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国医大师李振华的学医之路:学在于勤知在于行 ...
返回列表
查看:
477
|
回复:
0
国医大师李振华的学医之路:学在于勤知在于行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11/3 18: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书
友会第78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李振华
编辑/张亚娟
⊙
校对/小熊、徐靖婷、居业
I
导读:
李老师是这样总结自己的学医之路的:“半个多世纪以来,通过锲而不舍的跬步
学习
,我总结了五个字,即勤、行、精、博、悟的学习法和体会。”
学在于勤知在于行——医林跬步心要
余幼承庭训,步入医林。父亲李景唐,字陶生,善治
伤寒
、
温病
及内科
杂病
,声誉卓著。1941年家乡豫西大旱,颗粒不收,民不聊生。相继温病等流行,死亡众多。当时正在济汴高中读书的我在父亲的鼓励下辍学从医。学医伊始,父亲常说医学乃仁人之术,必先具仁人之心,以仁为本,存济世活人之志,积善成德,方可学有所成;同时嘱咐我要认真
学习中医
四大
经典
,多读历代
名医
著作,勤学好问,理论与临床实践并重,才能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中医。父亲的谆谆教导深深扎根在我的脑海,指导着我一生的医、教、研工作。
一、法于经典,采撷众长
学医之初,父亲每日诊余,尤其在晚间给我有计划地讲授中医四大经典,并让我阅读有关的历代名医名著。既讲
医理
,又讲文学。那时我每天随父侍诊,聆听他对病人的病情分析、
四诊
要点,每遇典型病例,即让我
切脉
、验舌,了解主症、治疗原则,指点我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等。父亲长期的口传心授,使我学到了其辨证施治的技巧,较全面地接受了父亲的临证经验。
对于
经典著作
,虽经父亲重点讲解,并加背诵,但由于医理深奥,总觉心中昧昧,不能很好地理解贯通。恩格斯说:“不管
科学家
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于是,我开始涉猎哲学并用哲学的观点来分析理解中医的理论。我认真学习了古今哲学著作,特别是唯物辩证法。在此基础上,重新阅读《
内经
》等经典著作,自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感到哲学的观点是打开中医学宝库的钥匙。
中医学博大精深,深学才知不足。必须以经典为法,系统学习四大经典。中医流派众多,各有千秋,学其要点,联系经典,化为己有,用之临床,不断体验,自可变为治疗经验。
我通过重点学习李东垣的《
脾胃论
》以及
叶天士
、
吴鞠通
等医家的温病著作,为治疗流行性
脑脊髓
膜炎、乙型
脑炎
、流感等热性
传染病
、
脾胃
病以及晚年主持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学术基础。
此外还要随时学习当代名医治疗经验,记得1964年
秦伯未
老先生应邀来郑州、洛阳讲学,并为省级领导等干部应诊。我陪同秦老随诊学习了不少疑难病证的诊治经验。秦老治
心脏
早搏
,用
炙甘草汤
加
茯神
、
远志
、
枣仁
外,
桂枝
用量仅2~3克,效果更加显著。
经请教秦老,他讲心脏出现早搏,主要为心阴虚。心阴虚则
心阳
相对亦不足,用桂枝助心阳,但量大则心阴更虚,故用少量桂枝以调整心之阴阳平衡即可,画龙点睛。秦老一句话,使我体会到治疗心脏早搏的微妙所在,在数十年医疗生涯中受益匪浅。
1971年我为河南军区一位领导看病,她谈到十年前患过
功能性
子宫大出血,经多位中西医专家治疗无效。后到北京请
施今墨
老先生治疗,施老开了6剂药,果然服后治愈。我请教了药方,是用
补中益气汤
和
归脾汤
加
阿胶
、黑地榆、
生地
炭
止血
。虽然我平时治此病亦大都用此药,但所不同的是施老用白
芍药
、
柴胡
均醋炒,特别是用米醋六两(十六两一斤)作药引,以作敛肝
健脾
、收敛止血。多年来,我用施老的药方治疗功能性
子宫出血
,明显进步。
祖国医学的经验绝招浩如烟海,都掌握在名
老中医
手中,亦有很多
验方
绝招散在
民间
。随时虚心求教,能者为师,不耻下问,严谨治学,是我数十年学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步入医林的心要。
