚则气化不利,而阴
寒痰
饮浊毒等凝滞于体内,成为百病之因;另一种观点认为:现代人吃得太多,不断把各种营养品、各种饮食塞进自己的口中,导致体内堆积了太多的垃圾,这些垃圾阻滞了
气血
流通,为致病之源,因此要泄浊。
春节之后一直到
春分
,南宁多阴雨连绵,有些人出现身体沉重、纳食变差、
精神不振
等不适,观其舌多见
厚腻
苔,这是湿浊内滞,
脾阳
不升之象。春天本来肝木偏旺而脾土受克,若更兼湿浊干扰,则脾气更虚。
养生
之法,一则少饮酒,忌
食油
腻粘滑之类的食物,以免增湿;二则针灸
阴陵泉
、
足三里
、太白以健运脾气。
四
我分析西方人与华人的体质,二者颇有不同。西方人偏内热,热久则易见体臭,所有西方人喜
冷饮
,而华人则偏内寒,寒则不易见体臭,需常热饮才舒服;西方人气足,气有足则热,
运动
项目与体力相关的多是西方人胜出,而华人气弱,气不足则寒,故体力往往不如西方人。其原因可能与人种、饮食等的不同相关。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推之,身体的毛发皆属
血气
所生。若血气旺盛,则毛发旺盛;血
气虚
亏,则毛发枯萎、稀少或脱落。对比观察白人与黄种人,白人普遍身上的毛发比较多,这属于血气相对比较旺盛的表现。体毛多的人往往不畏寒,一则其血气本旺,二则体毛可以御寒,因此有老外大冷天穿着短袖,就是此理。
毛发得人之血气而生,血气旺则毛发多,血气弱则毛发少。观女子二七后有月经,其血多泻,则血气易弱,因此,周身毛发少,冲任血气上溢不足则面无髭须;男子二八后无月经,其血不易泻,则血气偏旺,故周身毛发多,且冲任血气上溢而为髭须。按此理推之,若见女子长有髭须,似可从调理月经入手,或能取效。
天癸至后,冲任二脉血气旺盛,充肤热肉而有生育功能。在女子则为经水,因月经逢月则下,冲任二脉不荣唇口,故女子血气不足;在男子则血气偏盛,淡渗皮肤而生毫长,上为髭须。由此,治男子病与治女子病不同:女子有
月经周期
,故总以调月经为主,经调即能平衡阴
阳气
血;治男子则保证“精气溢泻”即可。
不少人年轻时尚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中年后渐渐越来越薄了。经常有人问,
脱发
是怎么回事。我认为,焦虑、紧张、压力大是脱发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湿热郁滞、血燥风盛等原因。头发为肾的余气所生,
肾气
充足则头发茂密且有光泽。养发有以下要求:或
补肾气
、或避免焦虑紧张、或养血气、或改善湿热体质。
有不少女子唇周长胡须,从中医来看,这都是
月经不调
惹的祸。男人之所以会长胡须,是因为冲任二脉血气旺,上溢于唇周。而女子月经向下排出,则冲任二脉血气变弱,即不会上溢于唇口。所以,要治女子长胡须,需从调理月经入手。调经之法,或理气,或活血,或去滞,或温宫,可用汤药,可选针灸,皆有良效。
立春之后,比较容易出现以下诸症:情绪不稳,
失眠
胸闷
,
烦躁
不安,
头昏
头痛
,或呛咳不止,或
咽痛
口苦,或
吐血
,或
衄血
,或
腹胀
腹痛等等。因春天肝旺,木火上浮。治此病当重视疏理气机,敛
降气
火,其方既不能温补,亦不能养血,又不可养阴润燥,只能用清泻宽胸诸药。我常用
半夏
厚朴
汤加味,效果满意。
疾病的种类很多,或在形体,或在精神,在形体有体表与
脏腑
内外之别,在精神有或亢奋或抑郁之别。治病,就是要分析病因
病机
,诊断患病部位,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从而让正气恢复,疾病消除。当前我们有中医与西医两个医学体系,应该如何选择呢?当然要选效果最好的,对机体的损伤最小的,且最方便的。
临床上时会遇到有人特别
怕冷
,手足冰凉,且盛夏亦穿棉衣,诸医多按
少阴
病治之,但仍有病人效果不好。分析其病机,一则病确属少阴,但病重药轻,需加强扶阳通阳之力,或配合针灸更好。二则病属痰浊阻滞,四肢
经络
不通。当以化痰
通络
立法,或针肺俞、
曲池
、三里诸穴。若作虚寒治,越补痰越结,其病越重。
女子子宫或乳房生病,多与
气郁
相关。一则女子先天以血为本,其气偏弱,气弱则力弱,且女子有月经,气随血而去,亦会导致
气血不足
;二则女子偏于
肝郁
,心情易受外物影响而不畅,气机随之而滞塞不行。尤其是
月经期
气血偏弱,更易出现肝郁
气滞
诸症状。故治女子病总要询问精神及乳房、月经情况,以利辨证。
五
善诊者,不只要
诊脉
看舌,还可观察肌肤、体表、经络、肢节等的任何异常反应。由此,我主张从事中医内科者一定要
学习
针灸,并精
通经
络,因为经络有皮部,内联属于脏腑,并与经络相通,这可以在八纲、六经、脏腑等辨证的基础上,增加一条经络辨证,从而从更多的角度诊断病情,有助于提高疗效。
@选择中医工作室龙曼花:一女来诊,
胃胀
痛明显,讲话有气无力,两眼圈暗黑,观其双足大趾明显外弯,核骨凸起明显,此为长期木郁克土。告之此为久年
胃病
,她问我如何知道?答曰:“从眼圈,足大趾都可看出”。长期肝郁则足大趾外弯,与经络循行有关。急先针土水穴,
太冲
,陷谷,足三里,中下脘,
天枢
,深呼吸后立即止痛
肺主气,司呼吸,此“气”既是呼吸之气,亦是节气之气;肺主治节,“节”即节气之节。推之,若有人平时症状稳定,每逢节气而疾病发作,当责之于肺。平时未发病时,可根据体质及舌脉诸象,察其虚实寒热,调肺之气机升降,或补或泻,使归于平衡;若逢节气而病作,此时多非
虚证
,故不能用
补法
,只能调之。
临床常会见到一些怪病、大病、久病、难病等,古人多责之于痰。但见痰病却不能直接治痰。一则,天下无逆流之水,人身亦无倒上之痰,因此,治痰先治气,气行则痰化;二则,古代医家有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治痰需温化;三则,痰与血同源,皆属阴,气滞或寒客则
