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传统文化
›
佛家文化
›
湖心亭看雪客 博客
›
嘎玛仁波切开示六度之禅定波罗密多
返回列表
查看:
316
|
回复:
0
嘎玛仁波切开示六度之禅定波罗密多
[复制链接]
湖心亭看雪客
湖心亭看雪客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10/26 03: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特别提示:
本文是上师嘎玛仁波切开示,转自上师开示。
【六度:禅定波罗密多之万念放下,勤修禅定】
一、禅定的重要性
禅定,也称为静虑。在“戒、定、慧”的修行中,没有严守
持戒
,就没有禅定;没有禅定,就生不起真正的般若智慧。所以,修习禅定非常重要。
在世俗当中,影响我们心念散乱的因素有很多,外在嘈杂的声音,比如冷气机、救护车、飞机、火车、汽车、摩托车、工厂机器、工程施工等等噪音,以及内在心理层面,我们和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子女、朋友、同事、相互不认识的人之间,种种微妙复杂的关系,都是意中杂乱妄念的来源。如果我们能舍离这些散乱,不受这些因素的干扰,依止寂静,安住其中,就是禅修。
二、人际关系的无常
如果我们知道内心散乱之源的本性,就比较容易放下这些扰乱的因素了。其实,每个人心中所眷恋的亲友,都是聚少离多的,分离的时刻随时会到来,彼此关系都是无常的。人生有聚必有散,相聚的时间很短暂,分开的时间比较多,而你所造的恶业,会一直跟随着自己,如果没有让自心沉淀下来,观修净化,恶业会形成恶因,不断延续,最后会带来痛苦和烦恼的恶果!所以我们不要贪恋执著无常的人际关系,应当舍弃散乱之因,独自安静修行。
密勒日巴尊者的大弟子寂光大师曾说:“独自一人是修佛果,道友二人同行是修善缘,三、四个人以上聚在一起,就是引起贪瞋痴的因,所以我们要独修而安住。”如果我们只是为了逃避而独修,当然不能得到清净,一定要真正从心中放下所有的贪执,才能修习禅定。为什么
藏族人
常常要
闭关
独处来实修?就是为了要练习舍弃世俗的贪欲,调伏自心。
三、贪欲是罪恶之源
贪欲是一切罪恶之源。一般人的贪欲是永无止尽的,能拥有多少,就要得到多少,永不知足;人有了越多的财物,就越吝啬,越怕失去,这时,人的劣根性就会开始暴露出来。许多人因为有了钱,挥霍无度,造作许多恶业;因为财富的增加,有时也会受到别人的觊觎,暗中打你的主意。很多有钱人因此被绑架、勒索、恐吓、抢夺、偷盗或谋害生命。这些谋害、诈骗的人,有时是外人,有时是最亲的亲戚、朋友或家人。
人要赚钱是非常辛苦的,往往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付出无穷的聪明才智,才积聚到很多钱财;等到有了庞大的财产,要保有也很辛苦;想要让财富增加,更是劳心劳神。不论你怎么处理金钱,偶尔也会有冤亲债主,让你的钱财无缘无故地消失;没有人有能力把辛苦积蓄的钱财,带到来世。一旦面临死亡的时候,带不走的财富就成了临终时难以瞑目的挂碍啊!其实,人一生要用的钱财是很有限的,最多就是吃喝和穿住,维持身体的温饱而已,如果过度执著,实在没有必要。终其一生,钱财带来的痛苦多于快乐。
不管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世间上所有的伤害几乎都来自于金钱。拥有太多的钱财,是仇人和亲人嫉妒贪心的主因,也是产生傲慢和吝啬的来源。龙树菩萨说:“积财、守财、增财,诚可怜,财为无边祸根源。”如果人一辈子积蓄钱财,又没有做任何功德的话,因为吝啬而变成守财奴,这些人死亡投胎时,会堕入饿鬼道;或者,因为卷入很多金钱纠纷和斗争,产生过度的瞋恨,死亡时会堕入
地狱
道或阿修罗道,所以我们不要过度追求世俗的财富。
