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27|回复: 0

中医经方治病不是凡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4 23: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如今看病,唯独一说找中医,就认为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儿。众所周知,中医长于治疗慢性病、功能失调性疾病以及急性病后期调养。当我们生病时,没有几个人愿意首选中医。往往先选择西医,治不好了再考虑中医,遂移花接木。即便选择也是迫不得已,被逼无奈。病患看中医都希望自己主宰,渴求健康要如流水一样快,拯救的像当年一样好。但病往往是以小博大,所遵循的是“短平快”的治疗模式。失意之后滔滔不绝,一概异议或抗议,归咎给中医一无是处,多么啊。
  但是该来的,还是会来。病人说道:来你这里,一定可以医治得好啦……。但我总是条件反射,“不过?要说明的是,要信得过!”患者说:“一定会啦……。这样的语言和诚意,谁也无法拒绝,更不应舍弃。私底下寻思,我用纯中医的手段一般就可以给处方了,用以笨功夫,施蛮力,药到病除。但时不时也总是条件反射,常跟患者补充道:“慢着,要想清楚再来”。因着,接触到一些不同的“神剧情”,也可能都需要太多的人品!
  回忆一番我历有善始无善终的医事,他们来自街坊里巷,她们来自天南地北从患友们嘴中也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他们曾经跑了很多的地方求诊中医,而心灰意冷。她们是心直口快之人,说:唉,大医院中医专家看了一圈,已花了快两万块钱人民币了,找不到任何开心的理由。诉说自己,曾长时间地因“xx病、xx病”而痛苦,经治多年不愈,总是觉得很痛苦。按她们自己的话说,中医多方医治效果未显,说起来都是泪啊。期间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什么让我生“病”?让太多病人不知为何。到底是什么原因?一条医治之路,要面对多少“向左走向右走”的岔道?爱之深责之切。可以说:病人是世上最好糊弄,也最容易满足的一群人了,只要治病治出点儿精气神来,让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大家看到点儿进步,就乐得天天跟过年似的。
  在诊室里,最糟心的便是这些忠贞的患者们。面对各个年龄层的病人,听她们的委屈和恐惧,看他们的离奇和遭遇,感同身受。一些患友之举,言犹在耳历历在目。不少患者匆匆而来,便打道回府了,虽然并不是每天的坐诊都是这样子有不少的患者,来我处时都曾说到过:“我就问你一句话,如果你是病号,你愿意去看中医吗”?“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医一蹶不振?有些病人一上来就问我,我是不是肝血虚了?肾虚了?气虚肺气很多病人就把自己往这些方面套。我已经治了这么久,是什么原因治不好病然后就问要不要用什么什么药用什么什么方这样的吃药,疗效能好吗?中药不是这样开的,这样就走向了唯心路线,就是胡说八道。这个病人要是找时方派医生看,我想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定性为阴虚火旺,肺肾阴虚之类证候。治疗呢?百合丸合六味丸之类的吃上半年再说。效果吗?不可测。要是找经方派医生看,开方吃药呢,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最后自行中断治疗。最后扔下一句太让人失望啊!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疗效自然就不理想了。出现种种争执此举,几乎就是撕破脸皮,更是划清界限的前奏虽然这些都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患者们颇有微词?甚至喝中药喝怕了,甚至拒中医于门外。余每每在接受众多患友来访时,早有铺垫。直言和现任多半同道没有交谊,道不同不相为谋啊。亦与以往之中医不可同日而语,彼处招牌“三宗最”,最纯粹、最正宗、最直接的原汁原味的诊疗模式。但也往往事与愿违,翘盼已久,只怕是等待时间长,代价太大了患者们已经流露出了离开的意愿,虽然眼神中也掺杂了不舍与不甘。但我一介草民对中医再怎么力挺,再怎么语重心长,也显得微不足道了。辜负了一众患友的盛意,医患各自的运气亦荡然无存了。
  神医啊神医,什么时候才能恢复真神啊?患者们想要的,只不过是这项传统医术带给他们最原始的、最纯粹的快乐和健康。比起来,中医的秃废令病患完全得不到激励,完全看不到希望,足以让病患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又很难以下咽,白忙活一场又很奢侈花费钱财,更没有所谓的“最低消费”。相反,病人只会看结果,也只能看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足以让病患们心生畏惧啊单就这个事,就是说现在这个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非常的浮躁,只想着不劳而获,以小博大啊。也足见得中医这碗饭,不是那么容易吃的。