血瘀
痰凝,故治痰亦需配合活血。
气聚而成形,气散则为风。气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人因气而有生命,气的形态亦关乎人的生命与健康。人的生命的内在表现为人的精神,而外在表现则为人的气色。好的中医一定会看气色,由此可以判断人的健康状态。因此中医在诊脉望舌及问诊的基础上,还要重视观察病人的气色。气色主要从面部体现出来。
人的气色不是恒定不变的,随年龄、四季、月圆月缺而有变化,甚至一日之间,气色亦自不同,因此,观察气色需有动态的观念。比如,一生之中,少年气稚色薄,青年气勃色明,壮年气色旺盛,老年气色平和;再如四时气色变化,春为青,夏为红,秋为黄,冬为白;一日之间,亦有早青、昼满、晚停、暮静之别。
近日诊治一德国女病人,五年前
生产
后出现抑郁,之后出现
胃脘
及腹部胀满感,吃饱则加重,不吃则饿得慌。反复检查皆正常,曾用西
药效
果不好,西医认为是精神问题,让她住进精神病医院两个周,但了无寸效。病人苦恼异常,找中医试诊。病在
气分
,故脏腑未见异常,在气治气,以理气法治之,汤经与针灸同施。
大鱼际
有
肺经
通过,肺与
大肠
相表里。且
手掌
八卦
的震与艮卦位于大
鱼际
处。此处若肌肉丰厚,则
胃肠
多健旺;若
细弱
无力,则易出现消化不良。震通木气,木主升发。大鱼际若肌肉厚壮则多见
血压
升高,而
低血压
者此处多肌肉
瘦弱
。盖木气过旺,则金气被侮而
降浊
功能失畅,推之,针灸此处或可调理胃肠与血压。
治痰,我提出了三点,要理气、
温阳
、活血。这是从治痰的标症来说的,当然,还需要治痰的来源,即治本。痰的根本来源是
中焦
,古人有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太
阴湿
土阳气不振,则水湿聚而成痰。因此,治痰之本还需要温中、立中、建中。除汤药外,我常用中脘、
丰隆
与
膻中
配伍,治痰有效。
凡体内排出的液体,包括痰液、血液、月经、鼻涕等,都可根据其味道及性状来判断寒热虚实。一般来说,凡浓稠的、有腥臭的、结成团的多属热或
实证
,而色淡的、无味道的、清稀的多属寒或虚证。比如,月经色黑成块,即是实证,属血瘀;痰液清稀的肺中有寒,而
黄色
粘稠的则肺中有热。亦需结合舌脉综合判断。
六
中医全息理论认为,前额属上焦部位,多与心火相关。相学认为前额宽广的人往往命好;若学生前额
长痘痘
,则会影响学业。从中医来看,内在的脏腑会影响外在的面部气色。心主神,心神显示于前额,若心气舒畅则神明自得,人生
命运
亦将顺利。若前额有痘痘,是火气上浮,会干
扰心
神,学习成绩不理想亦有可能。
相学认为:法令纹入口,是为凶相。临床观察,
食道癌
患者多有此相。建议早期预防疾病,其法可针灸,可服汤药,但关键是要调理饮食习惯、过健康的生活,并让心中充满向上的、积极的、快乐的、爽朗的情绪,多些乐观与微笑,而尽量少些惶惑、苦闷、压抑以及怨恨恼怒烦忧愁等负面情绪。相由心生,心能改相。
相学重视看
眼睛
,认为一身精神全在眼睛,若眼神灵动,即是好相。中医看病,亦重望眼。眼睛为脏腑精气所聚,眼神是心灵的反应,观眼能知其人的健康、性格及心理。试看孩子的眼睛,纯洁灵动,看不到狡诈、忧郁、无奈、悲愤等不良情绪;而久病之人其眼睛即晦暗无神。大病患者何时能康复,望其眼睛即知。
中医认为:
虚火
与寒湿邪气相伴而生,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比如
咽炎
、痘痘、
口腔溃疡
、
外阴
诸痒等症,虽然属火,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有寒湿。寒湿居于中
下焦
,则阳气被逼而或上浮或下陷,即成所谓的
火证
。因此,治虚火的正法不在苦寒直折,而在于温阳以
祛寒
除湿
。若用苦寒清火的方法,则越治病越重。
学习针灸有助于内科临床辨证。比如,神门穴周围见
青筋
,即是
心阳
不足而寒瘀阻滞;太溪穴
浮肿
是
肾阳虚
惫而水湿泛滥;
三阴交
略肿起是脾阳不振而湿盛;乳房上下有增生,是属
胃经
气
血阻
滞;查周身某穴有
压痛
,当责之于其所属的经络及脏腑;如此等等。因此说,
医者
在
四诊合参
时,需重视经络及
穴位
的诊断。
我们站在地面上,脚与地相接触。因此脚能接引地气。临床我观察,脚板厚且实的人其身体多健壮;脚板薄而瘦的人其体质多偏差。分析其原因,或许与接收地气的多少相关。特别是大足趾与胃脾二经相联系,若大足趾壮实者必多得中焦土气,因此其后天濡养充足,体质较好。推之,手大鱼际的肥厚瘦薄亦同此理。
中医
望诊
与看相一样,要看关节肌肤的圆润,而不是越大越好;要有正常的生理曲度,而不是一概圆润;要圆润而按之柔软,绝不是僵硬。比如,脚板大能接地气,要大而厚,若大而薄即差;足
内踝
太溪穴低陷才是肾气充足的表现,若高起如内踝平则是
肾虚
之象;大鱼际隆起是中焦健旺,若高而僵硬反是
高血压
之征。
什么样的人不能熬夜看球?若考虑到危险性,以
心脏病患者
最需注意。如何判断
心脏
是否健康呢?中医有几个标准:
山根
处有横纹;神门穴周围见明显青筋或呈
紫黑色
;舌下静脉发黑或发紫;耳垂见冠脉沟;嘴唇或指甲呈青紫色。以上数条若只有一处,需加强预防
心脏病
,若见两处以上,其心气必虚,千万不可熬夜。
中医望诊对于早期诊断心脏病有极大优势。一则耳垂出现冠脉沟,确诊率达九成;二则舌下静脉发黑或发紫,患心脏病的概率很大;三则嘴唇或指甲呈青紫色,即是心血阻滞之症;四则神门与
内关