除了要放下对钱财的贪执之外,我们也不应对任何人有所执著。往往你想帮助一些人,而那些只追求今生利益的人,不但不会感恩你,还认为你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有的还会恩将仇报;无论你如何取悦他们,都无法合他们的意;如果你的才能胜过他们,他们会心生嫉妒,百般挑剔你,毁谤你;如果他们胜过你,又会藐视你,瞧不起你。和这些人相处,只会增加恶业,减少善业,最好远离为妙。
在红尘当中,很多人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诱惑你,一会儿惹你
生气
,一会儿让你高兴,处处充满着计较和竞争的心,生活四周好像埋藏着地雷一样,我们一不小心踩到时,
五毒
烦恼随时随地就会被炸出来。我们不断要处理世俗上各种琐事,永远没有了结的时候,所以,应当要放下一切,依照上师的教诲,以坚定的出离心和清净心修习静虑。
【六度:禅定波罗密多之舍世禅修】
一、禅修:练习脱离执著
禅修,可以让我们练习脱离执著。当我们决定放下散乱之源,舍弃世间名利时,不管是外在环境嘈杂的噪音也好,内心对亲情、友情或仇人的种种爱恨也好,都可以从中获得
解脱
。
为了要放下这两者的束缚,可以先找一处安静的地方,让身体安顿下来,让内在的心灵逐渐沉淀,安住在清净的环境下,练习禅修。自古以来,诸
佛菩萨
和
高僧
大德们都是选择住在寂静的林间。所以,我们可以栖身在大自然的山林中,野花环绕,树木参天,泉水汩汩,毫无噪音,没有世俗的干扰,没有外缘的诱惑,你可以将所有念头安然放下,把心收回来,放在最原始的本位上,调柔身心,依止寂静,一心向道,对内在做比较深入的修行。这时,所有的一切清明觉性,会自然涌现。
这时,你将透过眼耳鼻舌身意,把一直往外发展的分别妄念收回来。刚开始练习时,你可以找一个目标,比如放一尊佛像,放一盏明灯,甚至有人在白纸上画个
黄色
的圆圈等等,把散乱的心念收摄到目标上面,把心定住。用看灯或看佛的方法,学会收放心念,然后,再慢慢将目标淡化,意识不要再执著下去。最后,将这个方法也放下,那时就达到没有分别的境界了。当然,练习的期间,不能太过度执著,太用心的话,会昏沉而睡着;如果太放松,安住的境界又会消失,杂念马上会出来。
二、禅修的经验
至于要怎么拿捏,就像我们说过的印度室楼那尊者开始学禅修的经验一样。他起初
学习
禅修,怎么学也学不来,佛陀就问他:“你出家之前会不会弹弦琴?”他说:“会啊!”佛陀问他:“弹琴时,你是怎么转动琴弦的?弦要拴得很紧,还是很松,如何才能弹出好乐音?”尊者说:“要不松也不紧,松紧拿捏恰到好处,才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佛陀说:“禅修就是要这样!”同样的道理,用心不松也不紧,才有办法定下心来。
要进入这样的禅定,当然要很努力精进。在西藏或尼泊尔喜马拉雅山那一带的闭关房,光是走路上山,就要走上三天。山上都是森林,森林里有什么呢?有老虎、金丝猴、大熊等等很多野兽。喇嘛们在那里闭关的时候,要自己砍伐木材,搭盖关房。因为海拔太高了,所以一年四季都是云雾笼罩,一年只有两、三个月比较少云雾。每天左看右看,也看不到什么美丽的风景,因为四周都是白茫茫的雾!在这样的环境,心自然无杂念,能够安安静静地修行。在那当下,要想产生不好的念头,也生不起来;要说有什么杂念的话,那就是偶尔会想一想,住在隔壁关房的那位师兄,不知道现在修得怎么样了?
三、心要向往禅定
密勒日巴尊者说:“无人山谷岩洞中,恒生出离厌患心,上师实为三世佛,坚定信心永不退。”佛陀曾在《月灯经》里讲过,在深山的清净处,所有一切行为将成为
善行
。因为你的念头、动机和言行,不受任何人事物的影响,没有任何的外缘诱惑,在那纯净的当下,一切皆善,别无其他,信心、出离心、
慈悲心
和
菩提
心自然产生,禅定功德自然增长。
为什么
佛教徒
常常要去朝圣呢?因为佛菩萨们或高僧大德所住的圣地比较寂静,没有世间的污染和吵杂;同时,我们去朝拜时,细细体会他们当时的苦修和精进,向往并追随他们的行谊,他们成就的加持力,会薰陶我们,我们的贪、瞋、痴、傲慢、嫉妒等等烦恼,不用刻意,也会淡化。
佛陀讲过,世间上的任何功德,没有一个比得上,为了修行想亲近关房处而踏出一个脚步的功德大;当你想前往寂静处安住,你所迈出的七步功德,胜过于恒河沙数劫中,供养十方诸佛的功德!