  中医的现状,也是我常议的话题。是啊,原本“价值连城”的国宝中医药的本事和知名度大于现在的实际江湖地位这事儿地球人都知道。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医远达不到昔日的高度六味地黄汤成了万能的安慰剂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中医。连以前“慢慢来”的目标也一降再降,多是些只顾滋阴,不问辨证,治不死也治不好病的角色,现在已经是忍无可忍的“末技”了。现在相信中医看中医都是些什么人了?罗列中医“为什么不行”的理由,都可以东拉西扯写一本长篇大书。误人太多,是中医走了偏路了,长期的不作为和疲软所致怎样看待笼统一点的中医的现状,是不是一个最好的中医药时代?也是最坏的中医?事实上,在此之前的数年间,经历不少专家在患者面前顿失说自己“疗效很好”时的大医风采。
  要回答“中医怎么才能行”,又成为了新的话题,大家也经常七嘴八舌谈不拢,或硝烟四起。一己之力,怎么和以强大的普世观念,豹之见作为后盾的患者们、粉丝们据理力争呢?解释呢?力荐呢?我在门诊时,有些病人在感叹这个病难治,那个病难治,当时我对这些个病印象很深很深。问题是只在细枝末节问题上下功夫,舍本而逐末,会有好结果吗。正所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些年我一直在回归传统,回归经典谨守六经,独尊方证。希望接下来能够更好。我之管见,医家经方,即对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 》)中方剂的尊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杰出的医学著作。《伤寒论》是讲“同病异治”,也就是同样的“病”治疗方案不一样。《金匮要略》讲“异病同治”,也就是说,不一样的“病”治疗方案一样。其实这两者,就是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
  临床上为了解决发病多,适用面广的问题。伤寒派讲凡病总不外乎六经,六经辨治既是共治疗的准绳,又是个性治疗的规范。一经见证,即用一经之法,经证腑证兼见,即当表里两解。仲景提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12字治疗原则,也是《伤寒论》辨证论治最集中的体现。
  若分析伤寒六经辨证总纲其纲目,不难发现,伤寒六经辨证不仅从病位、病性、病势等多个角度对伤寒病变过程中所发生的证候作了分类与辨识,从而揭示疾病过程中既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六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并拓展出六经分阴阳,又统摄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思想。当一位患者前来就诊的时,他往往具备多种症状,这些症状将成为我们判断病情的线索和依据。若以此为线索,顺藤摸瓜。往往很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
  六经病简要探讨如下: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感受风寒的症状,很多病人都这样,真真假假很难辨清,这种人过的不自在,就是这个原因。太阳病,感受风寒是万病之源,不然人们为何总要受到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细菌病毒骚扰。疾病多是由于外感邪气侵袭人体所得的,外感病脑炎皮肤病,骨关节病等等的实证治疗水气病都可以用解表法来治疗。现在所谓的颈椎病特多,很有可能就是伤寒的葛根汤证当时没解决,所遗留的后遗症参见项背强、项脊强等条,驱除该部位的风寒,加以活血化瘀,可很快地根治。太阳中风虚证,不是说它是一个虚证,治疗上不是以补正为主,而是祛邪为主。在临床上的慢性虚劳性疾病,肾病都可参考。邪去自安啊!西医曰加强免疫力,注射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流感疫苗、玻璃酸钠等等。很好同样是“顺理成章”之说!“广开财源,红利滚滚”!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胃家实,是指有形之实邪阻遏胃腑通降。湿热、痰湿、宿食瘀血等结聚在胃肠内,化热成积,腑气不通。盖病起于湿热,发脾气事事不顺心,饭后胀,大便不爽大便黏,这为肠中有湿热常常不泄而引起气滞肠垢,大便难解,肠道消化系统病变。病起于血,引起精神神经系统病变。阳明病位属里,阳明经脉行于头面、胸中、胸腹,所以阳明的证型范围很广。肠病、肝胆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等慢性病精神病、分裂症、狂躁症癌症杂病腹满的实证都可以从阳明为病入手。如糖尿病: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比较棘手的临床问题,病人有结实的症状表现,当然就可以肯定承气汤类主治的阳明里实证范围。既然是属阳明病,就要考虑用阳明的证治法则来治疗,以此类推。这个阳明热需不需要特意关照呢?胆囊炎胰腺炎等等专方,身大热、湿热的问题必须减负减压啊!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病,病位在人体半表半里,病性属阳,官窍属于少阳部位,口苦、咽干、目眩均系阳热熏蒸的症状,多为少阳郁热的表现。头晕目眩,心烦,口苦口干,就是少阳病的病机,就是小柴胡汤的方证。一个热入血室证,出现瘀热上扰暮则谵语的神志病,就用小柴胡汤调治。柴胡剂既非汗吐下之法,亦非温清消补之剂,而是和解,即遇不和不平者而使和使平之。