之间见青紫或明显青筋。若两处以上都见征兆,则患上
冠心病
的可能性极高。给病人诊脉时,一望即可判断心脏是否健康。
董洪涛中医
微博
集(四)
〔针灸〕
一、法度
1、经、穴
一
针灸取穴在少而精,而不在多而杂。重视
配穴
,对于提高疗效极有裨益。今日为弟子们做了一个关于《如何针灸配穴》的讲座,从牵引针与治疗针、经穴与奇穴、症状与证候、五
腧穴
、循经、子母、
验方
、接经、特定穴、
子午流注
与
灵龟
八法、各家歌赋等数个方面详细解释了如何在临床上根据病情需要进行配穴。
我自己临床体会到,针灸治疗脏腑病症以及
痛症
时,一般可先取远端穴,或循经,或同名经,或全息对应,或左右对应,多能立即见效。若效果不显,再针局部穴位以加强疗效。比如,
痛经
可先针十七椎下,或三阴交,若痛不止,则加
中极
、
关元
等;再如各种胃肠病症皆可先可足三里,之后可加中脘、天枢等局部穴。
大鱼际有肺经通过,肺与大肠相表里。且手掌八卦的震与艮卦位于大鱼际处。此处若肌肉丰厚,则胃肠多健旺;若细弱无力,则易出现消化不良。震通木气,木主升发。大鱼际若肌肉厚壮则多见血压升高,而低血压者此处多肌肉瘦弱。盖木气过旺,则金气被侮而降浊功能失畅,推之,针灸此处或可调理胃肠与血压。
风为百病之长,祛邪首在
祛风
。祛风可用针灸。人身带风的穴位很多,有风池、
风府
、风门、翳风、风市诸穴。顾名思义,这些穴位皆有祛风之效。风病特别多见,既有外风侵袭为患,亦有内风飘荡致病。且风病周身皆可见,上可达于巅顶,下可抵于足底。善祛邪者,总离不开祛风。以上诸穴我每天都会用到数次。
凡是风穴都可
艾灸
。有人担心,说艾灸风穴会不会导致风火相煽,反而加重病情。我认为风穴是门户,既是
风邪
侵入机体的门户,亦是风邪退出的门户。门户即有开有关,开则可祛邪,关则可防邪侵入,而开关全凭枢纽。枢纽的动力源自阳气。艾灸可以加强风穴的枢纽作用,从而合理地开关,则邪可祛,而风不再入。
祛风的穴位很多,除带风字的穴位外,还有一些能祛风的穴位,如
大椎
、陶道、
大杼
、曲池、
合谷
、外关、
列缺
等等。这些穴位都在
阳经
,且都有解表之功。推之,凡能解表的穴位亦能祛风。再者,亦有内风为患,故
平肝
熄风的穴位亦属祛风穴,如
百会
、强间、脑户、瘈脉、后顶、筋缩等等。善用风穴,能治大病。
中药有
药性
,腧穴亦有穴性。药性明辨,则能处方治病;穴位明了,亦可施针愈疾。穴性包括穴位的特点、
五行
属性、功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其归经、标本根结等等。周身数百个穴位,每个穴位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善用针者一定要掌握穴性,结合常规用穴配伍思路以及补泻手法,则能知穴善用,从而提高疗效。
中药能治病,穴位亦能治病。穴位有如中药一样,各有其不同特性。我们每个人的机体都是一个大
药房
,也就是说,穴位就是人身的自有药物。因此,不管是治病还是养生,不一定要外求药物,利用穴位即是打开了我们自身的药库。药物多有偏性,不可滥用,但穴位却平和得多,且多有双向调节作用,应该多所掌握。
穴位与针灸是相互联系的,穴位是刺激部位,而针与灸是刺激方法。穴位的刺激方法不只有
针刺
和艾灸,还有
推拿按摩
、药物外敷等等,且每种方法又包括多种具体的刺激手段。比如,艾灸包括
艾柱
直接灸、
艾条
温和灸,还包括隔
大蒜
、
生姜
、
附子
等施灸。我们要充分利用穴位来养生治病,不一定非要专业医生操作。
人身有十二条经络,每条经络都各有一个穴位与
三焦
原气相通贯,即原穴;也各有一个与
本经
属性相同的穴,称为本穴。比如胃经属土,足三里即是本穴。
胆经
属木,丘墟即是本穴;亦各有一个与表里经相联系的穴位,称为络穴。临床上若能用好这三种穴位,适当配伍,并结合子午流注理论,可以大大提高疗效。
二
镇静安神的穴位有神庭、本神、
印堂
、天冲等。临床治疗一些神志病症时多会用到这些穴位,一般多用泻法,或点刺出血,而不用
灸法
。人之神喜清静、安定,而畏热扰,灸火恐能助热伤神。推之,热邪最扰神明,凡治失眠、烦躁、多动、癫狂、
多梦
、
惊风
诸症,先需安神。在诸安神穴位施针刺泻法,即能正治之法。
针灸临床中,医者需心中明确为什么此穴能治此病,其机理如何,而不能滥刺一通。比如,
头晕
头痛而针百会、风府,需知此为髓海之病,此二穴功在调理髓海;再如,内关通胃心胸,能开心窍、通
肺气
、降胃浊,因此
高血压病
可针内关。临证对病,是疏针简刺,还是撒网式的针数十穴,如此最是考验医生的水平。
针灸里有一种原络配穴法,历代医家比较重视。《
医宗金鉴
》之《针灸心法要诀》中反复讲解此法。我每喜用于治疗症状明显的病症,多可速效。比如,曾治某病人上腹痛,查其痛属足
阳明经
,即针泻本经原穴
冲阳
,配其表里经
脾经
的络穴公孙,一诊而愈。原穴属本经原气所发动的穴位,若能与
时辰
配合,效果更好。
关元穴
又名
丹田
,为人身阴阳
元气
交关之处,能培固肾阳,壮益
宗筋
。我常用以治疗
生殖系统
病症,包括
阳痿
、
早泄
、
遗精
、
不孕
、
精子
不足或死精等,皆有良效。可针刺,用长针自关元透向
曲骨
,使
针感
到达前
阴部
位;或用艾灸,既可艾条或艾盒温和灸,也可隔附子饼灸,重症患者可用小艾柱直接灸,效果更好。
经络与经络之间有着各种不同的联系,临床有四种联系常用。一则表里经,一阴一阳,一脏一腑;二则同名经,一手一足,一上一下;三则脏腑别通,一手一足,一阴一阳;四则循行上下经,阴接以阳,阳接以阴。此外,尚有正经与奇经互相联系。临证治病需充分考虑经络之间的联系,既可精简选穴,又助提高疗效。
整个人体的穴位很多,既有经穴,有奇穴,还有
微针
