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651|回复: 0

“以痛为腧”绝不是随便扎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5 20: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书友会第80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Painkiller

编辑/瓦力 校对/阿珓



I 导读:这篇文章来自瑞士的一位中医人,他在看了中医书友会发布的文章《有天理吗?以痛为输,随便扎扎有神效(荐读)》后深表忧虑,担心中医学子不深研医理,心存侥幸,认为随便扎扎没准也有用。文中,他介绍了疼痛激发点的理论,并一再强调要找到原发性激发点治疗才有效,才能称为“以痛为输”。


从激发点看“以痛为腧 ”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有天理吗?以痛为腧,随便扎扎有神效》。文中反复用红色字体强调说:“随便扎扎是在以痛为输的基础上的随便扎扎,没有以痛为输就没有随便扎扎。” 并提出临床有原则方法:有时以经取之、有时在筋取筋、有时用压痛点说、有时用宣蛰人的软组织说,但笔者以为,这只是罗列了一些理论而已。

难道针灸真的就是文中所说的那样?笔者担心,从标题到结论就是要给读者留下印象,让人们相信只要随便扎扎就可以做到手到病除。如果真是那样,何必要在大学苦读五年,再跟师三年来学习中医针灸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反对欧美的三个月或半年的针灸速成班呢?
以痛为腧,是古人对针灸治疗痛症的高度总结性指导原则。到了现在,在各种治疗痛症的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等方法中,都可以找到以痛为腧的精髓所在。
以痛为腧,最初出自于《内经·经筋》,该篇在叙述了十二经筋的循行和病候后,指出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自此,奠定了针刺法治疗经筋病,也就是软组织损伤的一个指导原则:不只是局限于经络的辨证施治,经筋的痛点处与经络上的腧穴一样可用来治疗经筋病。
《内经·刺节真邪篇》说:“ 一经上实下虚,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横络盛加为不通的原因,不通则痛。所谓盛加于大经的横络,也就是筋结所致,所以要运用各种方法予以解结。
激发点疗法,也被称为肌筋膜激发点疗法。美国医生珍妮特·特拉维尔(Janet G.Travell)作为激发点之母,在其所编写的《肌筋膜痛和功能障碍》和与戴维·西蒙斯合作的《触发点治疗手册》中首次详细阐述了关于触发点的知识。特拉维尔曾经担任两任美国总统的保健医生,由于她治疗了困扰肯尼迪总统的肌筋膜疼痛而被授予特殊荣誉。肯尼迪总统的弟弟博比曾写道,如果不是特拉维尔在过去几年里的悉心照料,他哥哥“现在就不会是美国总统”。
激发点(trigger point)又称为激痛点或扳机点,是肌肉内能够激惹疼痛的某一个特定位置,这个位置通常可以触摸到一个疼痛结节和绷紧的肌纤维痉挛带,触压时有疼痛加重和局部肌肉颤搐以及引起远处牵涉痛的症状。激发点的存在证明了局部肌肉的收缩和纠结。对激发点的治疗就是松解结节,放松伸展处于收缩甚或挛缩状态的肌肉和肌筋膜等,从而解除其引起的疼痛。
《内经·卫气失常》又说:“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里更进一步注说:“输,谓孔穴也。言筋但以筋之所痛之处,即为孔穴,不必要须依诸输也。以筋为阴阳气之所资,中无有空,不得通于阴阳之气上下往来,然邪之人腠袭筋为病,不能移输,遂以病居痛处为输。”这里既告诉了我们治疗经筋病,也就是软组织病变所导致的痛症时,为什么要以痛为腧的道理,更是强调了以痛为腧不是随便的指个痛处就可以作为腧穴来治病的。我们要认真检查、仔细辨证、候病所在,这个要作为腧穴的痛处必然是病之所居,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应用激发点理论治疗痛症时,有一个决定着治疗效果的关键,就是对激发点的分类辨识。根据激发点是否活跃,将自发性引起病人相应疼痛的激发点称为活动性激发点;将只在一定的机械刺激下,比如按压才会产生疼痛的激发点,称为隐性激发点又称为潜在激发点。而依据激发点形成原因和机制,又分为原发性激发点和继发性激发点。继发性激发点,是原发性激发点引起的继发性反应所引起的。
而激发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引起远处的牵涉痛。因此,在针对激发点的治疗中,找到并有效地在原发性激发点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如果只是在继发性激发点上施以针刺或手法等,也许可以在局部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对原发性激发点处的疼痛就不会产生什么效果,而在继发性激发点处的缓解也会很快复发。如果只是在病人所诉的牵涉痛的区域做治疗,只怕是连暂时的缓解效果也难以得到。
只有解决了原发性激发点,才能使病情得到充分的治疗,才是保证远期疗效的根本保障。而原发性激发点,就是病之所在,才是我们可以用以作为腧穴的病之所居的痛处。
古人言简意赅,加之囿于当时相关科技手段的缺乏和解剖知识的局限,没能给予我们更仔细的解释说明。激发点理论可以说是在当代科学发达和医学发展的大环境下,用现代知识对经筋疼痛的理解,对古老的以痛为腧做出了全新的更清晰明了的诠释。
所以,不管是从古老的《内经》那里,还是站在现代激发点理论的角度来看,以痛为腧都有着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验证。
“以痛为腧”绝不是随便扎扎。诸位业界人士不可不察,不可不慎,切不可自伤所爱而不自知。【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授权中医书友会发布
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