二、临床实践,科苑探幽
医者
关系人民生命,诊治不当,轻则致人病痛,重则误人生命。清代名医
陈修园
有“盖医者,生人之术也,一有所误,即为杀人”之论。我临床60余年,虽具有一定的
中医药
理论和
临床经验
,但每临证,必做到悉心诊断,四诊详参,综合分析,谨守
病机
,力求理、法、方、药丝丝入扣。上至高级领导,下至普通百姓,皆细心诊治,一视同仁。
我中青年时期,深人钻研了内科杂病及伤寒、温病等热性
疾病
。记得1956年冬末和次年春,洛阳地区突发流行性脑
脊髓
膜炎;疫区重点在伊川县,一个月内死亡70余人,多是儿童。地区领导让我赴伊川防治。
经调查发现,亡者多系误用中药辛温解表和西药解热止痛的发汗药,药后
大汗淋漓
,继而
抽搐
、
昏迷
而死亡。我诊断认为该病属温病,有
传染性
,系感受
疫毒
之邪,内热过盛引起的,忌用辛温解表发汗。根据温病学诊治法则,运用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熄风开窍等药物。前后在伊川、偃师、宜阳、三门峡等县市治疗近100例患者,全部治愈,受到百姓和领导的好评。
之后河南省卫生厅和
防疫站
,在洛阳市召开全省防治该病现场会,让我传播了诊治方法和药物。我前后写了两篇论文,分别在《新中医》和《中医杂志》发表。1958年我出版中医治该病的专著。
1970年7月,以河南禹县为重点大肆流行乙型脑炎,也多是儿童。县医院在8天内收治了83例患者,死亡32例,哭声满院,惨不忍睹。时值文革,我随学院备战疏散在该县,虽深知极易被传染,仍在病房达3个月,根据温病诊治法则,结合石家庄郭可明
中医治疗
该病经验进行治疗。
通过治疗以上两种热性传染病,我总结出的体会是:
流脑
和
乙脑
均属中医温病范畴,系疫毒侵袭,导致
热毒
损阴伤正的病机。在治疗上始终以保存津液为主,忌用辛温解表、发汗
退热药
物。
由于二病发病季节不同,乙脑较流脑内热较重,重用
白虎汤
之
生石膏
等;但乙脑多
暑热
夹湿,宜重视
藿香
、佩兰、
白蔻
仁、
石菖蒲
等芳香化湿之品的应用,生
石膏
则宜减量。
流脑、乙脑发病初期,均宜用辛凉透表、
清热
解毒
之
银翘散
和白虎汤加减。病入
营血
,宜透营转气、清热凉血、熄风透窍法,用
清瘟
败毒
饮加减为主。抽搐症宜用熄风
通络
之虫类药,昏迷症用凉开透窍之安宫
牛黄丸
等。
二
病危
重期,如出现痰涎壅盛,
呼吸困难
,吸痰无效,为防止窒息死亡,常采用
白矾
、
葶苈子
、
川贝母
,水煎后用棉球浸药水滴入患者喉咙适量,可化痰防止窒息。我用此法,救活了很多因痰而将窒息死亡的患者,包括其他疾病。
恢复期,患者身凉脉静,宜养阴和胃恢复体质为法。方用
沙参
养胃
汤为主,酌加
鸡内金
、
陈皮
、
焦三仙
、
乌药
等和胃而不香燥之品。
通过多年临床,晚年我越来越感到脾胃学说的重要,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善治病者,唯在调理脾胃。”我共指导了10届脾胃专业硕士研究生,承担了河南省重点科研项目“脾
胃气
虚本质的研究”和“七五”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慢性
萎缩
性
胃炎
脾
虚证
的临床实验研究”,经过5年300例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住院治疗和实验研究,其有效率为98.7%,治愈率为32%,突破了国外502份资料对该病无一例治愈的记载。
经过近20年的临床治疗观察,不仅提髙了治愈率,而且凡经过3~6个月长期
服药
的患者未发现一例转为
胃癌
,突破了该病在国外认为是癌前病变,
胃黏膜
不可能逆转修复的观点。
国家的支持和奖励,群众的赞扬,更进一步增强了我研究脾
胃病
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多年悉心对脾胃病的治疗和科研,主要认识是:首先,脾本虚证,无
实证
,无脾
阴虚证
;胃多实证,有
胃阴
虚证。其次,脾胃病理紧密联系肝,治脾必结合治肝。再次,治胃必健脾,健脾必和胃。
三、教学相长,重视写作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60余年,经常记录学习心得,长期撰写医学文章和专著。教学相长是我深入学习中医的另一重要心要。
1954年末,洛阳专署卫生局从洛宁县人民医院调我到洛阳地区
中医师
进修班作教师工作,盖因我在1950年河南全省中医举行统一考试中考取了全县第一名有关。但我自己很清楚,我从未上过中医
学校