系统的穴位,全部加起来恐怕有上千吧。但临床用穴却不必如此繁多,以我自己的经验,常用的穴位不过数十个而已,而最常用的有两种,一则
八脉
交会穴,二则原络配穴。其他还有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以及一些针灸歌赋的取穴。自觉掌握这些颇能以简驭繁。
作为针灸专业的学子,先要掌握365个经穴的定位、归经与主治范围,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的经外奇穴,奇穴往往有奇效,颇能补充经穴的不足。我自觉临床数年之后,得心应手的穴位亦不过数十个而已。治病用穴不在多,而在精;不在广络原野,而在收取卓效。因此,若能精熟数十穴位亦足以应付平时临床所需。
2、法度
一
针灸治病,不仅需辨证,需循经取穴,亦需重视皮肤上的各种反应点。凡是机体皮肤上的任何异常反应,都会与内在的脏腑气血相联系。因此,善治者于临床时会仔细寻找皮肤上的各种反应,有压痛者是为
阿是穴
;见凸出或凹陷者亦有助于疾病辨证;若遇到各种皮下小
结节
,可用三棱针挑刺,挤出黑血,多有良效。
毫针
刺入肌肤,即可引动经气,绕于针下。经气属正气,也是机体的原气,有祛邪之功。经气一到,则诸阴邪病浊自退。因此,凡皮肢上出现的各种反应物,如
瘢痕
、
白斑
、
湿疹
、
红疹
、
痒疹
、红点、
黑斑
、
黄褐斑
、色素沉着以及皮下
脂肪瘤
等等,都可在局部针刺或围针,久久针之,使元气
宣通
,有助于祛除其病症。
针刺治病,其疗效除与取穴、补泻手法相关外,亦与针具相关。比如,肌肉
劳损
,既可平刺留针,亦可局部用皮肤针
埋针
;后背冷痛,可针刺大椎,若用两寸毫针深刺,往往即可于后背甚至全身产生温暖感;针
灵骨
与
大白
穴,用两寸至两寸半毫针深刺,多可立即让后腰产生热感;
寒痹
若单纯针刺,其效果不如用
火针
。
治疗大病以及
慢性病
症,我喜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加针百会、印堂或神庭。诸病之作,或直接源自负面情绪或心理,或因病痛折磨而导致心理情绪异常,或有相关性,总之,针灸治病,首在治神。此三穴能安神定志,神和则
五脏
六腑
及气血津液皆和,由此可提高疗效。若神志严重失常,需加取风池、风府、神门诸穴。
最近我给弟子们集中讲解经穴。课本多罗列经穴的定位、主治、用法,既简单且千篇一律,没有提供思考,过目易忘。我重点探讨经穴的内涵,结合穴名释义、体表解剖、本经主治、天地变化、全息、
阴阳五行
、生理、病理、临床等综合分析经穴,有助于全方位立体思考每一个经穴,从而加深对经穴的理解与运用。
今晚给弟子们讲解
耳穴
及临床应用。作为人体的一个全息胚,
耳朵
无疑是最完整的,耳穴与周身脏腑肢节及重要
器官
组织都有对应点,其临床疗效也是最明显的。学习耳穴一定要深入理解全息理论,可与周身其他部位的全息互相印证。比如手针、头皮针、面针、足针、第二掌骨全息等,且可与经穴、奇穴相结合应用。
有人担心,所有的针都是泻气的,尤其是正气虚的人,所以针刺不能频繁。这种观点我认为没有道理。一则,针刺有补有泻,《
内经
》中早有明训,且历代针灸大师多有发挥,关于补与泻都各有方法;二则,穴位有穴性,或升或降,或泻或补,临证治病需对证选穴;三则,病有标本虚实,补泻不可妄用,需对病施针。
我喜用针灸,也希望弟子们都能精通针灸。最近给弟子们系统地讲解经穴,自肺经开始,逐穴逐经讲解。穴在经上,经连穴位,经穴虽在皮表,却能因经而内通脏腑,联系上下。因此,学习经穴既需明了穴性,又要深悟经络脏腑的气血相通相贯,且要结合手法与临证。穴位即是我们机体的药库,养生治病全在此中求。
我给病人针灸时,总会根据病情先针几针,然后地问病人,症状好些没有?还有哪儿不舒服?并嘱咐病人或活动关节,或按压局部,或深呼吸,以帮助引气至病所。有时,病人说,怎么可能马上见效呀。我说,会的,您动动看就知道了。针灸之效,如风吹乌云,豁然晴空万里,屡用屡效,且屡屡速效,真实不虚。
针刺能治病,为什么呢?古人认为针刺后: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因之,真邪俱往。就是说施针后病人保持心神安静,体内气机才能发动,正气被激发,自动攻逐邪气。针后要稍微留针,使正邪彼此交争,有利于正复而邪退。临床上常见有病人边针灸边玩手机,甚至打电话、聊天,心神尚且不静,正气如何攻邪。
二
针灸有效,但有时一次治不好病,还得多次针灸。到底针灸的效果能持续多久呢?就我治疗白人的经验来看,一般一次针灸的效果最多可持续三天。对于各种慢
性病
症来说,针刺后往往三天内诸症缓解,至第四天又见复发。但若病情较轻,一次亦可治愈,则不属此类。由此,各种慢性病证可每两三天针灸一次较合适。
经络之气机,微妙难测。施针者需用心体会针下感觉,平心静气,使心神凝聚于针尖。针下若空虚如鱼未上钩,是气未至,或循弹刮摇针柄以催气,或静以候气;若针下沉紧,如鱼吞钩饵,则是经气已至,此时即可做补泻手法,或顺经或逆经,或提插或捻转,使气沿经而行,当气至病所,则其症状往往可霍然而缓解。
针灸是治病的,由于每个人的疾病不同、年龄不同、经络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具体到每个人的针灸是不同的。并非人人都一样地把针扎进穴位,然后接上电针;也不是人人都留针半小时。比如,小儿畏针,可针入稍作提插或捻转手法即出针,医生可手不离针,即针即出。再如,痛症可稍久留针,而小病轻病可不留针。
针刺后是否要留针,这要因人因病而异。小儿因会哭闹乱动,因此针刺后不留针,针入即出;慢性虚弱性病症可轻刺激稍久留针,有补虚之功;而
急性病
