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416|回复: 8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以“岐黄之术”助力健康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 04: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以岐黄之术助力健康中国
2016-03-01 10:23 人民网
解决世界性的医疗、医改难题,建设健康中国,都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国粹——中医药
九九消寒图还没写完,中医药就迎来了拂面而来的春风。近日,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医药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拉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序幕,古老的中医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中医和西医属于两套不同的医学体系。当作为“舶来品”的西医进入中国,“爬山、吃肉、骂中医”曾被当作一种时髦,中医药被贴上“不科学”的标签,进而被人忽略、忘却,乃至一度沦落到被废除的边缘。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中医药如同遗落的珍珠重放光彩。拭去厚厚的历史灰尘,中医药独特的价值正在重现。《纲要》明确: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
“中西医并重”一直是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有人说,中西医早已不是“并重”问题,能“并存”就不错了。话虽偏激,却反映了现状。1949年,西医师8.7万人,中医师27.6万人。经过60多年的发展,西医师增加了30多倍,中医师只增加了不到1倍。《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76.0亿人次,其中中医类总诊疗人次8.7亿人次,只占11%左右。
中西医发展不对称,原因之一是中医药不被重视。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曾做过统计,上世纪80年代,国家财政拨出的卫生事业费,西医占97%,中医占3%。而在拨给中医的这一块里面,中西医结合的占97%,纯中医的占3%。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再加上造血功能不强,导致中医严重“发育不良”。用当时流行的话说“打着梅兰芳的牌子,却唱着流行歌的调子”。“以西养中”的结果是中医院普遍西化,两者差距越拉越大。
《纲要》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从思想认识、法律地位、学术发展与实践运用上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如此明确地要求二者“一碗水端平”,在中医药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在目前西医药一家独大的现状下,中医药如何赢得平等的发展机会,让《纲要》落到实处?需要完善中医药事业的政策机制,激发中医从业的热情,培植中医发展的沃土。更为关键的,是给中医药“松绑”,借中医药立法的时机,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需要提醒的是,落实《纲要》不能变调走样,以西律中、以中适西,让中医药变得不中不西,名存而实亡。中医药的发展,须打好传承的根底,决不能背离本来规律,更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
《纲要》要求,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数达到0.4人。我们离这个目标尚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以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为中心,深入挖掘中医药这个伟大宝库。赢得中西医平等地位,拼的是发展实力,靠的是创新方法。通过现代科技、引入“互联网+”思维等手段,让中医药谱写新篇章,必能助力健康中国,为人类健康造福。


《 人民日报 》( 2016年03月01日 05 版)

发表于 2016/3/1 17: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相信吗?
发表于 2016/3/1 20: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春天真的来了
发表于 2016/3/4 02: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中藥必須加西藥才會有療效(所謂的中西医结合), 那麼中醫的春天是永遠不會來到的。
发表于 2016/3/4 03: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不错!












发表于 2016/3/4 05: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符合当今趋势,逐利的趋势
发表于 2016/3/4 18: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部分病西医可以治疗。但是还有一部分病西医是不能治疗的。那就是纯中医治疗的并且效果是相当可观的。
发表于 2016/3/6 00: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3/6 05: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