其法是代表八法之一的和法,为和解方。以和为贵,以平为期啊,医生不就是帮助病人治病吗?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关于少阴病,病位在人体半表半里,病性属阴。病变的部位涉及到心、肾,少阴病为阳损及阴,阴阳俱损之证,而以肾阳虚衰为主的具有全身性正气衰弱的证候。其脉象微细,微为阳气虚,细为阴气虚,阴阳俱虚,其人精气不足,打不起精神,故但欲寐。但欲寐,是精神萎靡不振,虽困顿欲寐,却又睡不实,处于一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抗生素影响了脏腑功能,激素过分开发了真阳,治疗表现上,或者说短时间内是治了病,但长久来说,耗伤阳气是本。体虚之人感受风寒,少阴证阳虚常常表现,嗜睡易疲劳、畏冷周身乏力、腰疼、易饥饿、夜尿多易抑郁焦虑等,舌淡,脉沉细凡有、寒、痛,用四逆汤统治。目前不少病症,确是多为阳虚。重用补阳之附子的确解决了病人的痛苦。而少阴虚寒的症状也不是一两天能够解决的,上善若水啊。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里阴病里部之病,“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故胃肠虚寒则呈现一系列受纳、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的表现。但不是说是一个虚证,在治疗上就是以补正为主,而是以祛邪为主。脱发肾炎,到亚健康等,凡太阴经下利腹胀、呕吐、胃寒、腹痛,以理中汤主之。若有腹、小腹并胃痛者,用理中汤加桂或附子理中汤加桂主之,都是祛邪以补正。虚不受补啊!再到治疗结肠炎就是典型例子,光止泻光堵是不行的,于事无补。可恨之处,多数病人跟他一说,反倒不信嘲弄你。邪去自止啊!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是个大临床说明问题。厥阴病,表现为寒热错杂之证,还是要用寒热并重的调和法治疗。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等也都是和法。我可以举出一大堆的病例来,从胃肠炎各种慢性病、关节炎危重病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肿瘤的治疗若讲究思维方法,审视厥阴经病其效必彰!黄土汤治血小板减少紫癜临证效果很好。之争,化解于无形啊!
  实际上,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迁,变化的永远只是形式。叫板西医,叫板科学,很希望西医能用现代的科学仪器,像X光、B超、CT,或者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给出寒气、水气、湿、湿热侵犯机体之后的部位、脏器、损坏等等的资料,但往往不能。真相,往往就在于毫末之间,我还是那个判断,如果说在某个时候或者某个阶段不做调理,会留下隐患,会一样被早早牺牲掉。并非没有足够的理由,疾病者如是,基本上一样,都是五脏六腑到处都是病灶,有句话叫,出来混早晚要还的,于是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突然来一个低谷,大起大落,哎吆,原来痛苦的感觉是这样,开心的感觉是那样。其实病也不是检测检查审定的,是注定的。但是这些都是人去楼空之后,才慢慢发现的,而在当时却视而不见。可悲啊!!
  我认为,要真正做到方证相对取得神效,就要尽量做到六经辨条证、方证、药都要面面兼到,而绝不是墨守成规的死套条文。疾病无穷尽,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在脏或在腑,变化多端、错综复杂。或者涉及到太阳,或者涉及到阳明,或者涉及到太阴,殊途同归,但见一证便是,都要表里内外俱到,六经辨治实为执简驾繁之正治之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多经同病,其中有最痛苦的症状。就抓住它,围绕它去辨证,它要是属于某经某方证的症状,就以某个方证为主,其它经的病,要是不重不急,可以暂缓治疗。主症是诸多的兼症协同造成的,其中某个兼症,就是主症造成的罪魁祸首主症退兼症自失。在询问情况的同时是不是首先会想到麻黄细辛附子汤或是麻黄汤?当然,是否对证还要等到看过病人,四诊之后才能确定。不过可能会觉得心里有了些“底数”。所以,中医治病不是没希望,不是中医治病慢,不是“技不如人”,只是开始要找对路。不靠运气,的是底气,可以说有的是痛快,畅快淋漓。
  再一个,我拒绝自卖自夸的“疗效很好”,医患其实是互相信任的朋友关系。你要相信我的能力,给我机会,而你呢,要有很好的执行力,不折不扣地执行、配合与合作医患都职业点儿,都别折腾,就好。对长期以来担惊受怕的病患来说,一时的疗效固然重要,长久的健康更为重要。“相信中医,也唯有经方可资相信”,各种疑难病、杂病、重病都能慢慢有起色、有真正的进步,可见一斑。治病需要一颗安静的心,可是现实的挤压之下,情绪上是较劲的,能够静下心的患者现在还很少。我的忠告只能说,选择中医经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其事实胜雄辩,用药剂量及中药质量,煎煮方法及服药方法,均如实按我医嘱执行,何患无效?如果在患者面前无法交代,那就算老邪能将条文倒背如流,终属无用。当然,也许我不自觉地往一个模式里钻了,将一己之学抬升到王官之学。是个人观点,说错了也无所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