证往往针入而诸不适立去,因此可不留针或稍留针;经络敏感者往往会有气行感,当气至病所而其病立去,即可出针;朱氏头皮针又要求久留针至一天以上效果更好。
针灸
时医
生要治神,如站在悬崖边上,如骑在老虎背上,脑子不能东想西想,要集中精神,去体会针下的感觉。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则可以提高疗效,若不用心,则无法体会经气的往来,无法引气至病所;二则可以保护医生,病家必身含
病邪
,若医者心有外慕,则神不能自守,即容易染邪。针灸如此,
推拿
亦如此。
针灸是一个非常精妙细致的工作,要求医生高度集中精神,由不得丝毫的大意。医者当需平心静气,精神详和,细心体会病人的反应以及针下的感觉,经气来到,如鱼之上钩,需细心引导,使气至病所。经气易来亦易失,稍不留意即消失不见。因此说,针灸是与患者及其经络气机交流的过程,越是治神,其疗效越高。
病人之所以生病,或七情、饮食内伤,或外邪干扰,导致正不胜邪,邪气独炽而发病。治病的过程亦是扶正祛邪的过程。医生长期接触病人,不可避免会感受其病邪。若医生正气不足,或不善于自我保护,则会因此而生病。因此说,医生需重视养正。特别是针灸及推拿医生,一定要坚持练功,既可扶正,亦有助
排邪
。
灵龟八法与飞腾八法都是用
奇经八脉
八穴配后天八卦。但二者所本理论有所不同:灵龟八法按日时干支、以60天为一周期、着重于九宫数取穴、方法繁琐;飞腾八法只按时辰天干、以五天为一周期、着重于天干取穴、方法简便。二者在同一时辰内所取穴位多不相同,相同者只占12.5%,但不论用何种方法,疗效都好。
时间
针灸学
里有一门叫“飞腾八法”的取穴法,其理论源自
周易
的
纳甲法
。《周易参同契》重视月亮周期变化对人的影响,提出了以月亮周期变化为基础的月体纳甲法。其法以月亮的晦朔盈亏以象八卦,再纳以天干,以顺应月亮的变化,不失其时,如月行天。这正是《内经》
五运六气
里所讲的五气经天图的组成部分。
生命是由天体运动而产生的。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生命活动规律由太阳、月亮等诸多天体运动所支配。因此说,研究生命就一定要研究天文。高明的医学体系必然要把天文与生命相结合。中医里即含有时间医学,根据日月地以及行星、恒星的运动以研究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并用于养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三
子午流注针法主要依据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计算人体经络气机变化与太阳运动如何配合,从而达到借天时而治病的目的。其法需按当日当时的天干地支进行推算。子午流注有纳子法及纳甲法之别。我比较倾向于多用纳子法,既便于理解,又有实效,且不需复杂推算。亦有人用日干或时干各取五
俞穴
,亦属此法的发挥。
生活中我们会用到时间,有秒、分、小时、天、月、年等不同计量单位。中医包含时间医学,因此也要用到时间。一般来说,中医所用的最小时间计量单位是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前贤观察到,天地之间存在着以60为单位的循环周期,人类生命活动亦以60为周期。最小的生命周期是60个时辰,即五天,称为一候。
前贤观察到每个时辰都对应的相关的脏腑和经络,随着时辰变化,人身经络的气血亦有变化。总结人身气血的变化规律,即形成了子午流注
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以60为周期,循环往复。小则五天为一周期,大者60天、60年等都是生命循环周期。要把握天地变化对人体生命的影响,就要从不同长短的生命周期去思悟。
针灸
医案
与方脉医案不同。方脉病案可以完全展现医者当时
四诊
辨证、用方施药的全过程,读其病案,学其理法方药,以后见到类似的病例可以依案用方,照葫芦画瓢,一样有效。而针灸医案所提供的思路与穴法都只是病案的一个方面,其中还有医者的补泻手法,因此若手法不精熟,只是依案施术,效果不一定理想。
针灸时,病人与医生都要用心。医生的心、病人的心要合在一处,一起为康复而努力。医患的意念要相通,因为意念即是心神,也是一缕阳气。心神到则阳气到,阳气到则诸
阴浊
滞塞自然疏通。若患者针灸时玩手机、聊天、胡思乱想;医者心不在焉,则针虽到而意不到,意不到则气不行,邪气不退,治病效果必差。
针灸治神,这是取效的必需要求。针灸调的是经气,而经气微妙,不容易激发。医患双方都需深呼吸以放松精神,然后静心安神。患者神无外慕,细心体会得气的感觉;医者谨慎用针,手如握虎,澄神静心,嘱意于针尖。医患配合治神,其效才高。有些人迷信药物及手术,认为治神是迷信。这些人属中医的不治之类。
我们都知道,穿针引线时要屏住呼吸,并且要聚精会神。同样的道理亦适合于针灸的操作。施针时要求医生心神凝聚于针尖,不能胡思乱想,也不能心不在焉,更不能说话谈笑。用心则针下感觉微妙可辨,不用心则经气来到亦无所知晓,疗效自然不同。况且,我自己的体会是施针时若说话,病人立即就会出现
疼痛
。
针
刺穴
位时,常规方法是直刺,但有时根据病证需要,亦可斜刺或平刺,使一针透达两至三穴,疗效大于直刺。比如,治
乳腺增生
,我常取
神道穴
,不直刺,而是用三寸至五寸长针自神道向下斜刺,以透
灵台
、至阳,效果水错。再如,
偏头痛
可针
丝竹空
透悬颅,再透率谷,颇见显效。善用
透穴
疗法,能提高临床疗效。
针灸临床时医者需多观察病人经络肌肤,看是否存在着血络。
夏至