,未听过中医老师正式讲课。不仅没有中医教材,怎样讲课和讲课艺术也都不懂。这些学员大都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这个老师我能否胜任,能否讲好课,在思想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但又督促我进一步学习。
中医进修班让我讲《内经知要》《
金匮要略
》,后来又为洛阳地、市区西医学习中医班讲《
伤寒论
》。1958年,河南
中医学院
建立,我到学院任内科教研室主任,主讲中医内科。当时,限于自己有限的
中医知识
,能否胜任中医大学的教师?是否会误人子弟?作为中医教师的责任心和备课的压力,使我彻夜难眠。我决心先当好学生。在备课中根据经文,历代名医有关四大经典的注解,务求理解真正经旨。同时引证名家
医案
,认真写好讲稿,并不断更新补充,力求使学生达到文理通、哲理通、医理通。课堂讲授之后,我不断征求学生意见,听取其他教师讲课方法,认真思考,不断改进,要求自己讲每一节课,都要力求概念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板书正规、简明扼要、力求提高讲授效果。同时重视身教重于言教,使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受益。“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科研工作中,重视各界资料,学习要点写卡片,疑难病证留病例。多年来我出版了专著《中医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
常见病
辨证治疗》,主编《中国传统脾胃病学》和《中医内科教参》,晚年在儿子李郑生、研究生郭淑云的协助下,出版了《李振华医案医论集》以及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李振华》等专著。在全国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了医学论文近60篇。近年来,在我的指导下,研究生、徒弟等发表了我的学术思想等文章29篇。通过这些写作,使我对中医学术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认识有了提高,同时也为中医后学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资料。
半个多世纪以来,通过锲而不舍的跬步学习,我总结了五个字,即勤、行、精、博、悟的学习法和体会。
勤:即勤学不缀,勤求古训,勤学好问,尤其对于名医之学术观点、治疗经验,应铭记于心,用之实践;
行:即知在于行,要不断临床实践,讲究实效,求真务实,实践出真知;
精:即精读经典名著,深思要点,铭记医理,联系实际,及时反思,不断总结,达到学出真知;
博:即博学多闻,涉猎广泛,博采众长,力求做到文理、哲理、医理三通;
悟:我认为达悟较难,即在深明
中医理论
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诊断,辨证施治,深入体会,才能心有所悟。悟也是以上四字力行的结晶,达到临床通变以知常,知常以应变,学古不泥,随证
用药
,方可达悟,有所创新。
四、躬身
岐黄
,甘献余热
中医药是
中华文化
的瑰宝,几千年来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起了巨大作用。
如今,我虽处耄耋之年,但仍有三个心愿:第一有生之年尽量多为病人解除疾苦;第二带好徒弟,力争培养几名优秀的中医人才;第三尽力撰写文章和著作,以供中医后学参考。【中
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药
文化
》2009年02期。尊重
知识
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
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中医
,
学习
,
脾胃
,
经典
,
温病
,
名医
相关帖子
•
中医可以治愈血液病的原理
•
《失去中医,国人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
《驳:反中医的种种言论 系列之一二三》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