【六度:禅定波罗密多的分类】
禅定波罗密多分为:凡夫行的静虑、义分别的静虑、无分别胜义的禅定。
一、凡夫行的静虑
很多人学习静坐,不是为了要调伏自己贪瞋痴的烦恼,而是想去感受杂念沉淀下来的过程,追求念头从波涛汹涌到宁静无边的觉受,为了耽著这种觉受而观修,叫做凡夫行的静虑。
一般人刚开始禅修的时候,在寂静的环境中,没有外面声音的干扰,心里纷乱的念头逐渐平息后,心中会有快乐和舒适的觉受。如果偏好这种感觉,时时静坐,这种人往生后,会投生到无色界。一投生到无色界,他会觉得天界无量广大,一切都是空的,没有杂念,也没有噪音,好棒啊!好舒服哦!然后,便定在那个境界很多万劫。这种情形,有点像某些动物冬眠一样,每年夏天过了以后,便进去洞里冬眠。当第二年的春天来了,又跑出来;夏天过了以后,又跑去冬眠。它们在冬眠时,就好像进入禅修的状态。一般凡夫所修的禅定,如果没有智慧的话,那就和动物的冬眠没有什么区别。
耽著在凡夫行的静虑中,好像很安静似的,其实这种禅定没有办法对治业习,不能让我们出离轮回。
二、义分别的静虑
另外一种禅修,是离开了舒适的执著,但还没有真正得到禅定,时时执著“空”来作为修行的对治力,这种人在杂念出来的时候,就靠自以为是的空性来对治,认为所有一切杂念,本来就不存在,都是空的,就进入了偏空的境界,这就是义分别的静虑。义分别的静虑也不是究竟的,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人认为空性是胜义,是一种对治力,所以偏执于空,有所偏执,仍有分别,所以不是究竟。
三、无分别胜义的禅定
禅修时,不偏执前两者,不耽著乐明无别的觉受,也不以偏空对治,无分别地安住在法性中,一直维持下去,这就是无分别胜义的禅定。
很多人练习修定时,心念不是束得太紧,就是放得太松,不容易体悟这种境界。因为一般人的心一直很忙碌,成了一种惯性,像大海的波浪时起时落,当杂念沉淀下去时,那种寂静安定的满足感,是很吸引人的,所以大多数人是在享受其中安静舒服的快乐。但是如果放下这种觉受的执著,修习义分别的静虑,转而偏执于空性,却不知道这不是真正的究竟。事实上,一直到成为初地菩萨之前,偏向空的义分别静虑,都是存在的。
如果有这两种分别心,表示你还是处在内在的杂音中,心在涣散,没有真正入定。如果不耽著乐明的觉受,也远离以空为对治的偏执,破除这些分别和执著,在无分别的境界中入定,智慧深邃,意识清明,不起任何分别,这就是禅定的本体,也称之为缘真如的静虑。真如就是善逝,是佛陀的意思,这种静虑才是真实的禅定。
所以,禅修应该要走中道,这样慢慢实修下去,有一天,我们会真的明白,所谓的诸法皆空,不是只是“空无”而已,而是非“有、无、有无皆是、有无皆不是”,当这“四边”都破除的时候,在这不偏不执,无分别的状态中,你的
耳朵
还是可以听到一切声音,
眼睛
也可以看到一切外境,一切都清清楚楚的。
现在很多人
打坐
修定,眼睛都闭得紧紧的,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听。其实,禅修时,眼睛要张开着,当然,你也可以半睁半闭着。我们这样慢慢练习,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一样可以清晰地运作,意不随着外境起舞,心念明明白白,不执于过去、现在、未来。久之,自然就会证得类似法界无分别的境地。当你真正见道,证悟空性时,无分别胜义禅定就会生起。这种禅定存在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中,这才是真正的禅定波罗密多。
闭关
,
佛菩萨
,
眼睛
,
高僧
,
静坐
,
学习
相关帖子
•
杏林心路:从“西学中”到“铁杆中医”
•
秘而不宣:怎样学《伤寒论》才能提高效果
•
国医大师颜正华:谈谈学习中医的方法
•
中医不传之秘:学习《伤寒论》,这点秘密得先清楚!
•
中医药法今天审议通过!
•
2016年五运六气回顾与2017年展望
•
8岁小孩眼睛感觉热和痒
•
【学习札记】干支是学习真正传统中医的一把金钥匙
•
开启灵枢之门-宋恩旗老师讲灵枢
•
学中医的两种读书途径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