之后,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外浮,最便于刺络
放血
。善医者,不仅要会用汤药,还要精研针灸;不仅要会用毫针,还需擅长刺络。刺络之法可以
刺血
逐邪,
祛瘀
生新,对于新病或旧病多有明显效果。以我自己的经验,逢夏日针灸,半用毫针,半兼刺络。
在针灸临床过程中,我发现针灸与汤药在辨证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针灸重视病位,有了病位,就能判断出病属何经,或循经取穴,或局部施针,多可见效,而不拘泥于病症是寒是热,是虚是实。比如
腰痛
,在
膀胱经
则取束骨;在胆经则取风市;在
督脉
则取
后溪
,虚实皆如此。若没有明确的病位,则需结合脏腑辨证。
二、
常见病
一
最近治疗一眩晕病人,天眩地转,
恶心
,走路不稳,精神不振,
面色苍白
,此属风扰神明,当
敛降
阳气以熄风止眩。针百会、印堂、内关、四关、足三里、
阳陵泉
、
悬钟
诸穴。针入而眩晕立减。出针后病人感叹:早知道针灸这么快见效,就不去住院了,白打了五天吊瓶。更用
小柴胡汤
合
二陈汤
、泽泻汤,以巩固疗效。
有人抨击中医,说中医敢治急性
阑尾炎
吗?中医其实最能治疗急性
阑尾
炎,或用汤药,或用针刺,一般都可迅速止痛。阑尾炎属肠痈,一般来说,若毒已腐烂穿肠,是属必需手术。否则都可用中医解决,既省去手术伤正之苦,又可迅速取效。一病人阑尾炎术后来诊,自述手术处仍有不适。刺阑尾穴,泻法,其痛立失。
一女病人昨天贪吃海蛤,又吃
香蕉
,又于做
美容
时吹冷空调,之后出现
腹泻
腹痛,一天泻下十余次,伴恶心、
打嗝
,自用热水袋烫腹部才觉舒服,现仍腹痛腹泻,精神不振。急针脐上下左右各半一寸四穴、足三里、陷谷、中脘、下脘,针入痛减,留针一小时许而诸痛自去。嘱戒生冷饮食,可吃大蒜、芥末等以温中焦。
在奥地利疲劳综合症特别多见。观察其症状,病人感觉疲惫,兼有抑郁等精神症状,但诊其脉,却不见沉软、细弱或无力。由此,我分析其病因在于心神,而不在气血。若在气血,则当气
血虚
弱,面色苍白,肌肉瘦削,病人看上去却是肌肉丰满、身体壮实。由此我治此病多取宁心安神诸穴,配合调畅气机,多有良效。
肌肉损伤多认为要疏筋通络,活血祛风止痛。我提出不要拘泥于此,亦可按症状考虑用
调和营卫
之法。以
桂枝汤
为主,合以疏筋活血诸品,
葛根
发表解肌,能缓解肌肉的劳损,可配合应用,或能提高效果。再者,此病最宜针刺,越是早期,针刺的效果越好,甚至是效若桴鼓。比如急性
踝关节
扭伤
,针奇穴小节可立愈。
一女病人三个月前患
肺炎
,已用
抗生素
,现仍有上后
背痛
,
咳嗽
,走路急则喘息,且胸口有透气不畅感。此为邪气内滞,肺气不宣,其治当在肺经及背俞穴。先
刮痧
肺俞及双肺经,自中府刮至
少商
,并针中府、
尺泽
、孔最、鱼际诸穴。针入立觉呼吸顺畅,且后背疼痛缓解。四诊后诸症渐愈。凡肺炎
后遗症
皆可用此法。
夏日炎炎,我们劳作或赶路时需注意避免过
晒太阳
,以防
中暑
。按四时节气变化规律,人体的阳气冬天内敛,夏天则外浮。阳气外浮,阴气内守,阳气与阴气需保持平衡。若过晒太阳,机体阳气过于外浮而阴不能守,则阴阳离绝,此即是中暑。当先移病人到阴凉之处,并刺十指尖出血,以促苏醒。再据病证或针或灸。
一女病人患左偏头痛,现正发作中。先针风池、风府,痛略减;再针左丝竹空透率谷,痛又减;再针右侧的侧三里及侧下三里,其痛即消失,但仍余局部压迫感。检查其左头侧多见青紫血络,此为血瘀,需刺其血络。即在血络处点刺,出黑血数滴,其压迫感顿愈。临证治病往往如此。诸穴合用,数法并施,而收良效。
小便不通
最是紧急难受,有
偏方
:
大葱
适量,捣烂,炒热后贴敷
下腹部
关元、中极一带,若冷则再炒热再敷,每天可反复热敷数次。或者,
白茅根
100克,加水煮开,再煎十分钟,分三次
温服
。或嫩柳树叶250克,浓煎取汁约400毫升,分两次温服。病急者可用针灸,比如针刺
人中
或
涌泉
诸穴,多有迅速利尿之效。
一19岁女病人,因
尿路感染
引起小便涩痛,伴
小腹痛
,上及两脐边。西医发现
膀胱
有三种细菌,嘱服抗生素,但效果不显。此病属热邪郁于水道。局部针
气海
、关元、中极、大赫,远取肾关、三阴交、蠡沟、
承浆
。继续治疗六次,诸症尽去。之所以取承浆,一则属
任脉
,连通尿道;二则对应于面部全息的下焦部位。
三、妇幼病
一
有病友问,当如何调理才能
怀孕
?肾主藏精,主生殖;肝主藏血,女子以血为本;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孕前需调理肝脾肾;
冲脉
为
血海
,为
经血
之源;督脉为阳脉之海,协调阴阳;任脉为阴脉之海,主妊娠;
带脉
约束任督冲脉,下连胞宫,故孕前需调理冲任督带。简而言之,孕前需使气血充足,经络通畅。
怀孕对母体来说是需要全身动员的挑战。因此不仅需要母体脏腑和调、气血充足、经络通畅,亦需精神健康。孕育
胎儿
的过程,亦是母体气血变化的过程。因此,需提前调理好健康,扶足正气,尽量祛除体内的邪气,以求阴阳平和、气血健旺、月经正常,胞宫温暖,然后可以怀孕。调理之法,或汤药,或针灸,都可。
以我临床所见,怀孕之前不少女孩子体质偏于虚寒,表现为或月经推后,或手足冰冷,或痛经,或腰寒膝冷,或面色青白,或体瘦纳差等等,皆需调理体质,再可准备怀孕。温暖胞宫,我常针中极、归来、子宫以及足三里、血海、三阴交诸穴,根据具体病情以及体质,配合或
养阳
,或活血,或通络,或温运冲任诸法。
针灸可以治疗不孕,我总结自己在奥地利治疗过的大量不孕病例,有如下体会,愿与方家探讨:杨维杰喜用董氏奇穴的
妇科
与还巢,自述疗效确切,我试过但效果并不理想;临床我喜用灵骨、大白二穴,需用两寸针贴
骨膜
深刺,分别透向腕骨与
后溪穴
,此穴组能温通下焦阳气,针入后病人多有腰部发热感;针灸治疗不孕,我常用在下腹局部针刺中极、归来、子宫诸穴,此穴组通畅胞宫气血,我常作为治疗不孕的
主穴
;涌泉可通肾中元气,灸之可通肾阳、开
肾窍
、暖胞宫,颇有助于怀孕;有人重视关元、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认为女子以血为本,此穴组可治疗所有妇科杂证,临床上我常选取数穴治疗不孕。
孕妇
不同于常人,治病需十分小心。怀孕后若有任何不适,尽量不要滥
用药
物,一般可选择针灸,多有良效。比如妊娠后出现胎动不安,可针内关,若不想针灸,亦可用
食疗
的方法。取乌骨母鸡一只,取其肉,切碎;糯米90克;
淡豆豉
30克;混合加水煮成粥,临熟适当加盐、
葱白
、
胡椒
粉,空腹食之,即有
安胎
之效。
我在临床上经常见到一些孩子的
肚脐
窝非常浅,甚至突出于皮肤。肚脐是先天肾气的门户,好的肚脐应该深圆,表示肾气充足;而浮且浅的肚脐意味着肾气不固。肚脐的形状决定于刚出生时如何剪断
脐带
。若是贴着肚脐随便一剪,往往会导致将来肚脐平浅。由此说,剪断肚脐是一门学问,为了孩子的健康,需引起重视
中国古人对剪脐带非常重视,认为剪脐带要留下合适的长度,否则,“短则伤脏,长则损肌”。合理的剪法是“断脐六寸”,意思是脐带一定要留六寸长。六寸是多长呢?以小儿四指并拢的宽度为三寸,两个三寸的长度即可。某种意义上讲,剪脐带亦影响着孩子的先天,之后孩子的健康就完全依赖于后天调理了。
我们都知道孕妇需忌针合谷与三阴交,因为此二穴有助产之效。分析从古至今的中医文献,在临床使用的助产下胎穴中,合谷、三阴交均位列第一。且现代临床研究亦发现,此二穴可促进子宫协调收缩、缩短产程、增强药流,经研究,先针合谷20min,再针三阴交5min,用电针,采用非同侧连线,其催产效果最好。
前天去拜访朋友,其一岁
小儿发烧
,问能否用中医帮助
退烧
。即针刺大椎、风池、外关、合谷诸穴,皆针入稍提插即出针,不留针,针时小儿略哭,微汗出。担心不能发烧不能速退,再用
桂枝
汤加
生石膏
嘱服一付。后知针后即烧大退,煎好中药只喂一口,即吐出,而诸不适皆去。小儿发烧最好用针刺,又快又安全。
二
一九岁男孩,患
癫痫
三年,久服西药,但不能控制,现仍每天发作3-5次。此病属督脉阳气不宣畅,针腰奇、十七椎下、腰阳关、陶道、大椎、百会以升督脉之阳,又观察其双耳明显发红,此为
少阳
火旺,即在耳背血络及耳尖刺血数滴,并针
支沟
穴。二诊时病人父母非常高兴,说针后三天未发作,至今日只发作一次。
不孕,我多责之于胞宫虚、寒、瘀、滞。在奥地利我用针刺与灸法并用治疗不孕,效果令人满意。针以中极、关元、归来、子宫等胞宫局部诸穴为主,辅以三阴交、太冲、足三里、灵骨、大白诸穴,随证选取。用艾盒
温灸
下腹以及艾条温灸涌泉或三阴交。最近一周收到三位奥地利病人已经顺利生子的消息,非常欣喜。
一女子33岁,不孕多年,检查发现卵子不成熟,伴左下腹轻微不适,脉沉软略涩,舌红
少苔
,边大。此气血不足,肾气不振,需用补法。针关元、中极、归来、子宫、三阴交、足三里,皆轻刺激,并温灸百会、涌泉诸穴,一个月内共治疗八次,之后诸不适尽去。数月后我们再回奥地利,得知已经顺利怀孕,胎儿正常。
近日诊治两位24岁女孩,是一对好朋友,都是护士工作,都服
避孕药
六年,停药后都只来了两次月经,之后即
闭经
,都伴手足冰冷。
避孕
药过于消耗胞宫阳气,导致胞宫虚寒,阴阳失调,冲任失养,故至闭经。建议忌寒凉饮食,晨服
姜糖水
,睡前热水
泡脚
,针灸以下腹部穴为主,加灵骨、大白、足三里、三阴交诸穴。
最近诊治的两位因久服避孕药而闭经的年轻女孩,我嘱咐她们要睡前泡脚,晨服生姜
红糖水
,并忌食生冷。才诊治两次,今日得知其中一位女孩已经怀孕。其取穴如下:针刺天枢、关元、中极、归来、子宫以及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灵骨、大白诸穴,并灸涌泉。未怀孕的女孩亦是信心大增,目前正在积极治疗之中。
曾治朋友的孩子感冒发烧、咳嗽,小儿一岁半,畏针。让其母亲抱好孩子,我用细的
注射针
头挑刺大椎及肺俞周围,手法极轻,触皮即挑。三四下即止。然后在挑刺处拔上气罐,即见有红色血液慢慢渗出,留罐三分钟,而孩子竟然未哭闹。且其诸不适一次即愈。小儿发烧最好用针刺,因其稚阳之体,稍刺激即可取效。
六一儿童节,谈谈小儿养生。一则小儿稚阴稚阳,需小心将养,三分饥与寒最好,而不是十分饱与暖;二则小儿阳气有升发之势,但其阳不足,耐不得寒凉摧残。尤其是发烧时,用
寒凉药
需见好就收,或用针灸最好。过用寒凉会导致面色青白、
食欲不振
、
精神萎靡
,且其感冒会反复发作;三则小儿养生亦可用灸法。
小儿
多动症
越来越多,分析其病因,或由于怀孕时受惊,或孕妇过于紧张忧虑,或小儿发烧时滥用寒凉致邪入
厥阴
,或素体肝旺而后天失养,如此等等,皆可导致小儿肝旺而风动。治法,轻则多需平肝敛肝,重则要镇肝熄风,伴有语声者需泻心,虚者又需
补脾
化痰。以针灸通其经滞,用汤药清其脏实,渐能收功。
某女病人患
阴痒
,自述外阴有小泡,服西药一直未愈。
肝经
“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因此外阴诸症多从肝经入手。取两组穴位,其一:阴廉、足五里、蠡沟、行间;其二:三焦俞、关元俞、
次髎
、涌泉,两组交替针刺,共八诊而渐愈,随访两年未再发作。阴痒,亦可在大椎穴周围寻找血络,并挑刺
拔罐
,颇效。
四、外科
一
有网友问,
网球肘
这个病治的好吗,曾试过针灸、小针刀、
按摩
、
药酒
诸法,仍是无法康复。我临床治疗过不少网球肘患者,多以针灸为主。或取对侧冲阳,或取对侧曲池贴
骨刺
,或取同侧肘俞(其穴在桡骨小头与鹰嘴突起之间的凹陷中),或取同侧灵骨,或按
八字
疗法取对侧犊鼻,配合局部活动、点按,多可立效。
某男病人平时喜攀岩,某次摔伤左
前胸
部,引起左胸部肌肉疼痛三个月,下及左下臂。已经用过可的松,但疼痛未能缓解。查其痛在左胸肺经与胃经,上肢在肺经与心经,因循经与局部取穴相结合,针左侧气户、库房、屋翳、膺窗,并针左尺泽、
少海
。时交替针中府、云门、天府、侠白诸穴。前后共六诊,诸痛尽去。
我曾诊治一86岁老太太,右骶髂关节疼痛三年余。病人一直有悲观心理,其女儿说病人是悲观主义者。取后顶、百会、前顶、印堂诸穴以通畅神明,四关以升降左右,风市疏利少阳,此为循经取穴。五诊后诸痛消失,且悲观心理亦大有改善,病人自述现在心里不再悲观了,反而更多了快乐。四关穴亦能调治心理病证。
一女病人于两个月前骑自行车摔倒,左侧头部撞伤并骨折。之后即出现持续性左侧头痛,左头内有压迫感,左
听力
下降。此为
瘀血
阻络,刺血最效。即在左侧小腿足阳明经寻找大的血络,点刺出血,并针右侧的侧三里、侧下三里,左侧的三叉三、外关、曲池,针入其头痛及压迫感立即消失,仍余听力下降,需再调治。
数年前我曾诊治一久年周身疼痛病人,针刺数次,效果不显。琢磨其病当在脏腑失衡,即取
足太阳膀胱经
后背第一侧线,自上而下左右交替各针一穴,我称此针法为盘龙针。结果效果明显。盘龙针左右交替刺激两侧的背俞穴,能平衡五脏六腑,对于久年及慢性病证多有不错的效果。唯需注意针刺不可过深,以免伤肺。
我经常诊治一些痘痘患者。从中医来看,痘痘属火气内伏,郁于皮下,可发而散之;且
皮肤病
多属风证,治风需治血;痘痘虽然是皮肤病,其病机却是脏腑气血的失调,因此见皮休治皮。综合以上结论,
治痘
痘需开表、刺血,并调和脏腑,我以针刺配合
刺血拔罐
为主,自觉疗效满意。病人亦需调节饮食,并注意休息。
五、
五官科
青少年
近视
怎么办?从中医来看,近视是
肝血
不能濡润眼睛。因此,
养肝
可以明目。养肝可用食疗,或汤药,亦可用针灸。前病可以治后,因此,按揉或针刺
风池穴
(紧贴骨面找痛感)亦有助于恢复视力。再者,从现代医学来看,
眼肌
痉挛是导致近视的原因。若能经常做眼球上下左右的大幅度运动有助于恢复其功能。
六、
疑难杂症
一
有病人问,
肿瘤
可以针灸吗?我说当然可以,而且效果极好。但有病人说,问过当地医院的针灸医师,说肿瘤是针灸禁忌症,好矛盾呀。我不知道肿瘤怎么就不能针灸了,肿瘤总属正
虚邪
实、经络不通、气血不畅、脏腑失衡。而针灸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和五脏之神的功效,这不正好可以治疗肿瘤吗?
脑内良性肿瘤应该如何选择
治疗方法
呢?以颅咽管瘤为例,上网一查,手术是首选,而且是国内各大医院的官方观点,手术死亡率为6%,10年生存率达60%,复发率为25%左右,且不提术后可能存在的其他风险。我曾治疗过颅咽管瘤,针灸配合汤药,疗效确切。我只是想说,若不懂中医,就不要建议病人首选手术。
近日治一病人,其面色暗淡,精神不振,
心悸
心慌
,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悄悄从医院跑出来求治。针内关、通里、神门、足三里、太冲诸穴以
养心
安心,并处
炙甘草汤
原方,
生地
用至90克。第三天病人自述比住了七天院效果还好,现已经出院,观其面色大是红润,精神亦好,俨然一健康人。
针灸能治肿块吗?明代针灸大家杨继州特别指出:既有形于内,岂药力所能除,必针灸可消。这就明确地指出,体内的痃癖积聚癥瘕等肿块,非针灸不能治。他曾治疗某男病人胃旁长一痞块,状如覆碗,伴形体瘦弱,且服汤药未效,即用盘针法针块中,并灸食仓、中脘而愈。经穴有食窦,有胃仓,不知食仓是属何穴。
中医把肿块分为痃癖、积聚、癥瘕及岩瘤等。痃癖者,因邪冷之气积聚而生;积者,夹痰血而成形迹;聚者,聚散不常;腹中坚硬,按之应手,不能移动为癥;腹中虽硬而聚散无常,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为瘕。癥瘕积聚都见于腹部而有形状可以手触知。名虽不同,大要不出痰、食与瘀血所致。以上诸症皆可针灸取效。
肿块类的疾病越来越多见,特别是
恶性肿瘤
。从中医来看,恶性肿瘤多属岩瘤。其病机复杂多端,不外乎阳虚于内而气化不足,痰浊血瘀
水饮
湿毒等凝聚,化为肿块。针灸有通阳化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之功,因此针灸可治此症。若能配合病人强烈的康复信念、积极的养生与及时正确的治疗,当有显效。
一女病人患
哮喘
20年,自述怀孕时开始发作,夜则加重,几乎每天都要用
喷雾剂
,伴精神差,头痛,其脉左沉软。此为肺气不畅,清阳不升。先为其刮痧肺俞穴上下,并针大椎、风门、椎杼、尺泽、孔最、鱼际、太冲诸穴。当时即觉呼吸顺畅。二诊时自述精神大好,呼吸更深,且已经不用喷雾剂,头痛亦大是缓解。
十年前我曾诊治一位患
中风
的老人,每天哈欠频频。从中医来看,中风之后,
阴盛
阳衰
,阳不胜阴,兼且
脾虚
不运,升降失常,精气无从生化,清气不得上达清窍,故成哈欠。《内经》云:阳入于阴则欠。若久病见哈欠,为阳气渐衰之征。针风池、风府、足三里、阳陵泉、四关诸穴,渐而哈欠消失,其
偏瘫
亦趋向愈。
针灸
,
穴位
,
中医
,
针刺
,
经络
,
气血
相关帖子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
中医的治病、调理、气血都是在干啥?不可不知
•
十四经经络动态图标准版(附内经原文)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